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范文网 >地图 >小学生观后感 >

孔子观后感作文

《孔子》观后感作文

时间:2024-01-17 作者:观后感范文网

《孔子》观后感作文集锦(8篇)。

大部分人都会写手写作文,写作需要准确表达思想观点。好的作文,必须是情感与文字相适应的,我们从那些方面可以看出作文是否优秀呢?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孔子》观后感作文”相关内容,祝你能够在学习和工作中有所突破!

《孔子》观后感作文【篇1】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文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最近参观了孔子博物馆,对孔子的思想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是我的观后感。

孔子的思想强调人性和人伦关系。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和正义的,但是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会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孔子强调人应该尊重长辈、尊重老师、尊重朋友,并且要关心他人。他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只有保持和谐的关系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孔子的思想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是改变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途径,应该将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让更多的人受到教育。他提倡因材施教,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才能,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育计划,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孔子的思想对于我们现代的大学生来说,仍然有重要的启示。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认为大学生应该尊重长辈、尊重老师、尊重朋友,并且要关心他人。他提倡因材施教,认为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育计划,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这些思想都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参观孔子博物馆让我对孔子的思想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认为孔子的思想对于我们现代的大学生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孔子》观后感作文【篇2】

《孔子》观后感作文范文

近日观看《孔子》,对其中的几处情景颇有感慨,细细思量,随感由衷而发。

“放”一声令下,大量的油从城墙上往下倾倒,紧接着一支支带火的箭离弦而出,点燃了这一片火海。在这片火海中,士兵们不断地嘶喊,不断地挣扎,但都无济于事,眼看着他们一个个被火烧焦成灰,我的心不禁一颤。整个城门外在火势之后成了一片坟墓,到处都是死人。这些引发人们一些思考:孔子这样做对吗?他该这样做吗?在大多数人眼中,孔子不但文行,在军事方面也能稳操胜券,看到这一幕,有人会觉得孔子机智过人,而我却认为孔子的做法太残忍,虽然常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但我认为大可通过其他途径来征服这些反叛者,何必非要取他们的性命,孔子不是主张“仁爱”吗,怎么却成了杀人凶手呢?当然,有一点也不可否认,最终取得了成果,成功拆除三桓围墙。

除了这些以外,孔子还是个忠国的人才。他的爱国体现在这样的场景:当他被奸人陷害被迫离乡,抛妻弃女后,周游列国几度风波,重新又被请回鲁国的那一刻,他饱含深情地望着城门,哽咽地说:“我终于回来了!”随即行了一个大礼。这不禁让我想象:一不小心,那片叶子就脱离了树的怀抱,缓缓地在空中飘动。偶尔的一阵风会令它无可奈何地打旋、翻转,但最终,它还是回到土地,那片生它养它的土地。没错,这片叶子就是孔子。我注意到孔子走路的蹒跚,满头白发,他老了。即使他的脸上写满了沧桑,他也是开心的,因为他终究回到了故乡了。

同时,孔子也是擅长教学的,他的弟子都很出色。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子路和颜回。子路急于求成,为了让孔子能早归故土,在叛乱中被杀。但他临死前正衣冠的凛然之举,让我看到他真君子的本色,他的英雄形象刻在我的'脑海里。颜回在掉入冰河中后,竟为了捡回夫子的书简淹死了。当我看到孔子在冰面上痛苦地喊叫:“回!回……”我落泪了,我很敬佩他的做法。他们俩都是英雄,是孔子的骄傲,是值得我们敬仰的先人。

孔子的一生虽然坎坷,但他的成就显著。他的事迹和丰功伟业彪炳史册,他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思想灵魂。

《孔子》观后感作文【篇3】

孔子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观看《孔子》这部电影后,我深深被他的思想和智慧所吸引。

孔子的思想强调人文主义和仁爱,他认为人应该尊重道德、发扬正义,而不是追求物质财富和权力。他提倡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认为人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而不是互相竞争和伤害。他的思想对于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启示意义,我们也应该尊重道德、发扬正义,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孔子的教育家身份也是他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教育是人类最重要的事业之一,应该从娃娃时期就开始培养他们的品德和思维能力。他提倡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得到最好的教育。他的思想也影响了中国的所有朝代,成为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基石。

孔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于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启示意义,我们应该从他的思想和教育方法中吸取营养,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观看《孔子》这部电影让我对孔子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深深被他的思想和智慧所吸引。我认为,孔子的思想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也适用于今天的社会。

《孔子》观后感作文【篇4】

自从《阿凡达》上映以来,电影院无论周末平日,早上还是深夜,都是人满为患,买票的长队一度让我误以为看电影不要钱。于是我和妹妹决定反潮流而为之,买了《孔子》的电影票。

谢天谢地我们看的不是《阿凡达》而是《孔子》,虽然只剩下第一排的位置,但我仍觉得很值。之前有在很多地方听到过对《孔子》的评价,有来自网上的也有来自周围朋友的,甚至包括我比较推崇的韩寒也对《孔子》的评价不高,不过即使如此,在亲自观看之后我仍然给出《孔子》满分。

从电影开始十分钟左右的时候,我就有了想要痛哭的冲动。看到孔子充满理想与信念的脸,我想,若是他能活到两千年后的现在,看到这礼崩乐坏的社会与国家,这一次他会不会彻底的绝望,他是否还能从容不迫的露出自信的笑容。

“朝闻道,夕可矣。”

我想,那些坐在黑暗当中面对大荧幕上孔子以及他的若干弟子信念坚定眼神执着的面孔还能发出浅薄笑声的人,真的能够明白孔子的精神和境界吗?

颜回的时候,我真的无法再控制自己的眼泪了。或许会有数不清的人觉得他傻觉得他脑筋,不过是为了几捆书简,书没了可以再写,命没了是无法再挽回的,而他就那么毅然的潜入冰水之中只为了能打捞起所有掉落河底的书简。但我知道,对于爱书成痴,将精神看得比物质更重要的人来说,那些书也许比他的性命更加重要,甚至他可能根本就没有考虑过会不会送命这样的事情,只是下意识的想要捡起那些文字。

因为那些文字,承载的是思想。一个人了,时间还会继续下去,别人将代替他使人类这一物种延续下去,可是一个伟大的思想断绝了,却能改变整个世界的历史改变人类的世界。

颜回的不是值得不值得可以换算的,他用自己的方式成就了自己的道,已经功德圆满,他找到了自己道路,得到了自己毕生追求的答案,可以瞑目了。看着他在冰冷的河水中渐渐下沉,被光明笼罩的脸庞,轻轻合上的眼帘,那幅画面圣洁得唯美,就像被通往天堂的光所笼罩一般。

而我们这些凡俗之人,却仍在这尘世之中苦苦挣扎着生命的价值,用物质来衡量生命衡量一种精神本来就是错误的,错得离谱,怎么可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我并不完全推崇儒家的思想,也并不完全是孔子的信徒,但我仍然觉得悲痛。孔子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在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已经不会再有孔子以及孔子的徒弟那样一群人,为了贯彻自己的信念为了贯彻仁义礼数的思想而甘愿被自己的国家放逐,甘愿被世人放逐。再也不会有那样一群人,会为了一种思想一种精神而放弃个人的利益放弃物质以及权利的诱惑在充满荆棘曲折不平的道路上坚韧不拔的前进。

天下大同,这理想越是崇高越是美好,反而越是让人觉得悲伤。为什么如此高洁的思想和信念会被世人所不屑,为什么那样君子的一群人却反而被世人所遗弃。不是说见贤思齐吗,为什么我们却避之唯恐不及?

不是别人鄙薄了我们,而是我们自己一开始就鄙薄了自己。总觉得那样虚无缥缈不现实的理想与信仰不是我们这种渺小的凡人应当有的,伟大的信念自有伟大的人去贯彻去推行,而我们只需要安分守己。可是有些东西,没有全天下的响应与支持,仅有一小撮人去坚持,又有什么用呢?因为那不是一小部分人的精神,那应该是最终属于所有人的精神。

南子的出场戏份不多,但却简洁而清楚的表现了这个角色的个性。她或许是一个声名不好的女人,但也无可厚非的是一个聪明有头脑的女人。她诱惑孔子,并不是因为她水性杨花生性放荡,而是她崇敬孔子的学问。当她明白孔子的为人如他的学问一样值得敬仰的时候,她最后那庄重的一拜其实已值得我们去尊重她。一个臭名昭彰的女人尚且能够读懂孔子的灵魂,我们却只会耻笑这个女人的轻薄举止而看不到她的聪明才智。

“世人或许了解孔夫子你的痛苦,却不懂得你在这痛苦中所达到的境界。”

只此一句,这个女人就比任何人值得孔子热泪盈眶的那回礼一拜。

在《孔子》中出场的大大小小的人物,无论是高尚的,卑鄙的,无私的.,还是自私的,无疑都衬托了一种精神。那种对道的执着与追求,那种无畏艰辛的前进和坚持。

我想每一个人最后其实都达成了自己的道,无论是被刺的南子,沉入河底的颜回还是战的子路,他们都是心满意足去的。幸福和圆满有时候并不是你拥有了多少获得了多少,而是你得到了自己用毕生去追求的那个答案。这就是“朝闻道,夕可矣”吧。

即使生命短暂如蚍蜉,渺小如沙粒,我们仍能用这有限的时光和力量去最大限度的成就自己的高度。而不是被宿命所束缚,一辈子被禁锢在既定的框框中埋头前进。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孔子这样的人一样,无论时间过去百年还是千年,也能在历史的长河中闪闪发光不被淹没,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这样的成就可以经得起时间的碾磨不会烟消云散,不是每个人的存在都能超越世事变迁的考验而不被遗忘。但我们仍可以拥有那样的精神去尽可能的追求自己的道,然后达成精神的圆满,无谓别人的鄙薄与嘲弄。

我很喜欢老子与孔子坐在山顶对话的那一段情节。

老子:“孔丘啊,当今之世王纲失序,礼乐纷乱,你还要推行礼乐仁义吗?”

孔子:“丘惭愧,一无所成。”老子:“那就索性放弃吧,名爵者,公器也,不可久居。”

孔子:“可丘毕竟不能像葫芦一样挂在门楣上无用于世。”

老子:“无用,安知不是大用,弱则生,柔则存,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上善若水啊。”

孔子:“先生微言大义,吾道一以贯之,先生的道是大道无形,不限于世间万物,而我的道则只在人间。”

老子:“那就不要在意天下的误解吧,富人赠人以金,我没有金子,就送你这几句话吧。”

老子表面上看透人性的险恶,礼数的崩坏,对教化众人实现理想的世界已经懒于去抱期望,只一心追求超脱俗世的道。而孔子则希望能做一个有用的人,能为世人做些什么,即使微不足道甚至只是白费功夫。虽然他们的方向不同,实际上却都是希望能有所作为。只是老子比较被动而孔子则比较主动而已。

老子主张无为,并不是指无所作为,只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不去强求别人什么,也不去奢望什么,安分守己顺应天意,自然天下太平大家相安无事。

两位圣人的对话,即使放到今天,也仍然适用,只是坐在屏幕下观看的我们,只想到了历史,是否有想到现在?“当今之世王纲失序,礼乐纷乱”,只是再没有一位“孔丘”会坚定不移的说即使如此,他仍然想有所作为将自己的道放在这人间。

这世道远比千年之前更加让人绝望,而再不会有这样的一位圣人用自己毕生的才智和时间来引导世人到达彼岸,也再不会有这样的一群人,用他们的对信仰的执着来打动我们冰冷麻木的心。

《孔子》观后感作文【篇5】

《孔子舞剧》观后感

今天,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孔子舞剧。这是一部展现了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一生的舞剧,让我对孔子的思想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整场舞剧的舞美设计非常精致,舞台布景简约而大气。节奏明快的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让观众如痴如醉。一开始,舞台上的音乐声响起,一位孔子扮相的舞者迈着稳健的步伐出现在舞台中央。他身着古装,仪态庄重,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他的眼神明亮而深邃,仿佛能透过时间和空间,看到每个观众的内心。

舞剧通过一系列的剧情表现了孔子的一生。我们看到了孔子的求学之路,他的学问之深受到了周围人的嘲笑和误解,但孔子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相反,他更加努力地求学,希望能为世界带来更多的正能量。孔子不仅仅是一个学者,他更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道德观念,如仁爱、诚实、公正等。这些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和人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胸怀和胆识也在舞剧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在一个历经战乱的时代,孔子提出了许多建议来治理国家,并为人民谋幸福。他积极参与国家事务,虽然常常受到政治斗争的困扰,但他始终保持着宽容和谦逊的态度。这使得他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崇敬和尊重。

在舞剧的高潮部分,我们看到了孔子与他的学生们辩论的场景。这些学生们个个聪明才智,但他们与孔子的思想碰撞,犹如金刚石碰撞出的火花。这些争论不仅仅是智力的竞争,更是道德观念的较量。孔子以谦虚和兼容的态度面对每个人的反驳,他通过辩论和思考,帮助学生们理解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提高。这激励了我,让我明白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观看《孔子舞剧》后,我对孔子的生平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的智慧、胸怀和谦卑令人敬佩。这场舞剧不仅仅是一次艺术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被孔子的思想触动了,决心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做出贡献。

通过观看舞剧,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不断地追求真理,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正如舞剧中孔子的一句至理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真正做到了行动起来,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收获。

在舞剧的最后,观众们起立鼓掌。这是对整个演出的高度赞扬,也是对孔子思想的致敬。我被舞剧中所传达出的东方智慧和勤奋精神所深深感动。我希望将来能成为像孔子一样,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

《孔子》观后感作文【篇6】

整部影片一直在静静地叙述,就像孔子的一生一样,没有太多华丽的特技和动画,平淡如水,芳香如兰花,孔子圣人的形象在影片中不断被颠覆。心中的圣人在世界面前,在生死抉择面前,在坚守与逃离面前,心中难免会忐忑、会焦虑、会犹豫、会害怕,包围着圣人的是命运给与的苦厄与磨难,是世界给于太多嘲讽与冷漠,孔圣人面对这一切,唯有用君子的胸怀去包容与谅解,用礼的光芒去感化与观照,然而面对着弱肉强食、狼烟遍地的世界,礼乐道德不过是虚无飘渺的说辞罢了,天下人中用生命去践行自己理想的,唯孔子一人耳。

一个人痛苦的程度正是他所彻悟的深度。他因为不被人理解而痛苦,他因为礼乐已废道德沦丧而痛苦,他因为自己的坚守与艰难的矛盾而痛苦,在某个冰冷的梦深处,他是否会怀疑当初的抉择,他是否会怀疑自己的道,是否会自嘲无奈,是否会辞穷墨尽,会的,一定会的,只因为他是个平凡的人,而历史证明他终究不是个平凡的人,圣之所以为圣,圣人之所以能够配得上圣人的称号,是因为——坚守。

当一个人历经艰难困苦,沉沦几次,洗去铅华,独自回到命运的起点时,理想就斑驳而落在他面前,田野无边,黑夜无边,从一开始,从第一步开始,这就是圣人的选择。也许,孔子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刻正是他颠沛流离,周游历国的时侯,磨难与苦厄不断冲击着他心中的君子之道,而圣人心中的火焰愈来愈旺盛,孔子的道分明已成为他生命的最有力的支柱,道,有的人为了拿起而有的人是为了放下。孔子毅然选择了拾起,虽然他的理想结局是放下,但没有拾起怎么谈放下?

岁月的年轮随着圣人的脚步抚平了命运的边缘,孔子的道路,孔子的修行之路从未停止过,君子之路,天下大同小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切温暖的生命元素丝丝点点如星星之火温暖着历尽沧桑的心。道的践行是哀痛而又幸福的,起码能用自己留下的足迹来成为儒家之道的千年不变的载体。

孔丘从道中领悟出的境界,从痛苦中领略到的境界,让儒学有了更为深刻的生命内容。当我们回首经典时,依稀能够看到一个高大清瘦的背影,在夕阳下的天涯,莞自哀伤,莞自离神,遍地洒落落魄。想象千年以前,一个圣人怀揣着那经天纬地的礼仪仁德游说历国,最后却在夕阳之下黯然心伤的情景;想象千年以前,一个老者在学生、亲人相继从世间离去而要独自一人面对正义与生死冷暖时,眼眶湿润了。

天边的明月,依旧为他指引着回家的道路,而他从未回头,他的道,儒家的道永远是出发,永远是天下,永远是社稷,这是孔子的人格。用千年的时间积淀而成的道的方向与途径,他凭着心中的方向,越走越远,尽管年华已逝,双眼渐渐模糊,风吹拂着苍白的发梢,圣人的抉择,永远都是那么高大,又那么温暖与倔强,具礼乐仁义而天下大同,这是君子如幽兰般无声的坚守,这是对理想最无私的奉献与守护。儒家思想,因为孔子的坚持,总是充满着命运和责任的力量,总是承载着帮助世界的终极使命,这就是孔子的道。

从《论语》中便可以窥见老者夕阳之下坚定的沉重的脚步,年迈的心没有因为老而迈向腐朽,正如他的精神,正如他的灵魂,经过岁月的洗礼与渗透,变得更加深厚与明亮,而这坚守道的精神力量已成为儒家精神的根基力量与基础人格。

孔子高大的背影,夕阳,心中的高山,我不知道日月,不知道天地

《孔子》观后感作文【篇7】

孔子,一代伟人。用他的一言一行践行着他的思想与主张,向世人展现着他的毅力、耐力、恒心、信心、热情、激情。

他十四年漂泊在外,只是为了推行他的主张。他对思想难道不是钟爱?几十年钻研着,练就了他的毅力、恒心。四处的困难都不曾使他退缩。他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为了理想,要努力要不懈奋斗;遇到困难,要克服,不轻言放弃。正如孔子的愈挫愈勇,我们要在奋斗中磨砺自己,发展自己。每经过一道坎坷就增加一份力量,让自己逐渐完善、强大,越来越无懈可击。试想一下,如果你已经没有漏洞可寻,那么成功还有什么理由不降临到你身上?

他自信,坚定地相信着自己的主张,即使国君与周围的人一遍遍地不接受他的看法。不错,那是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那是个怎么都容不下他的时代。他则认定人的道德礼仪,认定人性的真善美。他从未想过要随波逐流,让这些主张消逝在滚滚红尘之中,只有一个坚定着理想的人才谈得上为之奋斗。一个昂首阔步相信自己的人,不苟同于任何一个背道的观点。只有自信,才有走下去的动力,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他聪慧、勤奋。在史无前例的探索中毅然孤身前行,发掘着从未被看见的奇世珍宝。他孜孜不倦地学,享受着渴求知识的滋润;他孜孜不倦地教,体验着传授知识的快乐。勤奋才出成绩:《春秋》、《诗》、《书》、《礼》、《易》、《乐》。勤奋是少不得的,再聪明的人不勤奋也终将一事无成;相反,若是一般人,踏踏实实钻研,总也能在那块地上缓缓前行。聪明的人第一步跨得很远是别人的十倍,勤奋但并不聪慧的人只是一点点向前摸索。久而久之,谁会走得更远呢?

他勇于突破,敢于创新。“有教无类”,一个让现代人多么受益的主张。他就这么说了,也这么做了,不论贵贱、穷富、老幼、国籍,他照收不误。这在教育上是创新,即便无人支持,他也勇于实践。他相信创造出原来不存在的,就会推动社会前进一大步。创新果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啊。只可惜少有这样的人:逆着世俗的眼光,在尴尬中艰难前行。这需要毅力、耐力、承受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他博爱,将苍生记挂心间。他的真情与他的主张是全然一致的。他重视亲子之间的情感,在封建的“孝”的概念中注入了新的活力。父母对子女的爱引起子女对父母的反哺之爱,这是一个大循环,其中有着至真至纯的情感。正如他怀寄天下,不做一个麻木的人,拥有最真的喜怒哀乐一样,对他人友好、仁爱,真心。这是他

一遍遍的诉说,他要让世间充满爱。

与人之间本该和谐共处的,去除利益的引诱,人心真的可以不那么险恶。

《孔子》观后感作文【篇8】

范文一当影片《孔子》上映后,孔子的扮演者著名影星周润发便一度传出有关孔子的一些新闻:比如带着主持人在访谈节目过程中向观众下跪,,一时间人们对这些情况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究竟《孔子》该影片的魅力何在,会使一个元老级的影坛明星两度在很多人看来表现得如此不理性和不理智呢?

带着疑惑,我今天把《孔子》看了一遍......

纵观整部电影,确实拍得很好,能够充分地展示我国春秋时期的大圣人孔子万世师表的形象,并且抓住了孔子为政持官掌权时的政治特征,反映着其仁和礼的核心思想体系,当中的确不乏催人泪下的片段和插曲。辨证的说一句,该片更应该像一种全新风格的历史记录片,很多人认为孔子作为圣人,生活在春秋时期,很多东西无法考证,只能通过纪录片的形式来展示,但其实不然,电影尽管通用的是白话文,但处处体现着原始的仁礼思想语言风格,在感动苍生的同时必然给予一种精神和思维上的震撼和影响。至少我是这样理解的,因为看完这部电影,我甚至结合今天的民族和社会特点,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影片中的开头和结尾,都表达了孔子对礼乐仁义的实现的憧憬,他说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只能托付给未来了,自己所留给后世的只有一部《春秋》,短短的一部史书,是自己一生的记录,也是一个划时代的总结,一个里程碑的创造,有很多人因为这部书了解孔子,但也有很多人因为这部书误解他,在那个春秋,圣人孔子已经有如此的感慨,今何以堪呢?

中国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和历史激荡,悠久的华夏从古至今无不被人称为礼仪之邦,在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的影响下,一个国度该以一种特有的人文氛围感动着这个时代,这个世界的,但真的是如此吗?我们这个民族向来提倡弘扬优良的传统,比如敬老爱幼,扶危助残,注重修养等等,都可谓儒家精神和仁礼的扩展,但渐渐地,但我们环视一下我们生活的社会,我们生活的环境,社会环境是进步了,但人文风气呢?我只能一笑置之,而且是苦笑那种。

出行时侯我总会赶上公交,但每次挤公交总不是滋味,年轻的我不是在抱怨什么,而是看见很多人占着位置,见到老弱病残孕却无动于衷,有的陌生人往往因为碰了一下肩膀或什么鸡毛蒜皮的事,在车上争吵得不可开交,甚至乎恶语重伤,恶言相向,粗俗不堪。街道上呢?闯红灯,乱扔垃圾的人彼彼皆是,好像这已经形成了一个城市特有的生活潜规则了。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这些都是小得不起眼的事,即使行善,他们也只是会行大善,但须知莫以善小而不为,才能登堂入室,构建真正赋予仁礼精神的和谐社会啊!要是大家认为这些都不在话下的话,那就拿这次西南旱灾来说 ,大家慷慨解囊的时候,居然有那么个不识好歹的80后发表文章呼吁大家不要向灾区捐款,狂妄姑且勿论,居心何在呢?一个民族在经历危难的时刻,需要的是稳定和团结,这样的鼓吹是不是该收敛一下呢?

随着我国在世界上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日益强盛,学***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汉语热潮带动着**,政治的发展,国人无不眉飞色舞,幸甚于我国文化走向世界,孔子和儒家越来越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称道。但试想一下,从侧面来体会,难道我们没有察觉当孔子和儒家走向别的国度,表现出的是一种国际化的熏陶的同时,我们离曾经孔子终其一生都渴望实现的梦已经走远了吗?外国人越来越熟悉我们的文化,在礼貌,休养,道德培养和注重方面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多极化的世界格局让很多人深切体会仁礼的感化和魅力所在,于是日而三省,躬亲小善之举已在他们的行动中得到体现。

或许有一天,孔子的梦得以实现,天下仁礼遍及,但作为华夏思想之奠基人,在九泉之下得知实现这个梦的主力军却非我大号中华,斗胆问一句,圣人会有怎样的感想呢?当初将礼乐仁义的重任托付给未来,托付给后世,如今看来是否所托非人呢?

夜深了,写到这里,我长吁了一口气,虽然我不是个优秀的中国人,但至少在此刻我开始有种感觉,周润发他究竟是在为谁流泪?是为我们这个民族,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更确切的说是为儒家,为孔子,为飘逝于我们生活和环境的仁礼绝唱而流的!

范文二最近,我看了一部名叫《孔子》的传记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孔子的传奇人生,刻画了一个生动精彩的形象,对我有很大的影响。

孔子,原名孔子丘,春秋时期出生于仲尼、汉族、鲁族。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一生极为坎坷,曾风尘仆仆地奔走于卫、陈、曹、宋、郑、蔡诸国之间,宣传“仁”之思想,可乱世将孔子的时代改变了,没有一个国家听他的思想。

14年后,他回到鲁国从事教育活动,享年73岁。

孔子,一生追求礼乐仁和,一次他为了不让一小孩陪葬,与众大夫唇枪舌战,还很幽默的说出了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引得众人发笑,成功救了小孩。我觉得,孔子在面对众人的挑战下,依然沉着稳定,言辞幽默有理,让我钦佩不已,同时也看感受到了他的仁和。在鲁国确被权势驱逐,颠沛流离十几年,这几年间,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到各国游说实行礼治,这正是我们所需要学***屈不饶的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也正是我们青少年的斗志。

可是当时正值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大国吞并小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君王只想着怎么打仗,百姓只想着怎么活下去,试想下,如果你活在当时,会有空去接受什么仁爱之道吗,不太可能吧,我下顿饭能不能吃饱都是问题,还有那闲工夫去追求礼乐仁和,我爱他人,有谁来爱我,来解决我的温饱吗?所以,孔子及其**的说教并没有让人们接受。于是一行人周游各国十几年后回到母国鲁国,决定不参与国事,从此传道授业,并且着书,后人则有因为书而理解他的,也有因为书而误解他的。

我觉得施仁政其实是有可能的,因为人之初,性本善的缘故,可是俗人却因为欲望,而产生的**念头推动着人类走向灭亡,走向腐败。

当然,孔子也会伤心的,当我看到颜回为了从冰水里取回这本书而淹死的时候。我想鼻子是酸的。我可以想象孔子当时有多难过。看到徒弟为了拿回书而被冰水淹死,但他无法挽回自己的心情,可以说是绝望到了极点。但是我们也能看出他的**们对他的尊重,还有子路战死沙场,可以说子路是孔子的大**,听闻了他的死讯,他能不伤心吗?

但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作为将军的忠诚。“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是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境界!”子路留下了这句意味深远的话,我认为是说人们还是不懂在痛苦中体会到哲理,或许我们真的需要去好好体会。

范文三“孔子”一提起这个名字,就想起了现在正在热映的电影《孔子》,它没有美国片那么科幻,也不像日本片那么虚假,它只是一部记载着春秋时期的乱世英雄历史巨作。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情节、一个故事,更是一种精神和一种思想。

本文来源://www.ghp7.com/g/1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