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范文网 >地图 >小学生观后感 >

故事里的中国观后感

故事里的中国观后感

时间:2024-01-13 作者:观后感范文网

故事里的中国观后感(6篇)。

这篇“故事里的中国观后感”是观后感范文网编辑搜寻到的宝藏必看的好文,一篇标准的范文的格式是怎么样的?每天在完成工作任务时一般都会接触到范文。模仿范文写作框架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写作技巧,以下信息仅供参考请勿将其视为最终决策依据!

故事里的中国观后感【篇1】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在语文课本里就有《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那时虽然在老师的引导下,熟读课文,甚至背诵部分章节,却只知道焦裕禄是一个可敬的人。但当我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特别是深入到基层贴近农村、贴近农民,更感觉当年焦裕禄在县委书记岗位上的难能可贵,因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诤诤誓言。

1962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20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30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10万亩禾苗颗粒未收,就在这时节,党组织派焦裕禄来到了兰考,面临困难,重重困难,他没有退缩,挺胸挑起了这副重担。他首先从干部作风入手,从彻底改变兰考一穷二白的面貌上下功夫。深入乡村、深入农户调查研究,哪里有风沙哪里有他的身影,哪里群众需要他,他就出现在哪里,真正把老百姓的疾苦当作是自己的疾苦,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自己的心坎上,从严律己,宽于待人,清正廉洁,用自己务实求实的工作作风,带领全县人民与天斗、与地斗,战胜了一切不可战胜的困难,改变了兰考的面貌。

屈指,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委书记的工作岗位上仅仅工作了一年零四个月,但他那种不朽的精神却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他那“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干部不领,水牛掉井”等一连串朴素而闪光的语言,至今仍影响着许多人。望着他当年的遗物,那一床早已说不清颜色。摞满补丁的被褥(被子上46个补丁,褥子上35个补丁),更是肃然起敬,他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好。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严格要求自己身边的人,心系百姓,情系事业,功在千秋,像这样的领导干部老百姓除了爱戴和拥护,还能说点什么呢?

看着影片中再现焦裕禄冒雪站在火车站注目外出逃荒人流中焦炽的情景;他俯身来到贫苦百姓家动情地告诉他:“我是您的儿子,毛主席派我来看您来啦!”的时候;看着他在暴风雪中亲自观察洪水流势变化,查风口探流沙的举动;以及在他为民积劳成疾被大家强行送往医院时百姓倾巷相送的画面,我倍受感触:而今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干部有几个能做到焦裕禄那样废寝忘食的忘我工作,想老百姓所想,急老百姓所急,心心相印、鱼水交融呢?多少领导干部能够做到在老百姓需要的时候就出现在他们面前?而今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不少干部已淡漠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贪图享受,贪图安逸,拣轻怕重,攀比待遇,不比政绩比升迁,不比奉献比资历,为官一任没有造福一方,作风霸道,让群众侧目和声讨,面对焦裕禄同志应该感到汗颜和扪心自问……

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已45年了,但他生生不息的精神仍然光照人间,最近河南省委提出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教育活动,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大兴服务之风;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学习和弘扬焦裕禄不怕困难,不惧风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精神,大兴知难而进之风;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大兴敬业奉献之风。

啊!焦裕禄同志,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一座丰碑,他那高大形象,不因岁月的流逝而黯淡;不因时代变迁而过时。他那崇高的品质,高尚的情操,不朽的精神,将永远闪烁在人们的心中……

故事里的中国观后感【篇2】

“93岁院士的浪漫”刷屏了!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到“北斗导航”,孙家栋作为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被称为中国航天的“大总师”。近日,在总台《故事里的中国》节目中,孙家栋院士的外孙女王丹妮讲述了他的许多浪漫温馨故事。在他的故事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航天的峥嵘岁月,更能感悟到共和国元勋的动人情怀,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从他的“浪漫”中汲取精神力量。

“指挥天上卫星的人,此刻却只听她指挥”——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由于孙家栋的特殊工作性质,她几乎没有时间和爱人在一起。”奶奶独自在医院生孩子,第二天爷爷回来,很快就回去工作了。当奶奶出院时,护士长帮她用医院借的摩托车送她回家。”王丹妮说,奶奶总是不忍心抱怨爷爷,“他太累了,你怎么能抱怨他呢?”。现在,虽然孙家栋自己走路有点困难,但他总是坚持走下轮椅,推着妻子走20分钟。“奶奶会指挥爷爷走到这里,走到那里,爷爷会乖乖地推着她左转右转。"她的孙女王丹妮说。正是有了家人的陪伴和支持,孙家栋才能为中国航天事业奉献60多年。对于每一位共产党人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根本宗旨。面对人民群众,党员干部不妨把他们当成家人,多和他们在一起,融入他们的生活,与人民建立真正的深厚友谊,建立深厚的信任感,用群众能理解的语言说话,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用“永远在一起”的陪伴做出最长的告白。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苦干是最浪漫的行动。

孙家栋将自己的青春年华,投身于祖国的航天事业,中国第一颗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第一颗探月卫星……很多“中国第一”的背后都有孙家栋忙碌的身影。“国家需要,我就去做”是孙家栋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当时那个条件下,想要完成人造卫星这样一项重大工程,难度可想而知。孙家栋在发射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时出现了意外,火箭飞了21秒之后爆炸了。震惊过后,孙家栋带着大伙儿在天寒地冻中把大片的沙漠翻了一尺多深,拿筛子把炸碎的火箭卫星残骸筛出来,最终找到了失败的原因。经过彻底检查、不断试验,一年后,一颗新的卫星终于腾空而起。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年轻干部要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作为年轻党员干部,只有经受吃劲岗位、重要岗位的磨炼,在急难险重的经历中经受摔打,才能在身处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蹲得实、沉得下、干得好。所以广大年轻干部要把攻坚当“磨刀”的意识,把克难当“练兵”的豪情,在危急时刻站得出来,紧要关头豁得出去,以久久为功的韧性和抓铁有痕的力度向人民表达出属于我们的“浪漫”。

“终于飞了”——坚持是最长久的答案。

2004年,中国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工程,孙家栋担任首任总设计师。回忆起10多年前,嫦娥一号成功进入月球轨道,开始绕月飞行的时刻,孙家栋和他的团队振奋地只会说出:“终于飞了”这四个字。简单的四个字包含了无数的困难与坚持,研发过程是枯燥而充满挑战的,不仅要面对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还面临许多我国在硬件设施上的短板,而孙家栋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自主创新,所以在“嫦娥一号”顺利完成环绕月球的那一刻,在一旁角落里的孙家栋看着欢呼的人们,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汹涌,眼泪夺眶而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也告诫年轻干部要直面挑战,坚持不懈完成好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年轻干部从“象牙塔”步入“大熔炉”,难免缺乏经验,会面临许多困难与挑战,但这不能成为我们放弃的理由。我们要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畏惧、不屈服、不退缩,坚持“始于足下”原则,一步一个脚印,直击问题要害,抓住问题本质,找寻问题解决方法,坚守岗位,服务群众,用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给予人们最正确的答案。

故事里的中国观后感【篇3】

央视综艺节目《故事里的中国》开播了,第一节故事《永不消逝的电波》感动着无数观众。《永不消逝的电波》讲的是中国共产党员李侠(真名李白)同志长期潜伏在上海从事电台工作,向党传送重要情报。在上海解放前夕,发送完最后一份紧要电报后被捕牺牲!永不消逝的电波,滴滴答答,跨越时空传达着党员工作的的精神和力量!

“我服从组织决定”的无私奉献。在红色之地延安工作的李侠,因上海地下情报工作的需要,组织决定派他到敌区上海长时间从事潜伏工作。镜头里李侠同志笑着说:“只要我的工作对党有利,调我到哪儿,我都没意见。”作为党员,首先就应当有这样的精神品质,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儿;什么工作需要我,我就去做什么!人都喜欢安逸、轻松和体面,但是如果我们党员干部做工作都拈轻怕重、怕苦怕累地“选”工作干,那人民依靠谁、国家如何发展壮大?所以,作为党员就是要经历常人所不能经历的、做常人所不愿意做的事情。并且时刻将这种思想贯穿到自己的党员生涯中,才能为人民做事情,为国家做贡献。只要对党有利的,在哪儿都是党的好同志!

“五分钟超时了”的自我牺牲。地下潜伏工作既重要又危险,而李侠同志一干就是12年。敌人探测到我方电波信号需要五分钟,李侠同志只要在五分钟内停止就可以避免被捕。但是,渡江战役迫在眉睫,这份江防计划多么的重要不言而喻。所有人都知道五分钟已经到了,而电波仍没有停止,在敌人的枪口下李侠同志仍然坚持发送完信号!最后在仅仅离上海解放只有20天的时候,牺牲了!我们党员在工作上也要有这种不怕牺牲、坚持岗位的态度。不计利益得失,不抓上下班的分分秒秒,坚持守好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的工作。不管前面有多少困难,也要有决心去翻越,去克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像李侠同志一样坚守在12年的腥风血雨里,在12年的敌我较量里!

“天快要亮了”的永不放弃。李侠同志被捕后,经历严刑审问仍然坚守党的秘密。即使在监狱里暗无天日,心里却带着新中国即将到来的光明;即使双手已不能敲打电码,仍心系窗外发生的战斗!在监狱里,李侠同志最后对妻子说:“你不用再来看我了,天就要亮了,我所希望的也就要看到了。”我们相信,在枪决的时候李侠同志也一定面带笑容,心怀希望。因为心怀永不放弃的信念,不管身处哪种困境,都能涅槃重生。作为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会面临重重困难,会有无数种选择。要有高度的政治站位、党性觉悟、理想信念和永不放弃的精神。

在节目最后,当年的报务员向李白烈士发送了一份电报;“您期盼的黎明,到了!”这是说给无数先烈的,也是说给我们在工作岗位上的无数党员同志的,我们将以此为念,不懈奋斗!

故事里的中国观后感【篇4】

尝尝中国故事。自中国开播以来,每一集节目都牵动着无数观众的心。我想说的是焦裕禄的故事。

说到焦裕禄,我想我们河南人都不陌生。不只是因为他在我们的语文书、历史书中出现过,更是因为他工作的岗位、他牺牲的岗位就在我们的河南开封兰考县。

记得我上学时书重的描述:焦裕禄书记肝病严重,仍坚守在黄瘦岗位上,他那着搪瓷茶杯顶着疼痛的位置坚持工作。直至耽误的最佳的**的时机,最终病入膏肓而死。

而通过中国讲述焦裕禄的故事,我明白焦裕禄其实是精疲力尽了!1962年,焦裕禄调任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他工作了四百七十五天。他带着当地人与天与地搏斗,让沙地生根,让盐碱地发芽,让涝渍地候选人种出泡桐花!最终,他也将自己年仅42岁的生命完完全全的奉献给了那片土地。

焦裕禄刚转学的冬天,雪下得很大,寒风刺骨。在兰考火车站。数不尽的兰考老百姓蹲在兰考火车站准备出去逃饥荒,出去要饭。其他的工作人员都在组织不让难民出去,可焦书记说使我们的工作做的不到位,地里长不出庄稼,老百姓没有饭吃才出去讨口饭吃。

当即他就拿着大喇叭对难民表示自己来晚了!他感到内疚!我会把兰考管理好的。我要蒸大白馒头等你回来!

显然群众起先都是不相信的态度。

面对县委目前主要工作在统计受灾情况,把**拨的救济物资堆放在火车站9天这样的情况,焦裕禄当机立断把救灾物资就分了下去!面对马书记的话,焦书记仍然不为所动,坚持着。只因他内心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自己是共产党人。自己的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务!现在灾情还不明朗,但每天都有人饿死,为什么不先把这些物资分发到那些能看到更严重灾情的地方呢!

物资堆放一天,得有多少百姓饿死?!

焦书记日夜刻苦工作,终于在工作中牺牲了。据统计,兰考县当时有36万人。兰考的人们听到焦裕禄去世的消息,从四面八方赶来,为最后一程送上他们亲爱的秘书!人群围了一层又一层看不到头!

人们泪流满面,悲痛不已!据当时的老人说,来送行的有8万人和10万人!时至今日,焦裕禄已去世55年。兰考人提起焦裕禄总是很兴奋。

正是焦裕禄改变了兰考贫穷落后的面貌。只有今天的兰考才诞生,现在泡桐花遍地开花!

焦裕禄死后,他的事迹被当时的河南记者所知。经过七次修改,通讯录终于写好了。那份历时70分钟的通讯录,被**广播连续播出了好几天这在以前是不曾有过的。兰考市民听到这则通讯的广播后,行人停了下来,汽车也停了下来。他们在缅怀他们的县委书记!

后来,焦裕禄的事迹被拍成了电影《焦裕禄》,在那个一张电影票只卖3毛钱的年代,《焦裕禄》这部电影的票房达到了一亿三千万!时至今日,焦裕禄的精神也是各大单位和学校的学习之神。焦裕禄纪念馆里仍然挤满了人。这不仅是兰考县委书记,也是我们全国人民的书记!更是无数党员同志要学***样和精神!

在这个世界上,生命每天都在消逝。我们能用什么来证明?有人记得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原县委书记焦裕禄就是这样一个活在别人心里的人!

故事里的中国观后感【篇5】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这套书非常有趣,里面的知识有很多,如,有说春节的,有说端午节的,还有说清明节的。但是让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说中秋节——《月饼里的秘密》。

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就告诉你中秋节的来历和民俗风情。中秋节为什么叫“中秋”节?因为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日,正好在节气“白露”和“秋分”之间。

天文学中的春分点恰巧是太阳照射在地球赤道上,白天和黑夜都很长。八月十五,约在“秋分”前后,俗称“八月半”;又逢十五月圆,又称为“月夕”,也有人认为

七、八、九月为秋季,八月在中间,所以通称为“中秋”。这只是一篇小文章,但它包含了很多只是。后面的知识更是络绎不绝!

翻开后面的几页,开始说《月饼里的秘密》的故事了。600多年前,在元朝首府大都郊外,有一个名为忠义村的小村庄。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他们大部分是前朝**的后代。

阿爷的孩子总是欺负普通人的孩子,而且无法抗拒。所谓甲主,就是监督百姓的人。元代统治者怕百姓造反,所以每20户人家就分为一个班,从大元派一个人来当首领。有一次,有

五、六个壮丁造反了,一位聪明的钟爷爷急忙地劝架,可是并没有人听。最后造反的人都被砍断了手。

读到这儿,我不禁难过了起来,以前的老百姓是多么无助,多么弱小,连反抗的能力都没有。

后来,钟爷爷想出了一个办法,让村里的妇女吃点特别的月饼,送给全村人。这些月饼里都塞着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除夕夜,反大元!

”据说,几个月后赫赫的元朝就灭亡了。新王朝明朝的建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另一页。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我们凡是做任何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不要冲动,应该多动动脑子。我们还应该牢牢地记住中秋节的习俗,不要在中秋节的时候,不要只是在微信上和父母说一句冰冰凉凉的问候,最重要的还是和父母一起度过中秋节!

故事里的中国观后感【篇6】

近日,笔者观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大型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再次重温了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经典桥段,被主人公原型——中国共产党情报通讯员李白烈士的事迹所折服、所感动。千千万万名“李白烈士”一样的中国共产党员,选择做一根火柴,一直“潜伏”在“黑夜里”、“战斗”在“最前线”、“燃尽”在“黎明前”,用燃烧自己而释放出的光芒照亮中国人民的幸福之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旅,兑现着入党的“初心”。

一根“火柴”,“潜伏”在“黑夜里”,坚守着忠诚于党、不负人民的坚定信念。被捕后的李白,经受了老虎凳、火钳等各种酷刑,但始终没有吐露任何党的秘密。上海解放前的“黑夜”是他最壮烈的战场,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是他最坚挺的脊梁,“燃烧”自己是他义无反顾的选择。理想信念从来都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头语”,不是自我美化的“标签”,更不是不切实际的“空头支票”。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一根“火柴”,“战斗”在“最前线”,秉承着大义凌然、无畏生死的革命情怀。从“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钊,到“牺牲永是成功的代价”的李白,再到“以身上伤疤为功勋章”的张富清,一代代“战斗”在“最前线”的共产党人早已将大义凛然、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深深熔铸在血脉中。革命精神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保鲜剂”、“强心针”,困难险阻并不能阻止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的步伐,只会愈加激发我们的斗志,激励我们以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勇气,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锐气,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

一根“火柴”,“燃尽”在“黎明前”,弘扬着舍己为人、旌霜屡血的奉献精神。李白临死前对儿子说:“天快亮了,我所希望的也等于看到了(指上海即将解放)。今天我回来当然最好,万一不能回来,你们和全国人民一样,能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为了胜利的曙光,牺牲在黎明前的黑夜。新长征路上,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接过无私奉献的接力棒,在乡村振兴一线、脱贫攻坚前沿接续奋斗。共产党员坚守“初心”,就是要弘扬奉献精神、发挥示范作用,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托举起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文来源://www.ghp7.com/g/1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