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范文网 >地图 >小学生观后感 >

罗拉快跑观后感

罗拉快跑观后感

时间:2024-01-02 作者:观后感范文网

罗拉快跑观后感(集锦10篇)。

罗拉快跑观后感 篇1

天时·人和

第一次看完这部影片的时候,我感觉很混乱,有很多地方都没看清楚或想明白,不过我清楚了这部影片分3块,同样的一段时空里面,女主罗拉为男友曼尼借钱救命的故事。同样的背景,过程不一样,选择不一样,最后的结果不一样。第一段时空中,罗拉没有向父亲借到到钱,曼尼无奈抢劫超市,但最终逃脱不了警察的追捕,罗拉意外被枪击中;第二段时空中,罗拉父亲仍旧不肯借钱,罗拉狠心抢劫父亲银行,赶在12点前见到曼尼,可是曼尼意外被救护车撞死;第三段,罗拉父亲被朋友叫走,罗拉没有借到钱,却在赌场用99.

2马克赢回10万多马克。到了曼尼说的电话亭后,他发现曼尼找回了丢失的10万马克,并顺利地交给了老板。初步看下来,我仅仅体会到这些,我只能把电影的寓意解释为:为人处世,一念之间,选择和细节很重要,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我们要警言慎行。

但是,由于对电影中几个片段没看清,画面切换太混乱,我有重看了一遍,又有了更多的体会。其实在这平行的三段20分钟中,有很多画面应垂直联系起来理解。罗拉在转角撞到的妇人,第一次撞见之后,妇人孩子被偷,再次去偷孩子(这里是看了剧情介绍菜明白这段的画面),第二次撞见,比第一次晚些许,但是妇人随后中得大奖成为富人,第三次遇见,比第一次要早些许,之后妇人皈依宗教。

这说明了,命运的奇妙。罗拉遇到的一个骑自行车男孩,他的车是偷来的。第一次遇到之后男孩被抓挨打,认识了医院护士,随后相恋结婚;第二次遇到之后,男孩贫穷沦为街头乞丐;第三次遇到之后,男孩把车卖给了见到10万马克的乞丐,而乞丐骑着自行车被曼尼看到了。

在这里,又不禁感叹,命运安排的真奇妙。还有罗拉遇到的梅耶叔叔,前两次遇到,他因分神撞上与同一辆白车,最后一次,罗拉趴在他车顶,他没有撞上白车,但是在曼尼追流浪汉的时候,还是撞上了那辆白车,真的是逃脱不了的宿命啊。有很多人和事物,只遇见一次,不会觉得有多么巧合,转角处遇到行人、街道上有个骑自行车的男孩,都是很平常的事,但是时机就是那么巧合,3次遇到之后,妇人和男孩所发生的事情都与当时遇到的时机不同而千差万别,另外,有些事物看似巧合,其实是必然,比如梅耶叔叔撞车,前两次的车祸就算归咎于罗拉的影响,但是后一次,罗拉帮他避免了车祸,梅耶叔叔仍旧撞上了那辆倒霉的白车,好像这场车祸是避免不了的一样,如果排除命运、宿命等玄虚的说法,我只能将原因归为梅耶叔叔开车不专心。

第二遍看完这部电影,我最大的感叹是:“造化弄人”,更多的是一种无法改变的无力感,产生了一种消极。因为我觉得有一种东西是人们无法改变,也不知道如何改变的,那就是命运。

我们不是电影里的罗拉。我们可以改变时间和空间,重复事物的发展,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我们的生命只有直播,没有彩排。我不能确定现在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影响,也没有机会去重复调试现在的行为以达到满意的结果。

时间一去不复返。有太多的元素,太多的变数和天地的一般变化。我把这理解为命运。一般来说,我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因为这样的信念能给我战斗的精神和力量,我会觉得生活充满希望,生活是一张白纸,我是一个画家,生活是否美好,取决与我自己的力量。但有时,我不得不向承认,命运很强大,生命最终被其左右,也就是“造化弄人”。

这种景色使我喘不过气来。我不喜欢向命运低头,否则,活着意味着什么。最后我相信,努力的人运气会更好一点。“天时地利人和”,这其中就包含了自己和命运的力量。

当曼尼需要很多钱的时候,如果罗拉不努力工作,曼尼只能等死,因为罗拉在跑,曼尼还有希望。命运安排时能够影响人,但是人自己本身也具有改变自己生活的能力。所以,做事一般应持有这样的态度:

“尽人事,听天命”,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罗拉快跑观后感 篇2

从电影结构的角度赏析《罗拉快跑》

在分析这部电影之前,我们必须讨论一个问题——电影的结构是什么?

电影结构:传统电影理论把电影结构等同于情节结构。事实上,电影结构是一个由不同元素、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形式构成的复杂系统,它无疑是一个动态系统。

由于结构系统的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身调整性,不管内部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作为电影的基本特性却一直保持住了。在整体规定的有力约束之下,各个区别系统此消彼长、互相替代,对结构空间展开争夺,对结构“权力”重新分配。电影结构与约定的契合是艺术在创作与接受之间已经达成的一种契约,而突破约定则是创作与接受之间的一种新的谈判。

正是在电影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更新中,电影的艺术生命才的艺不断重生。

电影结构体系包括场景结构、情节结构、时空结构等。这里我们简单地将电影结构划分为1个单一的因果线性结构。2、回环套层结构。

3、交织对比结构。4、版块结构与团块结构。5、环形结构:

对谜底的最终揭示。6、碎片结构。7、意识流结构。

十几年前,一部小成本电影在世界影坛风靡一时,那就是德国年轻导演汤姆提克威执导的《罗拉快跑》。这部影片以突破电子游戏障碍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老套的爱情故事。它在美国、德国、欧洲和亚洲都取得了优异的票房成绩,引起了世界电影人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自1999年影片问世以来,它就被电影评论界定位为‘新世纪的新电影’,至今仍被先锋艺术派所推崇,无疑这部电影也是板块结构与团块结构的代表之作。

影片讲述了女孩罗拉的故事,她接到男友曼尼的求助电话,在接下来的20分钟里不停地跑来救曼尼。故事听起来很简单,但导演巧妙地借鉴了电脑游戏的操作模式和操作规则,将一种游戏化的娱乐意识和叙事智慧融入到故事的讲述中。同时,在叙事视角上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观和第一人称主观观,使观众能够参与到影片的场景中,跟随劳拉的步伐。

整部电影的叙述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劳拉的三段快话的三个部分和故事的起源。

在这个“美女救英雄”的故事里,汤姆提克威在情节上抛弃了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的传统叙述模式,而是采用了板块式结构,这种结构是电影剧作结构中的现代剧作结构。板块式结构的电影,影片由明显的“板块”组成,板块之间相互独立,没有叙事上的关联,使整部影片链接在一体的,不是叙事,而是全片的立意和作品的主题。《罗拉快跑》的所采用的就是这种典型的板块式结构:

故事分成明显的三大块,每一部分的叙事各自独立,三大块没有叙事上的关联。使这三个部分联系在一起的不是叙述,而是电影的整体构思和作品的主题。影片结构示意:

开头(10分)曼尼丢钱,两人通电话。

第一次奔跑(20分。正常)超市抢钱。罗拉身亡。

醒来在床上聊天(3分)

第二次奔跑(20分。推迟)银行抢钱。曼尼身亡。

醒来在床上聊天(2分)

第三次奔跑(20分。提前)赌场赢钱。成为富人。

在这种板块结构的影片中,一个简单的故事被反复讲述了三遍,而劳拉的三次大致相同的跑动仅仅因为一些琐碎的细节就导致了三个不同的结果。再通过三次奔跑中间的两次冥界将三个段落衔接在一起,使得三个段落的转换显得十分自然。

从叙事的角度看,“叙事已不再仅是传情达意的中介,叙事的形式恰恰就是作者的情感与思维的直接外化,甚至就是情感与思维本身”。这部表面上充满奔波的电影,本质上是一部后现代心理剧。电影中的重复结构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外在化和具体化。但在传统电影世界中,其叙事必须遵循时间单向性和连续性的原则,就像好莱坞经典的当下叙事结构一样。

但在这部影片中,它完全被颠覆了,就像罗拉奔跑过程中所有角色的命运一样,因为罗拉不放弃的奔跑也变得五花八门。时空因强烈的奔跑而改变。如果时间允许,这种改变的循环在理论上可以无限地进行,甚至劳拉和曼尼的最终成功结局也可能是另一种方式。

《罗拉快跑》中的时间也被用来叙事。现实的时间和影片中的时间相一致,这是很少见的。在这部影片中,20分钟的救援时间和实时时间完美结合。整个救援过程在20分钟内完成。

这是对传统时间观念的重大突破,统时也适应了人类的生物钟。同时影片用动静之比来体现时间的凝固和流淌,在罗拉奔跑过程中,用快速的照片展示了罗拉所遇人员的现在和将来,这形成很大的反差,时间被现实的表现出来;影片以速度表现时间,,从而展开叙说,三次奔跑,三次不同结果和奔跑的速度又相当大的关系,罗拉一次比一次跑得更快了。影片还利用时间的跨度来言事达情,以纯粹的时间跨度对比表现情绪、宿命,主要在体现罗拉和他父亲身上,整个画面同时展示了奔跑中的罗拉和办公室里和情人喋喋不休的父亲,展现他们之间不同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

《罗拉快跑》就像是一场有趣的游戏,它让我们兴奋不易。正应了这么一句话――人生如戏。而且我们没有罗拉和曼尼那么幸运,我们没有那么多选择,即使有很多成功的方法,我们也无法推翻新世界终结的现实。

但它也告诉我们,生活中的每一点都可能影响我们未来的命运,而我们周围的微妙变化也会引到我们走上不同的道路。

罗拉快跑观后感 篇3

相比国产的和美国的电影,我对欧洲电影的接触就少一些,德国的就更少了。而《罗拉快跑》就是一部德国拍摄的经典电影。

影片讲述的是:在德国柏林,一个男仆曼尼告诉他的女友劳拉,因为这个错误,损失了10万马克。如果20分钟内找不到10万马克,他将***领导人处死。

于是,罗拉在二十分钟内不断的奔跑。同时,曼尼在摊位上不停地敲打和借钱。第一次奔跑:

罗拉没有借钱。罗拉和曼尼抢劫了超市。罗拉被**杀了。 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抢到钱。

曼尼被急救车撞死。第三轮:罗拉在赌场赢了,曼尼收回了损失的钱。

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影片从一开始就给我一种奇异的感觉。别的影片在介绍演员的时候仅仅把他(她)的名字放在上面,而本片在开始介绍主要演员的时候,不仅介绍了演员的名字,而且还把演员的头像**放到了上面,每次**出现都会旋转180°,像是美国的罪犯进入监狱时拍的**,给人一种黑色、压抑、惶恐不安的感觉。整部影片看下来,也恰恰是这种感受。

**里,罗拉一直在不停的奔跑。从门口到银行,从银行到超市的角落,除了停止说话,几乎每一步都在奔跑,而且是奔跑的一大步。镜头的内容在不断的切换,由电影的画面变成动画的画面,由运动的镜头,变成**的切换;镜头的角度也在不断的转换,比如在罗拉家里拍摄她的妈妈打**的情景,旋转了180°,再到罗拉下楼梯时,螺旋状的楼梯仿佛把人引入一个黑暗的中心,让人觉得眩晕,分不清南北。

影片的主人公罗拉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她有一头火红的头发,炫目夺彩。我一直认为红色代表热情、公开和自信。

大多数人的头发是黑色的,国外有金色的,但红色的头发真的很少见。无论劳拉的头发颜色是生后还是染后,都代表着她的个性:倔强,不屈于生活,总是相信总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总是相信她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影片中,她男朋友心烦意乱、手足无措的时候,她没有乱;当她男朋友感到绝望的时候,她没有放弃;即使当她听到要二十分钟内筹集到十万马克的这一超级难题的时候,她依然在积极地寻找解决的办法。劳拉一直在拼命地奔跑,也许她奔跑中会发生奇迹。这让我想起了新东方的口号:

追求卓越,挑战极限,从绝望中寻找希望,生活才会辉煌。

忽然想起,我小时候是看过《罗拉快跑》的一些片段,只是当时觉得很怪异,就是一个人在那不断地跑啊跑,每一次跑完了之后又回到原来的地方重新跑,而不是像绝大多数的电影有完整的情节。现在再看这部**,又有另一番感受。罗拉的每一次奔跑,因为其中的微小差异,就会演化出差别巨大的结果,第一次罗拉死了,第二次曼尼死了,而第三次则两人都幸存了下来,并且成为了富豪。

这似乎表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生活的转折点。我们可能会想:假如那年高考,我……假如那次比赛,我……假如那天晚上,我对她说……假如……就像下棋里面有复盘一说,指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着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

我们总会想象,人生若能”复盘”,该会是另一番模样,就像影片里的罗拉。但生活不是一场游戏,不是一盘棋。每一步都会留下生命中真实的脚印,无法抹去、抹去或改变。生活是由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组成的。善待每一个细节,就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影片中一句台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罗拉说:”上帝,帮帮我,求你了,就这一次。

”西方人似乎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信上帝,或者在生活中的大多数的时候信自己信过上帝,因为上帝也说过,上帝助自助者。

在生活中,似乎只有自救的人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时间与命运--《罗拉快跑》观后感(二)

有人说,命运是时间线上的一行点,一旦发生就无法改变。但是很多时候,当人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总是想,如果他们做的时情快一点或者慢一点,结局会不会不同?

看了《罗拉快跑》后,不由得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罗拉的男朋友是个小流氓。有一天,他被派去做一笔交易。结果,他在地铁交易中损失了10万马克,被一名流浪汉接走。如果中午12点前交不出这10万马克,他就有性命之忧,于是他打**给自己的女友罗拉寻求帮助,并说如果20分钟后,她不能帮忙搞到10万马克,他就去抢劫附近的一家超市。

为了筹钱救男友,罗拉在20分钟内拼命地跑。时间成为决定命运的关键。20分钟的时间里能筹到10万马克吗?

虽然她的男友仅仅只是一个***的小喽罗,但是她还是那么深深的爱着他,为了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无怨无悔。罗拉奔跑着,不停的奔跑着,在不停的奔跑着的时候,那一头红色的短发,在风中张扬舞动着,**无比。但从倒计时开始,20分钟的每一秒都会影响命运。

如果这是一个电子游戏,我们可以在任务失败时再是一次,但是生活呢?可能再有选择的机会吗?

导演说,我是影片的上帝,我可以。所以这部电影展示了罗拉跑去找钱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个结果。

第一次:罗拉跑出了房子,跑进了大楼。她被邻居牵着的狗吓坏了,耽搁了几秒钟。结果,由于她的奔跑,影响和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包括导致她父亲的一个朋友撞车、向她兜售偷来的自行车的小贼,以及差点撞上玻璃的救护车等等,而她不知道的是,这些人的命运也间接影响到了她。

当罗拉赶到父亲的银行时,正遇上她父亲的情人跟他摊牌,说她已有了身孕。当劳拉冲进来向她父亲要钱时,他的父亲刚刚下定决心抛弃妻子和女儿,娶一个新妻子,于是他把劳拉赶了出去。罗拉没借到钱,结果晚到一步,男友已经去抢超市,罗拉于是和他一起抢劫,在逃跑时被**击毙。

一切都结束了吗?没有,这仅仅只是一种可能而已。

第二次:罗拉跑出房子,跑出大楼,绊到了邻居的腿,耽误了她更多的时间。路上仍然导致她父亲的一个朋友撞车,但在赶到父亲的银行时,因为晚了几秒钟,他父亲已经在和他的情人激烈的争吵,因为她告诉罗拉的父亲,孩子不是他的。

愤怒的父亲拒绝了罗拉借钱的要求,而愤怒的父亲抢了警卫的枪,抢了她父亲的银行。在救她男朋友的路上,因为她在跑,救护车撞到了玻璃。结果,她及时赶到,阻止男友抢劫便利店,但他被超速行驶的救护车撞死。

这辆车,就是因为罗拉而撞上玻璃,并因此而加速狂奔的。难道这就是宿命,怎样努力也无法改变?

第三次,不甘心的罗拉再度狂奔,这次下楼时,罗拉怒吼着冲向牵狗的邻居,直接越过他们冲出大门,没有耽搁一秒钟。结果,她父亲的朋友看到她跑过去,就停了下来,没有撞车。结果,他直接开车去找劳拉的父亲,并按照约定与劳拉的父亲共进午餐。罗拉父亲的情人因此也没能和他摊牌。

罗拉晚了一步,看着父亲的车开走,无奈之下,跑去赌场,用一枚筹码赢得了10万马克。这时,她的男朋友也找到了流浪汉,找回了丢失的钱。

一颗子弹,一次车祸,一枚筹码:版块式的三个段落用同一条主线——罗拉的奔跑——共同组成了一个关于时间、关于偶然、关于选择、关于命运的故事。我相信,不管罗拉再跑几次,每一次的结局都将不同,她都无法操纵生活中一切偶然的出现——偶然是必然要出现的,这些看似无关的偶然,其实都在改变着每一个人的命运。

所以影片开头便有下面字幕:”我们不放弃探索。探索的终点将是它的起点。

让我们重新认识探索吧。”“游戏之后也就是进行游戏之前。”

有影评说:”导演在《罗拉快跑》这样一个表面荒谬非理性,内里却丰富深刻的后表现主义作品中,表现了后工业时代这个充满了紧张生产和压抑紧迫的氛围,人们对生命的深层次思考。科技越发达,人类却越觉得世界的不可知,越觉得世界和命运的无法把握。

”就象罗拉的奔跑,早1秒钟,晚1秒钟,结果居然会如此地迥异。影片不仅讲述了一个偶然发生的故事,更展开了一场偶然与宿命的讨论。

萨特说,”选择就是你的命运”.每一个人的命运都相互关联和影响。人的一生就像是罗拉这20分钟的奔跑过程,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有无数偶然和选择的可能,但是我们永远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

一旦选择,时间无法倒流,命运也就无法改变。

《罗拉快跑》观后感(三)

红色**响起,罗拉接到男朋友曼尼的**。曼尼是个不务正业的小混混,替***老大办事。有一天他惹出一个天大的麻烦,竟然把走私得来的10万马克赃款弄丢了!

而且他的老大20分钟之后就要来拿回这笔钱,懦弱的曼尼只好向罗拉求救,就只有二十分钟,钱到底在**,如何救命?

罗拉思索了一下该向谁要钱,然后就这样为了男朋友开始了三次拼命跑步。

第一次选择

这是罗拉的第一次选择,她要求助于在银行的父亲,而此刻他的父亲正在办公室里同情人喋喋不休,情人要他为腹中的胎儿作出选择。罗拉闯进办公室,恼羞成怒的父亲说要和罗拉的母亲离婚,从此不再管母女俩的事。罗拉空手而归,当她跑到见面的地点,时间已过了12点,曼尼已经拿着手枪走进超市,开始抢劫。

万般无奈之下,罗拉打倒了举枪威胁的警卫,同曼尼一起洗劫了超市的现金。当他们跑到街上的时候,警车纷至沓来,当他们正在徘徊之时,警察的手枪走了火,罗拉怦然倒地。

第二次选择

画面再次回到罗拉放下**的一刻,罗拉的父亲在办公室里和情人吵得很凶,根本没有心思顾忌罗拉的焦急,绝望的罗拉在经过警卫的刹那抽走了枪套里的手枪,要挟她的父亲交出10万马克。拿钱出门的罗拉被眼前剑拔弩张的警察们惊呆了,然而警察万万想不到的是被他们护送到一边的女孩罗拉正是这场大劫案的元凶。侥幸逃脱的罗拉继续向见面地点奔去,在曼尼跨进超市的瞬间,罗拉叫住了男友。

他们隔着条马路,罗拉笑了,而突如其来的一辆救护车却将朝罗拉走来的曼尼撞到,并碾压而过。

第三次选择

图像第三次回到情节的开始,这次罗拉的父亲接到出门的**,当罗拉跑到银行的门口,父亲已经乘车而去。曼尼刚走出**亭便撞见了骑车的流浪汉,自行车上还挂着丢失的口袋,一番追逐之后,曼尼***换回了10万马克。

不知所措的罗拉看见了街对面的赌场,用零钱和首饰换到了一枚100马克的筹码,轮盘赌桌前,罗拉连中了两次20点。

拿着10万马克的罗拉搭上了一辆救护车,急救床上的人已经心律衰竭,罗拉握住了他的手,医生惊讶的看见病人的心律恢复平稳。12点,焦急等待男友的罗拉看见曼尼从朗尼的宝马车上下来,朝她跑来……

这就是罗拉快跑看电影的时候我不能不说随着罗拉的脚步而心跳加速。罗拉只有二十分钟的时间,为什么不用其他方式呢?比如骑车,我想电影所要表达的就是跑步中的激情,年轻的一代不需要考虑很多事情,要的就是这么一种跑步中所散发的激情,生命的激情。

我想影片的主题就是这中激情,生命是需要激情的,即便是在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面前,我们还是要去用生命的激情拼搏一番,二十分中要凑到十万马克,在这看来是个天方夜潭的事情,可是罗拉有两次做到了,因为她有着救男朋友的一颗心,因为她年轻。虽然有一次没做到,但那好像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努力做了。年轻的本钱就是尽自己的能力去做。

影片更像个游戏,游戏式的二十分钟,就在这二十分钟里,有三次不同的情况,有三个不同的结果,有些事就是因为一点点的偏差而结果相差千里。电影可以这么做,而我们的机会只有一次,我们只有一次的”二十分钟”电影可以从新在来,而我们却不能在来。后现代主义的天马行空。

罗拉为了男朋友而跑,为了自己的感情而跑。罗拉是幸福的,为了自己的感情可以付出一切。

电影的叙述方法新颖独到,继承了游戏的叙述方式,可以有好三次选择,这让观众可以从情节中走出来,而想其他跟多的可能性,游戏式的人生。

导演是聪明的,在生死问题上把影片拍的是紧张有趣的,让观众在一种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去感受电影所要表达的。

罗拉快跑观后感 篇4

在这部电影中,导演可以为了让电影呈现出更加精彩的一面给观众,可以假想出各种各样的电影结局,这便造成了电影故事中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其实还有着千千万万种可能,或许并不是每一种都会是大团圆的,又或许并不是每一种都会那么的糟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每一个故事脉络的发展过程中,都会有一种因果的无限牵连性。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就像混沌理论指出的那样,“即使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数学算式,只要在运算的过程中变动一个席位的变数,也可能演变出瀑布一样混乱粗暴的系统。”在我的理解中我们的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

每天在得失与因果的循环中,这一秒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秒的命运。或许在这个过程中类似于真正的“蝴蝶效应”那么恢弘的现象发生,但是每一件细微的事情都不是独立的存在,因为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性,所以它的发生很可能是其他细微的事情导致的,又或者是它的发生是为了导致另外一件事情的发生。有些事情我们或许不能左右它的发生,但是我们也要认认真真的去过好每一天,认真对待每一个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将要发生的事情,原因何在?

就像电影中说的那样:“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这是一个因果无限牵连的世界。

罗拉快跑观后感 篇5

罗拉快跑这部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电影的形式。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都是以路人的身份贯穿整个电影。却也牵动着每个观众的心。

打开网页,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大多是从美女拯救男子或者以伟大的爱情故事为主题,或者是已多次出现的时钟来分析时间的珍贵

而我则不这样认为,我倒觉得,《罗拉快跑》从题目中就可以反应观众对罗拉成长变化的期待,从不成熟的在父亲的办公室当着同事的面和父亲大喊的幼稚的表现,到后来在办公室砸东西,拿枪把父亲当人质抢银行的不成熟的行为,再到最后开始反思并改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而成功的解救自己的男友曼尼。顺应了观众对电影人物的期待值,使结局大可人心。

从人物形象来说,罗拉的红头发、绿裤子。则是利用了最鲜明、刺眼的颜色体现罗拉人物的倔强、躁动的性格特点。

所以说《罗拉快跑》其实是喊出了观众在观看时的心情,罗拉迈出的每一步,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在强烈节奏的音乐声中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牵动观众的心。

奔跑,给观众以疑惑和好奇,特别是每个路人的结局的交代,都是不幸的。偷车的最后被打,成为流浪汉。,推车的年轻妈妈最后也离婚了,等等。影片发展到后来,突然意外的罗拉中枪,让观众一阵迷茫,主角到底是谁?故事怎么发展下去?

第二次奔跑,让观众充满期待,握紧拳头,希望罗拉不会死。但在罗拉举起枪去威胁父亲的那一刹那,又将观众带入一种心酸、无奈的无比复杂的心情。

第三次奔跑,视角不是放在罗拉身上,而是交代那些路人的完满结局,给观众遗憾的心吃了一颗糖丸。车没有撞了,罗拉救了救护车上的父亲朋友,也没有去抢银行,男友曼尼也没有去抢超市。观众的心渐渐恢复平稳的心跳,也为想罗拉一类的孩子的成熟感到欣慰。

罗拉在第三次奔跑中,带着思考,带着祈祷,也带着观众在心里的呐喊成熟的奔跑在人生路上。

其实,罗拉就代表现实生活当中的九零后这一代年轻人,从非主流、叛逆,到现在的逐渐步入社会后的成熟,有责任感。如今,网上批评九零后的帖子少了,更多的是鼓励和支持。

我也是个九零后,从前爱和父母顶嘴的我如今也是个大学生了,开始渐渐体会父母的辛苦,知道社会的复杂,明白自己的责任。逐渐成熟地面对自己,面对人生,面对社会!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创造美好的将来!

九零后,我们在成长!

罗拉快跑观后感 篇6

为什么我有这么多的信仰。以前我相信子女对父母绝对尊重,现在我看见罗拉拿着枪对着他老爸的时候,我似乎明白了一个个体的力量,做自己该做的事不受条框阻碍。我们真该坚持自己的生命吗?

当维罗尼卡决定自杀时,她只是厌倦了自己的生活。

“有无数疑问需要找到答案,一个答案将衍生一个新的问题,而下一个答案又将衍生下一个问题。如此循环不止。但最终,会不会永远是同一个问题?

并且永远是相同的答案。”这句话应该隐藏了全片的思想精髓了,只是我无法完全挖掘出来。第一次罗拉以告别自己告终。

第二次,她从她父亲那里抢走了钱,在某一步上再快一秒,一切都会改变。她遇到的每个人都会因为这一秒的变化而有完全不同的生活,就像曼尼死在车下一样。曼尼对结果不满意,所以一切都回来了,所有人的命运再次改变。

曼尼找到了收钱的乞丐。罗拉在赌场发财了。他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如此,曼尼解决了问题,他们分享了财富。三个结局,就因为你在某一秒做出了不同的决定。

一切都那么不确定。下一秒会有成千上万的结果。没有必要讨论它应该是什么样的结局。

影片一定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我明明知道却无法表达,我不想看影评,我不想知道正确答案,我只想知道自己心里的想法。“球是圆的,比赛90分钟后结束。这是不容置疑的。

其他一切皆纯属理论。”难道开始就是结束吗?罗拉为什么要快跑?

因为她想拯救曼尼和她自己的命运。但事实是,她不知道自己是快是慢,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曼尼无奈之下抢劫了超市,这种做法是对的吗?

应该坐以待毙,还是先拯救自己。这个问题不能回答,因为没有绝对的是非标准。

在我的思维一团糟之前,我来做一个总结。《罗拉快跑》撼动我内心的地方就是我明白该有勇气面对生活。因为每一秒都会改变,我应该跟随内心的想法去生活。

你不必相信。错误只有一秒钟。我鄙视了一秒钟,但它统治着每个人的命运。也许,当我站在这个十字路口,选择失去图书馆还是回宿舍,我注定会得到一个机会,失去一个机会。

管他呢,既然生活无法掌控,也没有必要患得患失。从始到终,说不定万物归一。

罗拉快跑观后感 篇7

人生可以有无限个选择,无限的可能,但现实里,人只有一次选择机会!正如很多人所说,人的一生可以在刹那间改变。

《罗拉快跑》是一部游戏化形式的充满哲理思想的动作电影。影片有三分之二是罗拉奔跑的镜头,采用动画、音乐相配合的手法,给我们呈现出一种高速率的镜头运动方式,配上节奏强劲的电子音乐,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听冲击。在看似爱情的主旋律下,罗拉对男友的营救行动其实是对命运的挑战。她不顾一切地奔跑,在这种无助的大环境下,影片在几乎震碎人们大脑思维的同时,激发出观众强烈的认同感:在面对命运和世界的无奈中,渺小的我们只有选择奔跑。

当时代变迁中,男女主角位置渐渐模糊时,影片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表现出了两种不同的人。一种人(如曼尼)是静的,他/她只能等待厄运的降临并自怨自艾;而另一种人(如罗拉)是动的,他/她尽最大的努力和命运抗争。而这两种对待命运态度的错位和变化导致了影片中三种截然不同的结局。当影片中反复出现的时钟指向12点时,罗拉与曼尼的顺理成章的相遇,体现出了交叉蒙太奇的特点。罗拉的`三次奔跑,用重复蒙太奇呈现出的三个平行世界里的三个罗拉,一个起点,三个迥异的结局。仔细审视图中,罗拉的每一次变化,哪怕是喘息的频率不同,也会影响之后的一切。如,罗拉与推婴儿车的老妇人。她撞她,或者不撞。都会在罗拉内心中以心理蒙太奇的方式产生不同的效果。这是一种近乎脱离人类逻辑与认知的因果,它使一切理所应当,也使一切惊艳无比。奔跑中罗拉坚定不移的眼神,也许就是人类最强限度的生命力。

导演采用了等分三段体的拍摄方法,三段首先在时间上是等分的,其次在所需完成的任务上也是相同的。让女主角罗拉在同样的二十分钟内,经过奔跑过程中不同的状况,产生了三种不同的结局,这使得整部电影看起来就像一个游戏。罗拉的人生看起来是可以重来的,但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罗拉每次新开始的奔跑,并没有基于前一次的任何经验。我们不得不认同,此刻人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

人生中无数个选择构成了我们的生命,自己的选择将不断影响着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有着冥冥不可见的手在安排着一切。每个选择都有得有失,只要还在奔跑。

罗拉快跑观后感 篇8

《罗拉快跑》——爱让我醒来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第一次没有记录下自己的感受。但等到几天后,思维沉淀,印象最深刻,往往是自己最直观的看法。

在这部电影中,罗拉一开始红头发,穿着休闲装,看上去并不是一个富裕家庭的女儿,就连她唯一的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也被偷了,这给她带来了很多麻烦。而现实往往比我们看到的那一面复杂许多。罗拉有一个阔爸爸,可是不和她一起住,并且正打算抛弃她和她妈妈,另求新欢。

然而第一次罗拉去求他,他摆出一幅冷酷的面孔:你爸爸是某某,别来找我。第二次,他为了新的爱情打败了她。在劳拉的枪的威胁下,他给了女儿最大的帮助。

第三次,他错过了与一路飞奔而来的女儿的相见。电影把父女之间的亲情刻画的薄如纸张,脆弱无比。也许这是西方国家高离婚率的结果。

而在这部影片当中,爱情却是一个被歌颂的主题。当一个男人面对生死问题时,首先想到并寻求帮助的是他的女朋友,而不是其他人。而罗拉的为爱情不顾一切,挟持自己的父亲,和男友一起抢劫超市……这些都反映了导演和编剧对爱情这一题材的理解与诠释。

虽然罗拉也有对爱情的短暂的不安全感,甚至在男朋友问自己是否要离开时,给了一个并不明确的答案:“我想我将要做一个决定”。可是在生死一线时,爱情唤回了罗拉的记忆,唤回了时空,使得罗拉一次又一次,重新但却不重复地解决这个命运抛给她的大大的炸弹。

罗拉第一次死于警察的手枪下,第二次死于意外的卡车下。这些残酷的结果让罗拉不能接受。因为心中有爱,罗拉不能让一切一锤定音。

她用她标志性的快跑让时空回到原点,然后探索让生活继续下去的方法。

人们常常为了自己的欲望和自私而敛财,甚至在原则上采取任何手段,都是为了钱。而爱情至上的罗拉为了解决爱人的性命安危,在20分钟之内,想尽一切方法去拿到那救命仙丹。命运在无数的巧合中,展现了它美好的一面。

罗拉用100 美元的低砝码和自己一意孤行的热切渴望,最终赢回那救命钱;与此同时,倒霉的男友也在无意中遇到拿走钱袋的乞丐,追回了属于自己的东西,证明了自己的忠诚。

虽然我们不知道罗拉的男朋友在做什么,但我总觉得他的事业不体面,看不到。不然他为什么见到警察本能地跑掉?然而,正是这样的一个男人,让罗拉偶尔感到不安,也得到了罗拉忠实的爱,也深深地爱着罗拉。

因此在影片的结尾,罗拉最终见到拜托生命危险的男友和他的上级谈笑风生,握手告别,她有点不敢相信。这个喜剧结尾多少让我们忐忑的心放了下来,也让罗拉一直绷紧的腿肌如释重负,并最终走向平静的生活。

罗拉快跑观后感 篇9

如果我是罗拉,我会选择跑步;如果罗拉是我,她会选择跑步;如果我还是我,我会选择跑步;如果,我只是说,如果!

于是,在如果中,电影开始了……

一头染红的短发,像火一样点燃人间火花,虽然行人之中谁也不理会谁,但就算是一个擦肩而过,一瞬拘谨的互相注目,埋藏着无限多可能性的旋风,正穿过每个人之间。

有时候,人们很伤心,不是因为爱情结束了,而是因为当爱情结束了,爱情还在!一颗无事可做的子弹穿透劳拉的胸膛,她绝望地倒在地上。一切都结束了,而曼尼呢?

你看,你看,烟花的脸,当烟花飞腾的时候,火焰掉入了大海,遗忘和记得一样,是送给彼此最好的礼物,那空中飞腾着的十万马克,那气喘吁吁的二十分钟,是爱,爱的礼物!

那么,这个小女孩,谁能真正帮助她呢?一个男人为了她的情人抛弃了她的家庭,一个女人什么都没有,一个男人什么都没有,没有人可以帮助她。罗拉又跑了。绝望中流出的第一滴眼泪足以激发所有的动力,因为爱情,破碎,再也无法拼凑再一起。

那一刻,她只能用枪威胁父亲,从银行偷走10万马克。那一刻,我们固执地以为爱能超越一切,但是,我们不明白世上另有一种力量,它叫做命运,罗拉见到曼尼,喊了一声曼尼,只是,命运说, 该带走曼尼了,以后的幸福,还是在来生中寻找!

如果,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奔跑的人,那么,何必在乎对命运的征服呢? 可以,再一次的奔跑吧,也许,并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绝望之后的努力我们必须去赌一把,可能很难相信,用不到一百马克可以赢得十万马克,但这是命运对我们的讽刺吗?或者,这原本就是命运对执着的回馈?

看吧,童话已经结束了,那个,长大了的罗拉和我一样,长大以后,我们只能奔跑,每一次哭,每一次苦,每一次失去,每一次寻找。都说女孩子不需要太坚强,否则就没人疼了,可是有谁知道,我们不自立不自强,谁有在我们需要肩膀的时候给我温暖?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真的坚强,我们是在被迫中坚强,谁不知道,再坚强的女子心里总有块伤?

不痛不代表没有被伤过。如果有情人的男人能理解,生下她得女人也能理解,他们的女儿正含泪奔向爱情,她会很累的。他们能伸出手来帮助她,让她休息一会儿吗?

如果,长大了,只能跑,那么,我们要跑,要从容不迫地长大!

如果,我只是说如果!

罗拉快跑观后感 篇10

这与存在主义的观点不谋而合,那么什么是存在主义呢?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它人为人生活在无意义的宇宙中,人的存在本身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创造自己,过上美好的生活。存在主义强调选择的自由,并为自己行为的结果负责。

无论是罗拉自己被警方击毙还是曼尼被急救车撞死都不是罗拉想要的结果,所以她选择重新来过,有些事即使重来也是不能改变的,比如她在奔跑的过程中会依次遇到恶犬,推婴儿车的妇人,小偷,红球衣男人等等,这些是不变的,就像游戏固定的关卡,但是罗拉奔跑的过程中她可以不停地做出选择,譬如抢劫,譬如去赌钱,这都使她改变结局,有时候决定往往就在一瞬间,当罗拉走投无路是恰好遇到红灯,她一抬头看见了赌场,进还是不进,完全取决于她自己,于是她决定去赌,并成功赢得了十万马克。正如德国的哲学家海格尔德所认为的“存在”不是一种停滞的状态,“存在”总是在变化。

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做出大大小小的选择,然后去行动,去做,所以人生才千姿百态,各不相同,快乐还是难过,幸福还是悲哀,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想如果我们可以想罗拉一样因为对结果不满意而让时光倒流,甚至拥有月光宝盒这样能穿梭时空的宝物,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很多遗憾的事想重新来过,比如避免之前犯过的错误(罗拉跳过恶狗),比如可以更好地利用时间、体力(罗拉上救护车),甚至可以选择更有益的策略(罗拉赌钱)。

如果这样的设想可以实现,想必人人皆会力求完美,大喊一声“停”,重新开始,出了车祸的人会避免在同一时间驾车来挽救自己的过失,学生会提前复习考试的内容取得优异的成绩,人们可以在重大的灾难来临前迁移到安全的地方等等,这当然是好的,正如电影开头所说——“游戏之后也就是进行游戏之前。”如果人生是一场游戏,那么只要结束游戏重新开始就好,可是,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时间是一条射线,人生不是游戏。

很多时候面对眼前的困境我们总是感到无能为力,《罗拉快跑》中,罗拉曾经三次“大叫”,结果竟出现了神奇的效果,这是电影的表达方式,在我看来那是对现状的不满,她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都有烦恼,我举个例子,登山时到达顶峰的那一刻,有多少人会对着山下大声的呼喊,喊什么并不重要,有没有人在听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宣泄心中的压力,愤怒……可是回到现实中来,依旧于事无补,但是纾解了心情的你会作出选择,积极地去行动,是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现状。

“选择,行动,改变。”其实并不深奥,与其说是电影带给我们启示,倒不如看做是我们现实生活实实在在的写照。

二、蝴蝶效应和多米诺骨牌效应

说“细节改变命运”一点都不为过。罗拉每一次奔跑,都在通过十分微小的细节改变着自己和他人的命运:遇到狗是跳过还是被绊倒,跑步的时候贴着墙还是离远一些,遇到救护车搭车还是继续跑步……很多很多的细节,就像那一只只蝴蝶,看似不过轻轻地煽动翅膀,却能影响遥远地方的一场飓风。

在电影中,这一影响或许被夸大了也或许没有,我们不知道,因为我们自己在生活中也并不知晓我们的一个举动对自己,或者是其他任何人产生的影响。这部电影是从劳拉的角度拍摄她每一个有意或无意的选择如何影响她周围的人。无论认识与否,哪怕只是简单地擦肩而过,一位妇人有可能成为富翁,也有可能成为传教人士,一个偷车男孩,有可能流浪街头,也有可能过上幸福生活。Www.Ghp7.coM

生活竟然是那么的不可思议!

可是,我相信。这就如同多米诺骨牌的游戏,一个骨牌倒下便会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哪怕那最后一张骨牌与它相隔很远,毫无关系。

看过一个小故事,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说一个国家的死亡是由钉子引起的,真有趣。这似乎只能发生在童话故事中,但仔细分析也是合理的,因为它是紧密相连的,而不是脱节的。“蝴蝶效应”的理论也证明了中国1300多年前《礼记·经解》:“《易》曰:

‘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魏书·乐志》:“但气有盈虚,黍有巨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的哲学思想。

蝴蝶效应和多米诺效应有许多相似之处。也许生活就是这样。没有前一步,没有后一步。就在那时,你从他身边经过,改变了他的命运。

这也让我想到很久以前读过的一个小故事,一对夫妇带着小孩坐在行驶在山中的大巴车去旅游,途中小孩因肚子饿哭闹不已,那对夫妇只好带着小孩中途下车投宿山中的旅社,晚上他们从旅社的电视中看到新闻,他们乘坐的那辆大巴车正好被山上滚落的巨石击中跌落山谷,无人生还。丈夫感叹的说,还好他们中途下车,逃过一劫。可妻子却嚎啕大哭了起来,说是自己害了他们。

丈夫这才恍然大悟。

也许任何人都会像故事中的丈夫一样发出这样的感叹,但当我们细细思考这个故事就会明白妻子话语中的端倪,是的,如果按照他们的计划,如果小孩没有哭闹,他们是不会下车的,这样的话大巴车就不会因为他们而停车,也许只有短短的几秒,但已经足够大巴车躲过山上滚落的巨石了!

短短几秒钟,一个决定,你可能会改变很多人的生活。所以不要低估任何小细节,任何小权力,或者你的一个举动,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可能产生巨大的权力和影响,或者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电影结束,可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与女主角一样的焦急,紧张,几乎没有时间去细细地思考,所以在电影结束后一直想把自己感受和想法理一理,电影的最后,女主角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当劳拉发自内心地微笑时,我相信每一位观众都会松一口气。我也不例外。谢谢你的电影,让我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詹姆斯·曼尼恩 《写给年轻人的哲学书》 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2008.4.

【2】吴贻弓李亦中 《影视艺术鉴赏》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6

【3】百度百科

本文来源://www.ghp7.com/g/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