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范文网 >地图 >小学生观后感 >

伪装者观后感

伪装者观后感

时间:2024-01-02 作者:观后感范文网

伪装者观后感1500字。

这篇值得阅读的“伪装者观后感”研究深度有保障非常具有价值,是否考虑过自己写的作品名观后感有没有完善空间呢?观后感应该彰显自己的审美观和美学素养,观后感就是把我们观看过程中所得到的启发记录下来的文章,希望阅读本文能够为您的思维方式带来改变!

伪装者观后感 篇1

再演假汉奸再塑新经典——《伪装者》观后初感兼评靳东呈现的明楼

2013年4月27日,我曾为靳东写下第一篇观后感《为靳东演绎的完美“假汉奸”荣石喝彩》,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为其主演的《箭在弦上》写了10余篇观后感,并继续难以遏制地为其主演或参演的各影视剧断断续续写了十余万字的剧评。时隔两年多,没想到靳东会再次于银屏之上塑造一个全新的“假汉奸”形象。相比于荣石,《伪装者》中明楼一角可谓同样精彩,并将毋庸置疑地成为经典。

可惜的是,被各种事务缠身的我,竟无法追剧且无法完完整整看重放,只能断断续续看上几眼。不过,观后感还是免不了的,哪怕是仓促之间写成这篇仓促之文。

既然荣石已经深入我的内心,我不妨用他来做一个比较,谈谈我到目前为止对明楼的感受。先说说不同的地方。

首先,不同的背景为二者创造了不同的展示空间

在《箭在弦上》一剧中,荣石是承德头号大汉奸。作为一个没有党派背景、没有任何权力的人,他致能依靠承德商会会长的职位。他的权力可以小到整个承德,大到整个东部四省。荣石的能力已足以令人惊佩。

相比之下,明塔的背景要复杂得多。中共地下党眼镜蛇、国民党军统毒蛇、王傀儡**的三个身份,每一个身份都意味着他可以对全国的现状有所作为。毫无疑问,明楼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上海、重庆、延安三大神经。

第二,不同的经历导致不同的能力模式

回到承德之前,荣石是北伐军的射击指导员,所以他不仅敏捷,而且有组织战斗的经验。不过,在《箭在弦上》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经商的能力。这个擅于用满身的“铜臭气”迷惑敌人,而私底下却通过运筹帷幄和缜密布局,一次次让日本人铩羽而归的人,竟没让日本人从他身上得到半点好处。

这样的结局,即使你现在想来,也是不可思议的。

相比之下,明楼的能力要复杂得多,因为他战前是欧洲经济学博士,有在国外教书的经历,这使他能够安静地谈论经济。不管怎样,在那样的一种时局之下,懂经济的人总是无法不让人高看一眼。如果懂经济还能做谍报工作,那就更是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

伪装者观后感 篇2

《伪装者》是由山东影视传媒集团、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悬疑谍战剧,由李雪执导,胡歌、王乐君、靳东、刘敏涛、王凯等领衔主演。

该剧以抗日战争中汪伪政权成立时期为背景,通过上海明氏三姐弟的视角,讲述了抗战时期上海滩隐秘战线上国、共、日三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殊死较量 。

该剧于2015年8月31日在湖南卫视首播 。

近日,抗战电视剧《伪装者》正在热播。这是我自看电视以来,为数不多的让我着迷追着看的剧作。而整个剧中只要叫上名字的角色,几乎都让我喜欢,这是也是为数不多的情况。仔细想了一下,之所以这些人物让我如此着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信念,都热爱自己的国家,为抗战救国、解救民族危亡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为抗日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不怕牺牲、顾全大局,明镜、黎叔等一系列我党地下工作者的形象,没有摆脱以往抗战剧的窠臼。但是抗战精神,在这些人物形象身上得到极大的彰显,令人敬仰和难忘。

集中共、重庆、汪伪政权要员身份于一体的明楼,是本片我最喜欢的角色。其实,从《箭在弦上》的荣石,我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充满爱国元素、做事沉稳、干净利索的青年人。在这两部片子里,都反映着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而这种信念其实也是贯穿于14年民族抗战中。电视剧只是把这种精神通过几个人,在短短的几十集节目中体现出来。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故事情节,更是这种信念。

明台是一个学生,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军统高官王天风绑架而成为一个军统干将。明台的作风凌厉、果断,遇事不慌,让我喜欢。王天风的`戏尽管不是太多,但是一个有着强大的信念,忠于信仰、忠于事业、忠于国家、忠于领袖的军人形象,令人难忘。而这种信念,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都是非常需要的。这也是我喜欢这个形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伪装者》这部片子的成功,除了几个正面角色的成功外,更在于没有刻意的贬低对手。日方特务南田洋子等角色,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对自己工作的一丝不苟,工作水平之高,让我感觉敬畏之余,更想到抗战的不易,抗战胜利来之不易。当然,站在和平年代,更应该明白“好战必亡、忘战必危”这个道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伪装者》一部电视剧,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14年抗战的风雨历程,展示了在强大的抗战信念支撑下,中华儿女不畏牺牲、克服种种困难,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迎来抗战的胜利。当我们回首这段往事的时候,除了落泪、敬仰、反思外,更需要面对现实,奋起有为,将我们国家建设的更强大,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伪装者观后感 篇3

一、汪曼春——蛇蝎美人,名不虚传汪曼春作为第一个出场的人物,俨然成为了整部剧的逻辑起点,首先是电讯处档案柜发现**军用密码本的密码胶卷,狠辣果决的汪处长立马将整个电讯处一锅端了,紧接着刑讯逼供,军统被招,**涉嫌。即便是全部枪决了电讯处的六名组员,汪曼春还要故意散布有人叛变的消息,引发了国共双方情报机构的混乱。国民党这边,王天风撤出上海,明楼进驻上海接替王天风军统上海站情报科科长一职;共产党这边,地下党行动组组长黎叔紧急关闭了红色刊物印刷厂,明镜的印刷资金暂时存到汇丰银行,为后文明镜银行保险柜危机埋下了伏笔。

同时她利用假装的叛变者到处搜捕抗日分子,引发他们的锄奸行动,进而一网打尽。为后文王天风因为需要新面孔回到上海重建上海站行动组锄奸,从而拉明台下水埋下了伏笔。我记得张小姐在微博上写过她的创作方式。她先有一个故事的框架,然后用血肉之躯把它填满语言。

我非常喜欢这种创作方式。它有明确的逻辑、联系和相互照顾。看一触即发的时候就知道张老师对剧本的二次创作会比原著**更为精彩,这次伪装者也不负众望,好的剧情让观剧更有趣味。接着汪曼春、汪曼春从76号跑出来,看了一组明楼的慢镜头,小女儿的心情都很明显。

本以为我会像看**和看花絮照时一样,会萌个楼春,但是接下来跟明楼的交锋就让人明白在旧情复燃的表象之下二人其实各自心怀鬼胎。满清一开口,就隐瞒了他事先知道明楼会回来的事实。然后,他安排了明楼在上海的住处,直接派人跟踪明楼。用明楼的话说,“汪曼春已经变成了一个刽子手,浑身上下一股血腥的味道。

”蛇蝎美人,名不虚传。后面有一段汪处长与梁处长的对手戏,也很精彩,汪曼春伶牙俐齿,处处占上风,一个嗜杀、狠辣的的蛇蝎美人形象跃然屏上。当然,汪曼春最想杀的就是明镜。她甚至向诚表达了杀戮的愿望。

二、明楼&阿诚——多重相处模式明楼和阿诚是第二出场的重要人物,楼诚关系是这部剧带给我的最大惊喜,看剧看的就是人物关系,跟随着人物关系一起感受一部剧,会跟着剧情一起或欢喜,或哀愁,或惊惧,或嗔怒,时而会心一笑,时而艳羡不已,仿佛就此感受了一段虚拟的人生。楼诚关系无疑是本剧的一大亮点,复杂多样,趣味盎然,他们是配合无间的生死战友,是谦逊有礼的伪装主仆,是各有脾气的亲密兄弟,是传道授业的良师益友,多重相处模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1、配合无间的生死战友阿诚出场就勒死了一个日本军部顾问,手段狠辣果决,善后谨慎细致,把已死的原田熊二放在马桶上,从外面反锁,为他和明楼离开犯罪现场赢得了时间(当原田之死被发现的时候,楼诚早已离开香港),同时还不忘带出原田的公文包,果然其中有大量原田调查明楼行踪的详细资料。

在得知阿诚成功杀死原田之后,明楼由衷赞叹,“干得漂亮,有的时候真想找个机会自己动手。”此时,一直维持冷面形象的阿诚终于会心一笑,他们是配合无间的战友,是汪曼春所说的铜墙铁壁,他很好地完成了明楼不能做或者不方便做的事,并得到了其明楼的赞叹。如果说阿诚是一个有力的行动者,那么明楼则是一个深远的谋划者,其见识之远、瞻望之高是阿诚之所不及的,当阿诚判断是原田一个人对明楼进行秘密调查时,明楼认为不会是他一个,他是受命于人,他的背后是日本上海宪兵司令部特高课课长南田洋子,或许还有汪曼春。

果然,他们还没上海就被南田洋子拍下了**。在刚刚建成的汪伪**里,楼诚作为打入日本内部的军统**,杯酒相接,相互鼓励,“上海的斗争形势远比我想象的要严峻,我们需要越来越坚强。”“只要能打败敌人。

”“只要能取得胜利。”他们是在黑暗里并肩行走的战士,他们同样有着三重身份,他们生死相依,以命相交。2、谦逊有礼的伪装主仆阿诚与明楼的第一个对手戏就是在杀完原田之后催明楼离开,先生的称呼和帮助明楼穿外套的举动,俨然一个谦逊有礼的臣仆,但仔细感受可以发现,这不过是在外人面前的伪装,二人的关系显然比外在的表现更为亲密。

“先生,我们得走了,马上。”后面这个简短有力的马上,再配上阿诚不容置疑的语气,足见阿诚在明楼这里的分量,接下来明楼表达了跟美女聊天的意犹未尽,而阿诚进一步催促,“这样开心的谈话,可以下次邂逅再继续。”此刻明楼也不得不对外国美女调侃“战时的情况就是这么糟糕,身边的人总是这么没礼貌。

”言语之中透着一股宠溺。还有后来阿诚对曼春笑言会对她师哥在国外的事情知无不言时,明楼宠溺地说了一句:“吃里扒外。

”看了让人觉得心理甜甜的。这种伪装的主仆身份迷惑了外人,也迷惑了南田洋子,她看出阿诚是个人物,开始拉拢阿诚。她自以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楼诚的主仆关系、阿诚的身份憋屈,**与离间一并使用,殊不知楼诚早有计划,正要借此打入日本内部,获得更多情报,互相配合上演了一场先生脾气不好、助理倍受委屈的好戏,南田正是算计不成反被算计。

3、各有脾气

一、汪曼春——蛇蝎美人,名不虚传汪曼春作为第一个出场的人物,俨然成为了整部剧的逻辑起点,首先是电讯处档案柜发现**军用密码本的密码胶卷,狠辣果决的汪处长立马将整个电讯处一锅端了,紧接着刑讯逼供,军统被招,**涉嫌。即便是全部枪决了电讯处的六名组员,汪曼春还要故意散布有人叛变的消息,引发了国共双方情报机构的混乱。国民党这边,王天风撤出上海,明楼进驻上海接替王天风军统上海站情报科科长一职;共产党这边,地下党行动组组长黎叔紧急关闭了红色刊物印刷厂,明镜的印刷资金暂时存到汇丰银行,为后文明镜银行保险柜危机埋下了伏笔。

同时她利用假装的叛变者到处搜捕抗日分子,引发他们的锄奸行动,进而一网打尽。为后文王天风因为需要新面孔回到上海重建上海站行动组锄奸,从而拉明台下水埋下了伏笔。我记得张小姐在微博上写过她的创作方式。她先有一个故事的框架,然后用血肉之躯把它填满语言。

我非常喜欢这种创作方式。它有明确的逻辑、联系和相互照顾。看一触即发的时候就知道张老师对剧本的二次创作会比原著**更为精彩,这次伪装者也不负众望,好的剧情让观剧更有趣味。接着汪曼春、汪曼春从76号跑出来,看了一组明楼的慢镜头,小女儿的心情都很明显。

本以为我会像看**和看花絮照时一样,会萌个楼春,但是接下来跟明楼的交锋就让人明白在旧情复燃的表象之下二人其实各自心怀鬼胎。满清一开口,就隐瞒了他事先知道明楼会回来的事实。然后,他安排了明楼在上海的住处,直接派人跟踪明楼。用明楼的话说,“汪曼春已经变成了一个刽子手,浑身上下一股血腥的味道。

”蛇蝎美人,名不虚传。后面有一段汪处长与梁处长的对手戏,也很精彩,汪曼春伶牙俐齿,处处占上风,一个嗜杀、狠辣的的蛇蝎美人形象跃然屏上。当然,汪曼春最想杀的就是明镜。她甚至向诚表达了杀戮的愿望。

二、明楼&阿诚——多重相处模式明楼和阿诚是第二出场的重要人物,楼诚关系是这部剧带给我的最大惊喜,看剧看的就是人物关系,跟随着人物关系一起感受一部剧,会跟着剧情一起或欢喜,或哀愁,或惊惧,或嗔怒,时而会心一笑,时而艳羡不已,仿佛就此感受了一段虚拟的人生。楼诚关系无疑是本剧的一大亮点,复杂多样,趣味盎然,他们是配合无间的生死战友,是谦逊有礼的伪装主仆,是各有脾气的亲密兄弟,是传道授业的良师益友,多重相处模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1、配合无间的生死战友阿诚出场就勒死了一个日本军部顾问,手段狠辣果决,善后谨慎细致,把已死的原田熊二放在马桶上,从外面反锁,为他和明楼离开犯罪现场赢得了时间(当原田之死被发现的时候,楼诚早已离开香港),同时还不忘带出原田的公文包,果然其中有大量原田调查明楼行踪的详细资料。

在得知阿诚成功杀死原田之后,明楼由衷赞叹,“干得漂亮,有的时候真想找个机会自己动手。”此时,一直维持冷面形象的阿诚终于会心一笑,他们是配合无间的战友,是汪曼春所说的铜墙铁壁,他很好地完成了明楼不能做或者不方便做的事,并得到了其明楼的赞叹。如果说阿诚是一个有力的行动者,那么明楼则是一个深远的谋划者,其见识之远、瞻望之高是阿诚之所不及的,当阿诚判断是原田一个人对明楼进行秘密调查时,明楼认为不会是他一个,他是受命于人,他的背后是日本上海宪兵司令部特高课课长南田洋子,或许还有汪曼春。

果然,他们还没上海就被南田洋子拍下了**。在刚刚建成的汪伪**里,楼诚作为打入日本内部的军统**,杯酒相接,相互鼓励,“上海的斗争形势远比我想象的要严峻,我们需要越来越坚强。”“只要能打败敌人。

”“只要能取得胜利。”他们是在黑暗里并肩行走的战士,他们同样有着三重身份,他们生死相依,以命相交。2、谦逊有礼的伪装主仆阿诚与明楼的第一个对手戏就是在杀完原田之后催明楼离开,先生的称呼和帮助明楼穿外套的举动,俨然一个谦逊有礼的臣仆,但仔细感受可以发现,这不过是在外人面前的伪装,二人的关系显然比外在的表现更为亲密。

“先生,我们得走了,马上。”后面这个简短有力的马上,再配上阿诚不容置疑的语气,足见阿诚在明楼这里的分量,接下来明楼表达了跟美女聊天的意犹未尽,而阿诚进一步催促,“这样开心的谈话,可以下次邂逅再继续。”此刻明楼也不得不对外国美女调侃“战时的情况就是这么糟糕,身边的人总是这么没礼貌。

”言语之中透着一股宠溺。还有后来阿诚对曼春笑言会对她师哥在国外的事情知无不言时,明楼宠溺地说了一句:“吃里扒外。

”看了让人觉得心理甜甜的。这种伪装的主仆身份迷惑了外人,也迷惑了南田洋子,她看出阿诚是个人物,开始拉拢阿诚。她自以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楼诚的主仆关系、阿诚的身份憋屈,**与离间一并使用,殊不知楼诚早有计划,正要借此打入日本内部,获得更多情报,互相配合上演了一场先生脾气不好、助理倍受委屈的好戏,南田正是算计不成反被算计。

3、各有脾气

的亲密兄弟上文说到谦逊有礼的伪装主仆关系不过是在外人面前的伪装,当他们暗杀完原田回到车上,明楼担心明台是否登机时,阿诚一句“大哥,明台聪明又懂事,您就放心好了”表明了他与明楼的真实关系——兄弟。原来阿诚也是明家的一员。他爱弟弟,安慰哥哥。他是前两者之间的关键纽带。阿诚从明台的**中敏锐的察觉出了不对劲,他以学生家长的身份查询了明台上课签到的情况,同时又以公务人员的身份查询了半个月前所有飞香港旅客的名单,确认明台被毒蜂带走之后,他马上告诉了大哥,大哥着急地责怪他这么久才知道,他也贴心地宽慰大哥不要着急,而自己却不惜违抗大哥之命,先斩后奏,解救明台。

遭到大哥责怪之后,阿诚也是振振有辞,“我不能把明台的命交到一个疯子手上。”兄弟对峙,各有脾气。在南田向明楼提出想给阿诚一个职位时,明楼故意以霸道的言辞衬托出阿诚的委屈,然而一句“长兄如父”已然苏出天际。

4、纪律严格的上级下级回到上海,楼诚二人又多了一重上下级的关系,明楼是继王天风之后的军统上海站情报科上校科长,而明诚则是军统上海站情报科少校副官,同时,他俩还是中共地下党上海情报组的组长和组员。到上海之前,明楼就严厉叮嘱明诚,“回到上海情况就不一样了,遇事不许私自做决定,除非遭遇生死选择。”这句话一方面表明明楼对明诚的看重,明诚之前是可以自己决定事情,估计也时常先斩后奏,另一方面也表明面对上海复杂的情况,他们的关系将进一步向纪律严格的上下级转变。

虽然明诚当即答应了明楼不许私自做决定的要求,但是不久之后他就明知故犯了,解救明台宜早不宜迟,雷厉风行的明诚早就擅自行动了。毫无疑问,明诚又收到了明楼作为上级的严厉警告,“如果以后你再敢背着我私自行动,我立即解除你的一切职务。”5、传道授业的良师益友虽然剧里还没有楼诚前事的介绍,但是可以可以看出,明诚能有今天的学识和行动能力,跟明楼的悉心教导与栽培不无关系。

在明诚擅自救明台一事上,明楼也是耐心地跟他讲明了其中的厉害关系,营救一旦失败,王天风一定会秘密处死明台,明诚派去的整组人也得陪葬。在给予明诚严厉警告的同时,明楼不忘语重心长地提点一句“做人做事,以大局为重,小聪明救不了命”,明诚站起身,一副受教的模样。对明诚来说,明楼是一位好老师、好朋友,是信仰和事业的向导。

三、明台——家国情怀明台是本剧第三个出场的重要人物,我很喜欢剧本改编之下的明台,他不是像原著一样被军统的人三言两语就哄得加入其中,而是被王天风从香港绑架到湖南军校军统特务训练班的。他对加入军统这件事一开始是拒绝的,他说:“我不是害怕,我是不想让家里人担心我出事。

”如果说剧版的楼诚带给我的是惊喜,剧版的明台带给我的则是感动,有好几个镜头都让我想落泪。明台爱他的家,爱他的家人。古人云,“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

”不爱自己的家人,如何爱这个国家?明台对大姐的爱是惦念,即便是被王天风绑架了,明台仍不忘提要求给大姐报平安,当大姐接到**就絮絮叨叨地关心明台的衣食住行时,明台尴尬地转过身,背对着王天风,从他的侧颜里,隐约可见闪烁的泪光,我的眼眶也忍不住跟着湿润了。为了不让大姐担心他,他尽量掩饰,为了学生排队,急忙挂了**。

明台对母亲的爱是怀念,他对王天风提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取回他的个人物品,即便是遭到拒绝他也找到机会自己偷偷取回来,当得知明台拼命扛着郭副官的拳头也要取回来的是他母亲留给他的怀表时,我再次被明台感动,“我死也要带在身上。”这就是明台爱的宣言。明台对大哥和阿诚哥的爱是尊重,当阿诚哥打**询问他的近况时,他不忘问问大哥还好吗,当阿诚哥威严地说出“不许跟我犟”“好好上课,不许贪玩”等句子时,明台化身乖巧小弟“知道了,阿诚哥”。

明朝是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明台爱他的家人,他的家人也爱明台。大姐会因为明台到港后没有第一时间打**报平安而睡不着觉,接到**之后絮絮叨叨地关心明台的衣食住行;大哥会在得知王天风不放明台之后失了冷静砸了杯子,会在晚上想到明台时从梦中惊醒;阿诚哥会在明台上学后打**仔细询问近况,敏锐地察觉出问题,积极地开展营救。剧本在开篇就极尽渲染了家的温暖,突出了明台由爱家到爱国的过渡,正如王天风所说,“每一个抗日的将士都有家人”,国难当头,不卫国如何保家。

明楼和阿诚已然先一步踏上了卫国的道路。营救明台失败,明楼很快就冷静下来了,他认可了王天风说的话,“我们都可以死,唯独你兄弟不能死吗?”明楼对阿诚说,“自抗战以来,多少人毁家纾难,前赴后继”,所以他的弟弟也不能做一个逃兵。

有了前期这些家的温暖做铺垫,更加突显了后面明台面对刑讯时的坚贞,明楼实施死间计划时的煎熬,明镜分离挂钩时的悲壮。

4、 王天风——疯狂的信仰王天风是剧中的第四个重要人物。剧本版的王天风将原著中的几个人合为一,并将形象

更丰满立体,王天风,毒蜂,明楼口疯子,三凤合一。王天风有疯子的特质,他疯狂地执着于自己的信仰,从他跟明台对话可以得知,他不是一个偏激的党派斗争者,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爱国者,“抗日无分楚河汉界,你的本领完全可以化为经济济世之外的抱负”,他的报复大概就是抗击侵略保卫家国吧。他将自己从事的情报事业称之为“看不见战线里孤军奋战的勇士”,足见他的骄傲与自豪。

为了这份疯狂的事业,他不择手段收揽人才。上文说到,明台是拒绝加入军统的,王天风分步而行,势在必得。第一步“了解”,三言两语就套出了明台的背景干净、家世显赫,符合他的需要;第二步“赞赏”,赞赏明台观察细致,处理果断,很有能力;第三步“诱导”,反问明台是愿意做逃兵还是勇士;第四步“恐吓”,直接告诉明台,“从来没有人敢当面拒绝我的邀请”;最后直接“绑架”,将明台打晕带到湖南军校,又“暴力胁迫”让明台暂时摄服于他。

这最后的手段无愧于其毒蜂的称号。

五、于曼丽——悲剧的浪漫看电视剧时,最看不懂的还是感情线,有情?无情?傻傻分不清。从原著来看,明台对于曼丽是有喜欢的,而于曼丽的身世是将喜欢变为同情的一个分界点。

原著里在于曼丽说出“人生实难”的古句时,明台心底略有些欢喜起来,这个搭档绝非风花雪月下淫浸的孩子,一定是一个受过高等文化教育的人。这里就暴露了明台的爱情阶级观,他需要的伴侣是跟他一样受过高等教育,跟他一样有着清白的家世,跟他一样有思想有信仰的战友,而这个人就是后来的程锦云。而于曼丽被动暴露给明台的身世背景无疑是横亘在二人之间一个巨大的屏障,他在心里是看不起于曼丽从前的职业,这一点在后文明台和二人合作的许多细节中可以看出。

原著中的写法给明丽二人的悲剧式浪漫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电视剧对明丽二人的感情戏略有改编。于曼丽面色淡然,长相出众,气质独特,集清纯、魅惑、阴狠于一身,相信明台对曼丽的美貌有过心动,被曼丽的气质有过吸引,然而明台下山前对曼丽之吻的一个条件反射的偏头已告诉观众,明台对曼丽没有男女之情,或许兄妹式的怜爱,或许是同窗式的情义,都化作了额头上的那一轻吻。

看着于曼丽一步步深陷其中,我忍不住心疼唏嘘,从她不愿上交任务戒指的时候,她就已经动情了吧,到后来明台策马回来相救,曼丽就把她的心交付给了明台。后来她与明台并肩作战,舍出去的是命,捧出去的是心,想起mv里明丽悬崖下的泪别,不禁感叹她这一生,调子凄烈,手势苍凉。

伪装者观后感 篇4

《伪装者》火了。这些日子,身边多了数量可观的《伪装者》追剧人。虽然以前很多人都知道我爱靳东,但他们常常只礼貌地问靳东是谁。

而这一次,很多人向我打听靳东时,却是兴致颇浓,一副希望我肯不遗余力抖出大量信息的架势。

《伪装者》为什么如此好看?这的确发人深思。笔者认为,至少有如下一些原因:

第一,《伪装者》的人物塑造得较为鲜活生动

笔者曾经说过,如果给《北平无战事》和《伪装者》分别打分,前者我打95分,后者打85分。但是,这只是总体上的打分,具体到人物的塑造上,《伪装者》无疑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在《北平无战事》中,我们见识了太多的面瘫脸,如方孟敖、徐铁英、谢培东、孙朝忠等等。虽然这些演员的演技无可厚非,但这些角色的背景也更为认们所认可。但这样的展示方式确实让观众看起来很累。

这就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马汉山。因为马汉山一出场就会让人开心不已。毕竟,看影视作品不同于看纪录片和历史书,所以娱乐的信念不容忽视。

反观《伪装者》,剧中的每一个人物一出场就会显露鲜明的性格特点。汪曼春的嗜杀成性、明诚的身手不凡、明楼的沉稳大气、明台的自信不羁、大姐的慈爱细腻等等。哪怕像梁仲春这样的人物,也会让人看到其慈父的一面。

而他那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小舅子,则一副狗仗人势的嘴脸。还有王天风、于曼丽、黎叔、郭骑云等人物。他们都是很有个性的人。

笔者曾参与两部微电影的拍摄,深知具有个性特征的角色其实更适合表演。同时,剧中的人物越有性格,观众看起来就越爱看。在这部戏中,靳东饰演的明楼是最大的亮点,因为它是一个具有多重特点的人物。

看这部作品。我更感慨的是,《明楼》是靳东多年演艺生涯的呈现,是长期沉淀下来的各种演技的集中爆发。所以,我非常理解为什么身边的人跟我一样开始喜爱靳东。

一个演员可能需要一些运气来满足一个好角色,但他只能依靠力量来好好利用这种运气。所以,靳东微博上的粉丝留言中,才纷纷称赞他是一个实力派的演员。

第二,《伪装者》谍战节奏紧、家庭戏份足

谍战戏最忌拖泥带水,因为谍战的本质就是险象环生、跌宕起伏。这样的一个特点如果用一种颇为拖沓的节奏来展示,对观众的耐心无疑是一个强大的考验。而任何影视作品。

永远不要考验观众的耐心,因为观众是上帝。看《北平无战事》时,我曾经感慨有一种节奏叫缓慢而不拖沓,但是,我之所以能接受这种缓慢,是因为我喜欢剧中那些充满文化味的台词。这些年来,我看了太多的电视剧,因为很多废话而放慢了节奏。我相信没有人或多或少看过这样的作品。

所以,我忍不住在想,正是因为有很多的雷剧、垃圾剧打造了良好的基础,《伪装者》的节奏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无疑是非常紧凑的。

记得看《北平无战事》时,我常常喜欢回放,因为很多镜头都需要反复咂摸。而看《伪装者》我会抱怨每天**的集数太少,因为我太想知道接下来的剧情。这种让人怨天尤人的能力,正是一部谍战剧的成功表现。

我有个同事喜欢看间谍游戏。至于原因,她说她会发展她的智力。的确如此,一部设计精巧的谍战作品不仅是编剧脑洞大开之后的结果,也是提升观众智商的手段。如果很多情节都是为了让人们一眼就能看穿,或者人们看完后看不懂,这就是一个失败的编剧。

就《伪装者》而言,毫不恭维地说,其剧情的复杂多变、惊心动魄还是值得肯定的。

《伪装者》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在一部谍战戏中加入了大量家庭戏份。相比于《北平无战事》中颇为复杂的人物网和较多家庭的存在,《伪装者》中的人物网相对简单且家庭戏更多地只安排在明家。不知道为什么,只要相机从明楼的办公室、明台的摄影棚,以及日本领事馆和医院回到我家,我的心就会温暖。

我喜欢看姐姐教明楼和明台的那一幕,喜欢看一些明家的大人物一起打斗,更喜欢看大年夜明家的团圆饭。事实上,《伪装者》的高明之处恰恰在于伪装搭台,情怀唱戏。每看罢一集,心中满满的都是温暖与爱。

在这样一部几乎无人不伪装的作品中,深深打动我的是不伪装的真情。

一部戏,能具有较强的正剧范儿固然好、能具有浓浓的文化味固然难得,但是如果不能让剧情深入且打动人心,其正剧范和文化味未免会显得乏力。这也是为什么身边的很多人追《北平无战事》没有追完,而追《伪装者》却锲而不舍的原因。

第三,《伪装者》中多人对手戏太出彩

如果说看其他作品时,我更多会对某个人物或某些两人的对手戏印象颇深,《伪装者》中给我印象深刻的往往是那些三人以上的对手戏。要知道,这些多人对手戏拍起来可比双人对手戏要难得多。

如大姐明镜大闹汪家的那场戏,明镜、明楼、明诚以及汪家人、还有众多的客人都在场。当大姐气愤之下掌掴明楼时,大姐的怒不可遏、明楼的毕恭毕敬、明诚的惊诧莫名、汪曼春的义愤填膺,缺了哪一个人的那种情绪,这场戏都会失色。你可以想象,拍这样一部戏,需要多少人反复配合,需要从不同角度设置多少个平面,才能最终实现这样的立体呈现。

再如,明家的三兄弟,只要是只有他们三个人的戏,我都喜欢看。那场明台明楼大打出手、明诚先是劝架后来却吃着苹果饶有兴致观战的戏,可谓经典。开战前,三个人犹如绕口令般的那一大段台词,听得人好不过瘾。

而战斗中,明台明楼纠缠在一起的样子,更让人忍俊不禁。大战过后,明家兄弟之狼藉、明家之狼藉,可谓相映成趣,令人回味无穷。

像这样出彩的多人对手戏在剧中可谓数不胜数,在此也就不再一一赘述。

当然,《伪装者》之所以好看,原因还有很多,只是戏还没完,所以有关的分析大可以留待来日。今天晚上,继续看戏喽。

伪装者观后感 篇5

几年前看过一次该剧,时间久了,有些情节忘记了。近日抽空又看了一遍,这次一边看一边思考,凭记忆写下一段观后感。

网上的剧情简介是这样的:抗日战争中汪伪政权成立时期,富家少爷明台赴港大读书的途中,被军统高官王天风看中并绑架至军统训练班,经过艰苦特训,成为一名优秀的军统特工。之后明台与生死搭档于曼丽前往上海,展开一系列秘密活动。在“粉碎计划”中,明台与中共地下党成员程锦云联手,成功爆破汪伪政府运送日军高官的专列,二人在战斗中产生了感情。之后,明台暗杀汪伪高官,刺杀日本间谍,屡立奇功。然而明台在一次次行动中,对国民党发“国难财”的举措渐渐心灰意冷,程锦云发展他成为一名中共地下党潜伏工作者。为了获得前方战场的最终胜利,明台与身份复杂的兄长明楼兄弟同心,启动“丧钟敲响”行动,成功用虚假情报迷惑了日军,为抗战最终胜利赢得了转机。

这个简介的大概意思有了,就是太简单,简介嘛,也不能说得太具体。下面我谈谈我的看法。

一、堪称完美的人物关系设计。

《伪装者》设计了几组人物:明家一组,军统一组,共产党一组,76号和特高课一组。

明家主要人物:明镜、明楼、明台、明城。

军统主要人物:明楼、明台、阿城、王天风、郭骑云、于曼丽。

共产党主要人物:明镜、明楼、明台、阿城、黎叔、程锦云。

76号和特高课主要人物:汪曼春、梁仲春、桂姨(独狼)、南田洋子、藤田芳政。

几组人物相互纠葛,其中明楼的身份最复杂。在明家,他是大哥;在“新政府”里,他是经济专家、特务委员会副主任,与76号的汪曼春是师兄妹加情人关系;在军统里,他是“毒蛇”,军统上海站情报科长,和“毒蜂”王天风是同事关系;在共产党里,他是“眼镜蛇”,上海地下党负责人。他的身份转换过程,令人眼花缭乱(如明楼在楼顶上与明台谈话,先是用“毒蛇”身份交代任务,接着是用“眼镜蛇”身份交代任务),就连明台都有点发蒙。明楼无疑是该剧的“轴心人物”,虽然胡歌扮演的明台是第一男主角,但戏份和表演难度,靳东扮演的明楼一点不逊色于胡歌(明台)。

如果说明楼是该剧的“大轴心”,那么明台就是该剧的“小轴心”。明台作为军统特工,在军统方面,有他的“生死搭档”于曼丽;在共产党方面,有他的恋人程锦云;在新政府方面,有他的大哥明楼。他在不同阵营的人物之间穿梭行走,这部戏也就变得好看了。

另外还有两组人物关系别有故事,一组是明诚与养母桂姨(独狼),一组是明台与失联多年的父亲黎叔。

这样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纠结在一起,想不热闹都不可能。可以说,堪称完美的人物关系设计,构成了该剧的“可看性”。

二、经不起推敲的主要情节设计。

一部电视剧,总要有一个贯穿全局的中心情节。《伪装者》的中心情节就是由王天风(毒蜂)制定的“死间计划”。严格地审视全剧,这个“死间计划”是经不起推敲的。

王天风为了执行他的“死间计划”,到处物色合适人选,结果选中了明台,然后将其招进特务训练班进行几个月的训练,最后派往上海。在明台小组多次执行刺杀任务后,王天风认为明台小组已经成熟,于是开始执行“死间计划”。而这个计划,为了让敌人相信电报密码是真的,要将王天风自己和明台、于曼丽、郭骑云全都牺牲掉(明台后来意外获救)。

我认为,经不起推敲的地方有很多。一是花几个月时间,再培养人才再去实施计划,在战争年代,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做这样的计划太不靠谱。二是计划制定者王天风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乃至承担叛徒的恶名来实施这个疯狂的“死间计划”,简直不可思议。尽管编剧给他一个“疯子”的外号,也难以服众。三是整个计划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很多地方是要用严丝合缝来计算每个步骤,这种计划根本不可能实施,尤其那个刑场上的假枪毙明台的情节,极其假。

当然,这是电视剧,不是现实生活,观众可以不必当真。但是作为艺术评论,还是要指出其不靠谱的一面,供大家商榷。

因为中心情节的不靠谱,让人看完全局之后,会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挺好的一群演员,演了一出不靠谱的戏,有些可惜。

三、恰到好处的细节设计。

尽管该剧的中心情节经不起推敲,但是该剧的细节却有很多令人称道的地方。一是明镜对待明台的戏,那眼神,那语气,那无微不至的关爱,绝对体现出了报恩和胜似母子关系的姐弟关系。如在明台养伤期间明镜给明台洗头的那场戏,催人泪下。

还有于曼丽对明台的感情,把一个身世复杂的女孩的心理刻画得真实感人,甚至让人揪心。

还有汪曼春对明楼的爱与恨,表现了一个恶魔情感的复杂性,让人看到了一个非脸谱化的恶女人。

可以说,剧中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都很出色,稍微逊色的是地下党员的护士程锦云,演员也演得呆板。作为艺术形象,有些扁平,不够立体。

总之,《伪装者》这部谍战题材电视剧,可看性还是很强的。人物关系的设置和细节的描写,值得写戏的人借鉴。中心情节设置虽然不够好,但也可以作为教训借鉴。

伪装者观后感 篇6

今天为了给手机腾空间,删了很多微信聊天,结果看到去年二月和中学同学的聊天,我说了很多的关于《琅琊榜》和《伪装者》的看法,看了看还挺有意思的。正好补充多说几句,算是观后感,放上来做个记录。

我是前年圣诞假期在机顶盒中看到有《琅琊榜》的,喜欢中国水墨画式的开场,喜欢梅长苏出场时,文人雅士的扮相,举手投足透着一份从容。喜欢靖王萧景琰的第一个亮相,马上英姿,真的是个惊艳。心痛萧景睿,被他长亭送别时和梅长苏的对话打动:

我曾经因为你这么做,非常难过。但毕竟,我不再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孩子。我明白了,凡是人总有取舍,你取了你认为重要的东西,舍弃了我,这只是你的选择而已。

若是我,因为没有被选择,就心生怨恨,那这世间,岂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谅之处,毕竟谁也没有责任要以我为先、 以我为重,无论我如何希望也不能强求。我之所以这么待你,是因为我愿意,若能以此换回同样的诚心,固然可喜;若是没有,我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太隐忍的一人,令人神伤不已。言豫津的官宦子弟的通透,言候的快意恩仇,夏江的忠心,皇上的不可说......可以说《琅琊榜》的选角非常出色,想不起哪个角色有问题。

我特地去看了**,觉得梅长苏就是**,很不错。只可惜,故事的格局太小,复仇怎么都和正义连接不上。然而,这出戏对现实具有重大的映射意义。在工作场所,学会收敛。

不管什么时侯,只要你还没准备好,就不能让你的老板感到威胁。

《伪装者》是我同学推荐的,边看边聊:

“还没看完,喜欢上梁仲春和汪曼春了,咋办?大爱明楼明诚,不太喜欢你家偶像。他的梅长素很合适,所以明台很好奇。谢玉没把梅长苏比下去,王天风可是直接把他甩一边去了。”

“明楼有点演过了的痕迹,不过,在这里挺有范儿的。阿诚怎么不太帅,颜值比小方(北平)和萧景琰差远了。我喜欢他和梁和大哥的互动,以及大哥和大姐的互动。”

“汪比秦般若演得好,大姐比静妃容易演,两人都不错。”

“好玩儿,梁居然是知青里的指导员。我几年前回家陪我妈看过《知青》。好久没追剧了,可一追就发现净是熟人。”

“靳东不错,角色合适,而且演得一看就有大哥样子,非常帅。这剧大特写很多,我觉得哥三个的其他两人的脂粉抹得怪怪的,不过镜头到大哥和大姐,还有曼春那里就没有怪的感觉,可见大哥的脸很干净,高颜值”

“王天风比较妖,他的爆发力和脸部表情很赞。”

“靳东是演话剧的,所以气场强大。”

“任何工作都是谋生之道,家人才是永远的。报国,那不是工作,那是信仰!”

“好感动,追完去看原著**去。”

“咱家党是咋取得胜利的?另外小少爷咋这么没眼力?有点看不下去了。那个日本人为啥打了那么多枪都不死呢?是显得她高大,还是明台枪法不准呢?想起《琅琊榜》里的甄平了。”

“终于看完《伪装者》了,放在现实社会就是明家俩老大以家国天下为名骗色骗财欺负隔壁76号俩傻了吧唧老实善良的二春兄妹。明家小的仗着家里有钱,撒泼打滚做着所有富二代该做的事。看完后,我觉得小人物在任何时代都控制不了自己。

到目前为止,这出戏最喜欢第76届的第二个春天。都是很真实的人。明家二老都不错。第三个真的不能欣赏。没有生长过程。就算对内对外有别,但作为**实在是觉得莫名其妙。

用他老师的形象不好,选的好眼光差,不如梁仲春厉害。”

“说说谁演得好,按顺序好到不好: 梁仲春,汪曼春,王天风,明楼,明镜,明诚,黎叔,明台,夜莺,郭骑云,曼丽......,程锦云。“

”没看过明楼其他的戏,不过话剧出身,能感觉有的地方演过了。不过。这种生活在这出戏里很好,因为他很坚强。

明台也就看过这部和《琅琊榜》。《琅琊榜》里演得太好了,这部就各种嫌弃,也不知道**出了毛病?装嫩?

我看过他的四部戏剧。他们是多产的演员。我觉得北平里他诠释的年轻的感觉比明台诠释的年轻要好很多。挤眉弄眼并不会显得年轻吧?

我喜欢明诚和梁,还有对手和大哥的比赛。看电视很舒服。“

“我昨天看戏的时侯,突然想明白个事,拍《琅琊榜》和《伪装者》时,导演应该加上张新建导演(《知青》的导演)。这人的故事性非常强,整体戏非常流畅。这两部剧的细节很好,但故事往往支离破碎,不流畅。

要是这几个导演能合作就好了,一个抓细节,一个弄故事,就完美了。”

伪装者观后感 篇7

《伪装者》为什么如此好看?这的确发人深思。笔者认为,至少有如下一些原因:

第一,《伪装者》的人物塑造得较为鲜活生动

笔者曾经说过,如果给《北平无战事》和《伪装者》分别打分,前者我打95分,后者打85分。但是,这只是总体上的打分,具体到人物的塑造上,《伪装者》无疑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在《北平无战事》中,我们见识了太多的“面瘫脸”,如方孟敖、徐铁英、谢培东、孙朝忠等等。虽然这些演员的演技让人无可厚非,这些人物的设定也让人较为认同。但这样的一种呈现方式,的确会让观众看起来很累。这就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马汉山。因为马汉山一出场就会让人开心不已。毕竟看影视作品不同于看纪录片,更不同于看历史书,所以娱乐至上的信条还是不能忽视的。

反观《伪装者》,剧中的每一个人物一出场就会显露鲜明的性格特点。汪曼春的嗜杀成性、明诚的身手不凡、明楼的沉稳大气、明台的自信不羁、大姐的慈爱细腻等等。哪怕像梁仲春这样的人物,也会让人看到其慈父的一面。而他那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小舅子,则一副狗仗人势的嘴脸。还有像王天风、于曼丽、黎叔、郭骑云等角色,可谓都是很有性格的人。

笔者曾经参与过两部微电影的拍摄,深知有性格特点的角色其实更好演绎。同时,剧中的人物越有性格,观众看起来就越爱看。在这部剧中,靳东扮演的明楼可谓是最大的亮点,因为这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特征的人物。看这部作品。我更多的感觉是,明楼是靳东多年演艺生涯集大成的呈现、是其长期以来沉淀的各种演技的集中爆发。所以,我非常理解为什么身边的人跟我一样开始喜爱靳东。一个演员遇到一个好的角色可能需要一些运气,但是能利用好这种运气,靠得只能是实力。所以,靳东微博上的粉丝留言中,才纷纷称赞他是一个实力派的演员。

第二,《伪装者》谍战节奏紧、家庭戏份足

谍战戏最忌拖泥带水,因为谍战的本质就是险象环生、跌宕起伏。这样的一个特点如果用一种颇为拖沓的节奏来展示,对观众的耐心无疑是一个强大的考验。而任何影视作品。千万不要考验观众的耐心,因为观众就是上帝。看《北平无战事》时,我曾经感慨“有一种节奏叫缓慢而不拖沓”,但是,我之所以能接受这种缓慢,是因为我喜欢剧中那些充满文化味的台词。这些年,看过太多因充斥着大量废话而让节奏放缓的电视剧,我敢说没人没多多少少看过这样的作品。所以,我忍不住在想,正是因为有很多的“雷剧”、“垃圾剧”打造了“良好”的基础,《伪装者》的节奏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无疑是非常紧凑的。

记得看《北平无战事》时,我常常喜欢回放,因为很多镜头都需要反复咂摸。而看《伪装者》我会抱怨每天播放的集数太少,因为我太想知道接下来的剧情。这种能够让人抱怨的.能力,就是一部谍战戏成功的表现。笔者有一个同事,特爱看谍战戏,至于原因,她说因为会开发她的智力。的确如此,一部设计精巧的谍战作品不仅是编剧脑洞大开之后的结果,也是提升观众智商的手段。如果,很多剧情的设计让人一眼就看透,或让人看完了也没懂,这就是失败的编剧。就《伪装者》而言,毫不恭维地说,其剧情的复杂多变、惊心动魄还是值得肯定的。

《伪装者》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在一部谍战戏中加入了大量家庭戏份。相比于《北平无战事》中颇为复杂的人物网和较多家庭的存在,《伪装者》中的人物网相对简单且家庭戏更多地只安排在明家。不知为什么,只要镜头从明楼的办公室、明台的照相馆、以及日本领事馆和医院等处回到明家,我的心中就会一暖。喜欢看大姐教训明楼和明台的场景、喜欢明家的几个大男人在一起打打闹闹、更喜欢看到除夕夜明家的团圆饭。事实上,《伪装者》的高明之处恰恰在于“伪装”搭台,“情怀”唱戏。每看罢一集,心中满满的都是温暖与爱。在这样一部几乎无人不伪装的作品中,深深触动我的恰恰是那些没有伪装的真情。

一部戏,能具有较强的正剧范儿固然好、能具有浓浓的文化味固然难得,但是如果不能让剧情深入且打动人心,其正剧范和文化味未免会显得乏力。这也是为什么身边的很多人追《北平无战事》没有追完,而追《伪装者》却锲而不舍的原因。

第三,《伪装者》中多人对手戏太出彩

如果说看其他作品时,我更多会对某个人物或某些两人的对手戏印象颇深,《伪装者》中给我印象深刻的往往是那些三人以上的对手戏。要知道,这些多人对手戏拍起来可比双人对手戏要难得多。

如大姐明镜大闹汪家的那场戏,明镜、明楼、明诚以及汪家人、还有众多的客人都在场。当大姐气愤之下掌掴明楼时,大姐的怒不可遏、明楼的毕恭毕敬、明诚的惊诧莫名、汪曼春的义愤填膺,缺了哪一个人的那种情绪,这

场戏都会失色。可以想见,拍这样一场戏得多少人反复配合,得都多少机位不同角度取景,最终才能实现这样的立体式呈现。

再如,明家的三兄弟,只要是只有他们三个人的戏,我都喜欢看。那场明台明楼大打出手、明诚先是劝架后来却吃着苹果饶有兴致观战的戏,可谓经典。开战前,三个人犹如绕口令般的那一大段台词,听得人好不过瘾。而战斗中,明台明楼纠缠在一起的样子,更让人忍俊不禁。大战过后,明家兄弟之狼藉、明家之狼藉,可谓相映成趣,令人回味无穷。

像这样出彩的多人对手戏在剧中可谓数不胜数,在此也就不再一一赘述。

伪装者观后感 篇8

“他身着一件字母斜边T恤衫,穿一条小脚九分裤,不戴帽子。”008尽可能的向上级描述着嫌犯的外貌,“这人也不像干了什么十恶不赦事的人啊,为什么局里要发布s级指令,不惜余力逮捕他呢?”008喃喃自语,耳塞型蓝牙里传来阴测测的笑声,“008,人不可貌相,你刚进局不知道,我们已经抓了他三年了!”

“第一次我们硬生生因为他的外貌而放走了他,第二次他打扮成一个黑人又……”“停停停!我只想知道他犯了什么事!”008粗暴的打断他。“这,电话里一时说不清楚,我把他的资料给你发过去。”

“苏澈,s市头号恐怖级人物。08年,他入侵了市中心的电脑,却什么都没做。10年,他入侵局里电脑,盗走了一份至关重要的档案……”008敏捷的翻阅着资料,苏澈也没犯什么大事嘛!不过局里电脑高手泛泛,市里高手更有深藏不露者,这苏澈也太厉害了。

翻到最后一页,008停住了,苏澈,弑母弑父,再一看日期,一年半以前,正是姨妈姨夫死亡的时间,竟然这么巧!怪不得要这样大费周章了,竟然杀了两个人。

“008,你在干什么,嫌犯快跑了!”蓝牙里上级气急败坏的喊叫使008回过神来。赶紧跟了上去,苏澈左拐右拐进了一个小巷子,008赶紧跟过去,却发现她跟丢了!“表姐,好久不见。”身后传来一道清亮的男声,008转过头去,苏澈一脸阳光,双手插在裤兜,“你叫我?”008反问道。苏澈一笑,露出整齐的白牙,“是呀。”她家只有一个亲戚,就是死去的姨父和姨妈,他们是有一个儿子的,不过是领养的,而且他姓任,自姨妈死后便失去了踪迹,该死她居然没反应过来。

苏澈从兜里拿出一张面具,戴在脸上,008愣住了,这正是她的表弟任哲。“你是任哲。”不是疑问而是肯定的语气。“我的真名是苏澈。”苏澈摘下面具,转过身,008乘着这个空隙给上级发了条信息。

他从包里拿出一叠厚厚的面具,每一张薄如蝉翼,都是不同的脸,男女都有。“表姐,这算是我送给你的礼物吧。我知道我快被抓了,背负着三条命案的我,会被枪毙吧?”他自嘲的语气充满伤感,008不敢接话,上级给她的指令是永远不要相信任何人。"我还杀了一个人就是本该他们领养的孩子,他被我藏在了你家门前的老树根下,树根早就被蛀空了。"

“为什么要杀他们?”008犹豫着开口,“他们发现了我不是应该领养的小孩,事情败露,我只好提前杀了他们,虽然他们本就该死……”警笛的声音愈来愈近,“你先问为什么杀他们对吧?因为你的姨父是我的弑父仇人,现在仇报了。”苏澈眼神一直都很平淡,008深吸气,她姨父确实杀过一个男人,而市局里丢失的资料正是那个男人的。“其实我完全可以把你也杀了,然后出国,可我下不去手。”警察已经来了,苏澈笑着看着我,“我没杀你,因为你在我很小的时候送过我一张CD,虽然是坏的。”008一愣,她小时候确实送过邻家的小男孩一张CD,还是她最喜欢的,不过她不知道的是CD被她母亲弄坏了。

警察已经给苏澈扣上了手铐,苏澈面色如常,坐上了警车,扬长而去……

伪装者观后感 篇9

第一次看到边江老师《银行局》这本书时,我就按耐不住想要读的迫切心情。也是生平第一次读悬疑剧,一般不把太多时间花在小说这种题材书中,但这本书我就是想要去读,看到封面介绍说是关于银行一些黑幕,另外还有一些不为人所知的金融事。之前自已也算是创业小半年的金融小白了,关于金融的内幕,其实还是蛮想了解的。

身边的这些银行内幕作为一个平民百姓是很难想象得到的,书中就提到致命存款,在银行里存的钱不翼而飞,经常新闻上也有报道,某某人在某某银行存款多少钱,取的时候只剩多少钱类似的新闻;之前看到这类新闻简直不敢相信,一直被大众放心的银行怎么一下如此令人害怕呢,老百姓存上几十万,某天去取钱,突然被告知钱不见了是种什么心态。

社会就是一个大染缸。

边江老师的《银行局》故事情节主要围绕“致命存款”一事来展开的,前期一章左右是读不出来的只是围绕一些周边人事场景来做铺垫,差不多从18情风情酒店那段开始,进入故事主线。

“致命存款”讲了一个犯罪案件;八千万的存款在兴业银行里不翼而飞,经办的女员工凌晗吞入过量安眠药自尽,案件随之草草了结。一年后神秘的中层领导江源入职兴业银行,追查货款乱象等黑幕,与此同时,一年前“致命存款”涉案人员因为各种原因纷纷下马,随着故事的展开,从书中知道凌晗的前男友是江源,江源认为凌晗是被陷害而死,以江源对凌晗的了解,凌晗是案件替罪羊,为了还凌晗清白,江源不惜放弃自已的前途,一直孤身寻找真相。

故事情节环环相扣,但又让人有点摸不着幕后真相。

没看这本书前我从来不知道银行也有业务员一说,曾几何时到银行办理业务时还挺羡慕坐在柜台后面穿戴整齐画淡妆而又麻利忙于手头业务的小姐姐们,感觉她们都挺一副厉害的样子,应该要很高学历才会进入银行工作吧。

但读完这本书时,让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看似光鲜亮丽的工作背后实质隐藏着多少肮脏的勾搭。虽然本书是小说不是纪实,但我相信书中写的很多都是碍于书的面子,其实有更为糟糕的局面是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

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人物便是李梦瑶,随着结局的逼近,我才知道关于李梦瑶的真相。随着案件的深入,李梦瑶被送进精神病院时,就写出她是为了获得自由才会装出自已有精神病,一个正常人得要躲过什么事才想要装病,相当然那些事都不是她想面对的。可以大胆的说,凌晗的死与她有直接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她害死了凌晗。

因为部门老大对她的帮助,让她从心底里感激因为自已婚姻生活的不幸从心底里最软的地方下手把她拖下水,使得她成为黑幕里的一颗棋子。社会是险恶的,处处要留心,一不小心就会被拖下水。读到最后我本以为江源是策划这一切的人,不曾他在开批斗会时,突然想起樊小琳告诉自已的一切和自已手中拿着购物小票上最后一栏写着:麻绳;让他猛然惊醒!他没想到自已最信任的人居然背叛了自已更何况连她背后的那个人也是他最敬重的人。

突然让我感觉有点猜不出幕后人来显有点儿焦躁万分。

说实话就想这个幕后人我还失眠一晚,大脑反复是那些情节,反复猜测。我想大概得等到第三部才会结晓吧!所以我好期待第三部的到来,能解一下我的忧愁!

这本作为国内首本的银行悬疑剧还是非常不错的,作者的文字细腻而不露马脚,每一个情节的转折都会出乎读者的意料,并且作者把那冰冷枯燥的数字、复杂多变的犯罪手法、斗智斗勇的侦破过程还原出超精彩的故事画面情节,实属不易哇!

第三部不知何时能问世哇,请问我可爱的边江老师..........

伪装者观后感 篇10

根据最新的电视收视统计报告显示,在网络平台的冲击之下,当下中国电视台以及电视剧生产企业面临巨大的转机。首先是开机率下降,其次是收视群体发生迁移。开机率下降只是相对而言,毕竟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一家有多台电视机已经不再是奢侈,所以开机率只是环比下降,相较往年来说,总开机数其实还略有提高;至于收视群体迁移,则表示传统的大妈掌控遥控器现象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以独立自主地控制自己想看的节目,随之而来的则应该是电视节目制作者思路的转变,更加注重分众市场,同时也更注重节目内容的年轻化和全年龄化。

《伪装者》就是在这种潮流下的产物,起用当红偶像作为主演,调动年轻人,尤其是粉丝群体的热情,同时根据他们的欣赏习惯,对剧情、故事进行改编,但是依旧保留抗日、谍战剧集的大方向不变,同时争取电视和网络两方面的观众群体。当然,更重要的是注重剧集的制作水准,加强情节性,放大年轻观众喜爱的元素。

从故事背景来说,《伪装者》综合了《人间正道是沧桑》和去年曾经流行的《北平无战事》两者之长。同样是讲述一个大家族中三位姐弟,在大时代中完全不同的道路选择,在截然对立的立场之下,去放大、凸显他们之间割舍不断的骨肉亲情,用这种外部张力来挤压出人物内心挣扎的情绪。这是标准的大时代下大家庭、小人物的命运剧。

与《北平无战事》的相似之处,则主要在于故事氛围的营造,细节的雕琢上。因为人物关系、时代背景的扑朔迷离,进而营造出大量《三岔口》式的武戏文唱,通过细节和人物的内心变化来烘托气氛。当然,这很大原因也在于两部剧都是出自同一位制作人——侯鸿亮之手,对于戏剧张力和审美情怀的取向相同所导致的。并且,正因为有《北平无战事》珠玉在前,所以观众普遍更加能够接受像《伪装者》这样比较正统的戏剧手法,也更能欣赏这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故事。

但是显然不仅止于此,从类型上来说,《伪装者》更多的还是借鉴了美剧的强情节,快节奏的手法,用悬疑、谍战的线索,包装人物的情感和家国、历史的情怀。胡歌、王凯、靳东等偶像各有所长,各有表现,与他们在剧中人物的形象、性格格外切合,牢牢抓住年轻观众的心。这一点,从发布会当日,我在现场所看到的热烈景象可以得到证实,也相信,在剧集上线之后,无论是电视还是网络平台,《伪装者》都会成为冠军。

当然,于我而言,最喜欢的依然还是《伪装者》最后所升华出来的兄弟情,家国梦,尤其是这两者纠葛在一起,无法抉择之下,纷乱大时代里,小人物随波逐流,却又不甘心沉沦其中的挣扎,这种更人性化,更有普遍性的浓烈情感,才是一部好剧真正的灵魂所在!

伪装者观后感 篇11

绮罗丛中娇生养,丰神俊朗如月光,偏生就劲骨坚钢英雄胆,侠义高风百丈长。枪声响剑铿锵,毒蝎出巢擅伪装。孝于亲诚于爱,侠骨柔肠好鸳鸯。死间入罗网,含笑赴杀场。蒙兄破死局,痛姐阵前亡,血泪滴下黄泉傍。看今朝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山河壮丽国富民强。【明台】

千秋义汉家节,救危亡补天缺。刀剑丛添儒雅,诗书中称壮烈。护兄弟敬长姐,秉光明除奸邪。忍斩情花谢,报国心如铁。唯亲情难割舍,痛煞生离死别。黄浦江江水滔滔浪千叠,流不尽中华儿女英雄血。毒蛇手段风雷策,一片丹心三面谍。顶天立地中国人,绝世无双【明楼】

身世似萍飘,明哲真诚罩。画眼诗心妙,温良智勇骁。喝一瓢水,领略四海滋味,看一眼人,识透人心世道。秉忠诚,扫残暴,对敌诡,对亲孝。兄弟并肩杀敌寇,豪气干云冲九霄。丹心日月照,蛟龙出海潮。醉卧沙场笑,稳坐在波涛,浴血奋战开襟迎风与子同袍。【明诚】

灵气扑人闺中秀,婉约玲珑心剔透。有勇有谋独断众流,破雾拿云锦心绣口。杀向樱花号,得遇盟军友,虎狼丛中双联手,锐气昂扬灭日寇。情相许,意相投,一枝梅花清气留。相亲再聚首,姻缘前世修。闯过生死劫,风雨幸同舟。愿月长圆花长开人长久。【程锦云】

落花一地身如絮,夕阳西下片帆轻。使碎心机为名利,脱却朝衣换伪衣。弄权术,擅投机,一脚踩两船,忽高又忽低。摇摇摆摆原无定,皆因人在风波里。吹捧着家庭主义,另开着锦帐雀屏。酒中去钓鱼,反被魚刺激。二春争权徒劳无益,几度梦回酒醒,惊见灯花尽。【梁仲春】

救家国,平生志;为信仰,舍生死。叹娇妻救人魂断长街市,春光一霎止,零落了千红万紫。从此飘泊归来迟,亲儿已成明家子。明家是玉堂金马三学士,恩深怎能还姓氏。纵相逢,不相识,纵相识,难明示。父也知儿也知,前尘往事近在咫尺,禁不住慈父泪如丝。【黎叔】

明丽高华人中龙凤;傲气天成巾帼英雄。三学士相随从,家中卧虎又藏龙,这是你含辛茹苦教化功。风声鹤唳空,胆烈过刀丛。难割舍骨肉情浓,风雨里凄凄切切痛泪涌,哪顾得长姐威严重,化杜鹃啼血一片红。粉身碎骨全无惧,光灿灿烈火重生明镜光耀风雷动。【明镜】

摄影楼中坐,咖啡香调和,风月小资情调多。九分肝胆照日月,留下一分与娇娥。功名难入凌烟阁,暗箭飞来无处躲。冷雨花气暮,杀身报家国。更有那倾心吐胆鸳鸯侣,她道是君去黄泉,妾何惧千丈波。阴司相会泪如梭,问一声故国安在否?红旗飘飘遍山河。【郭骑云】

情词在,情意废,信物是,人已非。也曾伴郎书房内,也曾爱月喜画眉。当时明月照明楼,双双对对彩云飞。卿本佳人,奈何为贼。冤债累累,杀人树威。纵千娇百媚,叹从前恩爱化做东流水。【汪曼春】

人面桃花,风流俊雅,妙舞轻歌最是她。明台呀,军校强回马,蛟龙落平沙,杀场救娇娃,恩情天来大。争是不争装潇洒,情到深处难自拔。中原万里乘风驾,并肩作战报国家。可怜竟在君前挂,杀身成仁玉无瑕。回头望江山如画,愿君家岁月静好度年华。【于曼丽】

山河破碎满目衰,豪杰暂隐青山外,铁血一派做事独裁,放手搏谍海,慈不把兵带。蓝田美玉栽,机缘会明台。赌桌上输却兄弟牌,杀场上两清师徒债。毒谋巧安排,英雄气慷慨。为家国何惧名裂身败冤沉大海。权相待,待军旗飘飘扬四海,道一声好去好归来。【王天风】

伪装者观后感 篇12

第二,《伪装者》谍战节奏紧、家庭戏份足

谍战戏最忌拖泥带水,因为谍战的本质就是险象环生、跌宕起伏。这样的一个特点如果用一种颇为拖沓的节奏来展示,对观众的耐心无疑是一个强大的考验。而任何影视作品。

永远不要考验观众的耐心,因为观众是上帝。看《北平无战事》时,我曾经感慨“有一种节奏叫缓慢而不拖沓”,但是,我之所以能接受这种缓慢,是因为我喜欢剧中那些充满文化味的台词。这些年来,我看了太多的电视剧,因为很多废话而放慢了节奏。我相信没有人或多或少看过这样的作品。

所以,我忍不住在想,正是因为有很多的“雷剧”、“垃圾剧”打造了“良好”的基础,《伪装者》的节奏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无疑是非常紧凑的。

记得看《北平无战事》时,我常常喜欢回放,因为很多镜头都需要反复咂摸。而看《伪装者》我会抱怨每天**的集数太少,因为我太想知道接下来的剧情。这种让人怨天尤人的能力,正是一部谍战剧的成功表现。

我有个同事喜欢看间谍游戏。至于原因,她说她会发展她的智力。的确如此,一部设计精巧的谍战作品不仅是编剧脑洞大开之后的结果,也是提升观众智商的手段。如果很多情节都是为了让人们一眼就能看穿,或者人们看完后看不懂,这就是一个失败的编剧。

就《伪装者》而言,毫不恭维地说,其剧情的复杂多变、惊心动魄还是值得肯定的。

《伪装者》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在一部谍战戏中加入了大量家庭戏份。相比于《北平无战事》中颇为复杂的人物网和较多家庭的存在,《伪装者》中的人物网相对简单且家庭戏更多地只安排在明家。不知道为什么,只要相机从明楼的办公室、明台的摄影棚,以及日本领事馆和医院回到我家,我的心就会温暖。

我喜欢看姐姐教明楼和明台的那一幕,喜欢看一些明家的大人物一起打斗,更喜欢看大年夜明家的团圆饭。事实上,《伪装者》的高明之处恰恰在于“伪装”搭台,“情怀”唱戏。每看罢一集,心中满满的都是温暖与爱。

在这样一部几乎无人不伪装的作品中,深深打动我的是不伪装的真情。

本文来源://www.ghp7.com/g/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