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范文网 >地图 >小学生观后感 >

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

时间:2024-02-19 作者:观后感范文网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11篇。

优秀的影视作品总是相当难得的,为了娱乐而观看的同时也会受益匪浅,我们可以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写观后感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归纳总结。如何撰写出值得反复研读的作品观后感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11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篇1】

张桂梅, 45 岁, 满族, 中共党员, 云南省丽江地区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华坪儿童之家院长.2000 年以来, 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被全国教育总工会、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十佳师德标兵” , 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 劳动奖章、全国“十佳” 知识女性, 获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首届“兴滇人才奖” , 被省妇联、省电视台评为“感动云南” 十大母亲,被评为丽江市“关心下一代” 先进工作者, 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 称号。 今年 6 月, 在中共云南省委八届三次全会上, 她当选为云南省出席党的十七大代表。

张桂梅同志深深扎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 她爱教育, 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别的教学方法, 教学成绩突出; 她爱学校, 不顾身患多种疾病, 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折磨, 经常超负荷地工作在教学岗位上;她爱学生, 拿出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 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业余爱好, 从各个方面关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业余爱好, 从各个方面关爱学生。张桂梅同志用自己的行动, 实践了一名共产党的崇高理想和追求,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张桂梅同志是教师的优秀代表, 是教师的榜样。 张桂梅同志爱教育, 爱学校, 爱学生; 张桂梅同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张桂梅同志让社会满意, 让家长放心, 让学生成才, 认真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加强师德建设, 真正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张桂梅同志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勤奋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 人们常不解的问她: 这样做有什么目的, 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 张老师总是笑着说: “如果我有追求, 那就是我的事业: 如集我有企盼, 那就是我的学生; 如果我有动力, 那就是党和人民” 。 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 却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 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 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 她, 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 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 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 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向传递真爱的使者张桂梅学习为主题的“感恩行动” 在迅速掀起, 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

通过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以后, 我们要更加热爱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把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和接班人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甘为园丁, 做到教育安心和专心, 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 热爱本职, 踏实工作, 不追逐名利。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应勤奋学习, 刻苦钻研,及时更新知识, 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与能力。 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 认真听取他们的教诲。 讲好普通话,使用规范字,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 绝不得过且过和放任迁就学生, 而要以又红又专的高标准要求学生, 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 关心学生的成长,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循循善诱, 管教管导, 既教书又育人, 对学生一视同仁。 做到深入学生, 为学生排忧解难, 为学生多办实事。

敬业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进步与奉献。 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是最基本的一条。 有人说, 伟大的科学发现和重要的岗位,容易调动敬业精神; 而一些普普通通的工作, 想敬业也敬不起来。 道理并非如此。 教师们发扬敬业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可感召成千上万人投身到教育事业建设中, 推动社会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 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长期能爱岗敬业, 创造让党和人民满意的业绩,需要我们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篇2】

每年的感动中国都是含着热泪看完,今年亦是如此。

其中最让我动容的是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的责任和担当,朱敏才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外交官,退休之后他没有和妻子回到北京安想晚年,而是带着本来就是小学老师的妻子,把光鲜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上简单的行囊,他们来到了偏僻的尖山苗寨。寨里有200多个孩子,在他们之前,这儿只有一名代课老师。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条件之艰苦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他们的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层口罩才能睡觉。为省下钱购买教学器材和孩子的学习用品,朱老师那条大窟窿连着小窟窿的秋裤,他们都不舍得扔,缝缝补补接着穿。

看到这,我心里有太多的感动,是什么支撑他们放弃优越的城里生活而来到这样条件恶劣的山区支教,是他们心中的理想和信念,如果没有这样的信念,只是为了沽名钓誉,是人受不了这样恶劣的生活条件的。作为教师的我看到这夫妻俩无怨无悔,不畏艰难的教育孩子的时候,我心中有太多的羞愧。我在自我反省,我是在无怨无悔的教育孩子吗?很多时候心中是不是也充满了很多的功利性。

最让我感动是最孝女儿朱晓晖、同桌妈妈陶艳波的温暖亲情。

朱晓晖的父亲在2002年患弥漫性脑梗塞,从此瘫痪在床,失去了生活能力。为了更好的照顾父亲,朱晓晖辞掉了在报社的工作。为了给父亲治病,她不但卖了房还欠下一身债务。因为不堪重负,朱晓晖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她。朱氏父女在社区的车库里安了家,一住就是12年。朱晓晖曾是一位有才气的诗人,诗歌在全国获得过很多奖。父亲生病前,她喜爱读诗、写诗;而现在她看得更多的是医学护理和养生方面的书籍。老人患病后落下了瘫痪的毛病,腿脚不便,大小便也不能控制。朱晓晖几乎每天都要给他擦洗身体。在她的细心照料下,老人卧床12年都没有得过褥疮。但常年的操劳,使得才41岁的她早已满头白发。

维持两人生活的唯一来源是老人每个月一千多元的养老保险。父亲治病的开销不能省,朱晓晖就只能去市场里捡人们不要的菜给父亲吃,自己则用咸菜就着米饭度日。虽然生活环境艰苦,但朱晓晖一直努力让父亲生活的更舒适些。老人因为心疼女儿,常常痛哭。除了每天照顾父亲的起居外,朱晓晖在周末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给三四个“债主”的孩子补习。对于别人的帮助,朱晓晖感恩在心,她也在用自己的行动把爱和善意传递给更多人。

杨乃彬是一个命运不佳的孩子,在小时候得了一种病,因发烧导致耳膜出血,从而丧失了他的听说功能但是,他却有一个永不会放弃他的妈妈陶艳波,她想尽一切办法弥补孩子的先天残疾。陶艳波到北京学习唇语,教孩子说话,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教杨乃彬叫“妈妈”,都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陶艳波从头至尾没有产生放弃念头一次,一直耐心教导。老天被陶艳波打动了,最终杨乃彬学会了说话,只不过有些吐字不清。看到这里,我更加体会到了母爱的执着、忘我。就在这时,陶艳波做出了让所有人惊讶不已的行动,让杨乃彬上正常学校,接受正常教育,并辞职陪学。难道这不正是母爱无私的体现吗?在陶艳波的努力指导下,儿子先后考上了重点初中、高中直至大学,与儿子同桌、陪读16年。遇到难题,陶艳波总是在心里想:自己不会儿子就更不会。有时为了一道难题,陶艳波要绞尽脑汁想一晚上,然后给孩子讲。他们母子俩就这样闯过一道道难关。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不为别的,就为世间伟大的母亲陶艳波而流,为她喝彩,她是母亲中的典范,她的母爱是世间最亮的一座灯塔,照亮天下所有的母亲。有许多人说,这简直是一个奇迹,还有人要给这个奇迹起名,有人说是“自强不息的杨乃彬”,有人说是“母爱的光辉”,而我却认为这个奇迹的名字叫“母亲”

到此,我对亲情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心里更有了好好孝敬母亲的决心。

对于这些获奖人物,总是心生敬佩。除了有最美的乡村教师——朱敏才 孙丽娜,十三年相守,守护父亲的朱晓晖,同桌妈妈陶艳波,还有有十月出塞,大器初成的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有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的好心人“炎黄”——张纪清······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但他们的事迹却感动着每个人的灵魂,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陶冶每个人的情操。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美。所以,那些感动祖国母亲的人无处不在,正因为有这些人,中华民族才得以生生不息、日益强大。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篇3】

女排的精神是什么?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这就是女排精神。

上世纪80年代,本着这种精神,中国女排跃居世界排球第一,连续五次夺冠。中国女排的胜利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注入了活力和力量。中国女排已经成为全国的学术模范。女排精神更加焕发、魅力四射,使各行各业得以发扬和实践。

女排精神是竹石精神的升华。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根扎得实、咬得紧,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我们的女排具备了这种品格,表现和升华了这种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因此,在奥运大战中,把不利化作有利,把压力化作动力,胜巴西,绝处逢生;克荷兰,高歌猛进;拼下塞尔维亚,独领世界排坛**,登上世界体育高峰,再造中国女排辉煌。

女排精神是长征精神的发扬光大。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诗是长征的艺术和浪漫精神。

何谓长征精神,***记作了全面而精辟的概括,这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凝结在血液中,是我们党和军队坚强的精神支柱和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女排的团结、顽强、拼搏、攀登,就是要弘扬长征精神,谱写英雄赞歌,创造中国体育的辉煌!

女排精神是理想信念的具体体现。革命理想高于天,信念火炬永不熄。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缺了钙、得了软骨病,别说拼搏、攀登,就是平地也寸步难行,成就事业、摘金夺冠更是缘木求鱼。女排精神就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具体化。

她们始终不渝的坚持理想信念,所以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她们始终不渝的坚持理想信念,所以她们的骨头就硬,根扎得就深,步子迈得就坚实,就千磨万击还坚韧;她们始终不渝的坚持理想信念,所以她以工匠精神练就过硬十八般武艺,就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披荆斩棘,一路向前!

中国女排的胜利,给人信心、给人勇气、给人渴盼已久的扬眉吐气!女排精神给人以激励、给人以火炬、给人以用之不竭的动力。我们学***,就是要学***精神,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像中国女排那样专注、团结、拼搏,不惧艰难与险阻,战胜挑战与考验,在各个领域摘金夺冠,笑傲江湖,攀登高峰,独占鳌头!

【感动中国2018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2】

12年后,中国女排再次获得奥运金牌,这鼓舞了全国人民,掀起了学习中国共产党精神的热潮。

排球比赛本身就是一个群体性的竞赛,这就要求队员们能够为了大局、为了同一个目标,不顾个人得失、步调一致地共同完成每一个球的得分任务。一位女排队员在接受采访时强调,相互合作合默契是通常经过专门训练的技能和素质。

竞技场上的这种技能和素质可以实现一个队员对同一个竞技场上任何一个队员的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眼神都可以准确地判断出他们想做什么,他们想让我做什么。

从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在世界大赛中连续五次获得冠军。郎平在比赛中发挥了关坚作用,被称为铁锤,其中蕴含着强烈的自强不息精神。正是这种自信和自强,让今天的教练郎平把一支12年未获得奥运冠军的中国女排带回了世界冠军的巅峰。

因此,我们学***精神,一定要学***姑娘们勇于拼搏、逆流而上的精神外,还要学***团结一心、相互配合的默契和自信、自强的精神。在工作的中心,我们要全力以赴,相互配合,把各自的事业做好。把它变成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感动2018中国十大故事3】

在全国亿万观众的见证下,中国女排3比1击败塞尔维亚;于是十二年之后再回世界之巅,拿到了奥运会金牌。更叫大家感慨的不是夺冠,而是本次奥运会上的波澜壮阔。因为从比赛开始的过程来看,中国女排恐怕早就回家了。

然而这支队伍竟然真的是面对强队而敢于亮剑,最后竟然是在杀出的一条血路上拼得了成功。所以处处总结出什么是女排精神,即当实力不如对手时的生存和团结。

郎平是女排队员的时候,女排的精神是什么?她们说,这是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如今郎平作为主教练带领新一代女排姑娘时,她又做了新的解读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

正是这条路,虽然摇摇晃晃,却站起身来,抖落着身上的尘土;他的眼睛依然坚定。所以这次女排队员给我们展示的是,她们不认输,虽然能力不高,但依然霸气十足。因为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这次死亡之组的艰险出线,也不是逆转巴西、复仇荷兰、最终击溃塞尔维亚;而是这一届女排队员背后的故事,因为她们对伤病的不服输才是女排精神的力量。

为什么女排姑娘不放弃,为什么她们敢于拼搏;如果是一个腐败分子带领她们,她们能有这种精神吗?所以我认可这位体育界的退休干部的观点,是女排领导的人格魅力;因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与自私自利交织在一起的过程中,到处是社会不公;到处是以权谋私。在这样的文化中,有多少人能有事业心。

就像我们的男足一样,要进入国家队就得靠钱。你能说这是职业精神吗?因为任何职业都需要一种精神支持,为什么女排能在我们的社会环境中崛起?这应该主要归功于郎平。

首先,郎平是当年女排精神的创作群体之一,所以一个时代的烙印铭刻在她的生命中。因为我们看到郎平没有放弃排球,就说明她热爱这个事业;为什么热爱这个事业,就因为当年的女排精神成为了她人生中的永恒追求。在我们这个创造荣誉就是为了当官的年代,郎平没有把主教练当成牟取暴利的舞台;因为现在的社会比原来更加透明,所以腐败的人自然也就没有任何人格魅力了呀。

就如同武钢的腐败分子孙文东本是从实***破格提拔成单位负责人,结果人家上台的第二天就是全面清除民主党派人士;将这些名气超过他的人下岗而离开钢铁领域。在这样的武大郎开店的谋私文化下,武钢还能有事业心的人吗?一个单位连事业心的人都没有了,它有依靠什么去提升竞争力呀。

有人说郎平脑子灵是公认的事实,所以在比赛中她阅读比赛的能力以及迅速反应的能力总是超一流的;正因为如此,她能够根据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况及时应对;因此郎平的排兵布阵总有神来一笔。然而这是什么,这是技术能力呀;在我们今天这**吃喝玩乐的环境里,为什么还能有如此的高超技术;这说明人家首先是有事业心,同时全身心在事业心上;所以才能有这么高超的技术呀。就如同我们看现在的中国足球教练,全部是世界一流的高薪;不能说来的没有超能力的人。

但因为动机不纯,所以在物质刺激下也没有事业心;结果很多高水平的教练竟然也是水土不服。因为教练除了冷静、睿智、有经验,还必须在选拔队员与指导工作时的公平;如果教练都是任人唯亲,这个集体起码就是战斗力不强。所以我也认可郎平的能力就是用她的个人魅力和感染力将球队捏合成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所以队员们真正服她、敬她、爱她而视其为母亲、朋友和老师。

我们社会现在与国际对接,所以外国教练往来很多;于是很多人跟外国教练学习,学***思路和要求;有的甚至连细节都学习了。然而不知道外国教练是故意还是被中国文化冲击,因为我们社会很少有人提外国教练的人格魅力。没有人格魅力,大家不是信服而是敬畏;所以取得很好的成绩也是一时的体现,因为这不是精神。

正因为如此,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球就有,输球就没有;我们的队员训练非常刻苦,不能单谈女排精神;还要看努力的过程。也可能非常努力还不赢球,那我们也有女排精神。所以大家说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而已。

感谢郎平,是她使当年的中国女排精神再现了;正因为如此,这次女排不仅为国争光了;更是将国人的激情重新拉回了曾经的铁血年代。因为在这过去了的三十多年里,我们社会刚好最缺的就是这种精神;为什么缺这种精神,不是我们社会缺少动员的人;而是带领大家的人缺少个人的人格魅力,所以精神在很多单位与领域实际早就是形式主义了。这次女排能再现展现出震慑的女排精神,实际是郎平这个带头人的作用;因为她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唤醒并创新当年的女排精神。

我们都认识到我们在建设体育强国、实现中国梦的路上,女排依然是我们的精神良药;但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如何才能叫全社会复苏女排精神。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篇4】

20xx年2月19日晚上,我收看了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在那一幕幕的感人画面面前我禁不住数次潸然泪下。其中林俊德院士表现出的吃苦耐劳、敬业建功和爱国奉献的精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完美范本,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他那强烈的爱国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更深深的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林院士有终身不渝的爱国情怀。他的生活极其简单,除了吃饭睡觉,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搞研究,做工作。不管人生的道路有多少曲折,不管生活的环境有多么艰苦,不管事业的发展有多少坎坷,他都一如既往,奋勇向前。

爱国、敬业、奉献,这样的理念已经融入了林院士的生命。所以,在生命倒计时的日子里,他依然坚守这一切,他坦然、淡定,把病痛甚至生命的长度都抛到脑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在争分夺秒地工作。热爱祖国、敬业奉献,对林俊德这一代优秀知识分子而言绝非空洞的口号,而是不折不扣地用自己的生命来践行。他是我们这个民族真正的英雄。

其实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也许我们身为普通的教师或学生,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是我衷心希望我们颛中的每位学生都能特别牢记颛中校园礼仪三字歌中的最后一句话:好少年,珍时光;齐努力,立大志。希望你们珍惜宝贵的人生黄金时光,每天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也能象林俊德院士一样报孝祖国。愿我们师生们都能好好珍惜每一天,用心努力想着为别人做些什么,为学校和班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也会成为一个感动颛中的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篇5】

2015年2月27日晚,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盛典在**电视一台深情呈现,观众无不被他(她)们的事迹所感动。

在获选的人物中,有一生隐姓埋名,扎根中国大西北沙漠,为国家的氢弹研发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于敏;有退休不在大城市安享晚年的外交官夫妇,他们为了祖国的未来,主动到贫困的贵州山区进行支教,一干就是十年,最后病倒在教学岗位上的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有卖掉了住房、辞去了工作、失去了家庭、一心照顾卧床三十年的病父,仁孝行于家的大孝之女朱晓晖;有三十九年如一日,照顾截瘫病人高新海,使他坚强活了下来的陇海大院的街坊邻居群体他(她)们无论是为国家、为社会、为至亲几十年所做的坚持,所付出的真情、所奉献的大爱、所做出的贡献,无不坚守着、继承着、发展着、彰显着我们中华民族德仁善孝的优秀品质,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演绎着人间大爱,人间真情。正是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感恩之心,让他们做了感人的好事,感动了中国。

羊有跪乳之思,鸟有反哺之意,人有感恩之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他或她应该感谢父母的养育,学校的教育,工作单位的培养,朋友的帮助,植物和树木的吸引眼球和取悦人心,日月的兴衰。

有了这样的感情,把它付诸实践,你就会成为一个品德高上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一个无怨无悔的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一个勇于为国家、为社会负责的人,为单位和家庭做出积极贡献。

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是一种责任,感恩是一种义务,感恩是一种力量。只要我们社会的每个人都有感恩和帮助他人的心,我们的社会就会变的无限温暖和美丽!

国人们,加油!加油!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 (二)

一年一度的中国人颁奖典礼举行了。我一次又一次被这些人感动。

从2003年的春月起,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我都坚持收看,认真地聆听着那些感人的故事,认真地品味着每一段颁奖词;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段故事,成为我前行中最为重要的催化剂、推动器。

非常感谢**电视台为我们带来的中国人民评选颁奖典礼。它是人们欣赏、仰望崇高、陶冶情操、陶冶情操、塑造灵魂的好节目。我一发现他,就把他当做一个滋养自己心灵、软化自己感情、培育并保持自己有一颗能感动的心的好节目;事实上,我的这个想法在观赏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能得以实现。

至今还记得,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还在行进中,我就在感动中写下了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评选之感动,记录下对于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老师李桂林、陆建芬贤伉俪二人在天梯小学坚持十八年的感动。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我灵魂得以洗礼、升华的时刻,我自己很清楚: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崇高的伟大的灵魂,都有着一种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这些崇高的灵魂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也是我这一辈子无法达到的;正如一位伟人曾经说过的那样:一个人做的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仔细看看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中的好人们,那个不是做好人做好事十多年、几十年——陪聋哑儿子读书十六年的爱心妈妈陶艳波、帮助发小三十九年的陇海大院的哥们、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的张纪清、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辉等等。

每次看《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让我的心和感情进一步软化、激发、培养和完善的好时机;这些感动中国人物的故事,让我的心更温柔、更温暖、更感动。至今,我还能有一颗似乎与年龄不符的能够感动的心;至今,我还有一些能够让自己骄傲的激情,我要感谢诸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之类的节目、影视剧和文学作品。我会珍惜这些人物和故事所带来的精神滋养和文化修养。我会继续努力工作,让自己有一颗可以感动的心,一种可以有一定热情的激情,思考每一天,努力每一天,快乐每一天,享受每一天。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 (三)

昨晚,我和妈妈一起看了2014感动中国节目。几个人的行为使我热泪盈眶。

老书记带领老百姓移民,为了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推进,让北方人喝上了水,离开了家乡,离开了80多岁的父母。去山区教书的老两口生活条件很艰苦。他们的卧室紧挨着学校的厕所。气味从窗户进来。他们不得不戴着两个面具睡觉。他们年龄大,身体不好,但是他们还坚持了10年。

还有医疗队在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帮助非洲人民。还有做好事不留名的炎黄,无私资助了很多人

他们都爱帮助别人,很有爱心,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篇6】

本来不太想看的,怕看完了容易吐槽,再玷污了神圣的《感动中国》,但到了八点多,老爸叫过去看看,说今年还不错,本着同二老(其实一点不老,就觉得这么叫亲切)聊会天,顺便看会儿的想法,看了大约六七个人物。果然还不错,但还是想落落点啥。

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颁奖辞]时代风起云涌。你埋头做沉默的中流砥柱。在贫穷的时代,你挺身而出,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生活,就像深海中的潜水艇一样,沉寂,却拥有无穷的力量。

【感触】记不清从哪一届开始的,每一届必然有一个至多个中国的科技元勋(还多是国防科技),而且每一届都是第一个,我不知道这里的含义是什么,是说这些老一辈科学家比后面那些更加令中国感动?还是说,这些老人对中国比那些落后的老人更重要?是的,你可以说排名与订单无关。我只能说,随机排名可以把这些老科学家排在每个环节的第一位。我无法计算概率。我只知道它很小。

这也是我认为《感动中国》作为一个传递正能量的节目,每个方面做的都很棒,都很正,只有这一点除外,我不想多说什么,我只是想说,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要把什么东西都与政治、外交挂钩。

首先,我要向这些老一代科学家致敬。他们是真正的英雄。在当时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下,他们可以取得如此神奇的成就。我只能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说明他们是中国的灵魂和脊梁。但有一点,黄老默默研究核潜艇三十年,那样得令人感动,但我想的是,黄老的三十年,清贫艰苦,但他从事的一是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以黄老的技术水平与精神强度,研究的过程也许就是快乐的过程,纵有小,不碍大发展;二是对国家贡献大的工作,以黄老的觉悟,祖国会给予他无穷的动力。那好,我们试想一下,三十年的辛劳,黄老从事的是自己喜爱的工作,并最终名利双收,而一名普普通通的清洁工,她可能辛劳地扫三十年地,她还只是个默默无闻的清洁工,没有鲜花掌声,没有跌宕起伏,她的动力仅仅是为养家糊口,而因为所从事的工作对祖国国防没那么大贡献,所以她没能感动中国,是这样吧,好吧,还不错。

最起码没有埋没了老先生几十年的努力。

年届90仍然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

[颁奖辞]晚年的风烛,用微弱的灯光和老手,写下了人间的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每个人都应该考虑一下。

【感触】首先还是致敬,慈善的山东老人,我们常说,能够心怀天下、关心民间疾苦的人是伟人,而能抛却私欲一心只为别人的人是圣人,刘老就是圣人,贫穷的圣人。对于刘老我只有赞美,想想假如为红十字会捐款的都是这样的老人,那**善款的人就该去死,给圣人做陪衬。

其实我真正想说的并不是这个,看刘老的感人事迹,我反而想到了一个贬义词,奴性,这是一小部分中国人用来形容一大部分中国人的词,我不想多说什么,想出这种词的人就该滚出中国,爱去哪国去哪国。中国的老百姓是世界上最善良的老百姓,他们从不说自己伟大,但却又默默把中国扛在肩上,一张春运站票、一点微薄工资,就能让他们忘掉这一年所受的所有不公、不平,对于这样可爱的民众,他们的每一次善行,都是在抽打贪腐渎职人员的脸。奴性永远不会成为中国人民的代名词。在中国人的血管里,红孩子的血液永远流淌。

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芝

【颁奖辞】病压垮了身体,但不能摧毁。草根妈妈们努力修补孩子的梦想,深沉的爱为孩子精神的未来铺路。请上帝给你更多的时间,把你的美好愿望编织成这幅春天的图画。

[感觉],大海在改变。只有母爱是永恒的。母爱永远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上文我说,不计私欲,一心为人的人谓之圣,那母亲就是每一个孩子的圣人,从孩子的出生守护到自己的死去,不离不弃,谓之母爱。一次手术要16万元,这是一个现实;清明节的一张河图是一种寄托。

其实很多感动中国获奖者的生活,都可以拍成一部很好的纪录片,片面就叫《你不知道的中国》。但是知道又能怎样,十年前我们就知道了,结果十年了,改变的是什么,涨1000元的收入,涨2000元的物价,好多人一辈子的收入在北京连一个厕所都买不起,这是厕所的荣耀,是中国的悲哀。医保问题和教育问题永远是一个国家的民生之本,解决不了医保问题、教育问题,任何梦想都是空谈,中国梦再美好,一个上学孩子,就可以让一些家庭步履蹒跚;一场疾病,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一些家庭的所有梦想。

母爱的光辉投射在社会的残酷上,瞬间被吞噬。这不是一个可以通过改变中国而改变的现实。

这家医院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悲剧剧院。配角是个叛徒。主角死了。

其它人物的故事也让人印象深刻,但看完后我没有那么多困惑的想法,所以这里就不提了。《感动中国》十多年了,还是中国最具影响力与感染力的节目之一,究其原因,就是中国需要这种正能量,需要在物质之外接受精神的洗礼,拥有强大内心的中华民族将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

也希望《感动中国》能够越办越好,影响力越来越大,也希望所有《感动中国》的获奖者能够生活得更好。

感动中国2014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二)

在今天晚上,**电视台播放了一个电视节目——《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此次当选的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是: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3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父子;悬崖边上的护梦人,**墨脱山区教师格桑德吉;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吴佩兰;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枝;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龚全珍。

在十个感动人物中,有两个人物感动了我。

他是一个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的学生。但毕业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留在城里打工,而是回到家乡,在唯一的一所学校当老师。每年,为了送学生们安全回家,她都会陪他们过冰,走钢丝。

这些年来,她自己的女儿从两岁起就一直住在拉萨爷爷家。她女儿只见过她四次。2013年时,被评为了“最美乡村教师”.她就是格桑德吉。

我觉得格桑德吉有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她毕业时就知道家乡有许多人是文盲。她不想让下一代文盲,于是放弃在城里工作,回到家乡任教。我要想格桑德吉学习她舍己为人的精神。

第二个人的名字叫——姚厚芝。她在2006年被诊断患有乳腺癌,面对高昂的手术费用,她只能吃药。

2009年她从电视上得知,十字绣可以卖的了钱,就买了一副长6.5米,宽0.8米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

从此,姚厚芝每天绣十字绣长达十七个小时。经过了三年五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幅需要127万针绣成的《清明上河图》绣好了。姚厚芝想要将这幅十字绣保存下来,等孩子们需要用钱时才将十字绣卖了,换钱用。

姚厚芝她这种与病魔做抗争的同时,还为自己孩子着想的精神,令我非常感动。虽然患上了乳腺癌,她动不了多少,但为了孩子的未来,她还是坚持着。这种母爱是世界上最真挚的情感。

我为格桑德吉和姚厚芝的精神感动。因为他们教会了我坚持就是胜利和舍己为人的精神。

回顾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的是频,他们感动中国的是非凡的人格力量,而不是他们悲惨的人生经历和命运。爱因斯坦说,许多人认为一个伟大科学家的成就取决于他的智力。他们错了。这是个性。同样的道理是,感动中国人物也因人格高贵而摇曳生姿。

比如,刘盛兰、方俊明、陈俊贵、胡佩兰、沈克泉、沈昌健和他的儿子这些感动中国的人,丰富了我们的记忆,促进了社会的纯洁,温暖了人们的良知。

当然,在已经过去的2013年,感动中国、感动我们的不止这些人物,其他候选人同样感动了我们,甚至那些没有进入候选的人物,他们不为人知、平凡,甚至有些卑微,却默默地书写着人间的真、善、美;他们用无声的行动坚守着社会的公平、正义传播着正能量,他们同样值得我们感动和致敬。换言之,感动中国只是一个隐喻深刻的象征。在这面光辉的旗帜下,我们为所有值得感动的人所感动。

十二年以来,对于一年一度的“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对感动中国人物来说,他们最开心的事情,也许就是他们的精神得到了薪火相传,他们的愿望得到实现。除了感动,我们还有感慨。我们不是亦步亦趋地跟在感动中国人物的后面,也不是完全模仿他们的先进事迹,而是见贤思齐,通过他们的事迹来检视自己、提升自己,做一个平凡的好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篇7】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

感动,一个微妙的词,但往往在我们的生活中。

看完《2017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让我热泪盈眶,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乡村教师朱敏才和孙丽娜夫妇。朱敏才是外交官,孙丽娜是高级教师。退休后,他们没有选择在北京过上舒适的生活,而是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教育。把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着简简单单的行囊就上路了,当他们来到偏僻的尖山苗寨,寨里有200多名孩子们,在这之前他们只有一名代课老师给他们上课。

看到这,他们更坚信他们来对了地方。

虽然他们做好了要吃苦的准备,但寨里的生活和条件超乎了他们的想像,他们的卧室离厕所只有一堵墙,孙丽娜老师说因为晚上睡觉太臭,他们要带2个口罩才能入睡,而晚上洗澡的地方也就只有一个池子,夏天时就在池里洗冷水澡,冬天时,因为水冷一个月都不洗一次澡,再加上高原有强烈的紫外线,已经让孙丽娜老师右边眼睛失明,左边的眼睛视力也只剩下0.03,老伴朱敏才也得了重病,因为山寨里缺少药物,只有自己扛下来,为看病省下来的钱帮孩子们买了学***,朱爷爷甚至还有一条有很多洞的秋裤也不舍得丢,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完全控制不了的留了下来,太感动了。

这些年来,他们夫妇俩已经走了上万公里,支教了5所小学,让孩子们学***术、英语、数学等学***,也让孩子们在失望中看到了希望,共捐款了350万元,让小学里充满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朱敏才和孙丽娜夫妇是平凡的人,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我们向他们敬礼!向他们学习!做为00后的我们,更应该懂得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教育之恩,更应该懂得珍惜,珍惜眼前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也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篇8】

英雄精神将永久流传

申亮亮的`姐姐申海霞介绍,最近一段时间,河南省军地共同组织了申亮亮烈士英雄事迹报告会,她和父亲申天国以及申亮亮生前所在部队领导及战友等6位报告团成员,讲述了申亮亮生前的训练、生活片段以及执行维和任务期间的英雄事迹。

“亮亮牺牲了,我们全家都很悲痛。但他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听从党的召唤、履行军人使命牺牲的,我为有这样的弟弟感到骄傲。”申海霞说,现在一家人化悲痛为动力,用宣讲的形式,弘扬英雄精神,让更多人学习。

申亮亮生前所在营教导员任三军介绍,申亮亮在明知危险的情况下还要冲上去,体现的是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营里包括团里将会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部队也不会忘记他或者他的家人。“他的精神已经被确定为营里永久流传的精神。”任三军称,他也曾赴马里参加过维和,知道那里的艰辛与动荡,不过现在派驻的官兵都表示,会学习申亮亮,继承、发展他的遗志。

工兵团宣传股长尹航表示,申亮亮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四有”的好军人,献身强军革命的历史担当,诠释了集团军智勇、英勇的勇士精神,是“两学一做”学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党员代表。“我们以英雄为标杆,以岗位为平台,不断掀起群众性的学习热潮,筑牢军人本色,强化使命担当。”尹航说。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篇9】

张超,男,30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一级飞行员。

4月27日,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此前,张超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全团6名“尖刀”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

王锋,男,38岁,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

20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临近的张衡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

王锋的事迹报道后,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捐款相助,至5月底捐款达250余万元。10月1日下午,王锋因多脏器衰竭离开了人世。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篇10】

连里每晚还要点他的名

“当时我们就跟申亮亮的父母说过,全连官兵从此之后都是你们的儿子。这个命令,我们会传承下去。”申亮亮生前所在连队的指导员历明哲说,大家约定,每个月最少打一两个电话给“大家的爸妈”。

每个月,申亮亮的老乡、战友孙雪峰,都会不定时给老人打电话,主要是打给申爸爸。“不敢给申妈妈打,她到现在还没怎么走出悲痛的阴影,提起来就哭。”历明哲说,打电话都是问问近况,提醒老人注意天气变化,询问家中是否有困难等。

“每天晚上,连里都会点名。第一个要点的,肯定是申亮亮,大家一起答到,之后才会一一点名。”历明哲说,斯人已逝,但他仍然活在大家的心中。大家以这种方式来怀念申亮亮,仿佛他还在身边,和大家一起点名、一起训练。

申亮亮的老家在河南省,温度比东北高不少。“过一阵儿那边冷了,连里决定给申爸爸、申妈妈每人买套保暖内衣,用这种方式传递我们的温暖。”历明哲介绍。

同宿舍战友经常想起他

在赴马里执行维和任务之前,申亮亮是16集团军某工兵团二营班长,担任车场站长室站长。近日,新文化记者来到他生前所在部队,在战士的引领下进入营部三楼,楼梯口正对着的房间,就是申亮亮生前所在宿舍。

“他对军装有特殊的感情,非常爱惜,每次洗完军装,都熨得板板整整的。”33岁的肖雄是部队的文书,与申亮亮在同一宿舍住了近三年,二人同在靠窗户的下铺。在内务卫生上,申亮亮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床铺始终保持着干净整洁。“虽然亮亮的遗物拿走了,床铺也换人居住了,但还是能经常想起他。”

有一件事让肖雄非常感动,至今依然记忆犹新。营部人少,每次只能有一名战士休假。去年2月,申亮亮休假,假期刚休了一半,肖雄家里突然出了急事。“妻子生病了,我当时心急如焚,可休假只能一个人,我没法回老家。”肖雄给申亮亮打了电话,“申亮亮二话没说,让我赶紧订票,他这就赶回部队。”

聚餐给他摆放一副碗筷

与申亮亮接触时间最长的,可能就是他的战友黄立彬了。他早于申亮亮4年来到工兵团,和他一直在同一个连里。

“他是一个特别开朗的人,平时总会给大家带来欢乐与笑声,所以他的人缘特别好,走到哪里都有一群朋友。”黄立彬介绍,申亮亮去马里之前,赶上了黄立彬的婚礼,当时大家一起聚餐,热闹非凡。

“可是,刚刚一个月,就听到了噩耗。我和媳妇儿一直不肯相信,直到现在都不愿相信。”黄立彬黯然低首,“战友聚餐的时候,会摆一副碗筷放在那里。那是申亮亮的位置,永远为他而留。”

张振曾经是申亮亮的助手,帮他一起维护车辆、设备,和他一起值班。在张振的心中,申亮亮是个值得尊敬的好师傅。

“我们天天在一起工作,睡在上下铺。”张振说,东北的冬天很冷,但是维修车辆时戴手套不方便,申亮亮就会摘掉手套,冒着严寒搞维修。

“他教会我很多东西,我们非常有默契。没想到他临去马里前我们的拥抱成了永别。”张振说,现在他每次去站长室值班或者去修车,都会想起申亮亮。夜里也会经常梦见他,似乎回到了以前,一起共度的时光。

“这里的每寸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这里的每个物件,都有他的痕迹。”张振说,现在锅炉又坏了,营里正在组织维修。“如果是以前,应该就是他在忙前忙后。”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篇11】

今天,我在学校里观看了“2011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刘伟,原因之一是他和我的堂哥名字一模一样,原因之二是他的坚强。

刘伟,10岁时因触电意外失去了双臂。伤愈后,他每天花7小时的时间,练习以脚代手的动作。他能用脚穿衣服,吃饭,游泳,后又加入北京市残疾人的游泳队,曾三次获得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蛙泳项目的冠军。19岁时,成绩优秀的他放弃了高考,确立了做音乐人的目标,开始学习钢琴。在达人秀舞台上,当他十个脚趾头灵活自如地在琴键上跳跃,优美的旋律从他脚趾下流出,全场全体起立,给予长时间般的掌声。

刘伟的坚强深深打动了我,他是我永远的偶像!我因为生病,手和脚也落下了残疾,所以写起字来很慢,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我有时会因为跟不上别人而灰心丧气,跟妈妈发脾气。现在,我要以刘伟哥哥为榜样,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相信自己可以赶上大家,甚至超过别人!

本文来源://www.ghp7.com/g/2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