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范文网 >地图 >观后感800字 >

节目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节目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时间:2024-01-01 作者:观后感范文网

节目开学第一课观后感800字。

节目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篇1)

奋斗斗者们娓娓道来让青少年感同身受

作为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的“国家级思政课堂”,《2022开学第一课》回溯了2022年的热议话题:冬奥体育、农业生产、生态文明、文明探源、乡村振兴、国防军事、航天科技。这些领域的关键性人物作为“奋斗者”在节目中现身说法。

党的__大以来取得的每一个历史性成就都能在这些个体奋斗的讲述中得以生动呈现,让青少年感同身受,体悟当下的时代图景:这是一个属于奋斗者的时代,是为了美好生活不懈拼搏的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研究员王巍为青少年追溯了中华农耕文明的源远流长,从相关的文物、遗址中梳理出颇为清晰的中华文明发展史。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队长姚檀栋讲述了“巅峰科考”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青藏高原的独特地形地貌,它更是记录了千万年中国地理气候变迁的“历史档案”。82岁的谢华安院士向同学们讲述了“50年金色种子梦”:他的外婆想喝上一碗稀饭都曾是奢望,为此他立志,要实现“人人有一碗饭吃”,他50年来不断培育优质稻种,致力于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首批舰载机飞行员、着舰指挥官戴兴动情地向孩子们讲述他第一次在航母上起降、第一次着舰成功、第一次进入实战演训的故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在节目里回望30年中国载人航天和60多年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国航天人用默默付出、团结奉献、拼搏奋斗让一个个中华远古神话变成现实。

用“神奇教室+实景课堂”新颖视觉呈现山河美好

《2022开学第一课》在形式上创新采用“实景课堂”的形式,独辟蹊径将课堂设在锦绣山河、田间地头、科考一线、浩瀚苍穹、碧波大海。让孩子们在祖国广袤大地上切身感知山河美好、生态变化。节目带领同学们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聆听三代务林人怎样经过60年的奋斗,一锹一铲地攻坚造林,在一片荒原上种植出了全球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绿色奇迹;在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同学们了解到“象爸爸”们是如何救护亚洲象,又是怎样尽量保持野生象群本身的生态平衡,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

据主创团队介绍,《2022开学第一课》积极持续深化总台“思想+艺术+技术”创作理念,以数字新技术升级“新课堂”。无论是微距镜头展现水稻种子的微观世界,延时摄影呈现再生稻动态生长,还原钻取冰芯、岩芯的过程,还是现场让人叹为观止的歼-15模型模拟、1:1比例复原问天实验舱等,节目采用AR、CG等数字技术与节目内容进行深度融合设计,让孩子们不仅大开眼界,而且进一步启发了想象力,可谓耳目一新、引人入胜。

在赓续与坚守中传承奋进的力量

一个又一个人文故事、生态故事、攻坚克难故事浮现在学生们眼前,勾连起奋斗与中华大地上人文精神、地理环境、生态文化、国力强健之间的深层联系。中国在哪里?中国是什么样?中国从哪里来?中国向何处去?这些少年儿童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构成了节目的逻辑线索。

节目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篇2)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开学第一课》,一共讲了四个主题:孝、爱、礼、强。

第一节课,讲述了郑渊洁叔叔和他的儿子孝敬长辈的故事,还讲述了一位普通的叔叔自己改装摩托车,用几十公里的旅行。孝心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从当下做起,从关心父母的小事做起,回报父母对我们的爱。

第二节课,讲述了秦勇叔叔和他患有严重感统失调症的儿子,携手克服困难,一起长大的故事。让我们学会了爱自己、受他人、爱生活、爱生命,会让我们收获偷偷跑进琴行练了3个多小时,一天背出十几页的奏鸣曲谱子……。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浩读了一所盲人学校,在那里练习钢琴,他的脸上洋起了幸福的笑容。为了梦想努力前进,为了梦想坚持到底,这就是幸福。

幸福是感恩与奉献。为了照顾瘫痪在床的养母,孟佩杰从捏30分钟的脚,她12年如一日的孝顺着自己的母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每一天都为妈妈做一件事,这就是幸福。

幸福是关爱、自信、乐观、分享、成长、创造……细细品味,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

节目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篇3)

九月是收获的季节,遍地都是金黄的颜色,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在这收获的季节里如约而至。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每当我读到这句铁骨铮铮的诗句,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一个人的形象,他就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奔走求索、艰苦奋斗的李大钊同志。他把共产主义事业作为目标,奋斗着、战斗着。有一次,李大钊的一位朋友请他题写一副对联,他奋笔疾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这副对联,恰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李大钊生前每月收入仅有以身作则的优良家风正滋润着李氏家族一代又一代人,同时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通过这堂课,我更感觉到肩上的任务重大。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一定要成为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少年。我们要有李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我们要有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乐观;我们要有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自信。相信我们最终会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一起加油吧。

节目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篇4)

下午,第

三、四节课**了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这堂课主要是讲了关于红军长征所发生的事,里面讲了许许多多感人的长征故事,但最让我感动、也是最让我难忘的有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一个叫梁天田的爷爷,现在94岁了。他13岁就开始当兵,一直跟着杨政委,那时梁爷爷是勤务员,跟杨政委的关系特别好,甚至梁爷爷还把杨政委看成他的父亲,爬雪山过草地,一路都特别艰辛。

因为杨的腿不是很好,所以他一直骑马。有时候梁爷爷走不动,就牵着马尾巴走。吃饭时,梁爷爷用了一个小碗,放了一些炒面,用手浇水,揉成一团,放在嘴里吃,而杨政委也用了这个小碗。梁爷爷和杨政委花了三年时间,小碗跟着他们走了三年。睡觉的时候,因为他们是从四川出来的,所以每人发一条毯子,竖着盖呢?

不够长,横着盖就能睡三人,杨政委睡中间,因为他个儿高,所以半截腿都露在外面。杨政委最终去时候,在梨园口与马步芳并肩作战。因为马步芳是骑兵,杨政委指挥大家打倒。当时,有两匹马。杨政委让他牵一匹马上山。下山时,他发现杨政委已经死了!

第二个故事是:贺炳炎,一个不需要尊重军事礼仪的将军。也许你会问:

为什么呢?这里还有一个悲惨的故事:贺炳炎16岁参加红军,因为营养不良,所以身材瘦小。

所以红军就不要他,但贺龙看见了贺炳炎,就说:“这小伙子挺机灵的,收下吧!”第二年他17岁,担任了贺龙的警卫班长,一次贺龙说:

“你到部队给前线部队送个信。”在返回的途中,看见了一群被红军击溃败的士兵,一个军官领着几十个士兵,这时候他看机会来了,他躲到树后,然后就喊:“缴枪不杀”,然后就拿着他经常背的大刀出来,说:

“你们把枪栓卸了。"一队人马拿着枪栓,一队人马拿着卸了枪栓的枪,然后把他们的裤腰带解了,以防他们逃跑。之后,等敌人知道只有一个半大的孩子的时候已经晚了,没有抵抗能力了,然后把这些敌人压回了驻地,大家一看,这么大个队伍,只有47个敌人。

一个小小年纪只有17岁的贺炳炎,就能抓住这么多敌人,真是了不起。当贺炳炎有22岁的时候就开始长征了,云南交界的地方叫瓦屋塘,这个时候呢,他已经担任师长了,但仍然冲在前面,结果右臂中了弹,胳膊打断了,这时医生就只有一个了,说要将贺炳炎的右胳膊截掉。但因为手术地点转移了,既没有手术器械有没有麻药,当时只好把贺炳炎绑在一个门板上,嘴里塞上毛巾,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用一个老百姓的一个锯子把贺炳炎的胳膊用了2小时15分钟给截了下来!

一个红军捡起一块骨头对大家说:“这是一块属于红军的骨头!”

同学们,请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不辜负党,不辜负革命前辈,成为社会的栋梁!

节目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篇5)

9月1日晚八点我和妈妈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整堂课的主题就是“梦想”。我是第一次看这个节目,之前没有什么兴趣,当航天员王亚平阿姨和只有十三岁的付丽娟大姐姐时我有点震惊了,在她们讲述自己的梦想经历时我忽然间明白了一个道理,那这就是有梦想就应该努力,也不能轻易放弃。第二节课讲的是在地震中不幸失去双腿的最美舞蹈老师廖智,地震阻碍了她梦想前进的步伐,但是她仍然坚持尽快的适应假肢,利用假肢来完成自己接下来的舞蹈梦想,她坚持不放弃的精神令我感动更值得我来学习。接下来讲的是一位加油站工作的邓亚波阿姨,她为了自己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十一年如一日的呵护者自己的孩子,让儿子能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上学,甚至邓亚波阿姨自己学会了看着乐谱弹奏钢琴就是为了能够好好地帮助儿子尽快学会,九岁前说话还有困难的儿子现在已经能自弹自唱了。“即使世界放弃你,妈妈也不会放弃你”这应该就是邓亚波阿姨的梦想。儿子自弹自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时我和妈妈都留下了敬佩的眼泪,同时也是为了邓阿姨实现梦想而高兴。

在节目中还有很多有着各种各样梦想的人从他们身上我知道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要付出和努力,我现在所要付出的就是好好学习文化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只要相信自己对自己有信心,一直努力不轻言放弃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本文来源://www.ghp7.com/g/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