老家的树作文
时间:2025-04-15 作者:观后感范文网2025老家的树作文(热门十一篇)。
老家的树作文 篇1
在森林里住着小狐狸一家。
一天,小狐狸问爸爸:“为什么我没有一个朋友”?
狐狸爸爸说:“因为森林里没有人住呀”!
小狐狸疑惑的又问爸爸“为什么没有人住呀”?
爸爸又回答说“因为小动物都搬家到城里去了”!小狐狸这时候有些失落了。
这时候妈妈就叫小狐狸和爸爸回去吃饭了父子俩听了。都争先恐后的跑了过来,妈妈看见就说:“你们俩怎么像没有长大的孩子呀”!
父子俩听了哈哈大笑说:“没有关系的。反正是在家里,不是在外面,别人不会知道的”。
妈妈笑着说:“好了好了,不说了赶快吃饭”!
狐狸爸爸说:“知道了知道了”
吃饭的时候小狐狸说:“爸爸妈妈我们开一家森林超市吧”,爸爸妈妈听了说:“好呀好呀。”小狐狸听到了爸爸妈妈同意了,高兴的跳了起来,
就请妈妈帮我烤一些饼干吧!妈妈愉快的答应了小狐狸的要求。
爸爸把超市盖到了小河边,河水很清澈。城里的`小动物慢慢的都知道了森林超市的存在,都赶来买东西,慢慢的就有一些小动物喜欢上了森林的生活。喜欢上了狐狸妈妈的青草饼干,就留了下来,后来森林的小动物越来越多,超市的生意越来越好,小狐狸也多了很多的好朋友,这个地方也越来越快乐了。
老家的树作文 篇2
在童话故事中,我最喜欢的童话的故事就是猫和老鼠。在猫和老鼠的童话故事里,那个猫总想吃掉老鼠,可总是吃不到,猫就和老鼠解下了仇。
这只猫叫汤姆,那个小老鼠叫杰瑞。有一次,汤姆的女主人要去参加舞会,家里就剩下汤姆了,汤姆就想把小老鼠杰瑞抓来,它对杰瑞说:“我要把你做成老鼠三明治。”外面的流浪猫听到了,就都到了汤姆的家,流浪猫说:“听说你要把杰瑞做成三明治,你可不能独吞了呀!”汤姆说:“可以分给你们和我一起吃,但你们必须和我齐心协力,一起逮到杰瑞才可以。”流浪猫听了汤姆的话后,异口同声地说:“好”,然后就分头去找杰瑞。
在猫家族的齐心努力下,终于把杰瑞抓到了。面对汤姆。杰瑞心想,我不能就这样让你们吃了我。杰瑞说:“在你们吃掉我之前,请让我完成最后一个心愿,好吗?”汤姆说:“好吧!”杰瑞拿起电话,给它的亲戚们打了电话,说:“我被汤姆抓到了,请你们来救我。”杰瑞说的是鼠语,汤姆根本听不懂。一会儿,杰瑞的亲戚们都拿着枪来了,对汤姆说:“你们已经被包围了,快点把杰瑞放了,要不没你们好果子吃。”汤姆说:“我手里有人质,你们要是敢过来,我就吃掉杰瑞。”正当双方在对话的时候,杰瑞乘机咬了汤姆的.手一口,汤姆疼得要命,就把杰瑞给扔到地上了,杰瑞乘机逃跑了。
这时,汤姆的主人回来了,看到家里被汤姆搞得天翻地覆的,女主人很生气,罚汤姆不许吃晚饭。汤姆很生气,它把气都记到了杰瑞身上。它发誓,一定要抓住杰瑞。
第二天,杰瑞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在大街上逛着,准备到超市买点东西,没想到,刚好遇到汤姆骑着车子过来,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汤姆看到了杰瑞,拼命地追杰瑞,杰瑞拼命地往前跑,突然,杰瑞看到前面有一口井,没盖井盖,它心生一计,一下从上面跳了过去,汤姆没看清有陷阱,没来得急刹车,一下掉到了井里,杰瑞在井上面,对着汤姆做了个鬼脸,杰瑞说:“汤姆,你是打不过我的,这样打来打去,还不如我们交个朋友呢!”汤姆想了想,说:“也是,冤家宜解,不宜结嘛!那我们就交个朋友吧!”就这样,这对天敌成了最要好的好朋友。
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没有永远的敌人,遇到问题不要非要用战争来解决,要和平对待问题,友善对待对方,这样社会才会和谐
老家的树作文 篇3
设计背景
机遇以上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的实际问题,我们大班通过开展主题活动,为大班幼儿提供各种活动应具备的自主、宽松的活动空间,学习的方式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以合作探索为特征的共同学习,帮助幼儿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自己解决问题,为今后上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促进幼儿快乐与发展的同时,和孩子一起长大!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感想。
2、感受大树那种无私的奉贤精神,懂得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3、体会亲人朋友们如大树般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关爱之情,学习在生活中关心他们。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大树那种无私的奉贤精神,懂得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难点:切身体会大树的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学习在生活中关心为我们付出的亲人和朋友。
活动准备
爱心树大绘本一本 爱心树flash 爱心粘粘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故事绘本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大书。
问:上面有什么?请你猜猜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封面只有一棵树,本来教师的用意是让幼儿幼儿随意的进行有关大树的故事的猜想的,只要幼儿能够讲出一些就可以的,但是从课堂中幼儿的表现来看,发言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于是我些疑惑:大部分幼儿不是很主动的来讲述的原因是什么呢?借班上课对幼儿的情况不是很了解,是幼儿的原因呢?还是教师的原因?要不直接就引题:今天我们来看一本大书,然后直接讲述故事。)
二、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这是一个大树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这棵树的故事。
2、 教师边翻绘本边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3、 提问:
——当男孩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他与大树发生着怎样的事情。
——时光流逝,当小孩子逐渐长大,大树常常感到很孤寂,当男孩第二次来看大树时他们进行了怎样的对话?发生了怎样的事。
(故事还是比较长的,男孩共有四次来到大树下,每次都像大树提不同的要求,教师为避免幼儿几次要求分不清楚,在讲故事的时候,把故事分成两段来讲述,到第二次来大树前发生的故事为第一段。接着教师提问:基本是针对一些故事内容来提问题的,参与教师提问的幼儿集中与部分幼儿,是问题设计的问题吗?上完课后一直在思考:或者我该把问题改成男孩要求大树做些什么,大树又是怎么来帮助男孩子的。)
——孩子又有很长时间没有来看望大树了。当他第三次终于又回来的时候,大树与男孩又是怎样对话的呢?接着又发生了什么?
——又过了很久,男孩又来了,他们又说了些什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第二段的提问,教师是这样问的:第三次来到大树下,男孩说了什么?大树又是怎么做的呢?提的问题更直接了,参与回答的幼儿相对多一些,基本能把男孩与大树的对话讲出来。)
三、通过给大树取名,体验大树那无私奉贤的精神。
1、如果我们来给大树取个名字?你觉得取个什么样的名字最合适?为什么?
(本来用意是想通过给大树取名字,让幼儿感受到这是一棵很有爱心,愿意帮助人的树。为了防止提出问题后幼儿冷场,教师临时提出小朋友可以相互商量一下。但是很多幼儿给树取的名字都是很表面化的:荡秋千的树,一个幼儿回答后很多幼儿都是类似的,如苹果树等等,教师应该对幼儿参与教师的回答首先表示肯定后再让幼儿想不同的答案。有一名幼儿高说到了帮助人的树。于是,教师提升:帮助别人说明她是一棵很有爱心的树,但是还是觉得有些牵强,我想可能是我高估了幼儿,因为有些孩子对如何取名字还是不太清楚的,如果把问题改成更直接的: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树?为什么?孩子的答案是不是会更多一些呢。)
2、(这是棵很有爱心的树。)我们就叫它爱心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她很有爱心。
四、欣赏flash动画,进一步体验大树不求回报的奉贤精神。
1、边听教师讲述故事,边欣赏flash动画。
当大树付出自己的爱心时,大树的内心是怎样的?
(flash动画,幼儿欣赏时是很专注的。大树的爱心表现在哪些地方:幼儿有提到了,把苹果给孩子,把树枝给孩子盖房子,把树干给孩子做船,让孩子坐在树墩上)
3、师小结:当男孩从大树身上带走苹果,大树很快乐?砍走树枝,大树很快乐砍走树干,变成光秃秃的树墩大树还是很快乐。其实付出爱心也是一种快乐呀!
五、情感迁移,体验亲人朋友们大树般的关爱之情
1、其实在我们小朋友身边也有像大树一般默默地为我们付出爱心的。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 你能说说他们是怎样为你付出爱心的呢?
2、“我们的`爸爸妈妈等长辈和许许多多关心和爱护我们的朋友都是这样一棵棵无私的大树啊!不断努力地满足我们,让我们感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才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啊!”鼓励幼儿大胆说出亲人为自己付出的故事。
(因为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而且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长辈确实为幼儿做了很多,幼儿在讲述的有很多事例,教师予以及时的肯定。)
3、我们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等长辈和许许多多关心和爱护我们的朋友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你准备怎么来回报他们呢?让幼儿说说准备为自己的长辈做些什么事,奖励幼儿爱心粘粘纸。
(通过奖励爱心粘粘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进一步学着关心那些、爱护自己的长辈。因为只是在嘴上说说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幼儿这样说了要在生活中也这样做是非常难的,所以这也是本堂课的难点。)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由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求不厌的孩子,共同组成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这是一则令人心醒动容的寓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 “爱”与“被爱”之间。故事的文字纯朴直白,简洁明了,讲述耐人寻味的故事,讲述一段深沉的爱,一种无私的给予和奉献,令人在百读不厌中细细体味蕴藏其中的爱的哲理,禁不住流下热泪。
这是一本经典的图画书,它以简单利落的黑白线条勾勒形象,没有背景,留有很大的空白,给人巨大的想象空间,而文字的布局也富有动感,图文的配合非常融洽,简单的线条,简单的文字,简单的故事,却掳获了无数读者的心。
整个活动在感动中结束,姚果果说:我想哭了。刘智远说:太感人了……我也在一遍遍的试读着感动着。
老家的树作文 篇4
在清清的小河里,鲫鱼妈妈带着孩子们匆忙地游着。一条小鲫鱼累了,它发现岸边有个石洞,便游了进去。
呵,多美的石洞,石洞口虽然不大,里面却很不小呢!有水有草,至于食物,更是多极了,肥美极了!小鲫鱼觉得这里面真是一个小天堂。
鲫鱼妈妈在外面喊道:“快出来吧,我们要走啦!”
小鲫鱼在里面回答:“你们走吧,我哪儿也不想去,我就要永远生活在这里。”
“好孩子,别贪图眼前的快乐,”妈妈再一次劝告说:“老待在这小地方,有什么出息?快出来吧,外面的世界大得很,好地方多着哩!”
里面没有回答。
妈妈叹了一口气,无可奈何地带着其他孩子走了。
小鲫鱼就这样一个人在里面生活着。吃饱了就舒舒服服地睡觉,醒来又在洞里痛痛快快地玩,什么也用不着操心。
一天一天又一天,小鲫鱼渐渐长大了,不幸的是:洞里的食物越来越少了,小洞也显得越来越狭小越干枯了。这里的一切已经使小鲫鱼感到厌烦了,它决定游出去。可是,当它游到洞口,这才惊慌地发现自己比过去肥大得多,身体已经游不出去了。
“妈妈,妈妈!”它喊着,它多么后悔呵!
恰巧这时鲫鱼妈妈赶了来。当它发现这情景,自己也无能为力了,叹息说:“孩子啊,那时你贪图眼前的.快乐,现在得到的却是的痛苦和不幸。”
老家的树作文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
2、了解树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萌发爱护树木的情感。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挂图20图;小朋友的书
2、汉字:“树真好”
重点与难点
活动过程(预设)
一、说说树的好处价值取向:感受树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整理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同时激发幼儿喜欢树木,保护树木的情感。
1、一棵大树(出示文字"树")
2、你喜欢树么?说说你的理由(幼儿说到树的作用后翻出该张树叶,没有说到的可以当场画或写文字)追问:树真好,我们怎么保护树呢?
小结:看来大家都很喜欢树,树让城市变美,保护了环境,树为人们提供资源,带来了便利。树真好。
二、理解散文诗价值取向:感受诗歌的.格式,通过欣赏散文中的好词以及体验文中的动作等,对作品有更深的认识。
1、老师带来一篇优美的散文诗,让我们听听散文诗里是怎么说的?能自然、轻快地演唱歌曲,掌握滑音的唱法。(ppt欣赏)
2、还记得散文诗里说了什么?(鼓励幼儿用优美的语言叙述,教师用散文中的句子回答,还可以用动作体验一下)
3、分析感受诗歌格式念三段,根据诗歌拉出相应的图片仔细看看,诗歌每一句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诗歌每一句先说了什么,然后说的是什么?
小结:散文诗每一段的都先说了"树真好",然后说清楚了"树好在哪里"。
三、创编散文诗价值取向:尝试用诗歌的格式进行想象创编。
1、幼儿尝试用诗歌的格式予以仿编你们刚才说到树有那么多好处,那请你们编进散文诗好么?
2、幼儿分组,三个朋友为一组,在乐曲的伴奏下进行仿编
3、展示并交流。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树真好》,题材“树”来自于幼儿生活之中,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常见的一种植物,对幼儿来说开展这样的题材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乐于参与的。大班综合活动《树真好》的整个设计内容整合了科学、绘画、社会、语言领域的内容,从各个方面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让幼儿从多个角度获得了“树”的一个完整概念。《树真好》我充分地考虑了活动的探究性,活动中提供了两大环节让幼儿去探索和发现,使幼儿积极、主动地获得了许多知识。同时,活动中也建立了新型的师幼关系,教师始终以一个倾听者、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之中。
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植物,但是,这也从未引起过孩子们的注意,虽然孩子们天天接触这些东西,却很少思考些什么问题,于是,想通过这样的一个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共同来关心身边的一些东西,共同探索奇妙的植物世界,同时让孩子们养成一种喜欢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会发现一些自然现象,并想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学习方法,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识,去结识更多的植物朋友,让孩子真正喜欢植物,喜欢大自然,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离开了植物,人类将无法生存。
老家的树作文 篇6
夜深人静,外面突然传来一阵争吵,原来是双胞胎老鼠为了一块小面包起了冲突。
哥哥说:“这块面包是我先发现的,所以,我应该把它拿回家,让妈妈表扬我。”“不是的,这块面包是我先发现的,应该是妈妈表扬我!”弟弟骄傲地说。
“不可能,这块面包就是我先发现的.,你随后才跟上来。”哥哥也不客气地说。
忽然,弟弟大声说道:“哥哥,你比我大,你应该让着我,所以说,这块面包必须是我拿回家给妈妈。”弟弟生气地说。弟弟心想:这一次,必须是我把面包拿回家,不能是你。
“不行,坚决不行,就算我比你大,这块面包也肯定是我拿回家。”哥哥眉毛微微下沉,眼睛瞪得似铜铃,嘴巴撅了起来。弟弟对哥哥说:“哥哥,你太狠心了,我再也不跟你玩了!”
哥哥大声对弟弟说:“弟弟,不是我太狠心了,而是你太自私了,一点也不懂得谦让。”“哥,哥哥……,我讨厌你!”弟弟说完就哭了,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
“好呀你,你居然哭,今天,这块面包我还拿定了。”哥哥怒吼着。弟弟听了,哭哭啼啼地说:“不行,我才能拿走!”
老家的树作文 篇7
从前,有个小姑娘叫丹妮,她经常和玫瑰花玩。可是,星期天的早上她发现玫瑰花不见了,她就很快地吃完了早饭,跑了出去。她来到厨房对妈妈说:“您见我的玫瑰花了吗?”妈妈说:“没有啊,你到小河边找找吧。”
她来到小河边,发现一条小鱼,她连忙问:“小鱼,你看见我的玫瑰花了吗?”小鱼说:“没有,你去树林里找找吧!”
她又来到树林里,发现了一只啄木鸟,就问:“啄木鸟太太,您看见我的玫瑰花了吗?”啄木鸟太太说:“没有啊,孩子,你去田野里找一找吧。”
丹妮又来到田野里,发现了一个稻草人,连忙问:“稻草人,你见到我的玫瑰花了吗?”稻草人说:“它就在后面的一块田野里。”丹妮听后,就立刻在田野找哇!找哇!可是,她连一个玫瑰花的影子都没看见,于是,她难过的回家了。
第二年的`春天,她和朋友来到田野里玩。忽然,发现地下有一大片玫瑰花,她走到一朵花面前,兴奋地说:“这不是我去年找的那朵玫瑰花吗!”说完开心地笑了。原来,爸爸把那朵玫瑰花种到了田野里,让更多的人欣赏到玫瑰花的美。
老家的树作文 篇8
活动目标:
1、巩固字宝宝与树的对应。
2、学习按树木的名称统计数量。
3、学会用绳子测量树干的`粗细。
4、发展幼儿的科学能力。
活动准备:
l统计表、笔
l一定长度的软绳
活动指导:
1、字宝宝找家
师:字宝宝很顽皮出去玩,找不到家,小朋友来帮助它们吧!
(说明:给每个小朋友若干字宝宝,自由结伴帮字宝宝找家,把字宝宝贴在相应的树干上或枝条上)
2、引导小朋友互相检查一下,大家都帮对了吗?
3、做统计。
1)认识表格。(统计各种树的个数)
附表格样板:
树名
项目
假槟榔
芒果树
侧柏
南洋杉
桑树
象牙红
枇杷树
榕树
玉兰树
数量
测量粗细
2)幼儿带统计表和笔分散到各个角落做统计。
3)集中:两个小朋友一组,互相对一对,谁数得更准确。
4、做测量(利用绳子测量树干,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可以用大小圈表示,也可以画直线的长短表示)
老家的树作文 篇9
老虎受骗了。从此,狐狸便到处炫耀自己的聪明,了不起。这件事传到了老虎的`耳中。有一天,老虎在一座山上又遇到了这只狐狸。
老虎生气地对狐狸说:“你这只死狐狸,上次你骗了我,这次我可不会再上当了。”说完就向狐狸猛扑过去。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说:“虎大王,你先等我说完,再吃了我也不迟啊!”说着就拿出几块糖来:“虎大王,你快看,我给你带来了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而且吃了会心情大好。”老虎正好这会肚子饿了,听到有好吃的,立刻说:“快献上来。”刚吃完第一颗,果真如狐狸所说,美味极了,接着就狼吞虎咽起来。狐狸又说:“虎大王,如果您喜欢吃糖,我就每天都给您送糖,如何?”老虎痛快地答应了。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由于老虎本身年纪就大,他的牙全部掉光了,这时狐狸哈哈大笑起来:“老虎你又上当了,这下你再也别想吃我了。”
老家的树作文 篇10
一天,小骆驼来到一条小河边照镜子。水里的小家伙有着又大又厚的脚板,有长长的两层眼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
“这就是我啊!”小骆驼美滋滋地说。
这时在河对岸洗澡的小河马看见了,讽刺地说:“小骆驼,你这么难看,还敢出来照镜子?别出来吓坏了别人!”
小骆驼听了小河马的话,难过极了。只好慢慢回家去,把委屈告诉了骆驼妈妈。
骆驼妈妈摸了摸小骆驼的头说:“孩子,你跟我去一趟沙漠吧。”
第二天,太阳公公刚刚升起来,小骆驼就跟在妈妈后面出发了。茫茫的大沙漠上无山无水、无花无草、无边无际,而且安静极了,它们走啊走啊,不知不觉太阳公公已升到了头顶。
小骆驼忍不住问妈妈:“再走下去,我们饿了怎么办呢?”
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多亏我们的.脚板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板也像小河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出来呢?我们背上得那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的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我们的两层眼毛能防止沙子的侵袭。这三样东西对我们很重要,它们的特殊作用能使我们生活在沙漠里,于是人们称我们为‘沙漠里的船’,所以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小骆驼跟妈妈回来后,又到那条小河去照镜子。小河马又跑过来取笑它。
小骆驼说:“你别小看我这三样东西,我背上的这两个叫驼峰,可以保证我在沙漠里不被渴死、饿死;我又大又厚的脚板在沙漠里不会陷进去;我的两层眼毛可以抵挡沙子掉进我的眼睛里。如果你不信的花,就请你跟我到沙漠里去走一趟。”
小河马说:“走就走,我才不怕你呢!”说完,它们就走进了茫茫的大沙漠。
才走了几步,小河马的脚就陷进里沙子里,而小骆驼赶紧回头把小河马从沙子里拖出来,并把它驮在背上。
小骆驼驮这小河马继续往前走。突然,已阵风沙铺天盖地地刮过来,小河马虽然紧闭眼睛,但是,沙子还是飞进了它地眼睛里,眼泪哗哗地流下来,而小骆驼的眼睛什么事也没有。
风沙过去了,它们继续往前走,小河马饿得不行了,它对小骆驼说:“你不饿吗?”
小骆驼说:“我得驼峰里贮存了大量得养料,足够我在沙漠里用的了。”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河马羞愧地对小骆驼说:“对不起,小骆驼,我不该嘲笑你长得难。我现在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从此,小河马再也不敢欺负小骆驼了,它们也成了好朋友。
老家的树作文 篇11
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裸山。
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这是一个矿区,属于天山深处的神秘所在,一个荒山秃岭寸草不生的地方,没有山坡草地,没有如盖的塔松,也没有蘑菇般的毡房和满坡的牛羊,只有满山的砾石,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可是,由于找到了一种神秘的石头,兵团突然从三个建制团中抽调了近千人,集结到了这里。人们懒得给它起一个像样的名字,只用了一个编号,叫506矿。506矿到底是什么矿?我弟弟神秘地告诉我:“是铀矿,铀矿是造原子弹的。”
原子弹的威名谁不知道,我们的父母正干着一件天大的事情。父母被调入矿山后,我们这些孩子就跟随父母上了山,这样,一个简陋的学校就在山前用石头搭建起来,屋顶用的是红柳枝和油毡。每天的上课铃声让正在开矿的父母们十分安心,只是他们开山的炮声却让我们十分惊恐。在炮声隆隆中上课,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神的战鼓。教语文的胡老师正领读课文《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同学们哄堂大笑,疲惫的午后课堂突然活泼了一下。相比来说,我们更喜欢作文课,胡老师是一个大学教授,右派,发配到新疆就成了我们的小学老师。让一个大学教授当小学老师,对我们来说是最大的福分。我们这些在绿洲出生的新疆兵团人的二代,通过胡老师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他坚持让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他在命题作文前常常给我们讲故事,启发我们,然后望着窗外随意给我们出作文题目。比方:《戈壁滩》《矿山人物之一》《矿山人物之二》等等。当他望着远方的戈壁和漫山遍野的石头让我们写《树》时,我们不干了,因为我们眼前根本没有绿色,更别说树了。
有同学就喊,胡老师,我们山上连一棵树都没有,怎么写?胡老师就说,眼前没树,心中难道没有树吗?回家问问父母吧。
于是,在第二周的作文讲评中,同学们就写了很多不一样的树。有村口的大榕树,有门前的大槐树,有坝子上的黄桷树。我爹是河南人,给我讲了老家的大桑树。他边讲边咽着口水,说起了小时候吃桑葚的故事,那些黑紫的甜蜜安慰了他童年的饥饿和贫困。父母们都是有故乡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屯垦戍边来到了新疆。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树,而每一种树都寄托着他们的乡愁。
可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兵二代”,眼前连一棵树都没有。在一次作文讲评课后,我们望着窗外所有的石头,喊:“山前该有一棵树!”
胡老师望着我们,又望望窗外说,同学们,真不该让你们在没有树的地方成长。可是,你们是兵团人的孩子,父母走到哪里,就要跟到哪里。然后,胡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新疆树的故事。老师讲到一个叫左宗棠的清朝人,抬着棺材收复新疆,沿途栽下了柳树,叫左公柳。老师还讲到了胡杨树……
我们是从山下绿洲来的,有一棵茁壮的`胡杨树就生长在胜利渠边上。那次关于树的作文课,让我们想起了那棵胡杨树,大家就齐声喊,把那棵胡杨树移到我们山前吧。胡老师说:“山上没有水,树不能活。”
同学们喊:“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胡老师被我们打动了,眼眶有些红,下课时他没有和我们告别,独自走了。同学们有些内疚,在这寸草不生的地方非要一棵树,这不是给老师出难题嘛。
没想到,我们的无理要求在第二周的星期三就有了结果。那是春天,矿长派出了东方红拖拉机,拉着爬犁子,还派了一辆水罐车,要去为我们移那棵胡杨树了。胡老师让同学们坐上了水罐车,下山去看移树的过程,让同学们好好观察,要写作文。
那棵胡杨树还没有生叶,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大人们沿着胡杨树四周挖了一个大圆圈,然后那圆圈越挖越深,挖了一个很大的坑。树根终于露了出来,大人们就用稻草绳把带土的根部绑成了一个大圆球,再然后用撬杠和拖拉机拉动大圆球,让它滚上大爬犁。
胡杨树被运上山后,栽在我们小学校操场中央。它高高地耸立着,成了上山者的路标。坐在教室里依窗而望,能看到它伟岸而又粗壮的树干。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来了,简直就是一个节日。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神秘的石头”“506矿”“铀矿”等词语,交代了建设兵团抽调千名人员来到天山深处矿区的目的,也为故事的展开设置了特定的背景。
B.胡老师是一个大学教授,博学多识,点亮了孩子们的心灯,让孩子们了解了外面的大千世界,激发了孩子们走向更广阔世界的愿望。
C.孩子们回家问父母,父母向孩子们讲述家乡的各种树,这看似平常,实则很有用心,说明树寄托着乡愁,也寄托了美好的希望。
D.小说从“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写起,用“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来了”收尾,两相对照,突出了主题,耐人寻味。
8.胡老师领读《曹刿论战》中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时,房顶上响起咚咚声,大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小说中这一情节合理且有意义。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以孩子的视角来写,比用成年人的视角来写,内容更为丰富。请简要分析。(6分)
答
7.(3分)B(“激发了孩子们走向更广阔世界的愿望”有误。)
8.(6分)合理;胡老师在咚咚声中给学生们讲《曹刿论战》,看似巧合,实际上符合生活的真实。
师生炮声隆隆的特定环境习以为常,大家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师生的这种反应符合情理。意义:胡老师讲《曹刿论战》,以“一鼓作气”来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也是对小说主题合理的开掘与拓展。(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6分)以孩子的的视角来写,既写出孩子们学习条件的简陋和学习生活的乐趣,也透露父母们开矿的艰辛和矿区生活的艰苦;以成年人的视角来写,很难真切写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
孩子们的感知较为独特,能不顾一切地喊出“山前该有一棵树”,引出移树的情节;成年人习惯并接受寸草不生的环境,小说难以生发新的内容。(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
推荐阅读:
2025老家的树作文(热门十一篇)
2025写小金的作文(实用十一篇)
2025高二的我作文(汇集十一篇)
2025写奇葩的作文(锦集十一篇)
小蚂蚁动物话题作文(热门十一篇)
树叶要落了作文(热门十一篇)
-
更多精彩老家的树作文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老家的树作文
本文来源:http://www.ghp7.com/g/20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