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观后感集锦。
编辑为您推荐一个思维深刻有价值的“《蝴蝶效应》观后感”文章,感谢您选择阅读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您获得更多的成功经验。如今我们能很方便地观看各类优秀影视作品,观看过程中不免会产生个人的见解。 很多电影都很有趣,但是精彩的观后感却不多,阅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可以让思考更加深刻。
《蝴蝶效应》观后感【篇1】
摘要: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的。其大意为:
南美洲亚马逊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两周后可能在德克萨斯州引发龙卷风。这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有着非常敏感的依赖性,而初始条件的最小偏差将导致结果的巨大差异。
关键字:蝴蝶效应、混沌理论、日记、记忆
蝴蝶效应是混沌学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一种依赖于初始条件敏感性的现象:投入产出之间的微小差异会迅速扩大,蝴蝶效应在经济生活中无处不在。
“蝴蝶效应”也可称“台球效应”,它是“混沌性系统”对初值极为敏感的形象化术语,也是非线性系统在一定条件(可称为“临界性条件”或“阈值条件”)出现混沌现象的直接原因。
《蝴蝶效应ⅰ》的开头就充满了悬念,到底是什么样的试验能造成如此严重的结果,按照传统的好莱坞电影概念,不外乎人体或动物变异、或军事机密、或外星人到来等等。然而电影转入了平静如水的家庭生活中,有一点无法否认,就是儿童时期的演员都长得有一点对不起观众,或许这就是剧情需要吧。
童年的艾文是个懦弱的人,他和他的朋友伦尼、凯丽忍受着凯丽的弟弟汤米的欺侮。他得了严重的健忘症。他把自己想象成图画课上一个可怕的杀人犯。他会突然拿起一把锋利的道自指着母亲,但他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单身母亲听了心理医生的建议,让艾文记日记以增强记忆力。
像所有童年和青春期的人一样,事故总是那么多。艾文碰巧在适当的失候失忆了。这几次看试不怎么起眼的人生盲点却成为了艾文日后心中的恶魔。也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几年后,艾文成了一名阳光明媚的大学生。他在大学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一天,他偶然发现了自己童年的日记,开始回忆起自己模糊的童年。而这,成了他噩梦的开始。
艾文试图找回他失去的童年记忆,所以他去看望他的童年朋友。但他们不想告诉他,凯丽,他童年的女友,自杀是因为她不想回忆过去。为了救凯丽,艾文开始不断追求自己的童年。他穿梭于时间中,修复自己的过去,但他拯救凯丽的愿望一次又一次失败。
在回忆中,艾文一次次地试图站出来改变凯丽的命运。
第一次,童年时的凯丽在其变态的父亲心理操纵下企图猥亵凯丽的时候,艾文义正词严地站了出来,他拯救了凯丽,自己也因此飞黄腾达,在大学里呼风唤雨,与凯丽情投意合,但汤米的出现毁了他的美梦。汤米试图攻击艾文,艾文自卫杀死汤米,并被监禁。肮脏的监狱显然会把艾文的生活推向另一个方向。看来这项努力是败了。
第二次,艾文在汤米试图烧死的他的小狗时站了出来。艾文给了伦尼一个钢锥来救狗,但伦尼用锥杀死了汤米。伦尼因此而发疯,将要在疯人院里度过一生,他愤怒地向艾文控诉,躺在疯人院里的本应该是艾文。
这一次,艾文的选择伤害了他的朋友,他不得不再次做出选择。
第三次,艾文回到了他的第一选择,但这次他没有在监狱里呆太久,很快就被释放了。然而,出狱后,艾文痛苦地发现凯丽成了妓女。
第四次,艾文在汤米企图炸伤一个婴儿的时候站出来飞身抢救,结果却炸掉了自己的双臂。在大学里,伦尼和凯丽成了亲密的一对,他们不得不坐轮椅到处走动。更重要的是,由于爆炸,艾文的母亲也深受打击,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
显然,这次的努力又是失败的。
第五次,艾文再次回到了凯丽的父亲企图猥亵凯丽的场景中。这次,他没有当真谴责,而是拿出炸药杀死凯丽的父亲,但不幸的是,他杀死了凯丽。
艾文每一次认真而真诚的努力都是一个更糟糕的结果,这违背了他的意愿,而且更加痛苦和无法控制。命运的无限可能性,带有了不可知的色彩。
经过一次次的失败,艾文终于意识到,生活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一切改变都是徒劳的,他永远无法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生活充满了无数的可能性。最后,他选择了自杀来拯救所有的人,同时也是为了逃避。(结局之一)
但是,这真的是一个好的解决方式吗?
假如没有那本日记,假如艾文不去追索,那么也就不会有之后的种种了。读大学,找工作,娶妻,生子,老去,死去,艾文将平平静静地过他与普通人一样的生活。与其回到过去去抹掉过去的生活,不如此刻就不回忆。
尽管如此,我还是被艾文为了爱情、友情和亲情而让自己消失的不懈努力所感动。
“假如那时候我这么做,假如那时候我不这么做,未来会是怎样?”,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想法,但如若真的可以让你去改变,你能保证以后的一切都会朝你所预期的方向发展吗?谁知道如果你做了改变,未来还有什么等待?
人总是很难满足于现状,就像《甲方乙方》中的假设一样,只是人生没有假设,无论怎样的开端,在你人生的旅途中都会遭遇意外,你无法通过某一点的改变而去改变所有。
人生无法圆满和充满意外,就算你拥有改变未来的能力也无法改变和规避。这就是影片要告诉我们的。
“我们每个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幻想自己能够改变过去好使目前的状态更好些,或者希望过另一种生活、成为另一个人”麦卡·格鲁勃说,“这部电影反映的就是这种想法,以及假如我们真这样做的结果”。而这样的结果却只能是毫无结果。
但说回来,这部电影想要传达的并不是消极的观念,想着改变总还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因为那代表着你还有目标。只有死人没有目标,所以主人公的死切断了一切可能。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营造未来,抛开过去,这就是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感觉,不要想着某一次的改变就能改变整个未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顺其自然,努力的过好每一天,珍惜身边的每个人。
《蝴蝶效应ⅱ》尼克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自己的好友特雷弗和自己的未婚妻朱莉。事后,尼克悲痛欲绝。而且在那次事故以后,尼克也常常感到头痛。
1年以后,尼克发现当只要他看到过去的照片,他的头就会特别的痛而且好像自己要陷入其中一样。一次,尼克在电脑上浏览以前的照片,他的头痛又开始发作了。可这一次他竟然回到了1年前事故当天,因为他知道即将发生的交通事故,所以尼克制止住了事故。
等尼克醒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已经和朱莉生活在一起了。尼克这才发现原来那起事故以后,他能回到过去,通过改变过去的某些细节以此改变未来。可是,生活并不像他想的那样顺心,尼克被公司开除了。
而朱莉也只有靠给别人整理照片赚取微薄的收入,尼克再一次陷入困境。所以,尼克又一次回到了过去。这一次,由于他搞定了strike line公司的合同,尼克成为了公司的副总裁。
生活上尼克可以算得上是衣食无忧。但是,他却失去了自己的最爱朱莉。尼克有些绝望了,他一次次地回到过去,每次都尽全力拯救一切,但是他每次都搞砸。
他决定最后回一次过去,让事情都变得好起来。这一次,尼克从一开始就拒绝了朱莉。伤心的朱莉开车走了。
尼克也开车追了出去,但是意外发生了,为了保护朱莉,尼克开车冲出了悬崖。可是尼克没有白死,在这之后一切都按照有利的方向进行。
人生不过如此,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如果有个机会让我选择可以预知未来的话,我宁愿放弃。其实最重要的,就是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片中的尼克,当得知自己曾经为了事业而放弃爱情的时候,痛苦无比。
仔细想想,的确很不值得。人容易被一时的诱惑所吸引而失去远见。所以,在你做出重大决策之前,好好想想你真正想要什么吧。
总是希冀自己能够将一切掌握在手里的人,是悲哀的。努力去做自己能够改变的事情。
《蝴蝶效应》观后感【篇2】
你会为了谁,放弃自己?
前几天晚上熬夜看了《蝴蝶效应》,节奏紧凑很烧脑,看完很兴奋也很抑郁。
刚刚开始的这帮小朋友从小在一起玩耍,其中因为有一位父亲是变态而且暴躁的性格,影响到自己的儿子女儿后天的性格及人生,也间接影响到儿女朋友们的人生。
也就是把这位父亲看做是一个影响的启动点,这个点发挥作用是扇形的,甚至是圆形的。
而另外一个启动点是埃尔,一个爷爷爸爸都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的儿童成长为少年青年,是一个凡事到了关键时刻就会失忆的善良人,他的存在是痛苦和无奈的,他希望身边都可以幸福,包括她自己。
然而凡事哪会完美。
就在埃尔一次又一次通过看日记,震动了时间隧道,进入并改变往昔某一事件从而改变大家生活轨迹的时候,他发现这一切如果没有自己,那么身边所有亲人朋友都将没有灾难,没有伤害,都会过的很好,很开心。
埃尔毅然决然的选择通过他父亲的看录影的方式回到很早他妈妈生下他之前的瞬间,他选择自己扯断脐带,不让自己出生在这个世上,让一切还原美好。
恐惧、烧脑、看到最后很感动加稍许遗憾。
人可以选择是否让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吗?
如果可以,你会怎么选择呢?
尽管都知道为人处世之难,但是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愿意来到这个五光十色、丰富多彩的尘世。
也相信甚至包括我自己都很难做到放弃去自己去成全他人。
人心是这样,却不影响我们看《蝴蝶效应》这部电影时动容动心,因为每个人遇到一些人和事甚至置身某一环境时,内心多少都会突然蹦现前世今生的熟悉奇妙的感觉,这种感觉有时会很短暂,之后就消失了,有些又会记忆很久。
人的内心是多面性的,一个关键点的影响到了另外一个时刻可能会转好转坏或者突然彻底变化成另外一个完全陌生的人。
天时地利人和产生的洪荒之力因为在很早前已经被一支无形的杠杆在关键影响力的启动点处撬开了一条永远无法还原的裂缝。
这支无形的杠杆又是什么呢?
无论这支杠杆是什么?它代表什么?我们有时根本想不通也不想知道。
真正关键时刻,有需要至少我们为了至亲至爱放弃自己,会是心甘情愿的。
《蝴蝶效应》观后感【篇3】
之前早就听说过这部电影,按理说不应该有什么新鲜感觉,但当自己完整看完这部电影后,还是被强烈震撼了。电影没有恢弘的场面,但丝丝入扣的细节层层深入,应接不暇……那一次次看似不切实际的现实改变,不正是一个个细节的改变而早就的吗?
首先,“蝴蝶效应”这个词,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这是由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南美洲亚马逊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两周后可能在德克萨斯州引发龙卷风。
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这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有着非常敏感的依赖性,而初始条件的最小偏差将导致结果的巨大差异。
也许这部影片主要的意图是就是想告诉大家,一个极小的细节对于未来的结果也许将起着决定性作用,也即“蝴蝶效应”概念中的初始条件对于最终结果的影响,影片名字的由来应该也即来于此吧。其实,这个道理并不奇怪。古今中外的智者对此都有很多评论。李斯: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韩非子·喻老》:“知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炽焚。
” 米开朗基罗:“ 在艺术的境界里,细节就是上帝。” “铁钉缺,马蹄裂;马蹄裂,战马蹶;战马蹶,骑士跌;骑士跌,军团削;军团削,战士折;战士折,帝国灭。
”——著名西方流传民谣《帝国亡于铁钉》……
这部影片以特别直接的方式呈现了初始条件对于未来结果的影响,影片主人公通过对过去日记内容的更改直接影响了他现实的际遇,在这个影响下他身边的所有事物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也许现实并不像电影那样让你直观地看到。童年的一句话、一个行动、一个小小的决定,直接导致未来的变化,而现实是这些细节积累的结果。特别是主人公最后一次改变日记,导致的结果不得不让人信服,如果当初的那次聚会,小男孩艾文邂逅小女孩凯丽的聚会上,初次见面就是一个不欢而散,也许就没有以后的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没有初始条件,也就不会有积累,更不会有相应结果的发生了。
诚然,看完影片我们为故事有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而幸福着,但如果这不是一个影片,而是没有科幻的现实的时候,结局还会是那样吗?如果他想通过改变过去的日记来改变真实的经历,谁又超能力拥有魔法日记?现实会由自己的主观臆想去改变吗?
联想起过往的自己,每当犯下一个小错误的时候,心里总给自己一个暗示:“这不算什么,起不了什么影响。”而不是想着找到错误的原因,怎么去改正,避免再犯;每当错失良机的时候,总念想着:
“机会有的是,何必杞人忧天!”而不是想着寻找更好把握机会的办法;每当失败的时候,总是乐观地告诉自己:“失败是成功之母!
”,每次都这么安慰自己,从不曾真正剖析出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所在……这不正是一个个细节吗?这些细节的背后,是他处理事情的态度和主动性。
也许每次遭遇失败抑或挫折的时候,也会发出:“如果当初我是那样……也许现在……”如是感慨。可是现实是那个看似悲惨的过去是无法更改的,它们已然是现实存在了,它们有它们现实存在的依托,而那些依托就是自己在每一个特定环境下所做的一个个细小的决定。
这些细节的积累,造就了看似偶然的结局。
看着这个喧闹的社会,忙碌的人比比皆是。似乎每个人都在为一个目标而奋斗,但事实是总有一些成功的人。也许,这种成功只是他们的细节。“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 ——惠普创始人戴维·帕长德。“我强调细节的重要性。如果你想经营一家好企业,你必须把每一项基本工作都做好。
”——麦当劳创始人克洛克。“我们的成功表明,我们的竞争者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对细节的深层关注。”——麦当劳总裁弗雷德·特纳。
“不放过细节。不管企业的细节如何,它的发展注定要停滞在粗糙的沙砾之中。”——日本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而那些整天不知疲倦忙碌的人们却平庸的生活着,也许正是那一个个细节决定了最终的结果。
大千世界,没有不犯错误的圣者,也没有快速成功的捷径,但不管遭遇何等境遇,我们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后悔当初的决定,抑或是通过改变过去从而改变现实的境况,我们能做的,也许只有平心静气的去面对这些,不管是悲与喜,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这些都是自己过往一点一滴的细节所累积的结果。这些微妙的决定是最终结果的决定性条件。如果任何条件改变,结果可能完全不同。我们现在必须做出正确的决定,逐渐积累,足够多的蝴蝶会拍动柔韧的翅膀,吹出华丽的飓风。
《蝴蝶效应》观后感【篇4】
埃文·泰瑞博(艾什顿·库奇饰)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大学生,唯一和普通人不同的是从童年时代起,埃文就患有一种奇怪的病,常常会忘记自己做过什么事,所以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把自己做过的事都记录下来以免自己忘记。某天,长大后的埃文忽然读到了那些记录中的一部分,顿时,那些已经被他自己埋葬在内心最深处许多年的黑暗记忆又再次被唤醒,那是改变了他整个少年时代的不堪回首往事。埃文突然发现,他可以回到过去,通过那些写下当年记录的笔记本进入自己的身体。
也许这些落满灰尘的笔记本可以让他从此摆脱所有不愉快的记忆,抱着这样的想法,埃文回到过去,力图改写历史,以为这样就可以**他受伤的记忆,让他和所爱的人们能从此之后幸福生活。
这部电影有四种不同的结局
一。导演编辑版的结局:导演版的结局就是我们所说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结局。电影结尾的那个婴儿还没有出生在母亲的肚子里。为了避免一切不可能完美的事情,他用脐带勒死了自己。我个人讨厌所谓导演剪辑版的结局:
从电影的角度来看,整部电影的主人公埃文试图通过电影中穿梭时空的特殊方式,使自己生活中的一切尽可能完美,但他始终找不到完美的结果。所以在这个版本的结尾,他最终选择了自杀作为逃避的方式来面对这一切。他被困难吓坏了,他无法逃脱,因为他不可能完美,他用结束生命来逃避这一切。还有什么避这种消极的方式更遭糕的呢?本片导演原来一直是做编剧的,《死神来了》也是出自他手,也没什么好结果,或者导演本身喜欢这种压抑和宿命的方式?
我反正是不喜欢的,多一点希望是好些的。
2。戏剧版的结局:在这个版本的结尾,埃文最后一次穿梭于时间,改变了他的历史,最后在茫茫人海中遇见了他的爱人凯丽,但只相视了一秒钟,然后又擦肩而过。这个版本的结局我比较喜欢,虽然它不如前一个“刺激”,也是有点悲剧色彩的结尾;虽然最后埃文的努力改变让每个人活得都还不错,但他却失去了自己原来的爱人,尽管同样是个不完美的结局,然而我要说:
这就是生活!人总是努力想让一切都更完美,然而不可避免的,总有一些会有缺憾、总有一些你做不到。许多人后悔当初做错了什么事。然而,这部电影的导演给了主人公一个机会,让他们回到过去,改变他们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结果如何?
影片给了我们答案:他每一次的努力虽然让某一些人或某一些事变得
更好,但总是让别人或其他事情得到坏的结果。那些后悔过去的人看了这部电影,或者能够理解,与其后悔自己的一个错误,不如把握现在。
人生也许永远不会有完美的结局,无论埃文如何回到过去,总会有一些遗憾。当自己可以过得很好的时候,朋友们却很糟糕,内心充满歉疚的他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可是当朋友们都过得很幸福的时候自己却变成了残疾,连结束自己生命的权利都没有。其实看到这里时我对埃文是蛮怀钦佩的,他完全可以选择另一番结局,自己不至于过得这么糟糕。
可是为了朋友们,他宁愿自己默默离开!我想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自私的社会里,这样的人早就灭绝了,对吧?
因为母亲患肺癌,他选择了回到过去。是的,他的朋友都过得很好。他很高兴,但他的爱呢?再也不可能与凯莉发生交集。很多年后的下午,他们在陌生的人来人往的街头擦肩而过,当凯莉回头看他时他没有回头,而当他回头看凯莉时她已转身····瞧,多么悲哀,他们连眼神都没有交集···当他决定烧毁那些日记的时候便知道一切都无法改变了,他的人生注定不完美!
感觉像是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可能当你选择一条路走到尽头发现风景并不美好于是开始后悔当初为何没有选择其他的道路,可是当你真正有机会重新回到当初的十字路口时尽管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最终的风景也并不完美。因为人生本就是不完美的。所以,不管我们做什么选择,都不要后悔。也许另一条路更崎岖不平···
3、4两个版本的结局都是由剧场版派生出来的,一个和第2结局基本相同,而另一个结局则是那种皆大欢喜的结局,埃文在茫茫人海中遇到了凯丽,两人谈得非常开心,给两人的未来结合一点暗示,这个结局迎合了那些喜欢看大团圆结局的观众,但我个人认为单就电影本身的艺术价值来看是远不如前两种结局的。就拿我来说,看开心的搞笑的电影也许当时觉得很好看但是时间长了就一定会忘记。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往往是那些没有完美结局的电影。
总的来说,《蝴蝶效应》是一部让人值得深思的电影,也许人的一生就会被当年一点点不经意间细枝末节改变,从此走上不同的岔路口不能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