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范文网 >地图 >电影观后感 >

红海行动电影观后感

红海行动电影观后感

时间:2023-12-23 作者:观后感范文网

红海行动电影观后感汇总4篇。

“红海行动电影观后感”这篇文章我们认为值得一读现向您推荐,如何写出值得他人借鉴的优秀作品名观后感呢?在欣赏作品时往往会积累不少的反思与感悟。 将心中的想法融入观后感,让它更加完美,撰写观后感时要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请在浏览器书签中添加本页以备查看!

红海行动电影观后感 篇1

《红海行动》是根据也门撤侨事件改编,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八人小组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突破重重困难终于成功的故事。这次已经是我第二次观看《红海行动》这个电影了,这次观看给我的感受不仅仅是震撼的视觉冲击,还有心灵上的感动、激动与思考。

电影中的剧情很真实,整个场面超震撼。影片开头以海盗抢船的海上战事事件为引子,夺人眼球,同时引出接下来的故事,红海行动。从不期的遭遇埋伏,遭受迫击炮攻打,到建立支撑点,打击敌人队伍消灭敌人,整个过程,经历了盲乱、迅速镇静拟定作战计划、艰苦攻打、一切那么快速,没有拖泥带水,训练有素,体现了我国海军作战部队的高水平。

影片中的“蛟龙突击队”队员们在艰难面前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勇者无畏,强者无敌”是他们的信念,“保家卫国”是他们的职责。队长杨锐的一句“我们来带你们回家”深深触动了我,顿时心中满腔热血。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人除了强大有力的国家可以依靠外,其余的都如鸿毛一般,那么渺小。突击队中的每一名队员都在以他们最大之力保护着中国公民,保护着中国。石头与庄羽在牺牲前与敌人所进行的殊死斗争,大巴里的无辜人民的死亡让我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恐怖,同时中国海军的勇敢与无畏也让我由衷敬佩。

行动最终的成功,让我体会到“中国军人”这四个字的重量与荣耀和背后的艰辛。强者无畏,勇者无敌。中国军人就是这般,明知前方枪林弹雨,明知前方命在须臾,只因职责所在,所以义不容辞。救你,不谢。

红海行动电影观后感 篇2

许多人对3月间的“也门撤侨”行动还记忆犹新。当时,由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约旦、苏丹等其他海湾国家组成国际联军,发动了打击也门胡塞武装的军事行动。面临如此紧张的局势,连美国都只能劝告本国侨民坐他国船只离开险境,而中国海军却为驻外人员和侨民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出动潍坊、临沂两艘军舰,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不但撤出了本国侨民500余人,还有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新加坡等各国侨民200余人。此举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消息传回国内,激起一片欢腾。时隔三载,一部反映也门撤侨事件的《红海行动》在春节档上映了。片子自带话题性,拍得怎么样呢?值得关注!

影片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是两个字“火爆”。全片类似《黑鹰坠落》,由五场战斗戏撑起全片,中间的喘息只够上两趟厕所。换句话说,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在“打”,而且花样繁多,绝少重复。

影片的序曲部分,是一次海空协作的反海盗劫持人质行动,狙击手和突击队趁间不容发的时机全歼歹徒,讲的是干脆利落,展示了海军“蛟龙小队”的超凡战斗能力和牺牲精神。正片部分,蛟龙小队第一次上岸执行任务,负责在闹市区撤离侨民。这一部分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街市拍摄,复杂的地形和敌军强大的火力一度让小队陷入苦战。火爆的场面让人想起导演林超贤在《逆战》开头展示的耶路撒冷街头枪战,惊险刺激。不过直到这一部分,还只能说是国产片已有的水准,谈不上惊艳。

从第三场战斗开始,真正让人肾上腺飙升的“开挂”打戏才轰然登场。蛟龙小队接到一个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深入腹地几十公里去营救一位被恐怖的分子被俘为人质的`女侨民。途中,政府军遭到伏击,损失殆尽,只余下小队和女记者夏楠幸存。这场伏击战以迫击炮袭击开始,在匪徒的强大的火力覆盖之下,小队面临救人、消灭狙击手和摧毁迫击炮阵地三重任务,战斗残酷而惨烈。新来的神枪手顾顺与敌军狙击手之间的较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心的观众可以比较一下这场戏与《鬣狗之路》、《拆弹部队》等反映反恐战争的欧美新片中的类似场面,我认为火爆程度犹有过之。

营救人质一段是影片的重头戏。蛟龙小队没有忘记我军发动群众的优良传统,在当地妇女的配合下成功置换了人质,然而层出不穷的意外使得战斗无法避免。林超贤在这一段的处理我认为是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人质、策应、联络、突围四条线索齐头并进,却交代得有条不紊。四个战场空间关系清楚,而且之间相互呼应,一个个矛盾环环相扣。虽然只是八个军人对上百恐怖的分子,但拍出了大片的质感。凭借空间关系营造悬念是相当高明的动作片手法,却也向来是中国电影人的软肋,这场戏比起以往国产电影中的战争场面来说,我认为是一个质的进步。这段战斗同样以开挂的坦克对战以及沙尘暴奇观结束,中间还穿插了“临沂”舰炮轰恐怖的分子阵地的大场面,酣畅淋漓。

最后一场追击恐怖的分子的战斗戏主要靠人物命运营造戏剧张力,打女蒋璐霞终于在一场肉搏戏中大显身手,新一代狙击手也克服心理障碍,顺利成长起来。这一场另外的看点是沙漠奇特地形和蛟龙小队飞翼潜入。

分析完影片的五场战斗戏,我们会发现,都是“打”,却节奏分明。随着空间的大小、任务的性质、兵器的种类各有不同,虽然是主旋律电影,可是口号不多,全是精准的节奏和奇观在主导影片。这种类型的战争电影不要说国内绝无仅有,就是放眼国际影坛,近年来也很罕见。这既是导演林超贤出色能力的体现,也离不开中国海军的鼎力支持。

林导以拍摄警*动作片起家,早年以《G4特工》、《重装警察》等反映香港飞虎队的影片成名,经历《线人》、《证人》和《逆战》等各种警*电影的洗礼,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枪战动作戏拍摄经验,还曾尝试过《破风》、《激战》等其他类型的动作题材。他执导了同样根据真实国际事件改编的《湄公河行动》,获得票房和口碑双丰收,是国内少数有制作战争大片经验的导演。《红海行动》呈现出来的品质再次证明,林超贤确实懂得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国内电影其实不缺投资,缺的是懂得如何“烧钱”有道的优秀执行者。

海军的支持同样至关重要,影片中张涵予指挥的军舰正是曾参与也门撤侨行动的“临沂”舰,片中的各种轻重型武器让人大开眼界,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红海行动》被列为了“龙标”的001号。网上曾有军事迷指出影片中的武器都不是解放军制式装备,不过这一点片中已有说明,是因为我军不方便携带武器登陆,故而接受了所在国提供的欧盟武器装备。

都是“扬我国威”的主旋律电影,免不了被比较。与《战狼2》相比,《红海行动》的制作和气派显然都更上档次。冷锋带着各国美女到处冒险的格局,其实还是当年成龙电影的遗风,用弓箭和拳脚歼灭武装佣兵的设定,也要结合动作片夸张的设定才能理解。与之相比,《红海行动》投资更大,战斗场面更多,是更有国际战争大片范儿的“重工业电影”,我认为也更有开拓国产电影类型的意义。当然《红海行动》也有软肋,林超贤一以贯之地关注人在极端情况下的应激反应,这让电影的节奏极快,不容喘息,但对普通观众而言,或许并不如吊儿郎当的孤胆英雄那么亲民和讨喜。还有部分台词的念白尴尬,让人有点出戏。

《红海行动》与《战狼2》一样,在结尾摆出了政治姿态。海军捍卫海域的宣言与勇于出击的“蛟龙”一样,标志着大国崛起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张涵予在一次发言中将自己扮演的舰长与李默然在《甲午风云》中扮演的邓世昌相比较,赞叹国运日隆。国家强盛自然值得自豪,不过在高呼过“勇者无惧,强者无敌”的口号之后,我们也要记得,老祖宗说的本来是“勇者无惧,仁者无敌”。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强权,缺的是能令“近者悦,远者来”的价值观,也就是软实力。

红海行动电影观后感 篇3

作为一部国产战争片,《红海行动》给我带来了出乎意料的震撼,电影透过真实冷血的战争场面,以及对团队战术的深谙,使其并没有拘泥于一部个人英雄主义的主旋律作品,而是用“勇者无惧,强者无敌”的中国现代军人精神, 彰显着和平的弥足珍贵。

《红海行动》的故事其实尤为简单,根据也门撤侨事件的改编,电影所呈现的就是一场我国名叫蛟龙的海军特种部队克服重重困难,奉命成功完成的撤侨任务,并穿插了一条法籍华人的记者辅线,可也就是在这部电影中,《红海行动》让我觉得他与很多同类型的国产战争片不经相同的是,电影一面并没有去过多的聚焦儿女情长,它是一部真正将时间近乎全部都留给了战争的电影,另一面其也用真挚的战友情谊,诱发着观众的情感共鸣。

在电影两个多小时的时长中,《红海行动》将绝大半的时间都留给了接踵而至的战争,这种做法使电影营造了并不逊于好莱坞级战争场面的视听观感,与此同时。面对无穷无尽的敌人,其惨烈血腥的战争画面,给人所带来的也绝不是何般热血,面对牺牲,面对敌人,电影所致力给人带来的就是一股对战争发自内心的恐惧,当现代化的武器成为了收割生命的利刃,这种残酷所带来的冲击,无疑正是对反战最好的着点。

于此中,导演林超贤对于整体的节奏把控是尤为出色的,在一部战争场面占据绝对主导的作品中,他没有使剧情沦为场面的陪衬,反而很巧妙的利用合理的团队战斗部署去营造战友间纯粹质朴的羁绊,在战斗的间隙间去勾勒战友情谊,那简短却包含张力的情感营造,使电影比之很多同类作品去胡编乱造感情戏,或者是孤单英雄美人侧的老梗,都来的更有力度,更为真实。

当然《红海行动》也不乏问题,在这部电影中最为尴尬的,便是电影对人物塑造的不善,《红海行动》其实就本质来说是一部非常典型的群像电影,八位队员加一位战地记者,本可在人物上大有作为,然而电影对人物刻画却近乎是忽略的,导演从开头便可看出其并没有打算给每个人物留下充分的铺垫时间,这就造成了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整体的蛟龙,却无法看不到每一个鲜活的人物,看不到源于角色自身的思想,甚至于电影有时还会让人有觉脸盲之感,这种匮乏人物的缺陷,无疑令人倍感遗憾。

对于成长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可能并不能真正感受到和平的珍贵, 并不能切身感受到“无论你在世界何处遇到危险,我都会带你回家”。 是一句何其厚重的承诺,然而血洒他国的《红海行动》,赋予了这份珍贵与厚重以最为生动的形态,令人看到了是什么在捍卫着我们的一切。

红海行动电影观后感 篇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矗立在东方的大国,她有13.4亿的人民,他是一头正在苏醒的雄狮,即将全力以赴,向世界高速发展国家靠齐!电影《红海行动》,更是激起了无数中国人的热血!说白了,就是其他的电影,高潮部分只有一段,而《红海行动》这部评分9.5分的电影,则是从高潮开始,从高潮结束,让人从头沸腾到结束!

“强者无敌”!

“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让敌人知道,一个中国人都不能杀!”

“吃糖,就不疼了······”

整部片子就是让人在悲愤、欣喜、自豪中切换。当看到撤侨的中国战士一个个的倒下,泪水从脸颊上划过;当看到敌人残忍的杀害人民时,我们愤怒的握紧了拳头;当他们胜利完成任务时,又是笑出了泪花花······

我更佩服的是他们之间的信念、友情、对国家的衷心!

如果不是他们之前的默契合作,任务不会快速的完成,人质或许早已经死了,而他们自己,也可能是在劫难逃了。正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合作、之间的彼此信任以及对任务的信念,才让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中国的军人,他可以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他人的生命。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数学课上,一个外国老师问一个中国留学生:“电影院发生火灾,里面有200个人,消防队派进去8个消防队员,请问这场重大的火灾会死多少人?”中国留学生答道:“最多8个。”那老师说:“你不懂数学!”中国留学生答道:“你不懂中国军人!”

我们的祖国是强大的,他培养出来的都是有责任心和献身精神的勇士们!以前,因为我们自己弱小,受人欺负;现在,因为我们成长壮大,没人再敢欺负我们!

中国走在世界发展的前沿,所以,少年当自强在路上......

精选阅读

蝴蝶效应电影观后感汇总(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 为了更好地反思观看的内容,我们可以写一份观后感,观后感一边可以锻炼我们的写作能力,一边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剧情,现在你是否对作品名观后感一筹莫展呢?接下来编辑会为大家分享“蝴蝶效应电影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一起进步!

蝴蝶效应电影观后感 篇1

我想我能看到《蝴蝶效应》这部电影也是一个绝对的机缘巧合,首先我要感谢推荐这部影片的人和此剧导演。这样的导演不多,我真的佩服这位导演,五体投地,看得我,无法言语不看真心是一个遗憾,如果想一遍过,希望不要快进。

曾几何时,我们会想起那些难忘的往事。也许我们都以为时间会因为我而倒流,回到一切的开始,让我把它变得完美。没有人可以判断这个世界到底是不是真实的,仅仅凭借现有的感官来判断是不可能的,所以就要借助第六感,然而第六感是个很玄虚的东西很难把握,总之它比我们可以把握住的感官要难以控制,听、触、嗅、视、味,来的是那么真切,然而那些所谓的真切就真的是真的么?庄生梦蝶,被自己的梦所萦绕,自此分不清自己梦蝶,还是蝶梦自己。

我以前说过我不会像庄生一样,我还是要把自己区别开来,那是因为我没有庄生的境界。但今天我很困惑。也许这种困惑是开始也是结束。

我想,该发生的就一定会发生,“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也希望有回到过去这个能力,但是看到主角拥有这种能力之后,我不禁凝重。就算能回到过去,能改变朋友的友谊?能不犯错误?

能追回当初没有好好珍惜的人,能鼓起勇气对心爱的人说声“我爱你?”能拯救家人的疾病缠身?能拯救你自己内心?

所以我们都要学会适应自己的命运,即使没有更多的不情愿。或许埃文的宿命就是最终和心爱的凯丽形同陌路,然而最痛苦的莫过于,埃文心里明白而凯丽却糊涂,所以难得糊涂真的是名言。

影片的基调是灰色的,最困难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分析。但当分析结束了,眼前就豁然开朗。这部忧郁的电影,我只意识到这些,虽然不肤浅,但我受益匪浅。

蝴蝶效应电影观后感 篇2

蝴蝶效应是指动力系统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所驱动的整个系统的长期巨大连锁反应。一个流行的解释是:亚马逊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几次振翅,两周后可能在德克萨斯州引发一场巨大的龙卷风。

《蝴蝶效应》影片讲述了一个男孩为了拯救他身边的朋友和父母,通过都自己小时候记录的日记一次次回到过去,改变影响他人生的几个重大事件,即使只改变重大事件的一小点,对他整个人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他甚至改变了人生的一小步,成为了不同世界线、不同生活、不同经历、不同结局的朋友和家人的不同的人。在影片的最后,男孩为了让所有人过上美好的生活,利用父亲的录影带进行了最后一次穿越,回到了母亲的子宫里,用母亲的脐带把马上临产作为婴儿的自己勒死了。

许多人总以为如果能改变过去该多好,对过去的错误进行修正,获得一个更好的更完美的人生,那么看了影片我们就应该明白没有完美的人生,人生总有不如意。当你认为人生将是完整的,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时情,总会有一些人和事情会朝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生活永远不会按照你想象的完美道路来进行。当你改变从过去得到的未来时,很难决定哪一个是好的,哪一个是坏的。

所以不要为自己做出的决定后悔,因为,那或许就是你一生中做过的最好的决定,或许就是这个决定使你的人生更加精彩而不是糟糕。你要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回首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蝴蝶效应电影观后感 篇3

你是否认为,自己对别人说过的一句话或做过的一件事,并不是那么的重要。毕竟他只是我们生命中很小的一部分。可你曾想过自己对别人所做的举动,甚至可能改变他一生?

电影《蝴蝶效应》所讲的是一个小男孩他的爸爸是个精神病人。而他从七岁开始就有一种短时性失忆的症状,而这种症状往往发生于坏事来临的前后,并且在期间他会做出一些奇怪的举动。一次他和他的伙伴玩炸药时,当他认为炸药要炸时,他捂住了耳朵,可记忆就像被剪辑过一样,突然就跳到了他们拼命的逃窜。这个炸药炸死了一对母女。这次灾难从此就给他和他的伙伴了一个黑暗的童年。也让其中一个男孩有了暴力倾向,杀死了他的狗。他在残缺的记忆中就这样度过了童年。

转眼间他长大成人,他已经很久没有失忆过了。但有一次他无意间发现了儿时的日记,可他一翻开,却进入到儿时记忆的混沌中。他发现这种方法可以让他回忆起儿时的片段。

当回到现实,他的妈妈心血来潮带他去算命,算命的人说他没有灵魂。

他十分疑惑,去找了其中一个女孩,想要解开记忆突然消失的谜题,但那个女孩无法承受童年的压力自杀了。于是他又一次进入到混沌打算一探究竟,并试图改变其中一个片段,去拯救那个女孩,醒来后却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另外一个平行宇宙。他虽然拯救了那个女孩,但他发现自己在这个平行宇宙的处境比他原来的宇宙还要差。他因冲动杀死了杀了他的狗的男孩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在儿时记忆的混沌中的举动引发的。

于是他一次又一次的进入混沌,想要寻求一个最优解,使所有人过得更好。但却使自己的处境越来越差,甚至还残疾了。

而他每一次的穿越,每一次不同的选择,又导致了同伴的不同命运。

他们也有了不同的结局(原本有暴力倾向的男孩,却因他在混沌中的举动,救了那对母女,从此变得十分阳光善良)这差别甚至是巨大的。他发现自己儿时说过的话,做过的事,竟然可以改变一个人未来人生的走向。这种改变甚至是巨大的,不仅可以改变心理上的善恶。甚至还可以改变人的相貌。可能这就是蝴蝶效应吧。

直到最后一次穿越,他在儿时就间接的杀死了自己的同伴。他于是他进了精神病院,就像他的爸爸一样(他爸爸曾经和他有过相同的经历,所以他爸爸不想让他儿子也成为他这样)但是事与愿违,他依旧心有不甘,他认为凭一己之力可以挽救许多人的命运。

却没有想过这是非常难把控的,毕竟人生总会有遗憾,而他有这样的超能力,却迷惑了他的双眼。于是他又一次也是最后的一次走进了混沌(这个时空里没有日记,只有家庭相册,相当于他爸爸的日记,这是***妈快要生他的时候)却没想到还是胎儿的他脐带绕颈,最后也没把他抢救过来。

或许是他自己没想到走进混沌还能使自己丧失生命;或许他还是太幼稚了;或许他本来就不属于这个世界,这就是他的宿命,就像那个算命的人说的一样,他没有灵魂。

而在这个时空里不再有他,但他的同伴却因有他母亲的照顾过得非常好。原来最好的结局,就是从一开始就阻止那只蝴蝶扇动翅膀。

这种恐怖如斯的设想,真会让人不寒而栗。而蝴蝶效应这个主题,也正是要告诉我们,要慎重对待我们平时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决定。

你要知道,你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在无形之中改变这个世界。

不要因为不满而去尝试改变这个世界。或许放宽自己的心态才是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选择。也不要去后悔自己所做的选择,或许这一次蝴蝶翅膀的扇动,只是留下了一个美好的瞬间。

蝴蝶效应电影观后感 篇4

如果有一天你拥有了回到过去的超能力,你会怎么做呢?我一定会说,我会回去打破命运的枷锁,去改变我的命运,改变周围人的命运,让那些悲催的事情不会发生在我和周围人的身上,让所有人都快乐幸福的生活。电影《蝴蝶效应》就是以此为假设的命题。我们看到的是主角埃文一次又一次的回到过去。试图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周围人的命运,但每次回到过去,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永远无法得到那个完美的结局,始终因为种种的原因,命运都狠狠得打击着他那一丝丝的希望。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他试图找到这一切的根源,最终,他发现了,他们的相遇才是最根本的错误,正如开头巫婆的预测你没有生命线,你不属于这个世界,你是个没有灵魂的人,你不该在这里。于是,他选择了放弃,他回到母亲的肚子里,掐住自己的脐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没有他的世界里,是另外一副模样,除了母亲有流产的悲伤,三个伙伴生活得都很不错,因为没有他凯利和汤米和他们母亲生活在一起,远离了变态的父亲,没有了摄影棚事件、爆炸事件、杀狗事件,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长大后都有各自的职业和爱情,所有人都生活的很幸福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以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形成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蝴蝶效应,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我们可以看到,回到过去改变其中的某个细节,人的命运就会发生不同方向的改变,即人的一生会因当年一点点不经意间细枝末节的改变,从此走上不同的岔路口,不能回头。这应该就是此片命名为蝴蝶效应的原因了。但影片的意义并不限于对蝴蝶效应这一混沌理论的说明,它似乎隐含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想让现状变得更好,并有机会从过去不如意的地方重新来过,结局是否可以如你所愿变得完美?影片《蝴蝶效应》似乎也给出了答案:在一种假设有悲催结局的时候,试图从开始来改变它们,往往会事与愿违,导致更加悲剧化的结局。这应该才是本片的主题思想吧。

人生有无限可能性,我们只能经历这无限可能之一,我们总认为如果过去不怎么怎么样,现在就会过的更好一些,但事实往往是,如果过去真的不那么样,你的一部分目的达到了,却可能有更糟糕的事情发生在你自己或你周围人的身上。因为你不是上帝,你无法让事情完全按照你所设立的方向去发展,就算你有回到过去的超能力,你仍然无法将未来引向你的设计蓝图,无法准确地控制命运的方向。在你为达成某个意愿而欣喜的时候,总会有另一种遗憾在等着你,永远会有你预料不到的事情发生。因为,总有蝴蝶翅膀的意外扇动,除了上帝,没有人能把握住这个。

蝴蝶翅膀的偶然扇动,会带来千里之外的飓风,一个细节的改变,就可能带来完全不同的命运。如果我们无法预知或避免何时何处的蝴蝶会扇动翅膀,我们也就无法预知或避免生活中的哪些细节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改变。所以我们要相信,存在就是合理的,现在的你和你所周遭的一切,就是最好的。别懊悔哪个人生路口你曾走错,因为曾经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当时时空背景下无数前因和无数细节混合产生的结果,有其无可更改的必然性,这也是上帝为你命运做出的最好安排。别幻想改变过去会更好,接受现实往前走,总是强于沉迷在改变过去的幻想中。

我们的存在都会影响到周遭的人,而周遭人的存在也会影响到我们,这正如圣经上的话:万事互相效力。你很难说哪一种影响是好的,哪一种影响是坏的。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因果相叠,环环相扣,所以不要过于引咎自责,也不要试图结局完美。既然我们无法选择不出生,那就把一切曾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都当成一种必然而欣然接受吧,往前看,少回头!因为改变过去,或许会让今天变得更糟,而珍惜现在,才可能让明天变得更好!

蝴蝶效应电影观后感 篇5

你会为了谁,放弃自己?

前几天晚上熬夜看了《蝴蝶效应》,节奏紧凑很烧脑,看完很兴奋也很抑郁。

刚刚开始的这帮小朋友从小在一起玩耍,其中因为有一位父亲是变态而且暴躁的性格,影响到自己的儿子女儿后天的性格及人生,也间接影响到儿女朋友们的人生。

也就是把这位父亲看做是一个影响的启动点,这个点发挥作用是扇形的,甚至是圆形的。

而另外一个启动点是埃尔,一个爷爷爸爸都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的儿童成长为少年青年,是一个凡事到了关键时刻就会失忆的善良人,他的存在是痛苦和无奈的,他希望身边都可以幸福,包括她自己。

然而凡事哪会完美。

就在埃尔一次又一次通过看日记,震动了时间隧道,进入并改变往昔某一事件从而改变大家生活轨迹的时候,他发现这一切如果没有自己,那么身边所有亲人朋友都将没有灾难,没有伤害,都会过的很好,很开心。

埃尔毅然决然的选择通过他父亲的看录影的方式回到很早他妈妈生下他之前的瞬间,他选择自己扯断脐带,不让自己出生在这个世上,让一切还原美好。

恐惧、烧脑、看到最后很感动加稍许遗憾。

人可以选择是否让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吗?

如果可以,你会怎么选择呢?

尽管都知道为人处世之难,但是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愿意来到这个五光十色、丰富多彩的尘世。

也相信甚至包括我自己都很难做到放弃去自己去成全他人。

人心是这样,却不影响我们看《蝴蝶效应》这部电影时动容动心,因为每个人遇到一些人和事甚至置身某一环境时,内心多少都会突然蹦现前世今生的熟悉奇妙的感觉,这种感觉有时会很短暂,之后就消失了,有些又会记忆很久。

人的内心是多面性的,一个关键点的影响到了另外一个时刻可能会转好转坏或者突然彻底变化成另外一个完全陌生的人。

天时地利人和产生的洪荒之力因为在很早前已经被一支无形的杠杆在关键影响力的启动点处撬开了一条永远无法还原的裂缝。

这支无形的杠杆又是什么呢?

无论这支杠杆是什么?它代表什么?我们有时根本想不通也不想知道。

真正关键时刻,有需要至少我们为了至亲至爱放弃自己,会是心甘情愿的。

黄河绝恋电影观后感简短精选


想知道“黄河绝恋电影观后感”的内涵和背后的故事请继续阅读,可能你对如何写作品名观后感而感到棘手?同时我们的思维也在不断随着剧情发生变化。观后感是评价作品的重要一环反映了观众对作品的看法,写观后感最要注意的是观感合一,二者缺一不可,读过这篇文章后您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感悟!

黄河绝恋电影观后感简短【篇1】

【篇一:感动,为爱——《黄河绝恋》观后感】有一条巍然耸立的巨龙,它叫黄河。

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情,它叫爱。

有一个刻骨铭心的恶梦,它叫战争。

它们融合在一起,激荡着,移动着,在心里翻滚着。

当一幕又一幕映入眼帘时,我被这部电影所迸射的光芒所震撼;当一声又一声呐喊荡漾耳畔时,我被这些战士的无畏所折服;当一丝又一丝微笑浮现脑海时,我被这群中华儿女的团结友爱所鼓舞。

抗日战争时期,主人公欧文先生意外地认识了三位八路军,这个美国空军战士与中国战友共同经历了生死,他们曾收获快乐,也曾付出艰辛。任何时候,她们心中都有一种信念,一种不屈不挠的心念——一个战士可以倒下,但中国不能倒下。一次次舍生忘死的战斗,一次次舍己为人的举动,三位八路军都牺牲了。

但他们所给予的爱,永垂不朽。

感动,为爱。为两个素不相识的异国人的爱。

欧文先生的飞机有危险。一个中国小男孩救了他的命。他们说的语言不一样。他们的年龄不同,但他们的心是紧密相连的。当男孩发现欧文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时,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毫不犹豫地给了欧文第二次生命。男孩单纯善良的心让我久久无法平静下来。在生活中,我们会伸出援手帮助无助的人吗?

如果我们能拥有一颗充满爱的心,那么一支笔,一支硬笔,一句问候,一个拥抱,别人得到的就是一份温暖,一缕春风,一缕阳光,一把春天。看着他们相视而笑的脸庞,我哽咽了。

感动,为爱。为两名士兵在战场上的爱。

欧文躲在枪林弹雨中,两腿被货车下的轮胎**压碎。此时,是战友奋不顾身上前让他得救,而战友中弹身亡,他却一次重获生命。当鲜血从他身边溢出时,他朋友胸前的血光在烈日下闪烁。

放弃自私自利,放弃丝丝犹豫,哪怕不能像影片中的人物一样干出轰轰烈烈之举,但至少能奉献些什么。朋友落难,两肋插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只要我们尽力而为,我们就能使友谊永存,创造一个和谐互利的世界。

双眸徘徊在星空舞动的夜空中,仿佛想起了一般的血泊,一滴泪在黑暗中滚滚。

感动,为爱。为一个小女孩对祖国的爱。

当熊熊燃烧的烈火飞扬在女孩的眼前,当勒得人发疼的麻绳紧箍在女孩细嫩的**上,她有些挣扎。只有五六岁的她,真心希望自己能平安幸福地活一辈子,用明亮的双眸多瞧瞧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可是,泪流满面的她,听到父亲撕心裂肺但坚定不移的声音在劝慰她时,她高声呼道:

“知道!”她或许看到了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她或许想起了母亲爱伤时苍白的脸庞与无力的呻吟。她知道,为中国的未来永不屈服和牺牲是一种宝贵的牺牲。

连一个不会读书的孩子都是爱国的,更别说我们了?中国的未来是我们创造的。只有成长起来,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加繁荣和强大的中国!那我们就从现在开始,丰富知识,努力学习,将来报答母亲。

女孩稚嫩的声音还在回荡,我的眼里含着泪水,向蓝天呐喊——祖国,我为你而战!

感动,为爱。

迷惘中,爱为我指明了方向。

因为感动,所以珍惜;因为珍惜,所以永远爱。

【篇二:爱——观电影《黄河绝恋》有感】眼前,是那蜿蜒的长城。沧桑下,是那漫山的层林尽染。

耳边,隐约是那美妙的小提琴声,旋转着,仿佛勾勒出黄河那一段迷恋。在秦砖和汉瓦的墙脚下,他与见了她,他们也遇见了她——委婉而深刻。

抗日战争时期,在长城的硝烟下,美国的欧文和努八路安然无恙,拎着行李,奔赴延安。前面,是纯朴的黑子。为了护送欧文,一路上有日军的追击,有黄土高原的险恶抵抗;有怨恨,有生死攸关的时候。

一路上,一次次的虎口逃生,都是因为对黄河的执着。欧文是名飞行员,身上携有重要情报;是这份忠贞令他最后艰难却了不起的横渡黄河。彼岸,就是安洁与黑子的梦,却被黄河湮没了。

善良美丽的安洁,坚强勇敢的黑人是陪伴欧文走到最后的好同志。一路互相扶持,让黑人受伤却依然选择抱欧文。两兄弟之间的兄弟情谊,反映了当黑人用身体为欧文挡子弹,当欧文不计后果地上前去救黑人的女儿时,国家之外的无畏。

安洁为了不干扰欧文,毅然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生命。这无私的爱是黄土地的歌。

在黄河岸边,一个深吻见证了安洁和欧文的爱情。他们并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因战争结缘,在艰苦中互相了解,彼此熟悉。在深山宙宇里,两人说:

“我们是彼此最好的朋友。”在芦花摇曳下,安洁向欧文道出自己为什么要背着手榴弹的原因,是一份贞洁,一份委屈,一份坚强,更是一份对日本人的痛恨。欧文轻轻取下手榴弹,对她说:

“我会保护你,一辈子”。文化和性格的差异并不重要。幸运的是,在硝烟的摧残下,我们还能在黄河写下如此浓烈而单恋!滔滔黄河水,寄托着安杰的希望和爱,她笑着倒下了。

也许,爱不需要如此的轰轰烈烈,但那一个承诺,令我十分感动。

电影中的八路军和老百姓都痛恨中国共产党的敌人。他们在与敌人的斗争中都表现出坚定的信念和巨大的勇气。在生与死中,他们以死捍卫祖国的尊严;在个人利益与党的使命面前,果断的选择了一切留给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挺起胸膛!——这源于对祖国的爱。

什么也罢,电影中“因为你是中国人!”一句频繁出现,却显得字字千金,如铁打般深深烙刻进心底!因为是中国人,黑子宁可牺牲全家人性命,完成任务,换人民安定;因为是中国人,在家仇与国难面前不计前嫌,同仇敌忾;因为是中国人,安洁将自己的生命交给了母亲河——黄河!

是啊,你能看到,黄河两岸,芦花飘飞,洋洋洒洒地奔向远方。雾气蒸腾的远方,是婉转,深沉的爱。

【篇三:当一瞬成为永远——《黄河绝恋》观后感作文】流星划过的一刻,是一瞬的美丽。

蜡烛燃起的一刻,是一瞬的温暖。

鲜血凝结的一刻,是一瞬的永恒。

然而,电影中的那个女战士,却三者囊括。她没有用冰冷去装饰自己的外表,用坚强去压制自己的柔情,用仇恨去化解自己的温暖,在那一瞬——

她张开自己的双臂,似乎要投身于黄河中,她闭上了双眼,用微笑面对远处的相机,发丝拂动,她忘却了战争、耻辱、血腥,只在用心感受着这深入灵魂的美丽,让人惊叹。这是一个何等的女子,这是一位何等的精灵。

我们不禁联想到《泰坦尼克号》中,也有这样的情景,女主人公张开双臂,似乎要融入海中,男主角也张开双手拥住了她,不管是浪漫的夜晚,还是死亡前的挣扎,他们都以这么美好的方式诠释了美丽的意义。

但是,我们却没有想到,这样细腻永恒的一瞬却出现在这种血腥的战争中,但是,这两者不也都一样吗?在死亡面前,用心去记录这最后的点滴,不管是面对的是大海,还是面对黄河,一瞬的静谧,一瞬的定格,在万物的映衬下,熠熠生辉。

残阳如血,即使在之后用生命去祭奠黄河,也没有悲凉凄清,有过这样一个生命保留绽放到极致的瞬间又有何遗憾?

在这苦涩的岁月里,因战争而腐朽黑暗,我们应实现的,不是避开黑暗,而是勇敢的迎着黑暗绽放光明。至少曾经耀目过,她了无遗憾,她用她的倔强坚守,用她的纯真融解,宛如黑夜中夺目的星辰。

人活着,不就应努力的感受一切的美丽吗?我们拥有的不只千千万万;一瞬,只是我们没有察觉,因一瞬的光华,在这悠久的岁月中,永远,铭记。

**只留下了她的身影,但她的心却早已寄托到母亲河中,就在那一瞬……

这一瞬,会有多么粲然?

黄河,会给你响亮的回答!

【篇四:血色黄河——《黄河绝恋》观后感】华夏大地,曾有一段屈辱没齿难忘。

九曲黄河,曾有一段情谊惊天动地。

我们不会忘却战争的耻辱,不会忘记为祖国而战的儿女的滴滴热血。

我们不会忘却战斗的情谊,不会忘记将黄河渲染得如此美丽悲壮的无边血爱。

走进《黄河绝恋》,拂去历史的尘埃,正视过往……

男主人公欧文是一名美国飞行员,前往中国,支援抗日。飞机的不幸坠毁,开始了他的历程。

是那个呆头呆脑的小男孩,救了欧文。他们在悬崖上一齐大笑,一齐分享生的喜悦。就在这喜悦正被定格之时,战斗机的轰鸣打破了宁静。

就如同亿万中国人民的生活一样,原本的幸福、平静,随着卢沟桥的枪声响起而荡然无存。我憎恶这战争,打破了这宁静。轰炸夺去了小男孩的生命,他所遗留下来的银锁,清脆的音色如同他的笑声般美妙,却不再响起。

是那个沉寂的村庄,感动了欧文。联想起无辜的妇人在汽油的燃烧中翻滚痛苦的呻吟,未满周岁的孩子被石磨活活给碾死,声声惨叫。我无法想象那鲜红的血汇集,涌向黄河,或许澎湃汹涌是黄河的咆哮,是人民的奋起抵抗。

恶魔般的敌人,残暴的行经,人神共愤!坚强的人民,顽强的抵抗,感天动地!

是那一个个英勇的村民,震撼了欧文。国难当头,不计私人恩怨,共同抗战,只因我们同是中国人;关键时刻,临危不惧,就算内心再痛也不给敌人制造机会,只因我们同是中国人;不论老少,不分尊卑,联手对抗,只因我们是中国人。

是中国人的风采,令欧文折服。国家和人民高于一切,他们不畏生死,哪怕仅存一丝希望也要付出全力,他们的生命永远与人民紧系在一起,为了心中共同的信念;永不言弃。他们用热血捍卫着尊严,他们绝不允许自己的尊严受到敌军的残踏。

黄河是源头,也是归属。

是黄河的激昂,让欧文震惊。黄河水一去不复返,那么义无反顾,也许只有这样的河流才能养育出勇往直前的儿女,坚强不屈的儿女。

黄河岸边,殷红的血浸染了天空,浸染了土地,也缓缓流向河中,母亲河给予的条条生命又带着革命必胜的决心,重回怀抱。

血色黄河是耻辱,是人们拼搏的见证,是一个民族重振的起点。

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才能直视过往的历史……

黄河绝恋电影观后感简短【篇2】

在打冤家时被打坏了下身的安家管家心怀不忿,将美国飞行员的事情告诉了日本人。

班长半夜来安顿,用民族大义感动了寨主。安决定护送自己渡过黄河。黄河边,他们与早已埋伏的日军遭遇,安寨主手刃敌酋,自己也被打死;管家因点火报信,被敌人活埋。

守候在另一渡口的班长父亲也被日军杀害。欧文从日军手中救出了班长的小女儿花花,她笑得像银铃。在护送欧文突围过黄河的过程中,班长不幸去世,而安洁尔·安洁则把生命的希望送给了心爱的外国飞行员和一个农村孩子。她沉入水底,在汹涌的壶口瀑布中演唱了一首壮丽的情歌。

美国飞行员终于渡过了黄河。

黄河绝恋赏析

一件艺术作品,能让人感动已然是一件很好的作品。而《黄河绝恋》则给予一种较之于感动更深一层次上的心灵触击,我把这称为一种震撼。

当我坐在宽大的银幕前,用眼睛开始去审视这部片子的时候,我是带着挑剔的眼光的,但从一开始我便感受到作者在艺术上带给我感官的震撼。从宁静的渤海中的激烈空舰对战到古老安详的长城上的艰苦跋涉,或是太行山脉中悬崖绝壁上如芥籽般的人影,一切场景都显得宏大,气势磅礴,将我的双眼、我的双耳紧紧地吸引在了这片广阔的天地里。那份来自于宏大的美带来的享受与震撼透过每个细胞将信息带到了心灵深处。

故事在发展,作者将镜头对准了一批人,这是一群生活于这片美丽土地的人。无论是安洁、黑子,或是寨主、三炮,每个人都带着这片土地特有的气质,纯真、朴实、刚毅或是在死亡面前的无畏,这是属于我们民族的本源的气质,民族的伟大,源自于每个个体的伟大,而生活于这个民族中的个体,就会自然而然地被这种伟大所感染,而有了对这份优秀气质的继承光大。因此,我受到了民族伟大气质的影响,感受到了民族情感带来的震撼。

当我和作者达到电影的高潮时,我们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到主人公的死亡。主人公太美了!黄河边安杰的最后记忆,一张充满活力的笑脸,一个民族活力的象征——黄河的结合,把作者对生命之美的诠释推到了银幕前,而我的整个身体却不自觉地融入了这一生命。

那时我才真正找到震撼的来源。无论是古老安详的长城,高高的大行山脉,或是生活于在黄河边的寨主三炮们,景物古老的存在的千年与他们生命最后的爆发,一种漫长与一种短暂都只是为了这份生命之美的阐释,只是为了安洁伸向天空的双手与美丽的最后的笑容。

故事走到结尾,作者依旧将一种生命的力量注入在银幕上的每一块色彩,每一份光影。安洁的生命消失在黄河中,英雄欧文背着一朵稚嫩的花跨过生命之河。他背着一份希望走向西边壮美的夕阳。

红色的屏幕预示着希望与生命的活力。作者试图将所有的情感注入坐在屏幕前的每一个人身上,把生活的激情带给每一个观众。当我回味影片时,却没有了对于细节的记忆,所剩只是作者深留在我心中的这份源自于生命的震撼。

黄河绝恋电影观后感简短【篇3】

《黄河绝恋》集音乐,色彩于一体,将两者合理搭配,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一曲令人动容,感人落泪的爱情绝响。

欧文作为一位外国飞行员,为帮助中国作战而来,却也秉持着与东方战士完全不同的节操。他将生命看得高于一切,他认为当武器用尽时,作为一个军人投降并不耻辱。但这样的他,却在黑子女儿作为人质时,毅然挺身,为救女孩以命相搏,这是他的改变,截然相反的转变,正是黑子这些中国战士给他的熏陶,甚至可以说是改变了他。

他坚持叫美丽的中国女孩为angle,是最纯洁而又最美丽的天使之意,这些,也正是女战士安洁给他的感受,所以他为之倾倒,为之着迷。安洁为了拯救欧文,不惜以身相协,逼着自己的父亲放了战友。她拉开手榴弹的时候毫不迟疑,正是这圣母般的牺牲精神,是她的形象越发美丽,越发纯洁。

在黄河面前,他们一起为黄河的伟大而惊叹,而感动。天使第一次向他提出了一个要求:请求他为自己照一张相。在黄河边,她张开双臂,双目微合,嘴角幸福地微微上扬,似在聆听黄河壮阔而哀伤的低吟,一瞬间,阳光洒在她的脸上,熠熠生辉。欧文情不自禁地上前亲吻了她,闪着灿烂光环的她。

而最终,她没有度过黄河。欧文用自己的想象打动了观者,他将结局修正得很完美,他成功带着心爱的姑娘上岸了,在一轮耀眼的红日下,相互扶持回家。。。。

不得不佩服导演的才华,演员的努力,还原了那质朴的年代,最原始最简单,却又最动人的情怀。

黄河绝恋电影观后感简短【篇4】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回忆,它们或是开心快乐,或是苦涩遗憾,长久的伴随着那个昔日的故事,扎根在我们的心中。

垂垂暮年的老欧文带着自己的女儿来到中国,这次旅行也是为了追寻昔日的记忆,一段过去的冒险经历由此开始。

年轻时的欧文,是一位来到中国支持抗战的美国飞行员。一次和战友罗伯特执行拍照任务中遇见一艘日本舰艇,两人相约将其击沉,然而罗伯特不幸被炮弹击中,飞机坠毁身亡。愤怒的欧文拼死一搏,终将日本军舰炸毁,自己的飞机也引擎失火即将坠地……

一阵拼死操作之后,飞机卡在一个悬崖边飘飘欲坠,欧文即将掉下之际,山崖顶的放牛娃放下了救命的绳子。欧文大难不死,激动万分,准备给小男孩拍照,不幸背后驶来了日本飞机,一枚罪恶的炸弹将放牛娃炸成灰烬,欧文也被炸成重伤。

昏迷以后欧文醒来,得知自己被八路军中的少女安洁所救。三位八路军战士奉命将欧文护送到军分区,途中发生遭遇战,一位战士为了救下欧文不幸中弹牺牲。

四人辗转赶到军分区,却发现那里村庄已被扫荡一空,百姓全部被残忍杀害:机关枪的扫射、碾盘下被压死的无辜婴儿、被火烧成焦黑的女性干尸,无情控诉着日寇的暴行。面对如山般乡亲们的尸骸,流淌在地上如河流般粘稠的鲜血,四人哭泣,愤怒,残忍的杀戮让人同仇敌忾:打倒日寇,还我河山!

之后去向何方?赵黑子建议去自己的老家神泉寨,那里靠近黄河渡口,能伺机渡河,赶到延安。在黑子老父亲家中养好伤病,即将出发时,神泉寨主安先生突然引一票队伍挡住去路,安家和赵家十三代世仇,自然不能放过。抓住安洁掀开头巾的时候众人呆住了,安洁竟是寨主失散多年的二小姐。

此时日本人也紧锣密鼓行动,要求安寨主活捉洋人送上。家仇、亲情、日寇三方纠结,随从建议把赵黑子先行杀掉,洋人送到日本那里以保一方平安。

第二天,行刑场上烽火狼烟,闸刀之下即将终结安赵两家的世仇,欧文被押解一边无能为力。危急时刻,安洁手持手榴弹出现逼迫父亲放人,三人一行得以艰难脱身。

黑夜,赵黑子潜回寨主家中,寨主无法放下仇恨,意图决斗分个死活,黑子晓以民族大义,日本人当年为实验毒气弹杀死寨中一百多人口。安寨主终于冰释前嫌,决意不与日本人为伍,誓不合作。

安洁和欧文在黄河之边,长久的相依为命中两人已产生爱情,两人拥抱互吻。背靠黄河的灿烂微笑,这个美丽的画面永远定格在了我们的回忆之中。

然而危机随之降临,大汉奸投靠日本,出卖机密,渡口早早被鬼子占领。安寨主和随从发现事态有变,寨主笑脸藏刀,偷偷一刀结果了日本军官,自己也随之被乱枪打死,随从已知难保,烧掉渡口草屋提醒黑子三人,自己被鬼子活埋,临死前还高唱着那一曲悲凉的信天游。

随后赶到的三人看见这一切心急如焚,赶紧另找黄河边的黑子父亲,而老人在编葫芦船筏之中已被暗杀。后面已无退路,黑子主动要求殿后,欧文和安洁提前带上救生圈撤退渡河。

欧文带着不会游水安洁艰难游泳,后面的安洁身重两枪,黑子早已被乱枪打倒,但他仍拼尽最后一口气扑向机关枪的火舌,阻止了日本鬼子的扫射……安洁已知难以坚持,为了爱人能够存活,她抽出匕首隔断绳子,淹没在了汹涌的黄河水之中,上演出一幕悲壮感人的黄河恋歌。

黄河绝恋电影观后感简短【篇5】

习作 《黄河绝恋》以几张老**为主线,讲述了二战后期发生的故事。两名美国盟军士兵在日本上空飞行时被击落。幸存的士兵欧文被日军追杀。三名八路军士兵在根据地为掩护他牺牲。许多年后,美国老兵欧文把旧**放进黄河,带到英雄面前。

这部影片让我“由喜到悲”心情转变最快的,是放牛娃救人那一幕:美军战机被日军炮弹击落山崖,挂在一棵树上。欧文爬出飞机,一只手抓住机翼,机翼在树枝下摇摇晃晃。

当他的绳命悬在空中时,一个大约**岁的中国男孩冲到木柴堆边解开绳子,把绳子的一端绑在树桩上,另一端朝欧文扔去。此时,树枝早已沉不住气,“咔嚓”一声断裂,战机掉到万丈深渊,欧文借绳获救。死里逃生之后,他为可爱的放牛娃照了相,十恶不赦的日军空投下一枚炸弹,将这活生生的少年炸成碎片……

不过,后来日军和汉奸被小花花整了,很有趣:在神泉寨,八路军黑子的女娃——花花,到河边抓蝎子给欧文治伤,看到鬼子下水玩耍,裤子晾在一边,就将蝎子悄悄放进裤裆里,鬼子穿裤子时,被激怒的蝎子猛咬,汉奸还因此被鬼子恶揍一顿。真解气!

最感人的是尾巴:在滔滔不绝的黄河中,欧文戴着一排葫芦干,带着鲜花和爱人安杰游到对岸,准备横渡黄河。

鬼子举枪朝河里扫射,黑子掩护三人,用身体挡住敌人的枪口,子弹还是射伤了安洁的腿和背部,她不想拖累欧文和花花,就用欧文赠她防身的匕首,切断了救命绳,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

她欣慰地望着欧文带着花花游向岸边,随后慢慢地沉入河里,这条本是母亲河孕育的生命,终究归根。我似乎看到了她纯洁的灵魂,与母亲河融为一体

电影萧红观后感7篇


电影萧红观后感 篇1

萧红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女作家,她曾经以其深刻的敏锐洞察力和优美的文笔,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深受读者们的喜爱和推崇。而近年来,萧红的电影作品也相继面世,引起了广大影迷的热议。

我曾经观看过一部萧红电影,名叫《红玫瑰与白玫瑰》,影片以1930年代的中国为背景,讲述了两位性格迥异的女性在男人、权利、利益等因素之间做出的选择。整部电影在呈现出一种大时代背景之下的女性命运之余,描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政治局势以及不同人物间的复杂关系,真实反映了那个年代的生活状态和人性的种种复杂。

在这部电影中,黄渤饰演男主角白玫瑰,妙趣横生的表演让我们见识到其演技上的独立强悍,而范冰冰则出演了女主角红玫瑰,她所演绎的红玫瑰是一个坚韧勇敢的女性形象,在面对各种困境和挑战的时候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智慧。《红玫瑰与白玫瑰》虽然在许多方面都尊重原著,但同时又给电影的创作赋予了独特的个性和表现手法,让观众得到了别样的视听体验。

此外,电影不仅从审美角度上引发了大家的共鸣,同时在思想深度上也有着令人震撼的内涵。女主角红玫瑰是一个具有革命精神的独立女性,她始终追寻着自由和平等的理想信仰,不畏艰险和困境,时刻保持着自己内心的强大。而另一位女主角白玫瑰则是典型的自卑型人格,追求物质财富和权利,她在生活中遇到困境时并不像红玫瑰那样勇敢去面对,而是沉溺于自己的悲伤和绝望。

整部电影因此成为了一部关于自由、平等、权利、恋爱和革命等问题的深度探讨和反思,在这个年代背景下,它充分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思想的多重价值。通过此部电影的观赏,我们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那个时代的动荡和变革,以及萧红这位文学巨匠的不朽地位和价值。

总之,对于喜欢文学电影的观众来说,《红玫瑰与白玫瑰》这部萧红电影绝对是一部不可错过的佳作,它通过追溯中国民族精神和文化价值,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三十年代中国女性当时的命运和情感生活,并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成就。电影虽然已经上映多年,但对于人们的启示和感动是不会退去的,萧红永远是那个时代里的文学巨匠,她的作品也永远充满着生命力和诗意。

电影萧红观后感 篇2

萧红电影观后感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有很多电影都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刺激或者情感的触动。而我今天要分享的是一部让我颇为感动的电影 —— 《萧红》。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著名作家萧红的一生,以及她如何在自己艰苦的命运中追求自由和真理的故事。

首先,我想谈谈这部电影的题材。萧红是中国文坛上的一位不可多得的女性文学巨匠,她的作品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和启示。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对她人生的一个记录,更是一种对于人性、自由和命运的直击。电影通过讲述萧红的经历,向观众们展示了一个真实而不幸的命运的画面。她在她的一生中曾经经历过多次流亡、不断的失意和挫折,但她深深地信仰着真理和自由,并始终坚信自己的力量,她写作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再透过思想,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人类的未来。

其次,我想谈谈这部电影的表现形式。电影的导演借鉴了很多叙事方式,通过描写萧红的插图和旁白来展现她的人物形象。这种方式不但实现了影片的叙事连贯性,同时更加生动刻画了这位女作家的人物形象。她的足迹穿越了中国、美国等国家,电影通过对一些真实事件的叙述,如“五四”运动、民主革命的谈判、萧红的爱情经历等,表达了对于时代背景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

最后,我想谈谈这部电影的意义。在我看来,电影所传达的意义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呼吁人们追求真实的人生和自由的人格。其次,它传达出了坚持信仰的精神。最后,它也表达了不容易的命运印象,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要学会坚强和珍惜。这些意义都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让我们无论在哪种情形下,都能够勇往直前。

总结一下,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的心里非常激动。这部电影不仅让我对萧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于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我相信,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为了纪念萧红而拍摄的,更是想通过萧红这位女性的经历,宣扬一个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人格力量。这种力量激励着我们走向未来,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不屈不挠一份,勇往直前!

电影萧红观后感 篇3

这不是爱情,更像是一桩生意,只是到头来,赔钱的人是萧红,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大学门口的拉扯争吵正式宣告了这段关系的破裂。一段红墙下的奔跑,一次雪夜中的随行,北京与哈尔滨,更为寒冷的天气也像这对男女的命运一样,走向黑暗。汪姓人走了,走得如此轻松,如此潇洒,蓬头垢面的妻子与执着体面的丈夫,似乎预示着女人命运的坎坷。

人不是什么事情都能靠自己的,比如抓痒。就像萧红所说:人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人帮助,是件很幸运的事。萧军的出现印证了这个道理。旅馆的阁楼里,弥漫灰尘的空气,萧军像一束久违的阳光,给瑟瑟发抖的少女最及时的慰藉。有时候,爱情来的如此匆忙,以至于连梳妆打扮的时间都未曾给过。

让你这样的女人流泪,是所有男人的罪过。萧军的话感动了向往爱情的少女,也奠定了未来萧军滥情的基调。窗外依然是颓废的城市与寒冷的冰雪,然而一切都变得温暖了,就像室内橙黄色的油灯。

相爱的日子纵然有笑声,但更多的是生活的困窘,没有钱,没有吃的,象足了受冻受饿的犬,她甚至羡慕邻居家的列巴圈。我拿什么来喂肚子呢?桌子可以吃吗?草褥子可以吃吗?

1934年,二萧流亡到上海,住在拉都路一间见不到阳光的亭子间里。在那间狭小、阴暗的小屋里,她写信给鲁迅,叙说生活的情况。他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四周无边的黑暗,在鲁迅的帮助下,萧红的《生死场》和萧军《八月的乡村》相继出版,生活逐渐走入正轨。

留心,奥菲利亚,留心,我亲爱的妹妹,不要放纵你的爱情,不要让欲望的利箭把你射中,而这把利箭却准确无疑地射中了萧军,也许这就是命中注定,也许这是对萧红的戏弄,萧军的移情预示着这段本该地久天长,郎才女貌的婚姻走向终结。在离开上海继续逃亡时,萧红跳下了准备和萧军一起离开上海的轮船,各奔东西。

我走,并不是为了离开你,萧红只身到日本,本以为这将是一次心灵之旅。只是再次回到萧军身边,一切依旧。他说,他对她是付出灵魂的,对其他女人,只是逢场做戏。于是萧红咽下所有苦水,假装一无所知。直到她最好的朋友打来电话,说刚刚打掉了和萧军偷情的孩子。全世界的女人都可以,可是为什么,偏偏是你?全世界的男人都可以,可是为什么,偏偏走不出一个萧军?遇到萧军,不知道幸运还是不幸。他是一根火柴,划亮了我全部的灵魂。然而,他也当着我的面,划亮着一根根其他的火柴。萧红成名后如是说。

在萧红和萧军情感山穷水尽时,端木出现了。他对萧红是仰慕的,萧红在虚荣上有了满足感,她虽不喜欢他拍马和懦弱的性格,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与端木结婚。端木的不负责任,使萧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疲于奔命,三十一岁如缎的生命早早香消玉殒。

她的情史成了传奇。叛逆离家,她怀了汪姓人的孩子,身陷阁楼,房东告诉他,他不会再回来了。颠沛流离中,她怀了萧军的孩子,萧军远去陕西,她和端木去了武汉,她告诉自己,萧军不会再回来了。她在香港的病榻前奄奄一息,整个城市的人都跑光了,端木一去不复返,只剩下倾慕她、照顾她的小骆,她告诉他,端木不会再回来了。临终前,她想抽烟,没了火柴。小骆说去买火柴,她眼巴巴地看着指针走到了晚上九点半,她告诉自己,他不会再回来了。

为什么每个走近她的男人,都会爱上她,哪怕她贫病交加,哪怕她身怀六甲?就像当初的萧军,明知道她怀了别人的孩子,依然冒着死的危险,跑到洪水泛滥的阁楼去救她;就像当初端木明知她怀了萧军的孩子,依然宴请所有宾朋,给她一生唯一的名分和婚礼;就像小骆比她小六岁,依然心甘情愿地去照顾久在病床、早已红颜憔悴的她。

她是一个裸露的灵魂,用尽全身的力气去爱,她的爱会让男人变得骄傲,于是下手很重。萧军走了,端木走了,小骆走了,一切男人都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因居客舍大,百感动心间。两鬓生白发,难明长夜天。也许,一切从萧军闯进阁楼,看见那首《落尽萧红》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吧。那个骄傲的、落寞的、穿旗袍的背影,埋藏掉的是多少难捱的黑夜和孤寂的灵魂。爱情本来就是残酷的,每每落魄时,身边的男人都是如此的干净整洁,因为他们不需要对这份爱情负责。

为什么写作?因为没有其他更快乐的事情去做。乡下人和动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一个极有才情的女子,重病时,仍伏在枕上写着《呼兰河传》;当香港上空飞着太平洋战争的炮弹,她还一字一句写着《寄东北流亡者》。柔情女子,为了爱情,在漫水中寻找心爱之人;坚强女子,为了理想,在寒冷的北京龃龉独行;倔强女子,为了留恋,撰写了一部部传世文学。

萧红,记录下来的不仅是自己的历史。萧红,被记录下来,不仅是为了怀念。

电影萧红观后感 篇4

好久没看见这么具有文艺气息的电影了。萧红,我以前只在一些书的前言里见过她的名字。我对她了解不多。通过这部电影,我想我了解了个大概。

她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人,魅力强大到哪怕贫病交加,身怀六甲,生命垂危,也一样有人爱。最后结尾那一段阿洛对她的评价,我觉得是非常准确的。

她的确是一种很强大的真实。我认为任何一个写这么好的作品的作家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现实。因为他们关心的是现实,而不是单纯的虚构,总想通过表达这样一种痛苦的生活来激励人们去解决一些问题。

电影《萧红》拍的很唯美,有些画面是只有在**里面才能看见的,可能导演就是从**那些美妙的场景中提炼出来的也说不定,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看见为作家以及以作家为主角而拍的这种电影。

他们也是普通人,一样会肚子饿,会受伤,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操守,萧红就算是那么饿,也不会去偷邻居的列巴圈,这是很能表现气节的事情。

她的人生很曲折,我不知道为什么,喜欢她的男人,都是那么的不顶用,一个两个刚开始的都是那么的厉害,过多一段时间又都变得那般的鄙陋。第一个直接就跑了。第二个萧军还行,始终是爱她的,但是他的脾气太不好,而且还经常与别的女人勾搭,连萧红最好的朋友阿虚也被他搞的怀孕了。

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出轨还能出的这么理直气壮。

第三个,刚开始的时候看上去很有文艺气质的端木,他的言辞很山盟海誓的。但他不能够担当,总是在逃避责任。换句话来说,萧军是只能共患难,不能同享乐,而端木则是只能同享乐,不能共患难。

第四,没有结果,因为萧红在开始这段感情之前就已经死了。他是在萧红生命垂危的时候爱上她的。这也很能证明她的魅力了。

一个女人年龄可以越来越大,但是心里却是可以越来越有魅力的,它是不以年龄的流逝而产生消亡的。比如,我在东莞遇到的一个女人,丹姐,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她的年龄有四十几了,但是还是那么迷人,魅力四射哈,男人们为了她争风吃醋,甚至打架斗殴。

我就是为了她而被开除的,到现在我还忍不住惊呼,【妖孽兮】。

这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里看到鲁迅,这让我欣喜若狂。他是我真正的偶像。我看见他的那一刻,真的激动了。好久没有的感觉!

鲁迅先生好像是以前经常演周恩来的那个演员演的,演的蛮像的,一身深色长衫,头发依旧像倒立的扫把,只是脸上的妆画的太狠了,那么明显的黑线,我都看的出来是画上去的。整部影片唯美华丽,结尾那白色的冰河更是有一种旷远的美,结尾的配乐也蛮好听的。但电影总是一部电影。由于时间的限制,许多场景只是路过而已。

比如端木端了萧红一碗米粥,说了几句情话。在接下来的一幕中,萧红宣布与前任萧军分手。以我的感觉来说,这也太快了些吧。不过我能理解,比起赵薇导演的致青春,致的不清不楚的青春,和郭敬明的***来说,已经好太多了。

总的来说,《萧红》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值得大家一看的电影。

电影萧红观后感 篇5

电影萧红观后感看了《萧红》这部电影,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位平凡女作家的不平凡的一生。尽管她的一生颠沛流离、短促悲凉,饱受被放逐的寂寞、孤独和痛苦。然而,她在困境中追求爱情和自由,并一个接一个地写下了经典。

萧红二十岁逃婚,从哈尔滨到北平读书,山穷水尽之时,家里包办的那个男人找到了她并强迫发生关系并同居半年,说回家取钱,却拿着行李一去不回,留下她一个人大着肚子,被当**质扣在旅馆的阁楼,房东只盼着等她的孩子生下来,卖到妓院里,多少填补那个男人欠下的六百元房租。没有阳光、没有饱饭的阁楼里,她孤独、饥饿、无聊、窘迫,只能在墙壁上吟诗作画打发时间,万般无奈之下向报社打**求助,报社记者萧军来到阁楼像一束光,点燃了她的人生。这是萧红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那以后,他和萧军一直在两难中挣扎——他们努力创作**,接受了鲁迅的指导。

很快,他们就摆脱了困境。萧红以为从现在起他们会过上安定的生活。却没想到萧军背叛了她,萧红当然十分地生气,但它却无能为力,只能用写**来舒缓她内心的忧伤,而萧红的**创作正是她的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后来,萧红认识了端木。他们结婚了,但端木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很快,萧红病倒了。

萧红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他们也是普通人,一样会肚子饿,会受伤,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操守,在最困难的时候萧红就算是那么饿,也不会去偷邻居的列巴圈,这是很能表现气节的事情。还记得电影中最后的一句台词:她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人,魅力强大到哪怕贫病交加,身怀六甲,生命垂危,也一样有人爱。

这是阿洛对她的评价,我认为非常准确。萧红拥有着与别人不同的气质,有人问她:“为什么写作?

”。她说:“因为没有其他更快乐的事情去做。

()她的一生是孤独的,寂寞的,而她是不羁的,有才的,鲁迅先生称她为“一位很有潜力的女作家”,而端木也评价她说是靠感觉和天分去写作。所以她埋头于写作,创作出着名的长篇**《呼兰河传》,中篇**《生死场》,《马伯乐》,其中《呼兰河传》中的火烧云这篇文章仍让我历历在目。在国难的大背景下,她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斗争,一次又一次地与命运抗争,最终在第31个春秋输给了命运。

临死前她曾经在纸上写下:“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萧红虽然输给了命运,但她却拥有着不屈的灵魂,是她的灵魂造就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电影萧红观后感 篇6

看了《萧红》这部电影,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位平凡女作家的不平凡的一生。尽管她的一生颠沛流离、短促悲凉,饱受被放逐的寂寞、孤独和痛苦。但她却在困境中追求爱与自由,写下一篇又一篇的经典的小说。

萧红二十岁逃婚,从哈尔滨到北平读书,山穷水尽之时,家里包办的那个男人找到了她并强迫发生关系并同居半年,说回家取钱,却拿着行李一去不回,留下她一个人大着肚子,被当成人质扣在旅馆的阁楼,房东只盼着等她的孩子生下来,卖到妓院里,多少填补那个男人欠下的六百元房租。没有阳光、没有饱饭的阁楼里,她孤独、饥饿、无聊、窘迫,只能在墙壁上吟诗作画打发时间,万般无奈之下向报社打电话求助,报社记者萧军来到阁楼像一束光,点燃了她的人生。这算是萧红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他与萧军在困境中挣扎——他们努力地创作小说,接受着鲁迅先生的指导。很快,他们走出了困境,萧红以为从此以后过上平稳的日子了。却没想到萧军背叛了她,萧红当然十分地生气,但它却无能为力,只能用写小说来舒缓她内心的忧伤,而萧红的小说创作正是她的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后来,萧红认识了端木,他们结婚了,可是端木却是个没有担当的人,很快,萧红病倒了。

萧红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他们也是普通人,一样会肚子饿,会受伤,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操守,在最困难的时候萧红就算是那么饿,也不会去偷邻居的列巴圈,这是很能表现气节的事情。

还记得电影中最后的一句台词:她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人,魅力强大到哪怕贫病交加,身怀六甲,生命垂危,也一样有人爱。这是阿洛对她的评价,我觉得是非常准确的。萧红拥有着与别人不同的气质,有人问她:“为什么写作?”。她说:“因为没有其他更快乐的事情去做。她的一生是孤独的,寂寞的,而她是不羁的,有才的,鲁迅先生称她为“一位很有潜力的女作家”,而端木也评价她说是靠感觉和天分去写作。所以她埋头于写作,创作出着名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篇小说《生死场》,《马伯乐》,其中《呼兰河传》中的火烧云这篇文章仍让我历历在目。

在民族灾难的大背景下,她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一次次与命运搏击,终究在风华正茂的第31个春秋输给了命运。临死前她曾经在纸上写下:“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萧红虽然输给了命运,但她却拥有着不屈的灵魂,是她的灵魂造就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电影萧红观后感 篇7

萧红,这个出现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名字,我很熟悉。我读过她的作品。但是看了电影《萧红》之后,我才似乎更加靠近她短暂的一生。

鲁迅曾说:“娜拉面前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梦想是美好的,金钱也是重要的,如果女人没有经济独立,即使她们有觉醒的心,也无能为力。

”二十岁逃婚,从哈尔滨到北平读书。因为没有经济**,梦想的力量终于冲破了道的底线,她选择躺在曾经痛恨的男人身边,接受他的帮助,得到他的施舍。

这不是爱。更像是生意。最后,是萧红丢了钱。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大学门口的拉锯战正式宣告了这段感情的破裂。一次红墙下的奔跑,一次雪夜里的陪伴,北京和哈尔滨,更冷的天气,像两个男女的命运一样,暗了下来。

王左,那么轻松,那么聪明,蓬头垢面的妻子和执着正派的丈夫,似乎预示着女人命运的起伏。

“人不是什么事情都能靠自己的,比如抓痒。”就像萧红所说:“人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人帮助,是件很幸运的事。

”萧军的出现印证了这个道理。在酒店的阁楼上,弥漫着沙尘的空气,萧军就像久违的阳光,给了颤抖的女孩最及时的安慰。有时候,爱来的如此匆忙,以至于连打扮的时间都没有给。

“让你这样的女**泪,是所有男人的罪过。”萧军的话感动了向往爱情的少女,也奠定了未来萧军滥情的基调。窗外依然是颓废的城市和冰冷的冰雪,但一切都变得温暖起来,就像室内的城色油灯。

相爱的日子纵然有笑声,但更多的是生活的困窘,没有钱,没有吃的,象足了“受冻受饿的犬”,她甚至羡慕邻居家的列巴圈。“我拿什么来喂肚子呢?桌子可以吃吗?草褥子可以吃吗?”

1934年,二萧流亡上海,住在拉都路上一座没有阳光的亭子里。在那间又小又黑的小屋里,她给鲁迅写了一封关于生活的信。“他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四周无边的黑暗”,在鲁迅的帮助下,萧红的《生死场》和萧军《八月的乡村》相继出版,生活逐渐走入正轨。

“留心,奥菲利亚,留心,我亲爱的妹妹,不要放纵你的爱情,不要让欲望的利箭把你射中”,而这把利箭却准确无疑地射中了萧军,也许这就是命中注定,也许这是对萧红的戏弄,萧军的移情预示着这段本该地久天长,郎才女貌的婚姻走向终结。离开上海继续逃跑时,萧红跳下了准备和萧军一起离开上海的船。

“我走,并不是为了离开你”,萧红只身到日本,本以为这将是一次心灵之旅。只是再次回到萧军身边,一切依旧。他说,他对她是付出灵魂的,对其他女人,只是逢场做戏。

于是萧红咽下所有苦水,假装一无所知。直到她最好的朋友打**说她刚刚杀了萧军的孩子。全世界的女人都可以,但是为什么,是你?

全世界的男人都能做到,但是为什么萧军不能离开呢?“遇到萧军,不知道幸运还是不幸。他是一根火柴,划亮了我全部的灵魂。

然而,他也在我面前,点燃了另一根火柴。”萧红成名后如是说。

当萧红和萧军的情绪都耗尽时,端木出现了。他对萧红是仰慕的,萧红在虚荣上有了满足感,她虽不喜欢他“拍马”和懦弱的性格,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与端木结婚。端木的不负责任,使萧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疲于奔命,三十一岁如缎的生命早早香消玉殒。

她的情史成了传奇。叛逆离家,她怀了汪姓人的孩子,身陷阁楼,房东告诉他,“他不会再回来了。”颠沛流离中,她怀了萧军的孩子,萧军远去陕西,她和端木去了武汉,她告诉自己,“萧军不会再回来了。

”她在香港的病榻前奄奄一息,整个城市的人都跑光了,端木一去不复返,只剩下倾慕她、照顾她的小骆,她告诉他,“端木不会再回来了。”临终前,她想抽烟,没了火柴。小骆说去买火柴,她眼巴巴地看着指针走到了晚上九点半,她告诉自己,“他不会再回来了。

”“为什么每个走近她的男人,都会爱上她,哪怕她贫病交加,哪怕她身怀六甲?”就像当初的萧军,明知道她怀了别人的孩子,依然冒着死的危险,跑到洪水泛滥的阁楼去救她;就像当初端木明知她怀了萧军的孩子,依然宴请所有宾朋,给她一生唯一的名分和婚礼; 就像小骆比她小六岁,依然心甘情愿地去照顾久在病床、早已红颜憔悴的她。

本文来源://www.ghp7.com/g/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