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范文网 >地图 >小学生观后感 >

姐姐守护者观后感

《姐姐的守护者》观后感

时间:2024-01-08 作者:观后感范文网

《姐姐的守护者》观后感集锦6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在经过认真品味后,我们心中一定有很多想法想要写下来。写一篇表达自己理解和感悟的观后感是对好作品的尊重,观后感,顾名思义是先“观”后“感”的产物,怎样让自己更为熟练的写作品名观后感呢?经过细心的总结栏目小编为您归纳了“《姐姐的守护者》观后感”,如果你想长期关注我分享的内容别忘记把它收藏起来!

《姐姐的守护者》观后感(篇1)

《姐姐的守护者》读后感


《姐姐的守护者》是一本让人动容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平凡的家庭在面对困境时的患难与信仰。这个家庭中,姐姐患上了罕见的疾病,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和护理。这个家庭并没有被挫折击垮,而是以坚强的意志和深厚的感情支撑着姐姐。


小说从一个弟弟的视角叙述,他是姐姐的守护者。在他的眼中,姐姐就像一颗明亮的星星,指引着他们渡过了许多黑暗的时刻。姐姐的疾病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困扰,但他们始终坚信,只要有爱和坚强的意志,就可以战胜一切。


在面对姐姐的疾病时,这个家庭并没有逃避现实,而是选择了勇敢面对。他们寻求各种医治方法,尽力帮助姐姐恢复健康。即使治疗的过程中病情反复无常,他们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这种乐观的心态让他们在困境中找到了力量,坚信自己可以克服一切困难。


除了医治,家庭成员间的团结和支持也是书中所描绘的重要成分。父母亲不辞辛劳地照顾姐姐,也经常给予弟弟安慰和鼓励。弟弟作为姐姐的守护者,对她充满了爱和关怀,他尽其所能地帮助姐姐,尽管他还只是一个孩子。他们的爱与信任相互交织,成为照亮漆黑人生的灯塔。


这本书给予了我很多思考,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会遭遇困难和挫折,但关键是如何面对它们。正如书中所描绘的那样,应该勇敢面对困境,坚信自己的力量,并且与家人和朋友相互支持,共同度过难关。这种信仰和团结将使在困境中找到希望和力量,成长为更加坚强的人。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一切。常常在不经意间忽略了身边发生的美好事物,而当经历了困境之后,才会意识到它们的珍贵。姐姐的疾病让这个家庭真正体验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因此,书中呼唤着要善待自己和身边的人,珍惜每一个瞬间,用心体验生活的点滴。


在读完《姐姐的守护者》后,我深深被这个家庭的坚持、勇敢和爱所感动。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小说,更是一本关于爱和信念的启示录。它提醒,在生活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应该坚持相信自己的力量,用爱和坚持来战胜一切。这种坚定的信仰将帮助成长为真正的守护者,成为那盏照亮生活的明灯。

《姐姐的守护者》观后感(篇2)

这是个五口之家。凯特两岁时罹患白血病。为了给她治病,父母通过先进的基因技术孕育并生下了与她基因完美匹配的安娜。从第一管脐带血开始,十三年来,安娜不断向姐姐“供应”了白血球、干细胞、骨髓……后来,凯特的肾功能衰竭,父母要求妹妹捐献一个肾。但这回安娜不干了,她无法忍受自己一再被当成“药品”,还在哥哥的帮助下找到律师事务所,控告父母夺走了自己的身体使用权。

母亲不能谅解小女儿不肯再救姐姐一次;父亲则感觉愧对安娜,认为长期以来不重视小女儿的感受。儿子觉得自己无足轻重,成为问题少年。明明谁都没有错,可是这个家庭却变得支离破碎,全家陷入一个无法解脱的感情迷局。

还记得母亲在法庭上那动容的话:“我的人生仿佛一场火灾,一个女儿被困在火里,唯一能救她的机会,是派我的小女儿上场,因为只有她认识路。我在冒险吗?合法吗?合乎道德吗?我不知道。可是现在,我的小女儿将我告上了法庭……”可是光认识路有什么用,房屋在崩坍,弥漫着有毒气体!掌心掌背同样是肉,她的无奈,她的无所适从,她的惊慌失措,都是因为爱。两个女儿都是舍不得的.啊。

但安娜也没有错啊,她已经13岁了,谁真正关心过她作为一个“器官供应站”所遭受的悲哀和痛苦?是那种连自己离开餐桌都没有人注意的冷漠激起了她的抗争。不禁为安娜的痛苦而揪心,她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啊!不是凯特的替代品,凯特需要的她同样需要。她也需要关怀需要爱,不是在凯特需要的时候才被想起。

曾经觉得那个哥哥杰西应该是最幸福的,他不是凯特的替代品,应该可以享受自己的生活,但事实却不是这样。他一方面,他羡慕安娜能够为这个家出一份力;另一方面,他又羡慕凯特能吸引所有人的关注……

《姐姐的守护者》观后感(篇3)

最让人泪流满面的悲伤故事是:明明没人错,为什么所有人都这么痛苦?为什么这个结不能解开?

“我来看凯特,不是为了让自己好过一点。我来,是因为没有她,我很难记得我是谁。”

我原来以为,安娜忍十三岁孩童所不能忍冒天下之大不韪争取来选择权,最终仍会指向其母所愿:继续做姐姐的守护者,力挽衰竭生命以狂澜。然后,皆大欢喜,一家团圆。GHp7.cOm

她要的,也不过是自由的意志和自主支配自己身体的权利;她要的,不再是一个影子女儿的地位,不再是一个医疗器官的储存仓库,而是父母钟爱关注的另一个女儿,凯特亲密的妹妹,正常的少年生活。仅仅是如此而已。

我猜到了诉讼的结果,但我没猜到故事的结局。

jodipicoult“残忍”得安排了一场车祸,紧紧衔接在这一场安娜主动发起的诉讼之后,用一次被动残酷的脑死亡给一直忽略了家庭里其它两位子女的为人父母再一次以当头棒喝,其间,甚至没有任何时间给他们弥补任何转圜之余地,只有法庭最后的一个拥抱。

伦理主题之所以好看,是因为它们不同于人们熟悉的好人和坏人的故事。我们在书里电影里电视里早已看惯了,正义与**,善良与残暴,真诚与虚伪,自洪荒之时起就开始长久不息的斗争。小一点的时候看大灰狼与小白兔,白雪公主和继母,大一点看金庸看韩剧,好人总是被坏人冤枉得山穷水尽疑无路,却又总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童年也好,**世界也好,善恶对立总是有的,所不同的无非是童话里,恶也是孩子气的,是单薄而不堪一击的,而在**世界里,恶则成熟而庞大,老谋深算阴魂不散。太多的恶让人看得身心疲惫,似乎我们是否一定要容忍恶的所在,才能讲好一个故事,成了“无恶不成席”。然而伦理**却异军突起,故事里每一个角色都是可亲可爱可同情的,写的越成功越是如此。

每个人都有合情合理的苦衷,然而却没有一个万全之策可以将大家全部救赎,前途永远是模糊,只有爱在琢磨中越发清楚,推敲中更加刻骨。

在书的结尾,凯特更像安娜的母亲。她理解每个人的痛苦。她理解安娜。是她把爱和理解揉搓在一起,默默地给了妹妹。当她提起衣服去看伤疤时,当她说每次看到两个姐妹在一起时,她都会想起安娜。没人会怀疑这是假的。得到最多爱的人总是给予最多的人。

正如书的封面,她们相依相偎,让我心疼。

《姐姐的守护者》观后感(篇4)

《姐姐的监护人》改编自畅销书**姐姐的监护人。这部电影围绕着一个患不治之症的女孩展开。她母亲为了救她一命生了她妹妹安娜。从安娜降生的那一天起,身体就不再属于她自己,收取骨髓、血液等身体重要部分都是为了挽救那个危在旦夕的姐姐。然而,年当11岁的她沉默多年后竟然将母亲控告上法院,拒绝再以自己的身体任何部分换取她姐姐的生命。

妈妈不明白安娜的做法,于是一场充满悬念的比赛开始了。为了完成姐姐在所有的压力和痛苦下的解脱,它在母女之间旋转。小阿比吉尔深谙小主人公成熟与幼稚并存的心态,完美演绎了比母爱更大的姐妹情谊。

当对峙双方站在法庭上,真相公诸于众的时候正是影片最高潮的部分。阿吉比尔和卡梅隆·迪亚兹的眼睛让我看到了这个小女孩未来的辉煌。也让我在电影中看到,为了满足姐姐公然挑战母亲小女孩的勇气,而对姐姐的爱毫无保留。

看完这部电影,我先是感动,然后又震惊。只有爱,彻底无比的爱,才能奏出这华丽的篇章。当母亲生下小安娜,并“用”小安娜给姐姐治病的时候,这不仅是伦理方面的事情了,更多的是爱。如果挚爱之人得了不治之症,你会选择让他顺其自然离开,还是拼了命都要让他多活一天?

充满了爱,父母的爱,手脚的爱,爱人的爱。但是同时也涉及到了人权与自由的问题。结尾安娜的胜利其实对她本人而言,并不具有关键意义,无论官司打赢与否,她对姐姐的态度、姐妹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但她的胜诉为日后其他面临同样困境的未成年人具有重大意义,因为美国司法建立在“案例归纳”基础上,这一胜诉案例可以为其它追求“医疗自主”的未成年人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开始就知道这是一场没有胜算的拔河,即使坚强的母亲从不放弃任何希望,整部电影依旧弥漫着浓浓的感伤:阳光下,晶莹剔透的泡泡映照著全家开心跳跃的身影,灿烂无比的笑容彷佛不曾烙下暗影。然而,转瞬即逝的泡沫,似乎意谓着幸福的时光只在一瞬间,一切终将成为海市蜃楼,就像人生来来去去去,没有理由。

然而,人们的生命力也来自于此,希望延续心爱的人的生命,希望用更坚实的记忆来抵御死亡的威胁,所以不顾一切地向前跑。电影中的母亲就是抱著一定要让女儿活下去的信念活著,她把悲伤化为力量:生下小女儿救大女儿,再痛苦的**她也陪著女儿,当凯特因化疗掉光头发产生情绪反应时,她二话不说马上剃光自己的头发,那一幕带给我极大的震撼,彷佛在告诉凯特:

『妈妈和你在一起,你不要怕。“这显示了母亲对爱的坚强意志。即使她在全世界牺牲了我,她也会陪伴你的信念悄悄刺穿了凯特的恐惧。

爱是一种力量,但有时太强的爱会成为负担,太多的坚持和粗心会变成偏执。为了让凯特活下去,母亲顾不得其他人的感受:她忽略了儿子成长过程中的阅读障碍,也忽视了小女儿捐赠器官给姊姊的恐惧,“感觉自己没那么重要”成为其他儿女心上的阴影。

她甚至忽略了凯特的意愿,习惯了一路向前奔跑,再加上一定要赢的律师性格,让她不容许半途而废,不让死神有缝隙可钻。然而,一心想赢的背後,承载的是一旦输了将无路可走的恐惧。那场父亲和她不惜离婚也要带凯特去海边的戏,说明了再怎么紧握也得适时松开,放爱自由。

人虽难以胜天,但至少爱与期待能缓和生命的痛楚,不再紧迫盯人,才能共享一段难能可贵的美丽时光。

电影中的手足之情亦十分动人!健康的哥哥和妹妹因为凯特的缘故,无法和一般小孩一样无忧无虑成长,还得时时面对凯特发病时的惨况。然而,:

拙於言词的哥哥,努力画出凯特的样子,彷佛在告诉凯特你永远在我心里;被迫长大的妹妹,从小就为了捐赠器官给姊姊,忍受疼痛,她依然无微不至的照顾姊姊,和她在一起。兄妹俩一心希望能让凯特好过些,只要能为她做的,他们都愿意。最後,兄妹俩在病床前拥抱凯特的画面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他们一偎在凯特的怀里,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这时,凯特面带微笑,似乎成了一名看护者,静静地安慰着兄妹。

爱,有时候真的不需要说太多,把千言万语变成一个温暖的拥抱,真正的温度会记住爱的痕迹。

泰勒对她说:“我之所以能认识你,是因为我得了癌症,所以我很高兴我得了癌症。』凯特笑著掉泪,我也掉泪了。

谁能说这样的爱情不圆满?他们尽力在短暂的生命中燃烧,而不浪费每一刻的爱。相对于身体健康的我们,总以为还有挥霍不尽的时间,总以为爱情会等我们,却忘了珍惜相爱的当下。

目前,我希望我能像凯特一样,我不知道是否有明天?要极致的爱,要尽情的活,不要再苦苦等待了。当他们不再害怕分离时,记忆将成为最好的标记,这样他们就能放下痛苦,再次拥抱爱。

生命的来去没有任何理由,忽然就来了,也忽然就没了。但时间依然在流逝,唯一的不同是,离开的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让活着的人永远不会忘记,曾经相遇的短暂的光芒足以照亮漫长的生命,我想,这就是生命的终极意义。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家人的爱不会消失。即使有无数次争吵,最终还是会过去的。

这世上也只有家人不需要“永不分离”的誓言,一心牵挂,因而永不遗忘。每年,凯特都与家人同在,他们去凯特最喜欢的地方,凝望凯特最爱的景色,寒风中,握在手中的热咖啡彷若凯特的温度,不管过了几年,永远存在心中最温暖的一角,守护她挚爱的家人,一直到最後。

自由主义的先驱和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存在着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个人自然权利,即自由权。“每个人都有使用自己的权利、按照本人的意愿保卫自己本性的自由。”安娜要求获得个人自由支配自己身体的权利,这是自由主义规定的“人权”中最基本的方面。

这样的要求在实际的情境下,却要面临道德、伦理、亲情的拷问,这是自由主义没有办法解决的矛盾问题,也是反对者指责自由主义可能导致一个自私自利的社会的原因。假设安娜的上诉果真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而非姐姐的意愿,最后她的胜诉导致了凯特肾衰而死,这样的情节设定恐怕无法让观众对这个可爱的小女孩表示认同。在处理自由与道德之间的张力时,本片一再强调安娜可以做出符合伦理道德的选择,但这一选择必须是她自己做出的,而非被他人强迫,流露出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

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道德责任感,促使个人将道德原则内化为自觉的行为,而非外界强制的结果。

以自由与亲情的冲突开始,以温情和宽容结束,眺望那片深远的蓝天,像凯特的笑脸,安娜最终明白了这一切的意义:“我曾经以为我来到世界上是为了拯救我姐姐,而我最终没有做到。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曾经有一个姐姐,她是那么美好。

”与亲情的冲突开始,以温情和宽容结束,眺望那片深远的蓝天,像凯特的笑脸,安娜最终明白了这一切的意义:“我曾经以为我来到世界上是为了拯救我姐姐,而我最终没有做到。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曾经有一个姐姐,她是那么美好。”

《姐姐的守护者》观后感(篇5)

这本书是近来读的书中最让我感动的一本。不像从前感动我的书,都是金戈铁马,为民族大义,为国家,为荣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感动我。相反,这是一个关于家庭,关于父母,关于孩子的故事(我以前不想看到的主题)。

然而,正是这个关于家庭的愚蠢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

这是一个爱的故事,父亲对儿子,女儿的爱,母亲对儿子,女儿的爱,哥哥对妹妹们的爱,妹妹对哥哥的爱,姐姐对妹妹的爱,妹妹对姐姐的爱和孩子们对父母的爱,还有每个家庭成员对家庭的爱。尽管每个人爱的方式不同,程度不同。凯特从小就得了白血病。她的父母和哥哥杰西都不是合格的捐赠者。

于是,父母“制造”了一个基因上完美的孩子,anna。anna的任务就是救助姐姐kate。

anna一生下来,就捐出了脐带血。然后是白细胞、血液、骨髓,到了13岁,凯特出现肾衰竭,需要一个肾。这时,安娜通过律师明确表示,她不会再给妹妹提供任何器官。

凯特是她父母的宠儿,不是吗?jessie难道不是?为了拯救凯特,每种方法都应该尝试,但我们是否应该以牺牲安娜的利益(也许是健康)来拯救凯特?

另一方面,凯特正在死亡线上挣扎。虽然这个肾可能救不了凯特,但没有这个肾,凯特很快就会死。怎么办?如何选择?

我也无法判断。如果anna赢得了自己的权力,kate就会很快死去。在背负着“害死”kate的罪名下,anna怎么渡过自己的余生。

如果安娜没有赢得她的权力,那么她现在就需要捐一个肾,也许明天捐一个肝,后天捐一个脊髓,四分之一的血,她不知道捐什么样的血。读到这里,我把安娜/父亲和凯特/母亲分成两个阵营。一个是尊重安娜的权利,另一个是不顾安娜的安全而活下来。

就像他们是对立的一方,舞台上是安娜的健康。审判庭上,anna爆料,原来是kate要anna去控告父母的。kate经过14年与病魔的抗争,已经厌恶了再这样没完没了的治疗,等待,期盼和失望。

kate放弃了。anna的内心更是矛盾。她才13岁,但在如此复杂的情况下,她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

但是安娜,以极大的勇气,承担起帮助妹妹的责任,让大家误解她。

故事的结尾是惊人的。安娜得到了她的力量,但她失去了生命。她的器官移植给了姐姐。姐姐康复了,但似乎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

是啊,kate的生命是anna给予的。故事中的另一个角色,坎贝尔律师,也很有吸引力。愤世嫉俗的他似乎总是嘲笑生活和别人,让人觉得不合理。

然而,我总觉得在他的硬壳下,有着不为人知的弱点。果然,他是一个15年的癫痫患者。他的玩世不恭,他的玩世不恭,是为了掩盖他虚弱的身体。

很多人都这样做。他们用荆棘保护自己的自尊,用自嘲阻止别人的怜悯。上帝保佑他。后来,他的前女友接受了他并保护了他。

这是一本关于爱的书,关于各种爱,关于大爱和小爱。值得一读!

《姐姐的守护者》观后感(篇6)

感念亲情感悟生命

——电影《姐姐的守护者》观后感

《姐姐的守护者(my sister’s keeper)》是一部震撼心灵的美国电影,讲述了一对特殊的姐妹以及她们全家在与白血病的抗争中所经历的动人故事以及故事所引发的深刻思考。片中的主人公——安娜的出生并非偶然,而是父母为了拯救患白血病的女儿凯特、通过基因技术精心“制造”的结果,所以安娜就是姐姐的“药罐子”,先是奉献出生时的脐带血,之后就经常被抱进手术室,在她撕心裂肺的哭号声中,她的血液、她的骨髓、她的细胞一次又一次地被输进姐姐体内,姐姐也因此能够存活着。

片中的母亲莎拉曾经是一位出色的律师,但为了照顾孩子们,尤其是生病的女儿凯特,她放弃了工作,性格变得更加强硬甚至偏执,有时做决定都不顾孩子和丈夫的意见;丈夫是这个家里的顶梁柱,在强硬妻子的面前,他显得几近懦弱;由于莎拉几乎将所有的心思放在了生病的女儿身上,导致儿子杰西性格抑郁,深受阅读障碍症的困扰;妹妹安娜与姐姐凯特的感情非常好,安娜知道自己的“使命”,所以每次当姐姐出现情况时,她都耐心地照顾,而且勇敢地奉献自己的鲜血、骨髓和细胞,母亲为有这样懂事的女儿而欣慰,直到有一天安娜将自己的亲生母亲告上了法庭——为了争取支配自己身体的权利!此次矛盾激化的“导火索”是因为姐姐在长期的病痛折磨下,出现了肾功能衰竭,需要十三岁的妹妹为她捐出一个肾。

为了回应小女儿的诉讼,她的母亲莎拉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为自己辩护。安娜找到的**律师亚历山大,平时总有一只狗狗陪伴左右,他向人介绍说“这是一只工作犬”,他不顾安娜尚不足法定诉讼年龄、不在乎安娜只有几十块钱,毅然答应帮助安娜起诉自己的母亲。莎拉怀疑并怒斥亚历山大这么做是为了赚“噱头”,直到在法庭上他的狗狗疯狂吠叫、而他在地上抽搐,人们才理解:

亚历山大是个癫痫病人。他知道自己身体的疼痛。

影片中的女法官因女儿车祸后精神受到惊吓而请假很长时间。假期一结束,她碰巧接手了安娜的案子。莎拉只是将心思放在生病的女儿凯特身上,忽视了安娜的感受,也忽视了同样作为母亲的法官丧失爱女后的悲痛心情,莎拉与法官第一次会面就遭遇了“寒流”;而安娜的律师亚历山大从尊重安娜感受的角度出发,得到了法官的同情以及心理上的认同。

当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安娜即将获胜并担心她姐姐的安全时,她孤独的哥哥杰西告诉我们一个惊人的事实:是凯特想放弃**!因为凯特知道,如果她提出这样的要求,她的母亲不会同意,所以她请求她的妹妹停止痛苦,起诉她的母亲。

在这部**里,尽管疾病残酷,人们却能够看到充盈在每一个镜头里的温馨亲情,父母对孩子的倾心呵护,丈夫对妻子的百般忍让,兄妹之间、姐妹之间的无限关爱,点点滴滴都让人为之感动,尤其是安娜与凯特的姐妹深情:在故事的结尾,凯特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家中其他人在凯特最喜欢的湖边度假,悠扬的背景**下,妹妹在心里问姐姐:“你会等我吗?

我到**去找你?”那一刻,我的眼泪不禁盈眶。

这部电影也是一部哲学电影。哪个家庭伦理更重要?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们应该如何面对病痛乃至死亡?

绝望的努力值不值得?凯特两岁时被发现患有白血病,但全家人的骨髓与她并不匹配。为了保住女儿,原本没打算再要一个孩子的母亲决定再要一个!

母亲那种不向命运低头、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即便和全世界对抗都在所不惜的坚强意志值得人由衷敬佩!凯特生病时,全家人都象面对战争一样紧张。长期与病痛抗争的煎熬,尤其凯特那短暂却又热烈的爱情让她增添了毅然面对死亡的勇气和坦然;而对于妹妹来说,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凯特却永远存在,“she is just gone……”。

同时,美国式的尊重个人权利意识也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体现,安娜说“曾几何时,我以为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拯救姐姐;但到最后,我做不到。”案件最终以安娜胜诉结案,也从法律角度说明,尽管每个人到这个世界上都带着自己的使命,或许这使命与别人相关,但任何人都不是因为别人而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

当一部作品呈现在公众面前时,也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作为一个母亲,我也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了对父母和孩子关系的反思。一般来说,父母生孩子时,会认为应该控制孩子,控制孩子的身心;但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有自己的主观意识,需要独立。

教育心理学分析,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三个比较明显的“叛逆期”,分别在三岁左右、七岁左右和青春期,这其实就是孩子自主的需求与父母管束之间的矛盾冲突。在一位我很欣赏的母亲为儿子精心制作的主页上看到纪伯伦散文诗《论孩子》中的一段话:“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这世上没有任何物质是真正属于我们的,包括我们的孩子在内。

从孩子在母亲身体里形成的那一刻起,他就有了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爱和尊重孩子。让我们从认识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开始吧!

在电影的结尾,安娜有一段发人深省的独白,这段独白在这里被转录成了这段观察的结尾:

“i’ll never understand why kate had to die and we all got to live. there’s no reason for it,i guess. death is just death.

nobody understands it.

once upon a time, i thought i was put on earth to save my sister. and in the end,i couldn’t do it.

i realize now,that was’t the point. the point was ,i had a sister. she was fantastic.

one day,i’m sure i’ll see her again.

but until then,our relationship continues.”

my sister`s keeper

我觉得标题可以改成my sister`s keepers,如果你看过这部**,就一定能够理解我的想法。片中多处让我动容的地方,眼里一直包含着泪水送走kate,还有anna,sara,brian,jesse,taylor,judge..我从来都抗拒不了生死离别的场面,何况这部**满满都是爱,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彼此相惜,能在人生最后的关头仍然被爱包围的人,是何等的幸福吖。

自由的天空

姐姐的守护者》

看完这部影片,心里盛满单纯的感动。故事并不复杂。难得的是给每个角色同样的尊重,让他们能够用自己的声音说话,展现自己的视角,而不会被表面的情况扭曲。谁也没有错,当命运无情弄人时,选择温情并坦然的生命姿态,无怨无悔就好。

面对蓝天和大海,电影中的安娜和凯特每个人都渴望自由。

安娜 安娜做出了惊人决定,为了医疗自主权将父母告上法庭,尽管背后另有隐情,即使她深爱姐姐凯特,但年幼的她何尝不恐惧无休止的手术和**,这是一种本能,是生命体对于自身的天然保护。她可以为了爱而克服它,但没有人有权强迫她。

从安娜的视角,我们可以重温她与姐姐凯特相处的点点滴滴,一起在草地上享受阳光,在医院捉弄难缠的**、分享初恋的兴奋和喜悦……也包括目睹凯特大口**时的心痛,看到她自暴自弃时的震惊。爱并不只是捐献器官、延续生命那样简单。 爱是要尊重心爱之人的选择。

安娜请求法庭允许她自由控制自己的身体。她也在为凯特决定命运的自由而战。

爸爸布莱恩

从家中有一个生病的女儿开始,布莱恩的生活就彻底改变了。

他失去了轻松浪漫的婚姻生活和发自内心的欢笑机会。他必须努力工作,负担女儿和全家的费用。即使这些都不是什么,但他最怕的是平静的家庭表面下看不见的裂痕。他不知道哪一天他们会分崩离析。与积极**女儿疾病的妻子相比,他的态度略显消极。他内心的一部分是呼喊着要挣脱和逃跑,不要小心,不要害怕,要更自由地呼吸。

丈夫和父亲的责任让他抑制住这种冲动,留下来安抚他固执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只是在某一个瞬间,他眼中闪过落寞和无奈。当他的妻子莎拉如此固执以至于几乎神经质时,布莱恩保持清醒。

他看到了小女儿的隐衷,也更了解病床上的凯特最真实的渴望,当他甩开萨拉,带着孩子们驱车离去,那一刻,他得到了主宰生活的自由,顺从自己的愿望,无所顾忌。

杰西杰西是家中被忽略的那一个,甚至不如安娜受到的关注多,他连为凯特捐献的可能都没有。不被注意并不等于更自由,他和全家人一样感觉到弥漫在他们房子周围的压抑,他的读写障碍使得他不愿意正常去学校读书,他被困在自己的世界,而其他人都忙着拯救的凯特,没有人来帮助他。他整天在街上徘徊,看着形形色色的人走过,像一个影子,静静地看着另一个世界,却无法融入其中。

他也没有抱怨凯特,真令人感动。他爱她,用心为她作画。当他想到她会离开时,他撕碎了这幅画像,洒在了天空中。杰西不擅言谈,所有的情感尽在不言中。

女法官 女法官的形象极妙,她时而认同安娜,因为她的女儿刚刚因他人的过失而失去了生命;时而又为萨拉着想,毕竟她一样是一个母亲,她明白看着女儿受苦的滋味。 她倾听了双方的看法,去看望凯特之后,她做出了判决。 她做出这个判决,并非因为律师的雄辩,也不完全在于安娜与萨拉母女,而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尊重生命就要尊重它的终点——死亡。

就像她对安娜说的:“不要怕提到它,死亡并不可耻”。

律师 饰演律师亚历山大先生的演员是电视圈的老牌明星,他的《我为喜剧狂》现在还在热播,作为一个充满喜感的角色,他代表的意义又是极严肃的。安娜后来明白,大名鼎鼎的亚历山大先生之所以不计酬劳接下她的案子,是因为他感同身受,他知道不能主宰自己身体的感觉,癫痫限制了他生命的自由,只能依靠那只被唤作“法官”的小狗。 法庭一段戏,亚历山大的陈词十分精彩,抓住了问题的要害,“一切都是关于凯特的,那么谁来代表安娜?

”母亲萨拉

莎拉无尽的母爱令人钦佩。如果没有她的努力,凯特早就死了。为了让凯特能够积极的生活,她可以剪掉长发,和女儿一样变成光头;她可以对着医护人员咆哮;她鼓励女儿去和男孩子交往,又担心他们越过界限。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但很伟大。

为了凯特,她可以放弃自己的人生。然而问题在于,她同时也剥夺了家中其他人的自由,尤其是安娜的。她要求安娜像她一样无条件地为凯特付出,要求丈夫和儿子服从家庭大局,更甚之,她不肯给与凯特选择的权利,她只顾着延续女儿的生命,却忽略了她内心真正的渴望。

当凯特病入膏肓,希望能最后再看一眼美丽的大海时,医生、父亲……谁也不忍心拒绝她的愿望,只有萨拉固执地看不到女儿眼中的恳求,直到她追赶到大海边,看着海鸥飞翔,孩子嬉戏,凯特凝视着那一切,脸上写着幸福,萨拉此时才若有所悟。

虽然一直都是她在照顾凯特,但在最后一刻,是凯特在安抚和帮助她。“当我去夏令营的时候,我担心我会想念你们,在我上车之前,你让我坐在车的最左边靠着窗户的位置,这样我就能回头看见你,我现在也找到了同样的座位。”萨拉泪流满面,当灵魂想要挣脱俗世的牵绊飞走时,应当给它自由。

本文来源://www.ghp7.com/g/1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