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范文网 >地图 >小学生观后感 >

芒种小故事

芒种小故事

时间:2025-06-06 作者:观后感范文网

芒种小故事。

芒种小故事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麦子的生活过程,认识小麦食品。

2.简单了解几种麦秆工艺品。

3.感知农民劳动的辛苦,知道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1.《小麦的生长过程》课件,麦秆工艺品。

2.成熟的一麦一捆,麦粒许多

3.麦粉制食品多种,面板,发酵好的面团。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谜语导入:

1.师:宝贝们,你们猜过谜语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猜谜语,好吗?

秋天撒下粒粒种,冬天苗儿雪里藏,

春天返青节节长,夏天成熟翻金浪。

2.师引导幼儿猜出谜语.

二:出示实物,介绍小麦:

1.师: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特征和组成部分:根、茎、叶的形状。

①小麦的外形是什么样的?(长长的,细细的)

②小麦的根是什么样的?(须根)

③小麦的茎是什么形状的?(茎也叫麦秸,它一节一节的,空心的,摸起来很光滑)

④小麦的叶是什么形状的?(细长的)

⑤茎的顶端长的什么?(长着麦穗,有针一样的麦芒)

2.让幼儿了解小麦从播种到丰收的整个过程。

①利用课件讲解:

(这是小麦种子,秋天的时候,农民伯伯把小麦种种在地里。小麦种发芽长出幼苗,冬天来了,雪下得很大,小麦藏在雪里睡了整整一个冬天。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小麦长得绿油油的,慢慢长大拔节,再慢慢地抽穗。到了夏天,小麦慢慢地变黄了,成熟了,农民伯伯开始收割。)

播种→麦苗→拔节→抽穗→成熟→收割

②幼儿动手操作小麦从播种到丰收的'整个过程课件,巩固小麦的生长过程。

1 2 3 4 5

播 麦 拔 抽 成

种 苗 节 穗 熟

③农民伯伯种下种子以后还要做的动作:

浇水→施肥→锄草→打农药→收割

④观察图片;

(1)告诉幼儿从前的时候科技不发达,农民是用镰刀割小麦,然后摊在马路上,把麦粒从麦秸上脱下来。

(2)放收割机割麦的画面,告诉幼儿现在科技发达了,人民用收割机割麦子,方便快捷。

三.出示各种麦制品,了解麦子的用途

师:农民伯伯收下的小麦都去哪里了?(淘洗,晒干,去小麦加工厂把麦粒磨成面粉,然后制作各种食品)

1.出示各种麦粉制品,引导幼儿了解这些都是麦粉做的。(馒头、方便面、包子、煎饼、各种点心)

2.大家一起尝尝各种小麦食品。

3.出示图片及麦秆工艺品单了解几种麦子麦秆工艺品。

4.幼儿动手操作制作各种小面食:如小面头,小花卷,小包子等,并把各种制作好的各种面食作品收集起来,等下课后送至伙房蒸熟,和其他班的小朋友分享。

四:在《悯农》的古诗中,告诉幼儿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萌发让幼儿爱惜粮食的感情,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不剩饭,不掉饭粒,不挑食的好习惯。

芒种小故事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种麦子要付出很多的劳动,并认识字卡。

2、能与同伴合作种谷类,并学习做观察记录。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谷类的种子若干、分类盒若干、棉花。

2、记录本、字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学汉字。

1、出示字卡“小兔子”“麦子”。

幼儿认读,再完整地读《小兔子种麦子》。

2、卡片“春天”。

小兔子看见农民在地里播麦种子。

3、卡片“麦种”它也把麦种撒在地上。

4、农民伯伯的麦子长出了“苗”可是小兔子的麦种却不见影子。

小兔子问牛伯伯,牛伯伯说:“种子要撒在翻过的土地上,才能扎下根的。

小兔子把土扒拉扒拉,重新撒下“麦种”(每个字词老师自己说出或引导幼儿说出。)故事讲完,字卡全出示在黑板上。

二、集体认读字卡。

三、游戏:找字宝宝。

教师指读一个,幼儿从众多的字卡中找出来。

四、听录音故事。

延伸活动:集体结伴种五谷类,体会播种的乐趣,并做好种子生长观察记录。

附故事:小兔子种麦子

春天,小兔子看见农民在地里撒下麦种,它也把麦种撒在地上。过了一段时间,农民地里长出了青青的麦苗,小兔子的麦种连影子都没有了,小兔子问牛伯伯:“牛伯伯,我也在地上撒下麦种,为什么没有了呢?”牛伯伯说:“种子要撒在翻过的土地上,撒在硬土上扎不下根。”小兔子听了以后,把土地又扒拉扒拉翻了一次,重新撒下了麦种。

夏天,农民地里的麦子长得绿油油的,小兔子的麦子又矮又黄,小兔子问猪阿姨:“猪阿姨,我种的麦子怎么会是那样的.呢?”猪阿姨说:“麦子种下去以后,要给它上肥料才长得好。”小兔子赶紧给麦子追肥。

秋天,农民地里的麦子结了穗,小兔子地里的野草长得比麦子还多,小兔子生气地叫:“怎么会这样呢?”小马告诉它:“种麦子要除草、抓虫,天干的时候还要浇水。”母鸡大婶说:“麦子收割以后还要打场,磨粉”。

小兔子张大嘴巴说:天啦!种麦子这么麻烦呀!

活动反思

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连续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把幼儿语言的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教育中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所以,我要更加努力有效地去做个专业的老师!

芒种小故事 篇3

活动目标:

1、让学生知道芒种的由来及习俗。

2、学生熟读芒种的诗词、谚语等,会背芒种儿歌。

3、让学生通过画小麦,认识农作物,了解农耕的过程。

4、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PPT、A4画纸,芒种(儿歌)。

学生准备:收集和“芒种”相关的资料,比如:由来、习俗、诗词等。

活动设计过程:

一、导入:

师生共诵《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二、了解“芒种”的由来:

1、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芒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一般来讲是6月4号或者是6月6号到6月19或者是21号,“芒种”又称“忙种”是最忙的一个节气,既要收割小麦,又要种植水稻等其它的农作物。

2、PPT出示“小麦”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小麦的特点。

3、学生动手画一画小麦。

4、PPT给学生介绍小麦的种植过程。

5、师:芒种这个节气就是最忙的时刻,既要种植,又要收获。虽然劳动很辛苦,在芒种期间,却又一个很盛大的节日------端午节,请学生说一说每年端午节咱们安康都有哪些庆祝活动?(相应出示龙舟赛、鸭子抢、包粽子、煮鸡蛋等图片)

三、有关芒种的诗词及农谚。

1、全班分成六个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诗词及农谚。

2、学习反馈,请小组内收集诗词最多的一位同学,朗诵一首小组同学都喜欢的'诗词。

一组:宋朝范成大《梅雨五绝》;二组:宋朝陆游《时雨》

3、师出示: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

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全班齐诵此诗。

四、有关芒种节气的习俗:

PPT出示:

1、打泥巴仗

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谁身上泥巴最多的,谁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2、送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3、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芒种这天将清洗过的梅子泡在白酒里一个月,饮用时需煮开。这个民俗与三国时典故“青梅煮酒论英雄”颇有渊源。

4、晒虾皮在这时候,沿海一带的渔民即忙于晒毛虾。因到了芒种季节,毛虾正值产卵期,体质正肥,肉质正实,营养价值更好。人们将芒种期间晒成的虾皮称之“芒种皮”。

晒虾皮

五、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芒种,下面我们用一首儿歌来进一步了解“芒种”。

芒种最忙,收麦种粮。

天热多雨,佳节端阳。

早起运动,心神舒畅。

多吃蔬菜,清热滋阳。

六、活动延伸:

1、每位同学背诵一首自己收集的“芒种”的诗词,背诵三个和“芒种”有关的谚语。

2、办一期“芒种”的手抄报。

芒种小故事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活动重难点: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用途。

活动准备:

1、准备一整棵小麦,课件(麦粉制成的食品、麦秆制品、小麦生长过程挂图一幅)。

2、准备录音机、磁带、头饰等。

活动内容:

一、开始部分:

以变魔术的方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活动过程:

1、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观察小麦的外形特征。了解小麦的组成部分:根、茎、叶、麦穗。

2、出示挂图,结合提问帮助幼儿了解麦子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⑴ 小麦在什麽季节播种(秋季)⑵小麦在什麽季节收获(春末夏初)小结:秋天农民把麦子播种在地里;第二年春天麦子长的.绿油油地;到了夏季,麦子抽穗开花、结果,麦粒由白变黄,由软变硬,说明麦子已成熟,农民伯伯要开始收割了。

3、找一找,说一说。面粉能制作出什磨食品,你还知道小麦的其他用途吗了解麦子的用途。小结:麦粒可磨成面粉。面粉可以做成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面包等。麦秆可编各种用品,如草帽、扇子、席子、提包。

4、游戏“麦爷爷找孩子”。请一个幼儿戴上小麦头饰,当麦爷爷。其余小朋友当面粉制品(把面粉制品的图片挂在幼儿胸前)。麦爷爷说:“我的孩子不见了,他们都变了样,那些是我的孩子呀”幼儿依次说:“我是面包,我是麦爷爷的孩子。”“我是饼干,我是麦爷爷的孩子。”……

5、联想活动:在夏季里,小朋友还见过那些粮食作物(豆子等)

6、思品教育:听儿歌《大馒头,哪里来》。

芒种小故事 篇5

1、芒种现蕾,带桃入伏。

2、氨化麦草,营养提高,气味浓香,牛羊之宝。

3、耩地深又暄,就怕大雨灌。

4、麦收时节停一停,风吹雨打一场空。

5、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

6、豆子播上大雨下,不管黑白快套耙。

7、麦收有三怕:雹砸、雨淋、大风刮。

8、灭虫先灭娘,擒贼先擒王。

9、要酿好酒需好曲,巧手还得好工具。

10、麦收无大小,一人一镰刀。

11、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

12、麦子上了场,棉花别没娘。

13、芒种落雨,端午涨水。

14、麦子夹生割,谷子要熟妥。

15、磨刀不误砍柴工。

16、若要种子选得好,秆粗、穗大、籽粒饱。

17、春谷宜晚,夏谷宜早。

18、晚种一宿,秸矮二指。

19、二十四节气之芒种时节常识介绍。

20、磨镰擦锄,不误工夫。

21、棉花灌在麦收时,十年就有九适宜。

22、夏种晚一天,秋收晚十天。

23、紧收麦子慢收秋。

24、忙不忙,先打场。

25、棉花果枝见花蕾,后边紧跟脱裤腿。

26、夏季农活繁,做好收、种、管。

27、耕耕不如耪耪,耪耪不如快耩上。

28、湿麦进仓,烂个净光。

29、杏子黄,麦上场。

30、光忙麦,不管棉,麦子入囤棉攥拳。

31、高压灯,诱成虫,棉田卵量减五成。

32、吃了端午粽,寒衣不可送。

33、芒种夏至天,走路需人牵。

34、有风没风,堆到当中。

35、快割快打,麦粒不撒。

36、五月冷,一棵豆子收一捧。

37、小麦不进场,不敢说短长;小麦进了场,也难说短长。

38、种子要齐,下种地皮。

39、麦秸氨化好,牛羊没个饱。

40、棉花卷成蛋,收成减一半。

41、秆黑粉,不抽穗;散黑穗,不长粒;腥黑穗,粒腥味。

42、芒种雨涟涟,夏至旱燥田。

43、七分家什,三分行家。

44、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45、芒种南风扬,夏季雨满塘。

46、棉花不治虫,有苗没有铃。

47、豆不让宿,麦不让晌。

48、好手不压快刀。

49、棉花不治虫,结果一场空。

50、麦入仓,谷入囤,豆子入库才放心。

51、手巧不如工具巧。

52、大豆锄芽,荞麦锄花。

53、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

54、大旱小旱,不过五月十三。

55、会扬场的一条线,不会扬的一大片。

56、蚂蚱蚂蚱,剩个楂楂。

57、豆子就怕急雨拍,抓紧划搂莫懈怠。

58、手快不如工具快,老汉能把青年赛。

59、两腿拉得宽,摆得欢。

60、芒种西南风,夏至雨连天。

6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2、麦播一月,豆种一时。

63、推车不用教,全靠摇。

64、得不得,麦芒水。

65、棉花不打杈,光长柴禾架。

66、芒种黍子夏至麻。

67、麦收有五忙:割、拉、打、晒、藏。

68、晚种一天,秸矮粒扁。

69、平路怕后沉,上坡怕前沉,下坡载重难驾稳。

70、夏季修剪桃摘心,三次摘心增千斤。

71、面朝黄土背朝天,腰酸腿疼割得慢,收割机过去一大片。

72、芒种不种高山谷,过了芒种谷不熟。

73、芒种不种,再种无用。

74、大旱小旱,不过五十三。

75、豆子当宿就翻身,再下大雨就无损。

76、麦收前后浇棉花,十年就有九不差。

77、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

78、苹果树,要夏剪,疏枝、扭梢、枝盘圈。

芒种小故事 篇6

1、夏种晚一天,秋收晚十天。

2、芒种刮北风,旱情会发生。

3、芒种夏至天,走路需人牵。

4、灭虫先灭娘,擒贼先擒王。

5、高压灯,诱成虫,棉田卵量减五成。

6、芒种无大雨,夏至有山洪。

7、麦子争青打满仓,谷子争青少打粮。

8、霉烂病虫能生灾,入到囤里还得晒。

9、夏季农活繁,做好收、种、管。

10、中耕松土渐加深,蕾期达到三四寸。

11、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

12、耕耕不如耪耪,耪耪不如快耩上。

13、收扁豆就收黄豆。

14、手巧不如工具巧。

15、过了芒种不种稻,过了夏至不栽田。

16、芒种不种高山谷,过了芒种谷不熟。

17、黄熟收,干熟丢。

18、选种忙几天,增产一年甜。

19、夏季修剪桃摘心,三次摘心增千斤。

20、吃了端午粽,寒衣不可送。

21、浅播豆,半边露。

22、芒种芒种,水打田垅。

23、棉花不治虫,结果一场空。

24、麦收前后浇棉花,十年就有九不差。

25、大豆锄瓣,豇豆锄蔓。

26、芒种有雨,芒种后日日雨。

27、生割麦子出好面,生砍高粱煮好饭。

28、芒种雨涟涟,夏至要旱田。

29、麦松一场空,秋稳籽粒丰。

30、会扬场的一条线,不会扬的一大片。

31、芒种打雷是早年。

32、得不得,麦芒水。

33、槐花稠,豆子收;槐花稀,豆子秕。

34、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

35、春谷宜晚,夏谷宜早。

36、麦子去了头,高粱没了牛。

37、小麦虽丰收,就怕收中丢。

38、豆子播上大雨下,不管黑白快套耙。

39、芒种雨绵绵,夏至火烧天。

40、棉花卷成蛋,收成减一半。

41、播夏谷,抢时间,不用耕,不用翻。

42、高地芝麻洼地豆,沙岗坡上种绿豆。

43、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芒种不种,再种无用。

44、芒种芒种,碰到亲家不说话。

45、棉花果枝见花蕾,后边紧跟脱裤腿。

46、麦播一月,豆种一时。

47、芒种有雨豌豆收,夏至有雨豌豆丢。

48、芒种忙,麦上场。

49、麦收无大小,一人一镰刀。

芒种小故事 篇7

1、芒种现蕾,带桃入伏。

2、氨化麦草,营养提高,气味浓香,牛羊之宝。

3、耩地深又暄,就怕大雨灌。

4、麦收时节停一停,风吹雨打一场空。

5、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

6、豆子播上大雨下,不管黑白快套耙。

7、麦收有三怕:雹砸、雨淋、大风刮。

8、灭虫先灭娘,擒贼先擒王。

9、要酿好酒需好曲,巧手还得好工具。

10、麦收无大小,一人一镰刀。

11、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

12、麦子上了场,棉花别没娘。

13、芒种落雨,端午涨水。

14、麦子夹生割,谷子要熟妥。

15、磨刀不误砍柴工。

16、若要种子选得好,秆粗、穗大、籽粒饱。

17、春谷宜晚,夏谷宜早。

18、晚种一宿,秸矮二指。

19、二十四节气之芒种时节常识介绍。

20、磨镰擦锄,不误工夫。

21、棉花灌在麦收时,十年就有九适宜。

22、夏种晚一天,秋收晚十天。

23、紧收麦子慢收秋。

24、忙不忙,先打场。

25、棉花果枝见花蕾,后边紧跟脱裤腿。

26、夏季农活繁,做好收、种、管。

27、耕耕不如耪耪,耪耪不如快耩上。

28、湿麦进仓,烂个净光。

29、杏子黄,麦上场。

30、光忙麦,不管棉,麦子入囤棉攥拳。

31、高压灯,诱成虫,棉田卵量减五成。

32、吃了端午粽,寒衣不可送。

33、芒种夏至天,走路需人牵。

34、有风没风,堆到当中。ghp7.coM

35、快割快打,麦粒不撒。

36、五月冷,一棵豆子收一捧。

37、小麦不进场,不敢说短长;小麦进了场,也难说短长。

38、种子要齐,下种地皮。

39、麦秸氨化好,牛羊没个饱。

40、棉花卷成蛋,收成减一半。

41、秆黑粉,不抽穗;散黑穗,不长粒;腥黑穗,粒腥味。

42、芒种雨涟涟,夏至旱燥田。

43、七分家什,三分行家。

44、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45、芒种南风扬,夏季雨满塘。

46、棉花不治虫,有苗没有铃。

47、豆不让宿,麦不让晌。

48、好手不压快刀。

49、棉花不治虫,结果一场空。

50、麦入仓,谷入囤,豆子入库才。

51、手巧不如工具巧。

52、大豆锄芽,荞麦锄花。

53、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

54、大旱小旱,不过五月十三。

55、会扬场的一条线,不会扬的一大片。

56、蚂蚱蚂蚱,剩个楂楂。

57、豆子就怕急雨拍,抓紧划搂莫懈怠。

58、手快不如工具快,老汉能把赛。

59、得不得,麦芒水。

60、棉花不打杈,光长柴禾架。

61、芒种黍子夏至麻。

62、麦收有五忙:割、拉、打、晒、藏。

63、晚种一天,秸矮粒扁。

64、平路怕后沉,上坡怕前沉,下坡载重难驾稳。

65、夏季修剪桃摘心,三次摘心增千斤。

66、面朝黄土背朝天,腰酸腿疼割得慢,收割机过去一大片。

67、芒种不种高山谷,过了芒种谷不熟。

68、芒种不种,再种无用。

69、大旱小旱,不过五十三。

70、豆子当宿就,再下大雨就无损。

71、麦收前后浇棉花,十年就有九不差。

72、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

73、苹果树,要夏剪,疏枝、扭梢、枝盘圈。

芒种小故事 篇8

目标

(一)帮助儿童了解芒种的地理知识特点;

(二)与儿童一起赏析有关芒种的经典古诗:《时雨》;

(三)带领儿童了解芒种时典型的农事活动;

(四)引领儿童学习芒种的代表传统民俗活动。

内容

(一)地理知识

小朋友们,你们有感受到最近下雨越来越频繁了吗?那是因为我们即将进入多雨的梅雨季节了。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我们就来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它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是一个典型的反映农业耕种的节气。除了中国最北边的地区和高原,大部分地区都已经真正进入夏季了,随着气温的显著升高,我们可以直接体验到初夏的炎热。小朋友都知道上海处在哪里吗?没错,那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因为梅雨季的缘故,日照时数有所减少,雨量明显增加,导致空气湿度较大,所以小朋友们是不是经常会感觉又闷又热的呀?不要担心,请小朋友们跟随本节课的脚步,一定会收获夏日的第一份清凉。

(二)文学知识

北京今年2月举办了一件大事,有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诉老师是什么啊?对的就是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巧妙地运用了二十四节气进行倒数,不知道小朋友有没有注意到芒种时出现的诗句呢?“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这句诗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时雨》,交代了芒种时节的美食,描绘了家家户户吃着麦粒和豆煮的饭,处处都飘荡着采菱女采菱的歌声的忙碌又祥和的场景。文字短小精焊,清新自然,却写出了节气时令、物候现象,而且突出地渲染了田家插秧、采菱时的繁忙与欢畅。不仅只有这两句描写芒种哦,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时雨》(节选)吧!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一、二句:应时的雨水在芒种时节纷纷而至,田野里处处都有农人在忙着插秧。这两句交代了芒种时节的大忙情景。芒种,正是从起起伏伏的`劳动身影里开始的。

五、六句:我已经渐渐衰老成了不耕作的农人,从早到晚在竹床上打发时间。这两句交代了芒种时节的自己,已经衰老懈怠,很多时光只能在竹床上度过。在宋代南方,睡竹床也是一种“乘凉”的方式,在当时是农人们的消暑神器。陆游躺在竹床上,一方面说自己年迈,同时也说明芒种时节的天气已经炎热起来。

七、八句:白发变短一天天减少无法束发,却还是喜爱眼前夏雨送来的阵阵清凉。这两句交代了芒种的天气。老去的诗人,并没有颓废不振,相反,当他看到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和藤架,在雨中散发着幽香,精神为之一振。眼前的自然、静谧,将原本忙碌的芒种节气驱散开去。经过这样的描绘,一切雨后的生灵,仿佛都变得更加可爱。

(三)农事活动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事活动是国人生存根本。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芒种是农事最为繁忙的节气之一。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成熟,等待收割;春天种下的棉花等作物进入生长高峰,需要大量水和肥料;夏玉米、夏大豆等作物也需要播种,所以芒种也被称为“忙种”。各种夏播作物大多以芒种为界,凡在芒种以前种植的成活率高、长得快,而过了芒种时节,农作物的成活率及生长速度会越来越低。此时,长江流域“栽秧割麦两头忙”,华北地区“收麦种豆不让晌”,江西地区“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地区“芒种不种,再种无用”,收、种、管交叉,全国各地一片农忙景象。

(四)芒种传统

1、送花神:芒种时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2、安苗: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3、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小故事 篇9

【活动设计】

我们种植园的小麦在孩子们精心的照料下成熟啦!孩子们虽然身处农村,但参加农事劳动机会却非常少。为了让他们感受、体会一下劳动过程,品尝到丰收的喜悦,我们为本次活动作了精心的准备。

【活动目标】

1、知道小麦是粮食作物,小麦可以加工成面粉。

2、认识用于收割小麦的劳动工具:镰刀、连杆、筛子等。

3、体验劳动的快乐,教育幼儿要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镰刀、剪刀、竹篮、连杆、小筐等。

【活动过程】

1、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学说:金灿灿的麦穗。

2、认识劳动工具:镰刀

3、观察老师和保育员收割小麦过程,并作模仿动作。

4、打麦穗

认识劳动工具――连杆

组织幼儿观察炊事员爷爷打连杆,幼儿学习用连杆打麦穗。

讨论: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将麦子从麦秸里分离出来。(风扬、用电风扇吹、用筛子筛等。)

5、麦子的用途

(1)收藏部分麦穗、麦秸用于制作。

(2)将收获的小麦送到粮店换成面粉。(家园合作:有条件的家庭可带幼儿观察小麦加工成面粉的过程)

(3)将面粉部分投入“巧面馆”用于游戏、制作面制品。

(4)大部分面粉送到厨房,请炊事员做成面制品:面条、饺子等食用、品尝。

【活动反思】

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幼儿更进一步的走近大自然,亲身体验一次农民伯伯丰收时的忙碌,体会一下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感受农田里面真“热闹”。同时这次秋游幼儿还收集了秋天的各种种子,体验了集体活动的快乐。

    我们精彩推荐芒种小故事专题,静候访问专题:芒种小故事

本文来源:http://www.ghp7.com/g/28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