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范文网 >地图 >小学生观后感 >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

时间:2024-01-14 作者:观后感范文网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11篇)。

今天观后感范文网的编辑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闲暇之际,我们都喜欢走进电影院观看精彩的电影,我们在观看过一部影片之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感悟。 观后感,就是在看完作品后,总结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的文字,电影让我们感受到残酷的社会现实,让人震撼。如果这个网站对您有价值请动手收藏以备日后使用!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篇1】

作为一名走在时代前列的大学生,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自己的祖国。老师推荐央视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视窗,其就当下中国的人口现状、三农问题、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社会民生、自主创新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通过专家评论、百姓感受以及典型案例,客观详尽地描述了中国国情,以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看懂中国的奇迹;以翔实的调查,让我们认识中国的难题。

结合教科书知识,我们知道中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最大的现实。尽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最近,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是,中国的经济总产出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长期处于并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

在《国情备忘录》中,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我国基本国情, 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谈到中国的国情,很多人认为这是个简单的问题,但很难一概而论。有人从中看到中国国情就是人多地少;有人看到中国国情就是13 亿人口和8 亿多农民; 有人看到中国国情就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紧缺的资源供给状况; 也有人看到中国国情就是我们作为后发国家, 具有后发国家的优势; 中国具有巨大的城市化空间, 这将给我们带来持续的增长动能; 中国国民受教育水平的持续提高将为我们积累庞大的人力资本,有助于提升自主创新……总而言之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还是要把握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

正是因为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了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把握,我们才成功地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使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比如,在《国情备忘录》第二集谈到了人口问题, 虽然30年计划生育政策,我们少生了4亿多人,使中国的13亿人口日推迟了四年,我们也使全世界60亿人口的人口日也推迟了四年,但今天,我们依然是世界上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这庞大的数字让一切经不起一除。第三集中,讲到了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虽然农民总体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方向迈进。

但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农民的人均收入只有城镇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落后于我国城镇人均收入增长速度。这一差距仍在扩大。这就要求我们重视“三农”问题,协调城发展,毕竟中国有8亿多农民,要做到“三个代表”中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国情显然不能掉以轻心。又如“苍茫大地”和“资源扫描”两节则讲述了中国的资源现状,使我们更好的意识到中国仍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要切实做好资源合理利用。

“山水之间”一节则提到了被称为“长江女神”的大型水生动物白暨豚,使我们认识到我们的不合理行为正在破坏大自然的平衡,给予我们已警示。这让我们认识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我们国家能够长久前进。第七集“民生纵横” 就业、养老、医疗、住房,这些都是老百姓关注的话题。

如今,受“福岛”事故影响,我们核学院人心不定,社会上的就业形势也很严峻。至于,养老、医疗、住房也被称作新的“三座大山”,这也要求在做大“蛋糕”的同时,也要切好蛋糕。。在“创新元素”中,我们感到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今天的中国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广大大学生应当坚定信念,鼓足勇气,做好自己应尽职责,为祖国的富强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篇2】

看完《中国国情备忘录》的纪录片,我对中国当前的现实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中国的后代和13亿人口基数的一员,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建设我们的国家。

中国陆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三,石油储量居世界第八,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钢铁和水泥生产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外贸规模居世界第三。

这些数据事实足以反映中国幅员辽阔、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情况,这些辉煌的排名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兴奋和自豪。有一段时间,我和许多普通的中国同胞一样,深深感受到自信的膨胀和强大祖国的支持。

但是,正如纪录片所说,任何被13亿分掉的显著成就都是微不足道的。当将这些这些总量换算成人均占有量时,我们的排名远远靠后,而我们的自豪感也变得毫无缘由。

我们必须面对一个巨大的现实,不管外国杂志如何吹捧中国的成就,不管gdp如何持续的增长,不管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多大的改善,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国家存在着其他国家难以想象的复杂的问题,我们的国家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我对中国贫富差距、地区资源分布不均、发展水平不高深感震惊。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都是以消耗大量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难免让人心痛。我们也看到了深刻的现实: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开掘提速,约有2/5的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地区,2006年仍有超过3亿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1/3左右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1/3以上的国土面积存在水土流失问题,90%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退化。我们确实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的经济负担旋转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大多数人都没有时间和闲暇时间来停下脚步,好好保护我们破坏和修复污染的家园的环境。我国的环境质量远远地落后于发达国家。

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反思我们真正想要追求的是什么。难道这真的是一个国家的代价吗?这个国家遭受如此严重的破坏,我们不想为了换取物质产品和持续的gdp增长而生活?当然,国家和有抱负的人民已经作出了努力,但沉重的现实告诉我们,必须逐步转变这种经济增长方式。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仍然依靠不可再生资源来维持整个国家的运转。但是,我国在资源利用率和技术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虽然我国有着庞大的人口,但是掌握着核心技术的人才在整个人口比例中却是极少的一部分,

这对于国家的创新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二战后,日本的物质资源几近匮乏,但由于人才的大量存在,日本逐渐走向繁荣,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我国应该在很多方面向邻国日本学习,提高人才素质,提高技术水平,而不仅仅是制造业大国。

为了祖国的未来和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的年轻一代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知识体系,提高理论和实践能力,不断努力把自己塑造成21世纪的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建设祖国的美好未来。我们不能以牺牲我们后一代的环境来换取自己的物质满足,我们不能因以往的成就而沾沾自喜,我们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断地前进奋斗,我们要以坚实的步伐坚定的信念扛起明日的中国,真正赢得世界的信服和尊重。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篇3】

《国情备忘录》之“我们”

在老师推荐的**和书籍中,因为喜欢看纪录片所以选择了《国情备忘录》这一系列的纪录片**。打开《国情备忘录》之中国之谜看了不到五分钟,发现自己曾经在本科阶段的《形式与政策》的课程中,老师也让看过部分**,那时和现在看事情的角度不同,对于观后感角度也不同。所以重新以全新的视角欣赏这个**。

《国情备忘录》涵盖了中国的很多方面,包括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精神、生产、企业、农民、教育、航天、军事、进出口、外交等等方面。带我们从贫困的山村到新农村,再到大城市,一步步走进不同的中国视野。同时,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在无数的赞美声中,辉煌的背后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我们的资源越来越小;我们的耕地面积越来越少;近几年的雾霾问题是我们越来越难得见到蓝天白云;13亿多的巨大人口压力考验着我们;滞后的三农问题仍在牵制着全局发展;就业越来越难、放价越来越贵与看病难导致的矛盾有日益严峻的趋势;我们的科技创新与教育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填补;最为核心的民生问题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各方各面的贫富差距及差异持续拉大。对于这么多的视角,我想从身边自己的小视角谈一些自己的所观所感。

中国农民占中国人口的一半以上。然而,“农民”一词本身并不陌生。作为一个农村孩子,在这方面可能有很多理解。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农民也在不同程度上发展。国家对农民有很多政策。比如:

从征收农业税到现在免收农业税并给予一些粮食补贴;从农村住院难,住不起,看不起病,到现在有了医疗保险,给予了很多的帮助;还有这几年60岁以上的老人可领养老保险;提供九年义务教育等等方面国家对农民有了很多的政策。

然而,一些问题却还一直存在。我村及周边村庄的现状,降低了粮食消费,增加了投资成本。比如:

花费,机器,种子等方面的都在涨价。我们家是河北邢台的一个村子,属于华北,所以我们每年在这里种两季。一季小麦,一季玉米。

每年外出投资的成本,两季收获的农民只能有一季的收入,这里不是农民的劳动力。去年玉米****,每亩只能收购800元,这只是去年的情况。然而今年却更加的不乐观,十月马上就到秋收也开始陆陆续续的开始,刚刚和家人联系,从家人口中却得到这样的消息,今年的玉米**却低的让人开玩笑说:

买一瓶一元的矿泉水是一种**,里面有三斤多的玉米。去年刚收回来的**买的(这里是**:

一、整个玉米,不是玉米粒;

二、刚刚收下来的没经过晾晒的玉米)是五毛多,今年却是不到三毛(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或者下降)。一亩地收1100斤,折合成现金是1100*0.28=308元,一亩地308元,什么概念,就是你的收成远远低于你投资的成本(浇水、话费、种子、收割的**)。

农民开玩笑说,种这几亩地就不够浇水钱。

听到这样的信息,第一句话是:停止种植。我再想如果像我一样的在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到现在的研究生得种多少地种多少年才可以供一名大学生。

如果农民放弃耕种,中国未来会怎么样?进口或许是一个办法。但是是不是行之有效的方面呢?

希望国家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也许国家有很多粮食储备,所以近年来一直在减少粮食消费。相反,这样的农民还能活多久?

这个问题又会带来一些链式问题。为什么农民工都会选择外出打工?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留守儿童?

为什么那么多的孤寡老人留守在家?为什么留守儿童会有心理和生理问题?难道真的是农民期望在大城市吗?

这个不敢绝对的说,但从每年的春运情况开说,多少个日子在盼望这一天的到来。在《国情备忘录》中提到,如果没有农民工,近半数的饭店要停业,近7成的生产要关门,近八成的大楼建不起来……农民的问题一直存在且影响我国的发展和百姓的生活。

我喜欢看一个节目《变形记》,记忆很深的几个例子是,一个是5岁的小孩要带一个3岁的小孩在家生活,自己要学会做饭生活;一个是小女孩在三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住,因为爷爷奶奶要养家只能外出打工,在《国情备忘录》里也多次谈到这个问题。不敢想象有多少个这样的家庭在我国存在。

除了民生问题,我们的科技创新与教育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填补;在看到《国情备忘录》第八集创新元素这一集中。有一个鼠标的生产商:“一个鼠标的**:

3美元分配给中国苏州的装配厂,8美元分配给罗技,13美元分配给掌握芯片技术部件的****商,16美元分配给渠道**商。从分配情况来看,450名罗技公司的员工要几极大的超过苏州那个企业4000名职工的薪水,也是是说靠简单装配所分享的利益是最少的,而反映鼠标核心价值的芯片技术这部分的价值明显体现了自主创新的价值,类似这种体现自主创新价值的利益分配被称为“鼠标现象”,当鼠标现象从产业链上投射到制造产业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的航空市场,但是我国约2300架民用客机几乎全部来自与进口……”很多先进是产品是靠进口,很多的科技发展占的比率很低。

中国的创新有很多不足,很多事情需要我们抓住机遇。比如中国创造的第一台cvd…我国在创新技术上需要很多的进步,才能使我们得到的利益最大化,获得更大的利益,是我国的专利数、知识产权越来越多。所以我们是国家发展的最佳人才。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应该在学校里更好地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将来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我们正在赶上我国快速发展的时代。新技术、新领域等着我们的进步。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好。在经济、教育、民生等问题上,国家正在逐步解决,希望在这些问题上为人民群众提供切实的政策支持。

基本上把这九个《国情备忘录》看完后,又从不同角度认识了我国,很多的感受,很多的数字和事件震撼着自己的内心,这次只是从很小的身边视角看待国情的问题。希望我们的国家发展更加的美好和完善。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篇4】

范文一:

为了加强学风建设,系里组织我们所有党员和预备党员**了《国情备忘录9》,虽然这只是备忘录的一部分,也只有短短的四十四分钟,但我感受颇多。本片由一对在中国工作了三十多年的美国夫妇谈论对中国三十年变化的感受起笔,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变化,人民的生活面貌,同时也描述了我国遇到的几大灾害和当前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看完这部电影,我为祖国的巨大变化感到无比自豪和自豪,也为当前的问题感到担忧。

2013年,我们还是一名初中生,准备体验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祖国母亲在这一年也经历了太多太多。雪灾,汶川**,依然铭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伴随着剧痛,我们为世界举办了有史以来最为大的奥运会。我总是提醒自己,党员要永远记住为人民服务。而这为人民服务并不是浮云一片。

从个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到对国家大事的极大关注。我不能像****那样去汶川吊唁,也不能给予特殊帮助。我只能通过网络送祝福,通过学校献上我谦卑的力量。

记得主席在黑板上写下的多难兴邦四字,道出了我国的基本状况也反映出了,我国人民在困难和灾难面前,熬不畏惧,不断进步的勇敢决心。

目前,我国的发展举世瞩目,但在快速发展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随着工业污染日益严重,三农问题仍然亟待解决。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就业问题越来越难,大量技术人才缺乏。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一步一步的解决。

我记得,在这部电影的结尾,主持人回顾了未来十年祖国可能取得的成就。我希望到那时,我伟大的祖国已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我们的问题和矛盾也能得到改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回顾祖国的过去,展望祖国的未来,对祖国有着深刻的了解和理解。我们会更加自信和充满信心。让我们抓住当前的历史机遇,团结一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范文二:

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念片,可谓受益匪浅,感慨万分。

这是一部主要讲述中国民生和科技创新的大型记录片。它以生动的笔迹和详实的资料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土地和人民生活的全景变化。作为80后的我在看过此片后不禁为伟大祖国的可喜变化而感到骄傲,更是从深层次感受到了身上的重任,因为我们在看到祖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的同时,仍有很多问题和矛盾尚未解决,可以说这让我重新认识了国情的复杂性,它不再离我遥远,而是让我有了新的视角理解一些政策和国家的未来发展。

纵观这部纪录片,它分为两个部分,即民生和创新元素。先说说民生纵横部分,古人言:人者,邦之本也。

这充分体现了民生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所谓国情就是民生。国情是民生之本,民生是国家之本。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出台的各项政策,都体现了民生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关心民生已成为构建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尽管当今中国社会贫富差距仍然很大,医疗费用昂贵、看病难等重大民生问题,但我认为,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和相关政策的出台,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同时,我认为问题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而持续改进也需要一定的过程。正如影片所说,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给我们带来各种后遗症,对基本国情的重新发现和审视将成为中国经济的看点和路灯。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农村人口占据大量比例,农业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这也使温饱、教育等民生问题逐渐显现,关注民生、社会公平成为了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民生问题再次成为焦点,教育、医疗、房价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成为最热门的话题。正所谓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问题时刻牵挂着亿万人民的心,正如******在**报告中所说的那样,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工作的重点,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这一句饱含深情的话语鼓舞了新一代主人的我们充满希望的面对未来,努力学习致力于祖国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

电影的第二部分是关于创新要素的,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影响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从片中我们看到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尽管拥有着较大的生产能力,但在企业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依旧处在最低端的环节当中,核心技术的严重匮乏仍旧制约着我国科技创新力的发展。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我国科技应用取得长足进步,自主创新水平显著提高。

通过将神州系列送入太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太空出**术的国家。几年来,中国人民实现了其他国家几十年才能实现的目标。这一飞跃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2008年奥运会前夕,中国登山者将奥运圣火带到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创造了历史。从体育的角度看,它体现了中国运动员攀登高峰的勇气和决心。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中国科技的实力和实力。

放眼世界,技术创新已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技术创新纳入国家政策并积极鼓励。作为新时代的主人翁,我们应该更加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进步和应用,进而带动整个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摆脱农民工的帽子,把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

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新时期的中国正以崭新的面貌和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的检阅。2008年我们在灾难过后成功的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儿女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坚强品质。时隔两年的今天我们又将迎来上海世博会这一世界盛会,这势必将成为中国展示自己的又一次机遇。

曾经我们历经坎坷,曾经我们屡遭磨难,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奋勇向前的决心。经历了经济危机,全球经济迅速下滑,唯有中国依然坚挺。但是面对国际的好评,我们并不能高枕无忧,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居安思危才能不断的鞭策自己向前发展。

我们深知,在荣耀的背后我们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与矛盾,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均经济水平仍然滞后,建设小康社会的路程艰辛而又漫长,若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仍需加倍努力。

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踏着坚实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求实进取、开拓创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来。

历史是创造出来的,前方的道路上也许还有无数的荆棘曲折、激流险滩,但我相信世界人民看到的中国仍将是一个充满自信、一往无前的巨人形象。

努力吧,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我们一定要实现,我们一定能够实现!

范文三:

《国情备忘录》这部大型电视纪录片,一共分为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脚步九集。《国情备忘录》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表现。这也是我国的电视**第一次全方位展示国情的基本状况,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中国的发展元素。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觉的自己以前对自己的国家了解的还是太少,对于以前书本上所讲的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了形象和更深刻的理解。

关于我国的经济情况,它与任何其他国家的经济体制都是不同的,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发展也是具有其独特型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也带动了其他国家的增长,中国已经走上了改变世界的道路。我国的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西方的经济学家们都陷入了沉思中国之谜。

高速发展的同时存在其他诸多问题:闻名的喷泉与地区缺水共存,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扩大,人口老龄化与福利保障体系不同步等。中国之谜整体把握了我国的现状。

中国一直在变,巨变的中国令人们吃惊,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路径已不适合我国的发展路途。中国的发展是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我们党根据我国的国情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只能根据国情自己摸索,实践证明它是适合中国发展的。

1.人口大计,

我国历来人口众多,人口分布不均,中国人口虽然依然在增长,但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人口数量的巨大给医疗带来了的巨大的压力。我国国土能容纳多少人,人口众多注定带来众多的问题,再大的资源被这巨大的人数一平均都会变得很小。

全国人口对于能源的消耗一个短时间也是巨大的。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是超大的。每年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完全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实现工业化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计划生育的国策实行一定程度的减轻了我国的人口压力。但这只是推迟了人口的高峰的到来,这样的问题不是我们一两代人能解决的,目前只能维持人口稳定的增加。

老龄化人口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社会养老问题日益严重,把关注人口的数量转移到关注人口质量上来。提高人口质量对于一个国家至高重要,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需要高质量人才。解决人口问题在于提高人口素质。

高素质的劳动力是我国发展中所紧缺的。

2.农字当头,

我国依然是个农业大国,能够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是一个骄傲。我国用农业支撑了工业的起步,我们的农民功不可没,我国农业农民的问题也逐步凸显了出来。城乡差距拉大,农民占了我国人口的大半,城乡均衡发展是摆在我国面前的问题。

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城乡的差距依然在加大的同时是城乡的矛盾加大的表征。农民为了致富也进行了自我的探索,乡镇企业就是它的杰作。乡镇企业的发展并不不能完全解决乡村劳动力的剩余。

进城打工成了他们的另一项选择,农民工的队伍日渐强大起来,农民工创造了巨大的gdp,然而他们的待遇却仍处在社会低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让城市与乡村的生活水平基本持平对于我国来说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三农问题的妥善解决关系到社会稳定和长久发展。

国家出台了相当多的有利政策,但在落实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猫腻,让农民的生活依然艰难,农民的生活还是依然有相当多的困难,农民小额贷款的发放和落实都是涉及暗箱操作的。

3.苍茫大地,

我国的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土地成了最近几年升值最快的东西,其他各种用地都在日益吞噬耕地的面积,国土虽大,但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面积更是少的可怜。现在几乎是竭尽所能的利用可利用的土地,相当忧虑脚下的这片土地还能供养多少炎黄子孙。耕地承载力已经接近极限,耕地的面积仍在减少。

优质耕地分布不均,大都分布在东部地区。工业发展也需要用地,各种用地矛盾艰难的调和着。耕地直接关系到粮食问题,粮食自给已经出现了困难,发展用地与耕地保护成了尖锐的矛盾,城市化进城对于耕地的侵占更是严重。

但还是存在对于土地资源的浪费,例如高尔夫球场、跑马场、盲目的开发区建设、花园式工厂等。土地使用效率低下亦是一个严重,耕地质量的下降也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环境污染对土地的影响,还有自然环境的恶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这些都决定了我国的土地政策法规,这是有关子孙后代的大事。

4.资源扫描,

我国许多稀有金属资源丰富(mo、ge、zr、in等),但还有一些资源品位较低,我国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煤炭储量为世界第三,但人均可采储量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3%,这还是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资源是支撑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要素。

再多的资源也有开采完的一天,资源型城市终会走向资源枯竭城市,城市的继续发展和城市转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资源的开采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破坏也是处理不足(煤炭采空区),并不能进行可持续利用。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还有资源的匮乏随之而来,我国也成了世界第一的煤炭、钢铁、铜消费大国,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

我国对于能源的大需求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生产力也是惊人的,我国出口的是高能源高消耗的产品和资源型产品,这是不能持续的,我国资源利用率低下加大了对资源的需求。走在工业化道路上的中国面对资源的匮乏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开源节流,节约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新能源的加入也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希望。对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的现状继续持续的话,《增长的极限》将不会再是危言耸听。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篇5】

2013.11.4 星期一。

思想政治课上我们组织**了纪录片《国情备忘录》的《资源扫描》、《山水之间》、《中国之谜》三个短片。这三部分对我国当下有关资源、环境、经济以及人口对三者的影响等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描述。使我对祖国的资源、环境、经济以及人口对资源、环境、经济等的影响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也有了很多感触。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和人口之间的诸多矛盾逐渐凸显。13亿中国人与资源、环境、经济的矛盾,13亿中国人的生存与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

中国之谜

说到中国经济,应该从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说起。作为世界上唯一保持增长的经济体,中国完成了历史上的又一次飞跃——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居世界第三位。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古代最大的农业国到先进的工业国,从当时的饥饿到衣食住行的小康,从过去的贫穷落后到今天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实现了她华丽丽的转身。

再没有哪个时代的中国像今天这样受到世界的关注:无论是30年不变的经济高速增长,还是金融危机中奇迹般地率先回暖,都让深陷经济危局的西方国家充满了**的热情,他们想弄清中国的发展动力。要说我们的发展要诀,也许仅需一句话。

我们经常能听到这句话,就是说,我们国家做的每一件事,都要看这个情况是否符合中国的国情。把握国情,是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基础,是实施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客观依据。

然而,这样的成就却不得不面对另一个严峻的现实:那就是在我国经常会被人提起的两道算术题,一道是除法:中国的任何一项巨大的成就,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另一道是乘法:

中国任何一个小问题乘以13亿,都将成为一个难以想象的大问题。

庞大的人口基数提供了一个国家的风景。事实上,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国土上,除了人口众多外,由于地区发展、城乡发展、工农业发展的不平衡,人们也很难简单地看待这个国家。而各种失衡带来的巨大差异也像谜语一样摆在人们面前。

资源扫描

经济发展必须以资源消耗为基础,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和谐。

我国疆域辽阔,物产丰厚,不少资源也都位列世界前列甚。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就用“地大物博”来形容祖国的富饶。但不能忘记的是,留在中国这片土地的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资源品位较低;更加特殊的是人均占有量相当的贫瘠,许多资源甚至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而且我国科技落后,无论在开采与利用中资源浪费严重。

我们应该把辽阔的国土和我国迅速的工业化结合起来。

我们必须要强调资源的人均不足,提倡节约意识。对于走上工业化道路的中国来说,资源匮乏是不争的事实。同时,我们必须发展经济。我们在做自己的选择。

2005年,我国的“十一五规划”中明文规定:“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资源型城市的结构转型、结构调整和转型,使资源型城市的枯竭的到新的生机。

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型清洁能源。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大大节约了每一种资源。

山水之间

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会让我们产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关注。千百年来祖国的大好河山孕育着华夏文明,哺育这中华儿女。但是不得不说,我们差不多在走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

水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城市生活垃圾等环境的问题已经恶化到一种极限的程度,如果我们再不重视它的话,可能我们的经济就没有办法再持续地那样发展下去,可能我们为将来埋下一个巨大的定时炸弹。

我们不禁要问:搞经济发展到底为了什么?我们的经济发展归根结底是要让大家过上幸福的生活。很显然,幸福的生活不能建立在恶劣的环境之上。

环境保护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问题。我们的环保工作正处于装机爬坡阶段。国家采取持久的环境经济新政策,运用税收、金融、信贷等经济手段,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虽然要实现上述目标,特别是降低碳排放强度,还需要努力,但中国实现上述目标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

我们是资源大国,曾经以地大物博而著称,但拿13亿人口作除法的结果却是人均不足、资源匮乏;

我们幅员辽阔,曾经以山川壮丽著称,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极大地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我们是一个人口大国,创造了人口大国的灿烂文明。然而,当工业列车启动时,人口负荷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工业化推动的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如今,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中国,其产品在全球销售时,不可避免地会消耗大量能源,并受到工业化的污染。

但今天我们迫切需要看到自己:如何继续书写持续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未来的动力是**?

国情决定了我们的发展必定不走寻常路,为了社会美好的未来,我们再也不能为所欲为地向自然界贪婪地索取,也不能肆意地的污染。适应国情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方向,可持续发展是永远保持经济活力的基石。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篇6】

读完这两篇短篇**,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环境保护和人口问题。虽然是人们常谈论的话题,但这次看了,仍然让我有许多感触。

现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提起两个字,就是“环保”。这个词现在很流行,这是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表志。几十年前,中国的污染问题并不严重。那时,天空蔚蓝,水清澈,空气清新。

还有大片的茂密森林。此时,还没有太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工厂拔地而起向大气排放黑烟,工厂的废水排入湖泊河河流。在纪录片中,展示了多张水污染的**。当我听说长江沿岸的许多工厂向河里排放废水时,我感到震惊。

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有了它们,我们可以拥有五千多年灿烂的中华文明。他们何其忍心伤害自己的母亲。如果有一天两个母亲湖都消失了,我们的后代还会有生活的方式吗?

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似乎每个人都逐渐忘记了这个国情。大片的农田变为高楼大厦和工厂。

森林被大片砍伐。稀有资源被肆意采掘。这一切似乎预示着我国已走向工业化时代。

但我们真的进入了和西方一样的工业化社会吗?答案是没有。没有农田。我们尽最大努力增加粮食产量,因此我们施用了大量化肥,这使粮食安全成为一个大问题。

森林数木越来越少了,我最切身的体会就是鸟儿少了许多。很少能听到鸟鸣声了。燕子已经许多年不曾见了。

我常听老一辈人说,小时候,我能看到各种不知名的鸟类和动物。我就会无比地羡慕。何时能够再见过去那样生机盎然的大自然呢?

人类无情地破坏环境,环境一定会报复。我经常在新闻上看到这样的报道,说某处有个癌症村。原因都集中在环境污染这一问题上。

近日,有报道称,一个著名的长寿村已成为癌症村。据调查,污染源是附近农药厂的化学污染。由此可见环境污染后果之严重。

破坏环境是容易的,但修复环境是一项艰苦而漫长的工作。但是做了总比不做好。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保护,这是一件好事。

我的家乡并不是一个发达的地方。但是家乡的发展没有一味追求经济。而是选择经济与生态共同发展。

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现在每各村庄和道路都有垃圾桶和公公厕所。还有专门的保洁员维护公共卫生。

对外,严重污染工厂的进出受到严格限制。这些都让我感到欣慰。人们的环保意识在增强。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并没有太多机会做出环保的重大举措。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相信,在13亿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可以在环境保护方面迈出一大步。

关于人口问题,这也是我国的一个大问题。清朝时期,中国已有4亿多人。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迎来了人口快速增长时期。

这时人口已有10亿多。人口如此之多,势必会带来许许多多的问题。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提出了计划生育政策。

只允许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如今政策出台30多牛,也起到了明显效果。人口增长速度渐缓。

我们高兴地看到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同时也发现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加速人口的老龄化。这意味着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过高,社会负担将加重。

如果方匡的生育政策被采纳,人口将迅速增长,后果不堪设想。因为中国土地的人口最大限度为16亿。这是一个进退两难的问题,似乎对任何一方都不利。

专家指出,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关注人口数量转变为关注人口质量。如果人口质量提升,那么人多人少的问题将变得没有那么重要。提升人口质量关键还得靠教育。

教育才是根本大计。

尽管我国仍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问题。但我坚信祖国的未来是光明的。一切问题都能找到解决方法。

正如俗话所说“没有跨不过的坎”,我们的祖国终有一天会跨过这些坎的!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篇7】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在复兴的道路上艰难前行;为了不断的追求,我们在时间的深处写下光荣。我们祖祖辈辈生长在这个神奇的国度,每天亲历着她的变化,折服于她的魅力,见证了她的蒸蒸日上,也感受着她的步履维艰。对于她,我们亦悲亦喜,亦爱亦恨,这是一个叫“祖国”的代名词赋予我们的复杂情感与神奇感受。

建国六十多年来中国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取得的成就可谓前无古人,新中国一个甲子以来的不平凡历程,充满奇迹与辉煌。改革开放30年来年均9.8%的gdp增长率让整个世界望尘莫及,05年超过意大利,06年超过英国,07年超过德国,三年之后的2010年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此一项便让世界各国无不惊讶于神奇的中国速度。

作为当年“被非洲黑人兄弟抬进联合国”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今非昔比,我们正在越来越多的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欣喜的看到如今的世界离不开中国。也许,中国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国度,也许中国的**和百姓更愿意以这种方式增加自己的自豪感,以致08年北京奥运千人击缶而歌、万人入场之时,竟让我有种番邦进京朝贺的恍惚。

然而,正如《国情备忘录》所描述,饥寒交迫与暴殄天物,不毛之地与膏腴之壤,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这些都是中国。

在无数赞誉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辉煌背后的阴暗和成就背后的问题。越划越小的资源版图,越拉越大的贫富差距,越来越频繁的官民冲突,越来越强烈的黄沙飞舞、雾霾弥漫,越来越少见的风清云淡、碧水蓝天等等等等,这些无时无刻不在刺痛人心,警醒世人。在如今的数字传媒时代,“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被演绎的淋漓尽致,似乎任何一件无论大小的事都可以激起轩然大波,前提是这件事的关键词包括“官与民”、“贫与富”等,如果再贴上“贪腐”、“暴发户”“x二代”等标签,那么其便足以成为群起而攻之的全民公敌。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现象已经很普遍,甚至有普及的潜力。究其原因,无非“不公”、“不平”、“不衡”、“不等”,巨大的贫富差距不可避免的造就了国人的仇富、仇官心理。而在愈演愈烈的就业奇难、房价飙升、养老困局的当下,教百姓如何展望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美好愿景,着实值得我们深思。

像伟大的成就引来赞美之词一样,现实的社会问题同样招致批评与抨击,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过:“歌颂我们的国家是爱国,批评她,更是爱国”。一个宽容、友爱、自信的大国,值得赞扬和批评。

但是,如果盲目跟风,人云亦云,漫无目的的攻击,则与强盗无异;相反,极力掩饰,一叶障目,一味唱赞歌的,亦是别有用心。真正的爱国者不是一个极端的愤世嫉俗者或哲学家,而是一个发现问题并付诸实践以帮助解决问题的人。

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回望1949年前辈们“进京赶考”的谦虚谨慎与“决不当李自成”自信决绝,对于今天党和国家、社会与人民,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今,虽已进京多年,但“赶考”远未结束,答卷的合格与否,不只取决于经济规模,更重要的是民心向背。

实现中国梦的复兴之路并不平坦,需要解决的问题亦像“中国之谜”那样繁杂难以捉摸。作为一名党员,我愿同8500万同志一道永葆“赶考”意识,也愿8500万同志同我一道真正做到服从“监考”;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我渴望看到祖国真正需要,更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把祖国建设的更美好;作为一名公民,我会一如既往的爱着我的祖国,借用“根叔”一句话:什么是母校?

是你一天骂她八次,却不让别人骂你的地方。祖国是一样的,你爱不爱她,永远在她怀里,不离开。

2013年11月20日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篇8】

《国情备忘录》的读后感4提要:土地是财富之母。这片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土地,正在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转型。我们应该敬畏和感激地对待这片土地。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

认识国情

——《国情备忘录》的读后感4

我们深深地热爱我们的祖国,都为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骄傲自豪,同时,我们也为中国发展所面对的诸多矛盾与问题而思考。中国国情是什么?怎样认识我国国情?

《国情备忘录》围绕当前我国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全方位、多角度地描述了真实国情,为我们深入了解、准确把握国情提供了一本生动教材。

认真学***,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了解到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谈到中国的国情,很多人认为这是个简单的问题,但很难一概而论。有人说中国国情就是人多地少;有人说中国国情就是13亿人口和8亿多农民;有人说中国国情就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紧缺的资源供给状况;也有人说中国国情就是我们作为后发国家,具有后发国家的优势;中国具有巨大的城市化空间,这将给我们带来持续的增长动能;中国国民受教育水平的持续提高将为我们积累庞大的人力资本等等,这些都对,但都不够全面。

《国情备忘录》以广阔视角、翔实资料和权威数据告诉我们,中国国情既是包括人口、土地、资源、环境、文化等特殊因素的总合,也是中国所拥有的一些其他国家不具备的发展优势的总合,正是这些特殊性和发展优势构成了我们的基本国情。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国情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要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国情的变化,善于根据发展变化的实际,制定和实施新的发展思路和政策。

看完这本书,我感受最深的是中国耕地减少的现状。960万平方公里是我们13亿中国人民的领土。俯瞰960万平方公里,你会发现一副美丽的图画。这里有山,平原,沙漠和沼泽。

无论富饶还是贫瘠,枝繁叶茂抑或寸草不生,都是我们中国人赖以生存的土地。但这片承载着中国五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地,也正经历着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快速变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一、我国的耕地资源急速减少

过去我们长时间都认为中国的土地,似乎是无限供给这样一个状态,我们土地的供给不会出现问题,但是我们现在回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看,我们30年工业化城市化不断地推进,我们面对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资源的问题。当人们审视耕地时,会发现,中国虽然幅员辽阔,但实际上是一个没有耕地优势的国家。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有“八山一水一田”之称。在土地上,山地和丘陵占土地的2/3,只有1/8的土地可以用作耕地。我们的土地面积比印度多600多万平方公里,但耕地面积比印度少7亿多亩;我们的土地比美国大,但耕地比美国少10亿多亩。

同时我国的有效耕地面积也在不断的减少。在土地勘测规划院,卫星上传的卫星遥感图像随时记录着中国每一块土地的变化。2009年11月5日,代表建设用地的红色在增加。当日,苏南、京津塘、珠三角等地的大小规模建设项目破土动工,全国8200多亩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同时,在卫星遥感图上,耕地的绿地正在减少。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进入2009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亿亩。与10年前相比,绿色耕地面积减少了1亿亩。

相当于每年减少一个中等县的面积。

耕地减少的直接结果是粮食产量骤降。2005年春天,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工作报告》中宣布“18亿亩耕地红线”是基于**工作的“硬任务”,也是基于土地工作越来越严峻的形式。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明确提出,18亿亩耕地时未来五年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

“18亿亩耕地红线”的制定,是对耕地嫌少的遏制,也是对耕地的保护,是根据我国目前人口增长速度和未来农业产量增长情况进行**制定的。

目前,中国人口约13亿。如果说底线是18亿亩耕地,那么人均耕地就是亩。按我国平均每亩粮食产量320公斤计算,人均每亩耕地粮食产量约为440公斤。研究表明,人均每年370公斤粮食是一个明显的限制,基本可以满足粮食消费的需要。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耕地警戒线定为亩。未来,中国的人口将会增长。18亿亩耕地确实是我国耕地的下限。如果低于这个数量,食品安全就会出现严重问题。

如果“18亿亩耕地红线”不保,要弥补粮食缺口就只能进口。但进口粮食既不现实也不可靠。全球粮食年**量仅为2亿吨以上,而中国的粮食需求量为5亿吨。

一旦我国粮食短缺,国际粮价将飙升,从而引发世界粮食危机。

此外,中国耕地太少也会影响社会问题。大量耕地被占用,农民失去了世代生存的基础。很可能会有大量农民没有土地、没有就业和社会保障。谁来保证7亿多农民的稳定?土地具有不可逆性。一旦土地出了问题,就会有无尽的麻烦。

二、我国的耕地承载能力逐渐下降

一方面,我国耕地面积迅速减少,另一方面,耕地承载力接近极限。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它所承载的人口上时,土地就更加捉襟见肘了。常言道,土地为万物之母。

人类的一切生存和发展都有赖于地球的丰收。然而,面对我们脚下这片珍贵的土地,人们不禁要担心这块土地能承载多少中国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亩,其中9省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3省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亩。有666个县的人均耕地面积低于粮农组织确定的亩警戒线。

在世界上人口超过5000万的26个国家中,中国的人均耕地仅略高于排名倒数第三的孟加拉国和日本。可就在这不算丰富的耕地资源上,随着逐渐发展所出现的工业化建设、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损毁,都在破坏中国原有的耕地版图。

耕地面积减少是一个无休值得后遗症,但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许多减少的耕地面积都分布在优质耕地地区。耕地是土地资源中最精华的部分,为稀缺资源。不但耕地的数量有限,它的质量是也有限的,如果利用过度,耕地终将终结它的耕地使命。

中国的耕地,正在遭遇耕地过度使用的威胁,其承载力也面临着逐渐下降的现状。

有科学家计算出我国的土地承载力的极限,认为理论的最高承载能力是15亿到16亿人口,若按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年需粮食500公斤计算,并参照我国单产现状和历史增长趋势**,如果土壤、种子、水利等农艺水平没有重大突破,届时我国耕地将出现2亿亩赤字。这一历史时刻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遥远幻想,而是近在15年后的2025年。

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珍惜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

《国情备忘录》的读后感4提要:土地是财富之母。这片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土地,正在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转型。我们应该敬畏和感激地对待这片土地。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

国制定的基本国策,也是我们每位公民都应时刻谨记、时刻遵守的责任与义务。

耕地的减少,是无法绕开的历史命题,是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但不能成为占用耕地的理由,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放慢土地减少的速度,保证优质耕地的质量,保证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资源。

土地是财富之母。这片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土地,正在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转型。我们应该敬畏和感激地对待这片土地。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还将照护我们的子孙后代。

耕地资源的逐渐减少,是我国目前基本国情中的一个。有更多的人口、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生态环境、文化等方面所面临的现状及出现的危机,都是制约我国不断发展的因素,也为我国13亿国民敲响警钟,善待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们的必经之路。

通过阅读学***,使我更加准确的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无论是认识中国过去的辉煌成就,还是解决中国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都应该把国情作为思维起点。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能不能持续,首先决定于中国能不能从自己的国情出发,找到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篇9】

(三)农字当头

中国是农业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河长江流域肥沃的冲积平原曾经是我们祖先的粮仓。如今,周边地区依然富饶,但显示其活力的不是土地的产出,而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这是中国农业文明的骄傲,但更多的是中国现代农业的无奈发展。

一直以来,中国的农民除了在农耕文明的古代享受着重农抑商的荣誉之外,在很多城市人眼中,农民也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成为贫穷、落后、过时的代名词。都市人用以种严苛的目光审视着七亿多的中国农民,尽管我们住着农民工盖的高楼大厦,吃着亿万农民中的粒粒盘中餐,可农民工依旧住不起城市最角落的平房,农民工的子女依然有很大一部分读不起清高的城市学,农民用渴望的眼生仰望着都市的灯火纵横,卑微的身份伴随着中国的农民极为漫长的一段时间。恐怕这种城乡格局只有在中国才如此突出。

(四)苍茫大地

从无数的诗和歌中,大地被称为母亲。无论你生活在农村,还是钢筋混凝土丛林,我们的土地母亲都无私地照顾着我们。然而,自从工业号角响起,我们的母亲已不再充满生机和活力。

常言道,土地为万物之母。人类的一切生存和发展都有赖于地球的丰收。然而,面对我们脚下这片珍贵的土地,人们不得不担心这块土地能承载多少中国人。

然而,粗放的土地利用不能满足13亿人的粮食需求,也对中国的环境造成了不可弥补的后果。

不仅如此,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废气、废渣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最终承载的一切都是土地。

当然,经济发展中各种问题的出现是必然的,不断改进也是必然的。就像破茧成蝶一样,需要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无论中国的文锋是否得体,都应该立足于中国的实际。

这是检验人类智慧和灵魂的时候——痛苦过后,它需要反思,这是涅槃的最好基石。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就有理由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篇10】

最深沉的自豪

*** 工业工程12-1班崔嫚嫚

《国情备忘录》是**电视台制作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一共分为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脚步九集。看完之后我真的感觉以前我是那么的不了解中国,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吧。作为她的一份子我对她的关注少之又少,通过对《国情备忘录》系列纪录片的**,详细了解了我国近年来的发展之后油然而生的是一种自豪,深沉的自豪。

中国处在经济转折的十字路口,我们面临很多选择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不平衡的地方,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正确认清现实,既要看到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要承认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改革发展30多年来,成绩与问题并存,光明与荆棘并存。中国经济的异军突起,外人看来不可思议,形象地称之为“中国之谜”。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国际影响力大大提高。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载人火箭发射的成功,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都显示了中国的快速进步。但是,他们没有看到中国gdp快速增长和进出口增长背后更严重的问题。

人口多、底子薄是中国以前的国情,而现在,中国面临的环境和问题更加复杂。资源丰富、人均资源少、资源配置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养老医疗保险落后等都是我国需要解决的问题。

纪录片共九集,分别讲的是《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脚步》,每集45分钟,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表现。

《国情备忘录》第一集从“中国之谜”说起,讲述了中国在各种缺损的条件下获得了持续的经济增长,令世界为之震惊,诺兰将这种局面称为“中国之谜”。记忆中的2008年,奥运会,**,雪灾等字眼依然在我们的脑海中,那些岁月的震撼和感动,有着团结和更多的中国人的爱。《国情备忘录》第二集从“人口大计”说起,讲述了我国首当其冲的人口问题。

虽然30年计划生育政策,我们少生了4亿多人,使中国的13亿人口日推迟了四年,我们也使全世界60亿人口的人口日也推迟了四年。但今天,我们仍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面对如此庞大的人口再小的问题都不是件小事,在大的困难都不是什么大事。

但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我们必须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中国应该做什么,我们要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国情备忘录》第三集从“农字当头”说起,讲述了我国三农问题。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小,约为10%。但由于我国农业的特殊性,农村人口仍占60%左右。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解决了农村大量贫困人口问题,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使农民走向小康社会。但我们要看到,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只有城镇居民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落后于城市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差距仍在扩大。《国情备忘录》第四集从“苍茫大地”说起,我们曾长时间认为中国的土地似乎是无限供给这样一个状态,我们土地的供给不会出现问题,但随着我们30年工业化城市化不断地推进,我们面对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资源的问题。

土地资源的匮乏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很严重的一个问题,现实生活中我们能感觉到的可能就是地价**,房价**,可是我们可曾想过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怎么办,我们能留给他们什么?《国情备忘录》第五集从“资源扫描”说起,讲述了我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均严重不足的尴尬现状。中国地大物博这一观念从古代到现代深入人心,但我只能说,也许,这些只是一个神话。

只有一个数据足以将上述骄人的数字抛入深渊,那就是我国有13亿多人口。如果把这个数字除以13亿,我们会得到一个很小的结果:人均可采煤炭储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62%;人均可采石油储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6%

6%;人均可采天然气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5%;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看到这里我们还能骄傲吗?

《国情备忘录》第六集是“山水之间”,我国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当然物种资源也很丰富,可以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多少生灵成为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牺牲品,多少美丽的动物从我们这个绿色的星球上,这个曾经是他们温暖的家的地方消失了,我们只能从课本或者其他的资料上才能见到他们的身影。三峡工程对长江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毁灭性的。如果我们继续这样发展,我们的人类安全还会受到损害吗?

《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是“民生纵横”一个“福”字拆开来看,左边的“示”字,有“祝愿”之意;右边分别是“一,口,田”。在农耕时代,一个人所有的保障都维系在耕地上,“福”字的原意就是“人人有田做”,有田就有保障,有保障就是福。时至今日,这个“福”字,就是中国面前的一道民生课题。

近年来我国**已经从很多方面为老百姓谋福利,实实在在的为我们做了很多事情,我们是看的见的,我们心存感激。《国情备忘录》第八集,第九集分别从“创新元素”,“中国脚步”两个方面来展开的,说道创新,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硬伤,我们国家起步晚,在很多方面的知识还不够,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而中国的未来属于我们新的一代,作为大学生我们更有责任担起祖国发展的重担,昂扬前进,开拓进取。虽然中国起步比西方国家晚,但我们正在一步一步地前进。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崛起指日可待,正如中共总书记所说:

中国这头雄狮已经醒来!虽然我们是和平的雄狮,但是世界必将对我们刮目相看。

“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看完了《国庆备忘录》之后我为我们的国家而自豪,为我们能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而自豪,同时也深切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肩上责任的重大。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做的事还有很多,身为一名大学生更应该以振兴中华为使命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国情备忘录》解说词;

《国情备忘录》简介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篇11】

花了一下午和一晚上的时间把时长将近七小时的,分为、、、、、、、,以及,共九集的《国情备忘录》的**一口气看完了。有点儿累,却感想颇多,却又有些不知从何说起,我不是国家的管理者,只是一个无名的愤青学子,不能面面俱到,只想谈谈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能够有些想法的方面谈一谈,抒发一下心中积郁的情感。

我不是一个快乐的人,所以我看到的问题多于成就。毕竟,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能比那些发达国家更困难。但我们必须立足本国国情,怀着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难题。

这一备忘录只为我们提供了宏观和感性的图景,也为我们提供了反思和回顾30多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就以及**下一步发展的大方向的机会。其中,用数据和**展示的伟大成就,真是振奋人心。但比较而言,其中那些十分有冲击力的画面展现的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更让人揪心,比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及空巢老人问题等,不禁让人感到或是心疼、或是酸楚、或是压抑、或是愤怒。

我们面临的问题十非常严重和紧迫的。我们需要智慧和能力来妥善解决这些问题。这进一步印证了中国已经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实。

我们必须坚持这一原则,稳步完成各方面的发展任务。

解决大多数问题的办法,一方面是引起领导的重视,实现宏观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的落实;另一方面是由民间力量监督。

下面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说说我的感想:

对于中国之谜的第一集,我觉得这只是经济学家用西方的研光、思维和理论来理解中国的疑些问题。总有一天,这些问题会在人们的研究和探索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这些谜语并不违背客观规律,但人们暂时看不透,但我相信这个谜语将来会得到很好的解释。但对于如何发展、如何发展、朝朝什么方向发展,这些球迷似乎并不是那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环境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涉及到生存和发展。有时,在各方利益面前,有时政策可能无法有效执行,这时,人民的利量被迫发挥最后的监督作用。就像数万名获得国际大奖的摄影师记录下中国一些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和长江的污染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提高我们的环境意识,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

看着被污染的河流,我们怎能不心疼!浓烟滚滚的大烟囱怎么能不让人感到害怕呢!水是生命之源,空气是生命之力。

不保护好水和空气,人们怎么生存。以污染为基础的财富是毫无价值和不可持续的。正如温家宝总理说的,“我们不能犯下不能更改的历史性错误”。

作为普通的民众,一方面我们能做的是小心谨慎的保护好身边的环境,从小事做起,比如不随便丢弃对环境破环很强的类似电池等污染物;另一方面,保护好身边健康的绿色环境,参加环保组织组织的绿化行动等,为美好的生活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防止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要实现这场“战斗”的胜利,必须发动群众的力量,人民的力量是巨大的。

人口问题,是一个涉及国策的问题,普通民众所能起到的作用似乎不是那么直接,但也是不容忽视的,每个普通民众能做的是想办法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包括文化素养、技术水平、创新能力。这也是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出发点之一。至于目前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否应该调整,只能依靠专家学者尽快给出正确的方向。毕竟,时间不是在等我们。人口问题事关国家命运,十分重要。我们必须及时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在人口总数的控制上,我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而在人口素质的提高上还有巨大的空间需要填补。毕竟,我国不能只停留在低端制造业,要想进入产业链的上游,高素质的劳动者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我国在教育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前路依然艰巨,在保障受教育人口数量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是一个必须破解的难题,一个追求创新的国家不能没有足够数量的高端人才。

作为农民的一分子,对于“三农”问题中的农民和农村问题,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我知道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关注度是非常高的,为农民减免农业税,给农民发放粮食补贴,在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事情还没有做到尽善尽美。

由于部分省份、部分地区的相对落后农民的发展还是十分缓慢的和落后的,在全国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加大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农民的素质,拓宽农民的收入途径,加快新农村的建设,已是十分必要和艰巨的重任;另一方面,还要着力解决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留在城市的户籍问题、保障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国家的全面发展和均衡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繁荣稳定。农民需要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的普及和学习。

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帮助农民把知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最佳途径,但也是难点。

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他知道人们话不多,心胸狭窄,知识浅薄,但他仍然谦虚,不敢忘记忧国忧民,仍然关心祖国和人民的未来,希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衷心地祝愿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

本文来源://www.ghp7.com/g/1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