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范文网 >地图 >电影观后感 >

电影萧红观后感

电影萧红观后感

时间:2023-12-21 作者:观后感范文网

电影萧红观后感7篇。

电影萧红观后感 篇1

萧红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女作家,她曾经以其深刻的敏锐洞察力和优美的文笔,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深受读者们的喜爱和推崇。而近年来,萧红的电影作品也相继面世,引起了广大影迷的热议。

我曾经观看过一部萧红电影,名叫《红玫瑰与白玫瑰》,影片以1930年代的中国为背景,讲述了两位性格迥异的女性在男人、权利、利益等因素之间做出的选择。整部电影在呈现出一种大时代背景之下的女性命运之余,描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政治局势以及不同人物间的复杂关系,真实反映了那个年代的生活状态和人性的种种复杂。

在这部电影中,黄渤饰演男主角白玫瑰,妙趣横生的表演让我们见识到其演技上的独立强悍,而范冰冰则出演了女主角红玫瑰,她所演绎的红玫瑰是一个坚韧勇敢的女性形象,在面对各种困境和挑战的时候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智慧。《红玫瑰与白玫瑰》虽然在许多方面都尊重原著,但同时又给电影的创作赋予了独特的个性和表现手法,让观众得到了别样的视听体验。

此外,电影不仅从审美角度上引发了大家的共鸣,同时在思想深度上也有着令人震撼的内涵。女主角红玫瑰是一个具有革命精神的独立女性,她始终追寻着自由和平等的理想信仰,不畏艰险和困境,时刻保持着自己内心的强大。而另一位女主角白玫瑰则是典型的自卑型人格,追求物质财富和权利,她在生活中遇到困境时并不像红玫瑰那样勇敢去面对,而是沉溺于自己的悲伤和绝望。

整部电影因此成为了一部关于自由、平等、权利、恋爱和革命等问题的深度探讨和反思,在这个年代背景下,它充分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思想的多重价值。通过此部电影的观赏,我们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那个时代的动荡和变革,以及萧红这位文学巨匠的不朽地位和价值。

总之,对于喜欢文学电影的观众来说,《红玫瑰与白玫瑰》这部萧红电影绝对是一部不可错过的佳作,它通过追溯中国民族精神和文化价值,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三十年代中国女性当时的命运和情感生活,并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成就。电影虽然已经上映多年,但对于人们的启示和感动是不会退去的,萧红永远是那个时代里的文学巨匠,她的作品也永远充满着生命力和诗意。

电影萧红观后感 篇2

萧红电影观后感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有很多电影都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刺激或者情感的触动。而我今天要分享的是一部让我颇为感动的电影 —— 《萧红》。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著名作家萧红的一生,以及她如何在自己艰苦的命运中追求自由和真理的故事。

首先,我想谈谈这部电影的题材。萧红是中国文坛上的一位不可多得的女性文学巨匠,她的作品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和启示。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对她人生的一个记录,更是一种对于人性、自由和命运的直击。电影通过讲述萧红的经历,向观众们展示了一个真实而不幸的命运的画面。她在她的一生中曾经经历过多次流亡、不断的失意和挫折,但她深深地信仰着真理和自由,并始终坚信自己的力量,她写作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再透过思想,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人类的未来。

其次,我想谈谈这部电影的表现形式。电影的导演借鉴了很多叙事方式,通过描写萧红的插图和旁白来展现她的人物形象。这种方式不但实现了影片的叙事连贯性,同时更加生动刻画了这位女作家的人物形象。她的足迹穿越了中国、美国等国家,电影通过对一些真实事件的叙述,如“五四”运动、民主革命的谈判、萧红的爱情经历等,表达了对于时代背景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

最后,我想谈谈这部电影的意义。在我看来,电影所传达的意义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呼吁人们追求真实的人生和自由的人格。其次,它传达出了坚持信仰的精神。最后,它也表达了不容易的命运印象,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要学会坚强和珍惜。这些意义都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让我们无论在哪种情形下,都能够勇往直前。

总结一下,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的心里非常激动。这部电影不仅让我对萧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于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我相信,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为了纪念萧红而拍摄的,更是想通过萧红这位女性的经历,宣扬一个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人格力量。这种力量激励着我们走向未来,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不屈不挠一份,勇往直前!

电影萧红观后感 篇3

这不是爱情,更像是一桩生意,只是到头来,赔钱的人是萧红,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大学门口的拉扯争吵正式宣告了这段关系的破裂。一段红墙下的奔跑,一次雪夜中的随行,北京与哈尔滨,更为寒冷的天气也像这对男女的命运一样,走向黑暗。汪姓人走了,走得如此轻松,如此潇洒,蓬头垢面的妻子与执着体面的丈夫,似乎预示着女人命运的坎坷。

人不是什么事情都能靠自己的,比如抓痒。就像萧红所说:人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人帮助,是件很幸运的事。萧军的出现印证了这个道理。旅馆的阁楼里,弥漫灰尘的空气,萧军像一束久违的阳光,给瑟瑟发抖的少女最及时的慰藉。有时候,爱情来的如此匆忙,以至于连梳妆打扮的时间都未曾给过。

让你这样的女人流泪,是所有男人的罪过。萧军的话感动了向往爱情的少女,也奠定了未来萧军滥情的基调。窗外依然是颓废的城市与寒冷的冰雪,然而一切都变得温暖了,就像室内橙黄色的油灯。

相爱的日子纵然有笑声,但更多的是生活的困窘,没有钱,没有吃的,象足了受冻受饿的犬,她甚至羡慕邻居家的列巴圈。我拿什么来喂肚子呢?桌子可以吃吗?草褥子可以吃吗?

1934年,二萧流亡到上海,住在拉都路一间见不到阳光的亭子间里。在那间狭小、阴暗的小屋里,她写信给鲁迅,叙说生活的情况。他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四周无边的黑暗,在鲁迅的帮助下,萧红的《生死场》和萧军《八月的乡村》相继出版,生活逐渐走入正轨。

留心,奥菲利亚,留心,我亲爱的妹妹,不要放纵你的爱情,不要让欲望的利箭把你射中,而这把利箭却准确无疑地射中了萧军,也许这就是命中注定,也许这是对萧红的戏弄,萧军的移情预示着这段本该地久天长,郎才女貌的婚姻走向终结。在离开上海继续逃亡时,萧红跳下了准备和萧军一起离开上海的轮船,各奔东西。

我走,并不是为了离开你,萧红只身到日本,本以为这将是一次心灵之旅。只是再次回到萧军身边,一切依旧。他说,他对她是付出灵魂的,对其他女人,只是逢场做戏。于是萧红咽下所有苦水,假装一无所知。直到她最好的朋友打来电话,说刚刚打掉了和萧军偷情的孩子。全世界的女人都可以,可是为什么,偏偏是你?全世界的男人都可以,可是为什么,偏偏走不出一个萧军?遇到萧军,不知道幸运还是不幸。他是一根火柴,划亮了我全部的灵魂。然而,他也当着我的面,划亮着一根根其他的火柴。萧红成名后如是说。

在萧红和萧军情感山穷水尽时,端木出现了。他对萧红是仰慕的,萧红在虚荣上有了满足感,她虽不喜欢他拍马和懦弱的性格,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与端木结婚。端木的不负责任,使萧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疲于奔命,三十一岁如缎的生命早早香消玉殒。

她的情史成了传奇。叛逆离家,她怀了汪姓人的孩子,身陷阁楼,房东告诉他,他不会再回来了。颠沛流离中,她怀了萧军的孩子,萧军远去陕西,她和端木去了武汉,她告诉自己,萧军不会再回来了。她在香港的病榻前奄奄一息,整个城市的人都跑光了,端木一去不复返,只剩下倾慕她、照顾她的小骆,她告诉他,端木不会再回来了。临终前,她想抽烟,没了火柴。小骆说去买火柴,她眼巴巴地看着指针走到了晚上九点半,她告诉自己,他不会再回来了。

为什么每个走近她的男人,都会爱上她,哪怕她贫病交加,哪怕她身怀六甲?就像当初的萧军,明知道她怀了别人的孩子,依然冒着死的危险,跑到洪水泛滥的阁楼去救她;就像当初端木明知她怀了萧军的孩子,依然宴请所有宾朋,给她一生唯一的名分和婚礼;就像小骆比她小六岁,依然心甘情愿地去照顾久在病床、早已红颜憔悴的她。

她是一个裸露的灵魂,用尽全身的力气去爱,她的爱会让男人变得骄傲,于是下手很重。萧军走了,端木走了,小骆走了,一切男人都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因居客舍大,百感动心间。两鬓生白发,难明长夜天。也许,一切从萧军闯进阁楼,看见那首《落尽萧红》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吧。那个骄傲的、落寞的、穿旗袍的背影,埋藏掉的是多少难捱的黑夜和孤寂的灵魂。爱情本来就是残酷的,每每落魄时,身边的男人都是如此的干净整洁,因为他们不需要对这份爱情负责。

为什么写作?因为没有其他更快乐的事情去做。乡下人和动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一个极有才情的女子,重病时,仍伏在枕上写着《呼兰河传》;当香港上空飞着太平洋战争的炮弹,她还一字一句写着《寄东北流亡者》。柔情女子,为了爱情,在漫水中寻找心爱之人;坚强女子,为了理想,在寒冷的北京龃龉独行;倔强女子,为了留恋,撰写了一部部传世文学。

萧红,记录下来的不仅是自己的历史。萧红,被记录下来,不仅是为了怀念。

电影萧红观后感 篇4

好久没看见这么具有文艺气息的电影了。萧红,我以前只在一些书的前言里见过她的名字。我对她了解不多。通过这部电影,我想我了解了个大概。

她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人,魅力强大到哪怕贫病交加,身怀六甲,生命垂危,也一样有人爱。最后结尾那一段阿洛对她的评价,我觉得是非常准确的。

她的确是一种很强大的真实。我认为任何一个写这么好的作品的作家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现实。因为他们关心的是现实,而不是单纯的虚构,总想通过表达这样一种痛苦的生活来激励人们去解决一些问题。

电影《萧红》拍的很唯美,有些画面是只有在**里面才能看见的,可能导演就是从**那些美妙的场景中提炼出来的也说不定,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看见为作家以及以作家为主角而拍的这种电影。

他们也是普通人,一样会肚子饿,会受伤,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操守,萧红就算是那么饿,也不会去偷邻居的列巴圈,这是很能表现气节的事情。

她的人生很曲折,我不知道为什么,喜欢她的男人,都是那么的不顶用,一个两个刚开始的都是那么的厉害,过多一段时间又都变得那般的鄙陋。第一个直接就跑了。第二个萧军还行,始终是爱她的,但是他的脾气太不好,而且还经常与别的女人勾搭,连萧红最好的朋友阿虚也被他搞的怀孕了。

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出轨还能出的这么理直气壮。

第三个,刚开始的时候看上去很有文艺气质的端木,他的言辞很山盟海誓的。但他不能够担当,总是在逃避责任。换句话来说,萧军是只能共患难,不能同享乐,而端木则是只能同享乐,不能共患难。

第四,没有结果,因为萧红在开始这段感情之前就已经死了。他是在萧红生命垂危的时候爱上她的。这也很能证明她的魅力了。

一个女人年龄可以越来越大,但是心里却是可以越来越有魅力的,它是不以年龄的流逝而产生消亡的。比如,我在东莞遇到的一个女人,丹姐,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她的年龄有四十几了,但是还是那么迷人,魅力四射哈,男人们为了她争风吃醋,甚至打架斗殴。

我就是为了她而被开除的,到现在我还忍不住惊呼,【妖孽兮】。

这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里看到鲁迅,这让我欣喜若狂。他是我真正的偶像。我看见他的那一刻,真的激动了。好久没有的感觉!

鲁迅先生好像是以前经常演周恩来的那个演员演的,演的蛮像的,一身深色长衫,头发依旧像倒立的扫把,只是脸上的妆画的太狠了,那么明显的黑线,我都看的出来是画上去的。整部影片唯美华丽,结尾那白色的冰河更是有一种旷远的美,结尾的配乐也蛮好听的。但电影总是一部电影。由于时间的限制,许多场景只是路过而已。

比如端木端了萧红一碗米粥,说了几句情话。在接下来的一幕中,萧红宣布与前任萧军分手。以我的感觉来说,这也太快了些吧。不过我能理解,比起赵薇导演的致青春,致的不清不楚的青春,和郭敬明的***来说,已经好太多了。

总的来说,《萧红》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值得大家一看的电影。

电影萧红观后感 篇5

电影萧红观后感看了《萧红》这部电影,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位平凡女作家的不平凡的一生。尽管她的一生颠沛流离、短促悲凉,饱受被放逐的寂寞、孤独和痛苦。然而,她在困境中追求爱情和自由,并一个接一个地写下了经典。

萧红二十岁逃婚,从哈尔滨到北平读书,山穷水尽之时,家里包办的那个男人找到了她并强迫发生关系并同居半年,说回家取钱,却拿着行李一去不回,留下她一个人大着肚子,被当**质扣在旅馆的阁楼,房东只盼着等她的孩子生下来,卖到妓院里,多少填补那个男人欠下的六百元房租。没有阳光、没有饱饭的阁楼里,她孤独、饥饿、无聊、窘迫,只能在墙壁上吟诗作画打发时间,万般无奈之下向报社打**求助,报社记者萧军来到阁楼像一束光,点燃了她的人生。这是萧红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那以后,他和萧军一直在两难中挣扎——他们努力创作**,接受了鲁迅的指导。

很快,他们就摆脱了困境。萧红以为从现在起他们会过上安定的生活。却没想到萧军背叛了她,萧红当然十分地生气,但它却无能为力,只能用写**来舒缓她内心的忧伤,而萧红的**创作正是她的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后来,萧红认识了端木。他们结婚了,但端木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很快,萧红病倒了。

萧红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他们也是普通人,一样会肚子饿,会受伤,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操守,在最困难的时候萧红就算是那么饿,也不会去偷邻居的列巴圈,这是很能表现气节的事情。还记得电影中最后的一句台词:她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人,魅力强大到哪怕贫病交加,身怀六甲,生命垂危,也一样有人爱。

这是阿洛对她的评价,我认为非常准确。萧红拥有着与别人不同的气质,有人问她:“为什么写作?

”。她说:“因为没有其他更快乐的事情去做。

()她的一生是孤独的,寂寞的,而她是不羁的,有才的,鲁迅先生称她为“一位很有潜力的女作家”,而端木也评价她说是靠感觉和天分去写作。所以她埋头于写作,创作出着名的长篇**《呼兰河传》,中篇**《生死场》,《马伯乐》,其中《呼兰河传》中的火烧云这篇文章仍让我历历在目。在国难的大背景下,她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斗争,一次又一次地与命运抗争,最终在第31个春秋输给了命运。

临死前她曾经在纸上写下:“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萧红虽然输给了命运,但她却拥有着不屈的灵魂,是她的灵魂造就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电影萧红观后感 篇6

看了《萧红》这部电影,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位平凡女作家的不平凡的一生。尽管她的一生颠沛流离、短促悲凉,饱受被放逐的寂寞、孤独和痛苦。但她却在困境中追求爱与自由,写下一篇又一篇的经典的小说。

萧红二十岁逃婚,从哈尔滨到北平读书,山穷水尽之时,家里包办的那个男人找到了她并强迫发生关系并同居半年,说回家取钱,却拿着行李一去不回,留下她一个人大着肚子,被当成人质扣在旅馆的阁楼,房东只盼着等她的孩子生下来,卖到妓院里,多少填补那个男人欠下的六百元房租。没有阳光、没有饱饭的阁楼里,她孤独、饥饿、无聊、窘迫,只能在墙壁上吟诗作画打发时间,万般无奈之下向报社打电话求助,报社记者萧军来到阁楼像一束光,点燃了她的人生。这算是萧红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他与萧军在困境中挣扎——他们努力地创作小说,接受着鲁迅先生的指导。很快,他们走出了困境,萧红以为从此以后过上平稳的日子了。却没想到萧军背叛了她,萧红当然十分地生气,但它却无能为力,只能用写小说来舒缓她内心的忧伤,而萧红的小说创作正是她的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后来,萧红认识了端木,他们结婚了,可是端木却是个没有担当的人,很快,萧红病倒了。

萧红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他们也是普通人,一样会肚子饿,会受伤,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操守,在最困难的时候萧红就算是那么饿,也不会去偷邻居的列巴圈,这是很能表现气节的事情。

还记得电影中最后的一句台词:她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人,魅力强大到哪怕贫病交加,身怀六甲,生命垂危,也一样有人爱。这是阿洛对她的评价,我觉得是非常准确的。萧红拥有着与别人不同的气质,有人问她:“为什么写作?”。她说:“因为没有其他更快乐的事情去做。她的一生是孤独的,寂寞的,而她是不羁的,有才的,鲁迅先生称她为“一位很有潜力的女作家”,而端木也评价她说是靠感觉和天分去写作。所以她埋头于写作,创作出着名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篇小说《生死场》,《马伯乐》,其中《呼兰河传》中的火烧云这篇文章仍让我历历在目。

在民族灾难的大背景下,她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一次次与命运搏击,终究在风华正茂的第31个春秋输给了命运。临死前她曾经在纸上写下:“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萧红虽然输给了命运,但她却拥有着不屈的灵魂,是她的灵魂造就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电影萧红观后感 篇7

萧红,这个出现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名字,我很熟悉。我读过她的作品。但是看了电影《萧红》之后,我才似乎更加靠近她短暂的一生。

鲁迅曾说:“娜拉面前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梦想是美好的,金钱也是重要的,如果女人没有经济独立,即使她们有觉醒的心,也无能为力。

”二十岁逃婚,从哈尔滨到北平读书。因为没有经济**,梦想的力量终于冲破了道的底线,她选择躺在曾经痛恨的男人身边,接受他的帮助,得到他的施舍。

这不是爱。更像是生意。最后,是萧红丢了钱。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大学门口的拉锯战正式宣告了这段感情的破裂。一次红墙下的奔跑,一次雪夜里的陪伴,北京和哈尔滨,更冷的天气,像两个男女的命运一样,暗了下来。

王左,那么轻松,那么聪明,蓬头垢面的妻子和执着正派的丈夫,似乎预示着女人命运的起伏。

“人不是什么事情都能靠自己的,比如抓痒。”就像萧红所说:“人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人帮助,是件很幸运的事。

”萧军的出现印证了这个道理。在酒店的阁楼上,弥漫着沙尘的空气,萧军就像久违的阳光,给了颤抖的女孩最及时的安慰。有时候,爱来的如此匆忙,以至于连打扮的时间都没有给。

“让你这样的女**泪,是所有男人的罪过。”萧军的话感动了向往爱情的少女,也奠定了未来萧军滥情的基调。窗外依然是颓废的城市和冰冷的冰雪,但一切都变得温暖起来,就像室内的城色油灯。

相爱的日子纵然有笑声,但更多的是生活的困窘,没有钱,没有吃的,象足了“受冻受饿的犬”,她甚至羡慕邻居家的列巴圈。“我拿什么来喂肚子呢?桌子可以吃吗?草褥子可以吃吗?”

1934年,二萧流亡上海,住在拉都路上一座没有阳光的亭子里。在那间又小又黑的小屋里,她给鲁迅写了一封关于生活的信。“他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四周无边的黑暗”,在鲁迅的帮助下,萧红的《生死场》和萧军《八月的乡村》相继出版,生活逐渐走入正轨。

“留心,奥菲利亚,留心,我亲爱的妹妹,不要放纵你的爱情,不要让欲望的利箭把你射中”,而这把利箭却准确无疑地射中了萧军,也许这就是命中注定,也许这是对萧红的戏弄,萧军的移情预示着这段本该地久天长,郎才女貌的婚姻走向终结。离开上海继续逃跑时,萧红跳下了准备和萧军一起离开上海的船。

“我走,并不是为了离开你”,萧红只身到日本,本以为这将是一次心灵之旅。只是再次回到萧军身边,一切依旧。他说,他对她是付出灵魂的,对其他女人,只是逢场做戏。

于是萧红咽下所有苦水,假装一无所知。直到她最好的朋友打**说她刚刚杀了萧军的孩子。全世界的女人都可以,但是为什么,是你?

全世界的男人都能做到,但是为什么萧军不能离开呢?“遇到萧军,不知道幸运还是不幸。他是一根火柴,划亮了我全部的灵魂。

然而,他也在我面前,点燃了另一根火柴。”萧红成名后如是说。

当萧红和萧军的情绪都耗尽时,端木出现了。他对萧红是仰慕的,萧红在虚荣上有了满足感,她虽不喜欢他“拍马”和懦弱的性格,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与端木结婚。端木的不负责任,使萧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疲于奔命,三十一岁如缎的生命早早香消玉殒。

她的情史成了传奇。叛逆离家,她怀了汪姓人的孩子,身陷阁楼,房东告诉他,“他不会再回来了。”颠沛流离中,她怀了萧军的孩子,萧军远去陕西,她和端木去了武汉,她告诉自己,“萧军不会再回来了。

”她在香港的病榻前奄奄一息,整个城市的人都跑光了,端木一去不复返,只剩下倾慕她、照顾她的小骆,她告诉他,“端木不会再回来了。”临终前,她想抽烟,没了火柴。小骆说去买火柴,她眼巴巴地看着指针走到了晚上九点半,她告诉自己,“他不会再回来了。

”“为什么每个走近她的男人,都会爱上她,哪怕她贫病交加,哪怕她身怀六甲?”就像当初的萧军,明知道她怀了别人的孩子,依然冒着死的危险,跑到洪水泛滥的阁楼去救她;就像当初端木明知她怀了萧军的孩子,依然宴请所有宾朋,给她一生唯一的名分和婚礼; 就像小骆比她小六岁,依然心甘情愿地去照顾久在病床、早已红颜憔悴的她。

本文来源://www.ghp7.com/g/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