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范文网 >地图 >小学生观后感 >

大国粮仓观后感

大国粮仓观后感

时间:2024-01-03 作者:观后感范文网

大国粮仓观后感精选11篇。

好的影视能够让人变得更加理性与善良,电影中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这时将观看时感悟写成观后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观后感加深了我对作品的认识。以下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大国粮仓观后感”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希望这些经验能够帮助你更好的管理时间!

大国粮仓观后感 篇1

打开手机,刷着视频,突然一个视频引起我的注意——袁隆平逝世,我以为是恶搞,心里还骂着那些网上的喷子。后来接二连三的刷到这种视频,才知道这是真的……怎么可能?之前袁隆平爷爷90岁生日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我不敢相信。

我对袁隆平爷爷的认识就是“杂交水稻之父”,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杂交水稻,他曾说过“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就是水稻高产梦,让人们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造福人类,还能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袁隆平爷爷不仅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还有海水稻。如此伟大的人怎么可能就逝世了呢?

当袁隆平爷爷的灵车穿过长沙的街道,所有的车都默哀鸣笛;下着雨,百姓也跟着车跑,边跑边喊“袁爷爷,一路走好”;在袁隆平爷爷的雕像前献满了花,那些花成了一片花海……

听说天上的星宿归于天际时,天地是会地动山摇送星宿归去的,好多地方都在下雨,就连天公也流泪了吧……

有些地方还出现了“麦穗云”,大家都说袁隆平爷爷只是去了需要他的地方,继续去干他热爱的事业了。可能天上也需要粮食了吧……

网上还晒出了袁隆平爷爷之前的样子,开会时的托腮、采访时的笑声、稻田里拉小提琴……原来袁隆平爷爷也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啊。

袁隆平爷爷养了一只猫,叫袁花花,是一只黑白条纹的小猫。可袁花花还没长大,袁隆平爷爷已经不在了……花花以后只能去稻田里寻找袁隆平爷爷的味道了……

他进入了一个梦乡,那里的稻穗比高梁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他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大国粮仓观后感 篇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推行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是彻底铲除封建时期剥削的一次深刻改革。统购统销粮食调配政策的实施,种类多样的票证出现,保证了特殊时期人们的吃饭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在现代化农业的大力建设与袁隆平等科技人员的奋斗钻研下,解决了大面积盐碱地、产能低下的问题,让北大荒成了北大仓。面对耕地流失、 农民离开田地的新困局,在科技与农业的结合下 ,用卫星导航实现插秧机自动插秧,大大节省人力物力;用稻蟹共生、稻鱼共生、稻鸭共生 等天然生态的种植方式,让人们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充足的粮食供给,搭建了良好的维系社会稳定的基石。

通过观看纪录片,我深刻认识到国以民为本 社稷亦为民而立,国家的繁荣复兴离不开每一位人民的努力和付出。中国体育彩票作为为人民谋福利、为国家争荣誉、为社会做贡献的公益事业,始终向着建设负责任、可信赖、健康持续发展的国家公益彩票的发展目标奋进。身为体彩的一份子,在工作和生活中更要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一、勇于担当 攻坚克难

党在面对大面积盐碱地、人口众多、产能低下等重重苦难时,勇于担当逐个突破。今年全国高频退市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对此我们要向党学习勇于担当、迎难而上的精神,并结合实际、求稳保基、不断攻坚克难。

二、锐意进取 开拓创新

科技与农业的结合创新使中国人从吃不饱到吃得饱,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在当前市场环境中,我们要不断学习、总结经验、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牢牢抓住欧洲杯与十四运的机遇把我们体育彩票公益、健康、乐活、进取的品牌形象推出去,提升大众对体育彩票公益事业的认识。同时通过不断为体彩队伍注入新血液、新知识,来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

三、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新时期下,作为体彩一份子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购彩者和代销者服务;要大力宣传体育彩票公益性、呼吁更多人为社会公益事业作贡献,全心全意为全国人民幸福生活谋发展。

大国粮仓观后感 篇3

夏粮“皖美”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全省上下笃定落实中央部署要求的坚定步伐,离不开省委把粮食生产作为把牢“定盘星”、筑稳“压舱石”的科学决策。不论是保夏粮播种面积、稳粮食结构,还是在当前推动秋粮播种,以及洪水灾后补种改种,省委主要领导均带队深入一线,作出批示指示,指导粮食生产,引领带动全省上下抗稳粮食安全生产责任。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越是面临复杂局面,越能考验地方治理能力和发展水平。“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毫无疑问,在特殊之年,抓好粮食生产,压紧靠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以地方粮食的增产,心得体会促进国家粮食丰收,是各地义不容辞的责任。安徽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不失时机地促进粮食增产增收,既稳住了产量,又保住了质量,不仅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自信、提振了士气,更有力增进了全国发展的信心和力量。

“皖粮”大丰收,亮眼“成绩单”中更见发展智慧。作为种粮大省的安徽深知,一味求面积、拼资源和拼消耗的传统种植模式,很难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占据优势。站在“皖粮”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省委书记李锦斌鲜明提出“运用工业化思维、市场化办法发展现代农业”的前瞻性思路,引领带动全省粮食生产朝着更优结构、更高质量迈进。

之所以上半年“皖粮”产量高、质量佳,其中与当地单产、结构和品质优化提升联系尤为紧密。比如,在夏粮产量逐年提高的基础上,今年夏粮平均单产再超去年4.9公斤,足见其“含金量”。与此同时,面对赤霉病对农作物的大规模破坏,全省不惜投入6亿多元专项资金,杀虫除病,全力保障粮食质量,把品质更好的“皖粮”投入市场,送到百姓餐桌。这其中,可谓处处体现着以工业化思维、市场化办法发展现代农业的哲学智慧。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同样,也要像保护命脉一样保护粮食。入党志愿书今年江淮大地雨季来得早、降雨量超出预期。在梅雨来临之前,抢收夏粮,做到颗粒归仓,无不成为摆在全省面前的又一场“大考”。关键时刻,全省跨省协调,紧急调集机械农具,规模化投入的大功率、高性能联合收割机等为夏粮抢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效果来看,当地仅用9天时间,就基本完成了抢收任务,创造出全省新的麦收速度。用心体悟,从保播种,到保面积,再到保收获,安徽粮食生产中的“工业化思维、市场化办法”进一步彰显。

安徽交出上半年“皖粮”丰收厚重成绩单,为下半年秋粮丰收开了好头,打下了坚实基础。下一步,也应清醒认识到,当前出现的洪涝灾害,对全省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小影响,部分地区秋粮作物受灾严重。摆在各地面前的,又是一道“防汛救灾+秋粮抢种改种”的紧迫课题,尤须持续发挥好上半年创造夏粮丰收的那股子精气神,因地制宜、科学施策、迎难而上,把灾害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努力夺取秋粮好收成。

大国粮仓观后感 篇4

本片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解决温饱问题、端牢手中饭碗为叙事主线,全景、真实、权威披露了新中国各历史阶段党和国家为解决人民吃饭问题、满足百姓基本民生需求,所作的重要决策和历史细节,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执政理念。时代背景与生动故事的交叉呈现,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将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取得一个个伟大成就的光辉历程。

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实现粮食自给的同时,百姓的营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中国饭碗始终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大国粮仓》从国家全面构建大食物观理念出发,讲述了中国人将发展农产品生产的空间扩大到整个国土空间做文章。从主粮到饲料粮,从肉类到蛋奶果蔬,全面展现出中国农产品生产的发展历程、经验、重点和未来走向,从历史的纵深角度和当下的现实出发,对它们的种养、生产、存储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述和系统表达。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从1949年粮食年产量2000多亿斤,到如今连续6年每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也大幅提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保障中国人口粮基本消费的同时,今天的中国还生产了全世界差不多半数的猪肉,牛羊肉产量也比新中国初期增长了几十倍。

片中大量数据反映出一个国家仓廪殷实、百姓餐桌丰盈的奇迹14亿中国人每天要吃掉12亿多只鸡蛋。中国水产品总量已连续32年保持世界第一,这意味着今天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周都可以吃上一条重一斤八两左右的鱼。同样居世界产量第一位的,还有水果。全世界近70%的西瓜,32%的柑橘,50%的苹果,98%的杨梅,都来自中国。而且,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和消费大国。

摄制组实地探访、拍摄了各地不同历史阶段的粮仓,切身感受国家粮食、食用油等物资储备的科技化、绿色化。粮仓里成百上千个传感器和监控探头,让千里之外的人们可以看清粮库内的粮食颗粒,并随时感知每一个角落的细微温湿度变化。

今天,中国粮食库存充盈,稻谷、小麦等粮食的库存量,能够满足14亿中国人一年以上的消费需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确保中国饭碗始终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大国粮仓观后感 篇5

田地上有一个人,他时而观望,或拿个本子记录着什么。烈日下,他身穿一件宽松粗糙的白衬衣,一副农民般的灰黄面孔上满是饱经风霜留下的一条条沟壑。他的长相虽然平凡无奇,但他做的事可一点也不平凡。这位老人就是被誉为“一生耕耘忙,万亩稻花香”的袁隆平。

袁隆平一生的梦想只有两个,那就是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刚开始,袁隆平爷爷是希望所有的中国人不再挨饿,因为20世纪60年代,他目睹了饥荒年代惨痛的一幕,所以他下定决心进行杂交水稻实验。从1961年到1970年试验成功,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路上可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人说,袁隆平爷爷每天不是在家,就是在试验田,如果不在试验田,就是在去试验田的路上。在一次实验中,他所研究的杂交水稻稻谷减少了5%,而稻草却足足增加了60%。在这时,有人却说,人要是能吃草的话,你这个水稻就大有成就,这讽刺的话刺着他的心,当时所有人都不相信他会成功,可是他真的成功了。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社会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他以坚持不懈的决心向全世界的人民见证了他的成功,让所有人都吃饱了饭。

可是,就在2021年5月22日下午13:07,袁爷爷去世了。虽然他已去世,但他永远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向袁隆平爷爷致敬!

大国粮仓观后感 篇6

中国有很多了不起的人,从古到今,都很爱国,真让人佩服。在众多了不起的中国人中,我认为袁隆平最了不起。

袁隆平乃是杂交水稻之父。提起他,绝大多数的人都对他十分尊敬。袁隆平列过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百姓都面瘦饥黄袁隆平也亲身经历了饥饿的痛苦。他见证了严酷的现实,想起了旧社会,想起了平民百姓的困苦,所以他要用自己的智慧培育出水稻的新品种。

在试验田里,他发现了一株不同的稻子,和普通的水稻不同。它们的差异在于稻子产量差别巨大。这一发现,令袁隆平大吃一惊,细细寻找以后,硕大的试验田中就只有这一株。在对其仔细观察和统计分析,论证了这棵稻是天然杂交稻。证明了这种水稻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现象,他激动地把它做成标本,拍下照发给助手,去外面寻找。

他和助手找了很长的时间,最终在一处水边,找到了珍贵的6株天然稻。第一次杂交成果并不理想,新的问题又来了,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用,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

为了克服这个世界难题,他每天都在试验田里,弯下腰,精心呵护着一棵棵水稻,仿佛是他的亲儿子一般。当下一批水稻成功时,他刚走进田中没多久,就兴奋地冲出来,抬头大笑:我成功了!我的杂交水稻成功了!反复多次的培育,产量从每亩800斤一跃到1600斤,研发到了2020年,稻杆比茭白还高,亩产超过了2000多斤。

袁隆平为中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让十几亿人吃上了饱饭。也为世界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在杂交水稻已在全世界推广。我要好好学习,在未来能报答祖国。

大国粮仓观后感 篇7

我听到南日的报道消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长袁隆平爷爷去世了,是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我当时听到消息后,心都快碎了,因为伟大的袁隆平爷爷就这么离开人间了。

大概每一个中国人都看过这个图片注释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考大学时,袁隆平一直想要学农,当时父母都不同意,袁隆平说,师范是一件大事,没有农民,种田就不能生存。这才说服父母,学了四年后,袁隆平就说出来一句话“很多人对学农有想法,可我从来没有后悔学农。”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因为我觉得如果没有农民伯伯种田,我们就活不下去了。

在一些时期,他像小孩一样胖着出来的秧,他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终于在1970年11月,在南红农场一个铁路涵洞附近的水塘边,大约两百平方米的野生稻中,发现了三株稻穗花要异常,袁隆平打算打给三亚,确认这是一株花粉败育的野生稻,当既把它命为“野败”1973年,全国水稻科研会上,他正式宣布,中国探行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袁隆平,他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这是真正的民族脊梁,致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大国粮仓观后感 篇8

星期六,我抄新闻的时候,有一则新闻震住了我!——袁隆平爷爷去世了!起初,我认为这又是一个假新闻,但当越来越多的媒体都在报道,这让我不得不相信这个事实!

相信所有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邓小平和袁隆平爷爷。有同学可能会说:中国人吃饭靠“两平”!首先,我们要靠邓爷爷的责任制,还要靠袁爷爷的杂交水稻!邓爷爷走了,如今,袁爷爷静静地躺在灵车上,远去……

想必大家都知道,袁爷爷培育的杂交水稻在中国在中国的种植面积,足以达到一半以上!有人算过一笔账,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五十一年前,袁隆平在西南农业学院毕业后,就开始研究红薯西红柿的栽培,1960年中国发生了一场十分罕见的自然灾害,袁爷爷看到很多人饿死在大马路上,就意识到,只有水稻才是人民的救命粮!从那时起他就开始了水稻领域的探索!

就这样,中国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这其中,就有袁爷爷的杂交水稻的功劳。因此,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的“神农氏”!2019年9月17日,袁隆平爷爷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袁爷爷,您辛苦付出了这么长时间,是时候休息一下了,没有关系,我们一定不会让您失望,我们会永远的铭记您!我们也会继续努力学习!

袁爷爷,您真了不起!

大国粮仓观后感 篇9

知识+汗水+机遇+灵感=成功是袁隆平爷爷说过的话,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在网上查资料时认识了有杂交水稻之父之称的袁隆平爷爷。袁隆平爷爷平头小脸,其貌不扬,经常戴着草帽,卷着裤脚,在田里做试验,让你第一次看见他照片时绝想不到他就是鼎鼎大名的袁隆平。

但是没有想到袁隆平爷爷,只活到了91岁,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就非常的伤心,袁隆平爷爷这样伟大的人,应该被上天所眷顾。

袁隆平爷爷出生在1930年9月7日,在他的一个夜晚,他做了一个梦,就是禾苗像高粱苗一样高,米像花生一样大。不管风吹雨打,禾苗都不会被折断或被烧烂。袁隆平希望这个梦可以实现,也把它命名叫做禾下乘凉梦。一直到了1964年,由于杨平爷爷看到这几年的食物匮乏遭遇决心要让中国人每天都能吃上饱饭,就开始了,对杂交禾苗进行了研究。

经过了几年的研究终于研究出了杂交禾苗的配方,别人称他为水稻之父。这时别人国家用几千亿来买这种技术,但袁隆平,拒绝了它始终记着他的梦是让所有中国人都能吃饱饭,他没有为这些金钱所迷了眼。

我相信袁隆平的这种精神和品质一定会流传在世界上代代相传,像王冕写的诗一样,只留清气满乾坤。让更多人学到袁隆平的这种精神。

大国粮仓观后感 篇10

一部解读谁来养活中国的史实电影

《大国粮仓》电影海报上谁来养活中国六个字,引起了每个观众的思考。要用全世界7%的耕地去养活全世界22%的人口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我党已经向人民交出了让人满意的答案。

从垦荒造田,到兴修水利储备种子,再到土地改革,最后到食品安全,《大国粮仓》让我们看到我国是如何通过一点一点的探索,有效的改善了三农问题,让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那么大。

从北大荒到红旗渠,从袁隆平爷爷到千千万万个科研人员的努力,让我们学习到了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以及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农业科技攻关征程中矢志创新、勇攀高峰的奉献精神。如今,我们食得饱、穿得暖,更不能忘这些积极投身祖国建设事业的先驱,要学习他们这种可贵的精神。当年袁隆平爷爷一句禾下乘凉梦,他用一生去实现,如今我们要对他说我们定当接替您,继续努力!。

中国人对食物的要求绝不仅是吃得饱,更要能吃得好吃得美。

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如今中国人对吃的要求越来越高,《舌尖上的中国》《人生一串》等等纪录片的出现也足以说明这一现象。在《大国粮仓》里我们也能看到中国人对美食的追求,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祖国的强大。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力上升、文化水平上升、人民幸福感上升、等方方面面的提升让中国人有了享受美食的权利。

敢问如果现在战火纷飞,百姓叫苦不迭,何来贪图餐桌上的美好?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给了我们盛满五谷的饭碗和肉禽蛋奶水果蔬菜皆有的餐桌,我们也应该心怀粒粒皆辛苦的感恩。

中国,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有确保粮食安全的良田沃土,有不断改革发展的惠农政策,有创新的现代化农业科技,和完善的国家储备粮制度保障,还有以丰富海洋资源建立起来的一座座海上粮仓的融入,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人饭碗里永远端着中国粮!

如今,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出是中国养活了中国!

大国粮仓观后感 篇11

2021年5月22日下午13:07,一个不幸的消息,在湖南长沙的某一所医院内传出,杂交水稻之父一袁隆平袁爷爷去世了,享年91岁,他是我们真正的英雄,向英雄致敬。

下午,我了解了袁爷爷的瓶身,背景,心愿,以及写的一首令人眼泪直流的诗,它就像一位英雄用了一生的时间研究杂交水稻,直到晚年才成功。他研发的杂交水稻,让我们中国几亿难民都吃上了粮食,我会在因食物不足而被饿死了。

1911年,袁爷爷出生了,直到1930年,19岁考上大学,看到许多人都因饥饿而死,雄心壮志的袁爷爷便选择了农业这条不归路。2014年,袁爷爷的杂交水稻试验田已经穿了15吨杂交水稻,并颁布了奖项。

袁爷爷曾在几次演讲上说明并解释了自己的心愿,袁爷爷的第一个心愿就是能够希望让全国人民不再因为粮食问题而担忧。在这里我想说的是,袁爷爷,您已经完美的做到了。

第二个心愿则是想法杂交水稻发展的重点发展到国外,这样的话,全世界人们都不会因为粮食而发愁。据我所知,现在袁爷爷的杂交水稻已经在美国等几个国家实行的大面积种植,现在在不远的将来,全世界人们都不会再次挨饿了。

一句妈妈,让我眼中的泪水喷发,一句我多想,让我眼旁泛起阵阵泪花。

在这个富足的时代,年少的我们并没有挨过饿,吃过苦,所以我们就了解不了袁爷爷的艰辛。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珍惜粮食,也是也是对袁爷爷在天之灵的一丝安慰。

可谓是天下乘凉梦一梦竹一声啊!我们要永远纪念他,怀念他,告别我们真正的英雄,去致敬,才会理解到袁爷爷是多么的高尚,多么的伟大。

本文来源://www.ghp7.com/g/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