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范文网 >地图 >小学生观后感 >

军垦博物馆观后感

军垦博物馆观后感

时间:2024-01-13 作者:观后感范文网

[荐]军垦博物馆观后感2000字。

今天观后感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推荐一篇网络上的“军垦博物馆观后感”文章。电影中有许多人生的哲理,观看时内心总会积累一些心得感悟。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怎么写了,观后感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熟练度。巨佳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品味!

军垦博物馆观后感(篇1)

xx年3月17日,在我院社团的组织下,我们各社团的40多位同学有幸参观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馆中展出的数千件文物图片,都是兵团儿女的真实写照,它们那么亲切,似曾相识,却又那么平凡,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有幸的请到了大三的导游师哥和师姐,在他们的讲解下,我大概了解到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着陈列着的是军垦事业辉煌的历史。其中有百余件军垦战士垦荒时用过的农具,穿过的衣物及生活日用品,其向人们展示着军垦战士的垦荒史、创业史,倾诉着军垦新城石河子如何从一个戈壁荒滩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园林城市的过程。其中第三展厅陈列着垦荒时期军垦战士劳动、生活的照片。

1950年2月,王震将军率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石河子,拉动了军垦第一犁,创建了比共和国仅小一岁的石河子新城。为了建设这座军垦新城,第一代军垦人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冬夜宿苇棚子,汗水浸透的棉衣结成坚硬的冰壳;在烈日炎炎的盛夏,为躲避蚊虫叮咬,他们用黑泥涂满赤裸的躯体。经费紧张,没有蔬菜,建设者们连续几个月用盐水和辣椒面下饭,没有碾子和石磨,部队只好煮麦粒和玉米充饥。正是他们的不辞艰辛、孜孜不倦精神,才撑起了石河子城市的骨架,如今的石河子以是到处干净、整洁、花团锦簇,特别是开发区,道路宽敞、高楼鳞次,市政府庄严肃立。市政府前的市民广场清秀、优雅,更是令人耳目一新。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归功于老辈军垦们的勤劳,艰辛。

进入第一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巨大的图画,上面是各级领导人来新疆视察的图片。大厅一侧的墙壁上悬挂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个师的简介,另一侧是占了一面墙的巨型浮雕,是军委屯垦戍边的命令。

再上二楼参观就会看见那生产用的工具、那房子、那拖拉机、那树,那上课的场面、那马灯,它们象被历史尘封的画卷依次摊摆在我们面前,诉说着兵团儿女不朽的传说。辛勤劳作、艰苦创业的军垦儿女用自己年轻的身躯铺就了兵团辉煌的业绩,伟大的生产建设兵团是

历史留给我们的结晶,尤其那幅雕刻军垦第一犁已成为兵团精神、军垦精神的象征??不由得,我的心又凉了起来,又想起了高中时参观农一师阿拉尔市的359旅军垦博物馆,她并不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悠久,但其中同样记载着老辈军垦们的生活事迹以及用过的生活用品,她们所盛放着的都是老辈军垦们辛劳的见证,

曾今他们用这简陋而笨拙的工具开拓了着我们的园地,如今我们安然的生活在了这片土地上,我们该有所思,我们该有所悟,再艰辛的环境也无法挡住我们兵团人的激情。

再往后就越来越接近现今的社会了,我们仿佛跟着老军垦一同穿越了历史,看到越来越繁荣的今天,相信老军垦们一定在笑。

整个馆内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打满补丁的军棉大衣,望着那些被缝补的痕迹,心里不禁惊叹当年军垦战士吃苦戍边的精神,师哥说那件棉衣上打了100多块补丁。棉衣虽物小,精神永不消,他们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必将感到这一代又一代边疆人的热情。我们要感激老军垦,是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生活的奇迹,改写着人类的历史,在万分艰苦的环境下,默默无闻地奉献??

当年的老军垦,用枪蘸着青春的热血,书写了捍卫祖国神圣领土的凯歌,用锄头蘸着无数的汗水,书写出了建设边疆的颂歌,用兵团精神书写出了悠长高亢的西部赞歌,这些歌将激励我们这些兵团后代,在这块充满歌声的热土上学习、工作、奋斗和奉献。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把老一代兵团人开创的屯垦戍边事业不断发扬广大,为建设美好幸福的家园而努力工作,要让兵团的明天更美丽,更灿烂。

生活在现今安乐无忧的我们,不能忘记老辈军垦们的辛劳付出,是他们开拓了我们的家园,是他们奠定了今日繁荣的基础,是他们用血和汗水感动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边疆人的勤劳、勇敢、不屈!我们当将兵团精神发扬光大,定将兵团精神发扬光大。

刻骨铭心的兵团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军垦博物馆观后感(篇2)

五一,我们一家人参观了军垦博物馆。馆内数千件展品、老一辈兵团人史诗般的英雄事迹,让我对石河子这座军垦新城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和新的认识。

石河子,街道宽阔整洁,绿树成荫,高楼林立,是全疆闻名的花园都市,被联合国誉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谁又能想到这里曾是一片荒无人烟、芦苇丛生的戈壁荒滩?

沿着1000米的展线,凯歌进疆、艰苦创业、激情燃烧、三个队的作用、再铸辉煌和千古之策6个部分构成了整个展厅,展示了兵团广大军垦儿女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数十万的解放军官兵在王震、陶峙岳将军的率领下,遵照党的指示,脱下军装,铸剑为犁,创建了比共和国仅小一岁的石河子新城。

馆内陈列着老一辈军垦战士战斗时用过的武器,垦荒时用过的农具,生活中穿过的衣服,还有以前老一辈军垦人居住过的地窝子,各种荣誉证章、老式收音机、煤油灯、旧衣物、旧草鞋、旧信件和电报稿,耕地的犁……这一件件带着历史印记的藏品和照片,向我们诉说着军垦儿女不朽的传说。一张老照片令我印象深刻:一片未开垦过的土地上,一个人扶着木犁,几个穿着军棉衣的人把绳子套在肩上,奋力地拉着。简朴的军装、原始的劳动工具、凝重的步伐,这就是创业年代的情景。你见过用汽车零件制成的台灯吗?你见过一件棉衣上有二百多块补丁吗?你见过用树枝做成的摇篮吗?老一辈军垦人艰苦卓绝的垦荒史、创业史,成就了那段让人难以忘怀的激情岁月,真正做到了“献了青春献子孙,献了子孙献终身”。 在我们无法理解、想象、体会的环境里,军垦人像白杨树一样深深地扎根在茫茫戈壁上,用青春、用热血、用生命谱写出一部可歌可泣的历史!

当参观结束,我的世界震惊了。我知道了自己所谓的困难比起老一辈军垦人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我们该有所思,我们该有所悟:“饮水思源”,如今我们安然生活的美丽城市,是老一辈军垦人用汗水和青春创造出来的,不久军垦先辈们建设边疆的接力棒就会交到我们手中,为了这片热土的未来,我们要牢记使命,勇挑重担,把最宝贵的军垦精神稳稳地传承下去!今天努力学习, “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明天为中国梦创造新的奇迹!我相信这片军垦人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热土会越来越好!

军垦博物馆观后感(篇3)

10月24日,我随团委全体成员参观了石河子市的军垦博物馆,了解了兵团的历史,并且内心有很大的感触。

首先,我特别佩服兵团人的能力。通过讲解员的讲述,我了解了兵团人开拓新疆这片土地的艰难历程。从曾经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到如今充满绿意、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现状,这是兵团人奋斗的成果。没有他们超人般的能力,就没有我现在所看到的一切。其次,兵团人身上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拼搏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我颇为震撼。在开垦这片广袤大地的过程中,条件再艰苦,环境再恶劣,他们始终能够乐观的面对,或许这就是兵团人独有的精神风貌吧!最另我印象深刻的是兵团精神那简简单单的十六个字: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这十六个字不仅仅是兵团人的标志,更是兵团人永远不变的信仰与坚守!

感谢每一位兵团人的辛勤付出!我会继承发扬兵团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不怕苦累,用实际行动践行兵团精神,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合格兵团人!

军垦博物馆观后感(篇4)

我与好友趁周末去了一趟石河子市的军垦博物馆,在石河子市快一年了,也没有去过一次,很可惜。这一次是带着任务去的,满含着期待,带了笔记本和笔,准备记录下我所感受到的军垦精神。

一进门就是一间辉煌的展厅大堂,毛主席代表人民革命委员会所下达的命令内容,以红底白字的形式裱在了展墙上。毛泽东同志说:中国人名解放军已经胜利的完成了解放中国大陆的伟大事业,今天,我们人民解放军,将在已有胜利的基础上,站在国防的最前线,经济建设的最前线。我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的改编计划。将光荣的祖国经济建设任务赋予你们。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武器捍卫祖国。毛主席一声令下,人民解放军们便放下武器,在新疆这片荒野上开始开创他们的新事业。

第一部分,雄师进天山。数以万计的解放军在解放中国后,便辛苦兼程,赶赴新疆,进行新中国失误经济生产建设,路途十分艰辛。没有食物和水,他们便饮马血喝马尿,日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新疆。他们这种奋不顾身的投奔与祖国建设的决心让我震撼和感动。一张张黑白照片上他们朴素却又坚韧的脸传递给我的是满满的爱国正能量。他们背井离乡,勇闯沙漠,爬草地,越高山来到新疆,只为有一颗爱国心,这种真实的爱国情操让我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对民族的自信心更深了一步。我为这些为新疆,为祖国献身的解放军们感到骄傲,更觉得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现在的生活中的笑着磨合小挫折,对于他们而言,真是微不足道。想想他们,我相信以后的我会更坚强。

第二部分。艰苦创业。无论男女,一律都投身到生产建设中去。为人民服务是他们的信仰,艰苦朴素失误阿衡或丝毫不能磨灭他们的意志。展示柜中,一件件破旧的衣物让我吃惊。那一层盖一层的补丁,真的先锋雷锋同志说的那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模样。一层盖一层的补丁,让一件单裤都成了袄裤。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从那一件件的破旧衣物和生活用品中都可以看出。我们现在并不用做到像他们那时一样的吃穿用度,但借鉴,勤劳,上进的精神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并一代代传递下去。

第三部分,激情燃烧。十多万的军人来到新疆,抛下了家人,孤身在外,没有家人边没法扎根。中央便征集了几万女兵远赴新疆垦荒援建,解决了屯垦“一代而终”的问题,戈壁母亲便诞生了。这些十几。二十的年轻女兵们,抱着一腔爱国热血,离开家乡,是那个时候的佳话,也是那个时候的艰辛。如果没有他们,何来我们美丽的石河子市,何来新疆安康的生活。他们住着超级简陋的地窝子,用着公共洞房,却留下了珍贵的精神影响和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第四部分,“三个队的作用”。军队是用来抵抗敌人的,新疆是不稳定的。兵团也是新疆安稳的标杆和“定海神针”。他们用生命捍卫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兵团精神永远保存在我们心中,他们将汗水和血泪洒在新疆这片土地上,愿我们的祖国能有更美好的明天。我虽不是兵团人,但我愿沿承兵团精神,成为一名优秀中国人。

军垦博物馆观后感(篇5)

我到过很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她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她的一草一木,都是血汗凝成。这是曾在石河子生活过的大诗人艾青在上世纪60年代对石河子的礼赞。昔时的荒滩戈壁在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的军垦战士手中变成了绿洲,一片片的人字形芦棚、一排排地窝子变成了鳞次栉比的华厦。博物馆中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破棉袄,一把把旧铁犁,一条条烂军被都在无声地述说着一段平凡而伟大的历史。

为了建设这座军垦新城,几十万名部队官兵奉命集体转业,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新疆屯垦生产中。面对条件艰苦的自然环境,军垦战士睡地窝、煮麦粒、吃窝头、手摇纺车、人拉耙犁,自力更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夏秋之夜,为防蚊虫叮咬,官兵们用泥浆抹身,涂成泥猴,仅仅露出两只眼睛;三九寒天,狂风暴雪经常埋住帐篷,军垦战士冻在大头鞋中的双脚,往往要在炉边暖和一阵子才能拔出50多年的艰苦创业,有全国各地拖儿带女的大批建设者的拓荒,有不让须眉的数千山东、湖南姑娘西出阳关的奉献,有十万上海支边青年西去列车窗口的挥手

这,就是令人景仰的军垦精神!她不择地基扎深根、结硕果,不讲价钱洒汗水、淌鲜血,把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留给边疆的世世代代。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军垦精神,让我非常震撼。今天,当我重温军垦官兵这段光荣历史时,令我思考许多,我们要学习军垦官兵在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戈壁荒漠中不求名利、不图安逸屯垦戍边的高尚情操,以军垦官兵为镜子,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职业理念、健康的生活情趣,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消极东西的影响与侵蚀,真正把个人追求凝聚在本职岗位上,聚精会神、安心工作,为建设甜蜜、多彩宜、居尼勒克添砖加瓦。

军垦博物馆观后感(篇6)

,曾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aaaa级国家旅游景区”和“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是了解新疆兵团的最佳窗口。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家以新疆军垦历史为内容的博物馆,曾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aaaa级国家旅游景区”和“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是了解新疆兵团的最佳窗口。

该馆位于军垦新城石河子市。1988年筹备,1995年对外开放。2004年,新博物馆开馆,建筑面积9703平方米,陈列面积3100平方米。

馆藏文物5000余件,历史文物1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革命文物29件。

整个展厅分为6个部分:凯歌进疆、艰苦创业、激情燃烧、三个队的作用、再铸辉煌和千古之策。沿着1000米的展线,游客不仅会发现这里的文物和**比以前更加丰富,而且会充分感受到雕塑、油画、三维虚拟和谐、光和电等现代科技带来的震撼和美丽。

一件文物、一份档案、一幅**、一段文字、一幅景观修复,向世人讲述了60年来广大军垦子弟艰苦创业的一个又一个感人故事和伟大成就。置身其中,我仿佛跨越了时空的界限,进入了难忘的激情岁月。

军垦博物馆建成以来,接待过***、温家宝等国家最高领导人和国内外参观者60余万人次。2008年3月底实行免费开放。

石河子市军垦博物馆,是在原石河子“军垦第一楼”的基础上扩建、改造成功的。在展览面积3200多平方米的博物馆里,有各种各样的**和第一代军垦对象,用于开垦荒地、建房和创建城市。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石河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建设过程。高12米、长43米、地面塑型面积600多平方米,西北地区第一幅半景画《军垦战歌》,它集绘画、**塑型、**、灯光为一体,面对着从夜晚至黎明到白天的壮观场面,听着长长的马嘶声、看着近处因烧荒而变黑的土地;看着热火朝天,汗流浃背劳作的军垦第一代;环视近处的炊烟、地窝子、帐篷;望着那远山亲切的雪涝坝,不由的人心情激动起来。

有如亲临父辈们战天斗地的现场,就像亲临那火热的年代,我为这气势恢弘的场面而折服;为这大手笔的构思而敬服;为真实与绘画巧夺天工的溶为一体而叹服;为光与色相结合而产生的、憾人心魄的效果而惊服!

50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支队伍走出战场,解放了全中国,进入新疆戈壁荒地。它开创了一项史无前例的军垦事业。它的人务是培育和保卫边境。50年后,这支被称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部队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维护新疆稳定和祖国统一保卫祖国西北边境的安宁,建立了卓著的功勋,对增进民族团结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它虽是我国在多年屯垦戍边历史的延续,但其伟大创造远远超越了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总和。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壮举,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标志之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丰碑,是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更是来自祖国各地的十几万解放军官兵和自愿支边的有志青年,用青春,用热血、用生命谱写出的一部可歌可泣的历史,我们作为兵团人的后代,感到无比的激动与自豪。

当年的老兵团青年,用枪蘸着青春的热血,书写了捍卫祖国神圣领土的凯歌,用锄头蘸着无数的汗水,书写出了建设边疆的颂歌,用与延安精神一脉相传的兵团精神书写出了悠长高亢的西部赞歌,这些歌将激励我们这些兵团新一代,在这块充满歌声的热土上学习、工作、奋斗和奉献。

如今,老一代兵团人把屯垦戍边的重任交到了我们手中,我们怎么才无愧于兵团人的称呼?我们唯有了解兵团历史,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才能担当重任,把老一代兵团人开创的屯垦戍边事业发扬广大,为建设美好幸福的兵团家园而努力上进,为建设和保卫边疆而勤勉工作,为开发建设祖国的西北边塞而贡献我们的青春,更要让兵团的明天,为我们的成就而自豪。

她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石河子的灵魂,代表着石河子的根!

1950年2月,王震将军率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石河子,拉动了“军垦第一犁”,创建了比共和国仅小一岁的石河子新城。她有着独特的文化。由转业官兵和支援边疆青年组成的石河子60万各族人民来自世界各地。

在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浓郁的集“开拓性、群众性、开放性、多元性”于一体的军垦文化特色。她有着发达的经济。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发建设,石河子已形成“以大型农牧团场为依托、以石河子市为中心,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交建商服综合经营,工农结合、城乡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新型经济联合体。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今天,石河子已成为新疆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繁荣新疆、展示兵团风貌的重要“窗口”。

我想所有的石河子人都永远不会忘记兵团先辈们为了解放新疆建设新疆,数十万的解放军官兵在王震、陶峙岳将军的率领下,顾不得享受战争胜利的果实,自觉遵照党的指示,脱下军装,铸剑为犁,揭开了开发建设新疆的崭新一页。

破棉袄穿在身,一根铁管当钟敲,开垦一天睡地窝子,穿着这样的衣衫,睡着这样的地方,点着那昏暗的灯,愣是把一片荒原建设成了鱼米之乡,你们用拉犁的肩膀,拉起了新疆的天啊!

石河子市由军人选址、军人设计、军人建造;她创造了“人进沙退”的世界奇迹;她是中国“屯垦戍边”的成功典范;她以优美的环境、独特的文化、璀璨的文明被世人誉为“戈壁明珠”。她有着优美的环境。她以“军城”的特色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以“绿城”的特色赢得全国“卫生城市”、“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和自治区“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又以“诗城”的特色闻名海内外。

现如今,在这个由兵团先辈们用血与汗创造的这一片天地里,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石河子已形成以大农业为基础, 以棉毛纺织、制糖、食品、造纸、热电、塑化、建材工业为主导的农工商一体化的经济格局。现有工业企业340多家和18个大型国营农牧团场,工业产品500多种,其中55个产品被评为国家及省部级优质产品,产品远销亚、欧、美、非、独联体和港澳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自治区举足轻重的轻纺工业和塑化工业基地。目前,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有40多家。

石河子的农业系典型的灌溉农业,以18个大型国营农牧团场为主体,现有耕地面积30万公顷, 农业机械化程度达85%以上,垦区范围内有玛纳斯河等四条河流,同时,建有大中型水库11座,总蓄水量4.6亿立方米。如今,石河子已成为新疆重要的粮、棉、甜、油、肉、禽生产基地

2001年,石河子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8.0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个。50亿元

5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9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738元。

同时,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也计划于1992年建成,当年12月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批准。2000年4月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规划面积16.1平方公里,2。距市中心5平方公里

6公里。

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最西部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它是中国唯一一个面向欧亚大陆桥沿线国家的外向型国家开发区。十年来,开发区呈现出非常规、跨跃式的发展态势。一期开发区5.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六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道路、水、电、热、通信等设施得到全面支持。

截止2001年底,开发区注册企业299家,项目总投资3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和非地方资金1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45%以上。已建成绿色食品、纺织、精细化工、生物化工、节水灌溉器材、现代农业机械等一批依托于大农业资源优势、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体系。

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享受国家各项优惠政策,沿边开放城市。

看着这些惊人的数字,我想没有人会不感到震惊。兵团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兵团先辈为建设和保卫边疆而传下的接力棒没有忘记,必将牢牢地握在手中,稳步地传承下去!会牢牢的记在兵团人的心里!

50多天后,数万名士兵奉命前往这个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地方。剿匪,守边,戍边是他们今后人生的使命。当时的环境非常恶劣,这是我们年轻一代无法体验的。请尊重他们!

如果当时把它们的生活形容成原始社会,一点也不逊色。你见过一件棉袄上有两百多快补丁吗?这是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棉衣。它来自于我军的培育者。

我相信这是当时垦荒人民最流行的服装,你见过汽车零件做的灯吗?我相信那是一盏灯,可以照亮当时人们的心,你见过树枝做的摇篮吗?我相信在这个摇篮里长大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幸福的。

因为他们是由我们自己的感情、智慧和双手构成的,但他们是最实己的。

在常人无法理解,想象,体会的环境里,军垦人像白杨树一样深深地扎根在茫茫戈壁上,他们没有抱怨,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在这里。他们住地窝子了,将军,士兵同甘共苦,他们用人力代替牲畜的劳动力,一寸一寸在荒滩上开垦,耕作,汗水浇灌着炙热的沙石。他们实现了生产、自给自足和一定的富余。

他们在新疆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一个个造福后代子孙的大工程,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着祖国的边境线,一幅**一个人手持羊便驱赶着羊群,原以为他是牧民,但是他的身上还背着一把步枪,他是一个背着枪的牧羊人——军垦人。一位老人把一个被面制成的国旗每天按时升起,引起了邻**人的敬意。一幅黑白**一个**岁的男孩跟随父母在搬石块,他是军垦的后代。

这里包含着不单单一个,两个精神,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解释,也不是一两天能理解的。

时隔数十年,朋友,今日的新疆没有办法让你能够想到五十多年前他是这样的,在茫茫戈壁上,一个个新生的城市会告诉你他很年轻;一片片的粮食生产基地会告诉你军垦人的汗水将戈壁化为良田;一条条高速公路会告诉你丑小鸭已经在岁月里变成了白天鹅。这里出产优质的瓜果,优质的棉花,造就了很多优秀品质的人。近六十年了,我在军垦人驻扎了近六十年后踏上了这片土地,我的世界震惊了。

我的心中带着感激的泪水想对他们说:谢谢你们。你们不光为我们留下了这美丽的城市,优良的土地,许多许多。

我觉得对我,对大家,你们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你们的品质,精神,灵魂,只要这些东西能传承下去,我相信新疆会越来越好。因为我爱上了这片土地!

看的东西很多,让我一次次的感动。我想这里每一件陈列的物品,只是想让我们知道,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理解他们之后将之传承并发扬下去。这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

不,用目的形容他有点低俗了,因为是他吸引我情不自禁的了解他,这就是我今后人生受益的一次教育。它使我知道自己的困难比他们是多么的微不足道。自己需要学习,做的还很多。

我彻底被军垦人打动了,我的信念也自此坚定了。再有几天我要成为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了,我一直想在党旗下郑重的宣誓,但是我现在还在自己心里说这样一段话:我愿意在新疆生根落叶,我愿意传承军垦精神,我愿意努力工作,不畏艰苦,我愿意将微不足道的一生奉献在新疆建设发展的一个普通岗位上。

老一代军垦前辈,谢谢你们为新疆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现有的条件与过去是无法比拟的。我们新的一代青年永远不会忘记过去,我们会将军垦精神传承并发扬下去,我们会用自己的行动创造新时期新的军垦精神。

为新疆美好的未来尽我们每一个人的微薄之力。

军垦博物馆观后感(篇7)

军垦博物馆位于石河子市北子午路,博物馆正门前面有个宽阔的广场,博物馆占地约460平方米,展馆整体的结构既宏伟壮观,又不乏文雅、朴素之气。通过解说员的解说,我了解到,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是新疆兵团军事类博物馆,筹建于1988年,1991年正式成立,王震同志亲笔题写了馆名。1995年9月21日展厅对外开放,馆址设在石河子市北子午路原二十二兵团领导创业旧址内。1995年十月被农八师石河子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农八师、石河子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其主要宗旨是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兵团精神,在历时十年的时间里,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共征集军垦实物上千件。其中有29件被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一级革命文物鉴定专家确认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反映垦区发展历程的图片数百幅、文字资料数万字,并在市区周围建立了“军垦第一楼”、“军垦第一井”、“原二十二兵团领导创业旧址”、“周恩来总理纪念碑”等四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博物馆分三个展厅,主要包括创业图片馆、创业实物展示馆、现代化建设馆,展现了石河子从建设到发展的全过程,也是兵团发展的一个缩影。进门的左侧为第一展厅,为“古代石河子”。跟随解说员的脚步,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巨大的图画,上面是各级领导人来新疆视察的图片。大厅一侧的墙壁上悬挂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个师的简介,另一侧是占了一面墙的巨型浮雕,是军委屯垦戍边的命令。展厅中展出的数千件文物图片,给我再现了新疆当年一片戈壁荒漠、杳无人烟的景象,使我们看到了当年在农业、工业现代化落后的情况下,我们的第一代军垦人力拉车,耕地种田、沙漠变绿洲的壮观景象;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吃野菜、住地窝的艰苦情形。每一张图片都是兵团儿女的真实写照,它们那么亲切,似曾相识,却又那么平凡,令人叹为观止。天山南北,都是军垦战士用自己的双手开垦出来的一片片美丽绿洲,是兵团儿女用生命和鲜血筑成的一座座硕果累累的丰碑!令我感慨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进门往右拐为第二陈列室,是博物馆的实物展示馆。随着博物馆解说员的解说,呈现在眼前的是军垦战士垦荒时用过的农具,穿过的衣物及生活日用品以及发黄的照片,它们象被历史尘封的画卷依次摊摆在我们面前,诉说着兵团儿女不朽的传说。那生产用的斧头、镰刀,那房子、那拖拉机、那树,那上课的场面、那马灯就是我们先辈们曾经生活过、看到过和用过的东西呀。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博物馆中打满补丁的军棉大衣,衣服、袜子等等,望着那些被缝补的痕迹,心里不禁惊叹当年军垦战士吃苦戍边的精神,是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生活的奇迹,改写着人类的历史。

展厅内陈列着出土的陶罐、石器、化石、青铜器等百余件。八趾马化石距今300万年,为寻找石河子地区早期原始人类的遗迹提供了线索。石箭头的发现,在新疆范围内尚属首次,为新疆的文物考古工作提供了重要资料。各种屯垦戍边、艰苦创业的工具,还有建国初期使用的八一杠步枪、榴弹炮等,展示了军垦事业辉煌而悠久的历史。

石河子是从戈壁荒滩上建立起来的城市,颇具传奇历史。1950年,王震将军率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石河子,拉动了"军垦第一犁"。这里是农八师和农七师的驻地,有着很浓郁的军垦文化。辛勤劳作、艰苦创业的军垦儿女用自己年轻的身躯铺就了兵团辉煌的业绩,伟大的生产建设兵团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结晶,尤其那幅雕刻“军垦第一犁”已成为兵团精神、军垦精神的象征„„向人们展示着军垦战士的垦荒史、创业史,倾诉着军垦新城石河子如何从一个戈壁荒滩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园林城市的过程。

紧挨着的是第三展厅---“足迹在延伸”,展现了发展时期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展厅内陈列着生产建设初期那些我们曾见过或没见过的生产用具: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创业初期使用的一吨酒海、1956年的乌拉播种机、莫合烟机、风车、创业初期兵团人使用的雪上交通工具——乌拉爬犁、创业初期粮油加工厂自制的肥皂切块机、八一毛纺厂早期使用的纺织机、为我们生动展现了建设时期的一幕幕生动的场景。

最后就是那幅镇馆之宝“半景画”了,所谓“半景画”就是一部分是真实的,一部分是油画制作。初进大厅,我略微感到眩晕。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当灯光熄灭、音乐响起的时候,会有一种很震撼很澎湃的感觉。画面上生动展现了进驻新疆、建设新疆、保卫新疆的场景。这里的点点滴滴都浸透着建设者们的血汗,也是军垦精神的象征。我们了解的、不了解的、新奇的都凝结无数生产者的血汗。所以石河子被称为是“戈壁滩上的奇迹”。

军垦博物馆展示了石河子从古到今的发展足迹,特别是近四十年广大军垦儿女艰苦创业的辉煌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我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的一个缩影,是新疆军垦事业的一个窗口。解说员还告诉我们,作为全国唯一的一座军垦博物馆,从开馆至今的四年时间里,一直配有专职讲解员2名,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参观者近5万余人,其中学生23288人次,并与石河子大学、市技工学校以及部分中小学、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广泛联系,许多单位的新党团员入党入团宣誓仪式也选择在这里进行。石河子军垦博物馆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底蕴,为新疆的军垦事业,为新疆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出愈来愈大的作用。

在博物馆中一路参观,我体会到了中国的发展,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现今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伟大成果,使我深刻的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发展历程的艰辛。我被先辈们辛勤劳作、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当时的条件那么艰苦,人们为什么会生活得那么乐观,那么繁重的劳动,人们却丝毫没有被吓倒,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那样的生活?除了时代的因素外,我想更多的是一种激情,一种热爱,一种生活的信念和抱负!

当年的老军垦,用枪蘸着青春的热血,书写了捍卫祖国神圣领土的凯歌,用锄头蘸着无数的汗水,书写出了建设边疆的颂歌,用兵团精神书写出了悠长高亢的西部赞歌。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些最可爱的人,才使我们今天能够生活在绿树成荫的城市里,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艰苦创业,我们才过上现在幸福安康的生活。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要认真学习、努力工作,要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牢固树立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生活观念,把老一代兵团人开创的屯垦戍边事业不断发扬广大,为建设美好幸福的家园而努力工作;做为一名党组织的优秀后备人才,将来要让兵团的明天更美丽,更灿烂,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军垦博物馆观后感(篇8)

50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支队伍走出战场,解放了全中国,进入新疆戈壁荒地。它开创了一项史无前例的军垦事业。它的人务是培育和保卫边境。50年后,这支被称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部队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维护新疆稳定和祖国统一保卫祖国西北边境的安宁,建立了卓著的功勋,对增进民族团结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它虽是我国在多年屯垦戍边历史的延续,但其伟大创造远远超越了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总和。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壮举,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标志之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丰碑,是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更是来自祖国各地的十几万解放军官兵和自愿支边的有志青年,用青春,用热血、用生命谱写出的一部可歌可泣的历史,我们作为兵团人的后代,感到无比的激动与自豪。

当年的老兵团青年,用枪蘸着青春的热血,书写了捍卫祖国神圣领土的凯歌,用锄头蘸着无数的汗水,书写出了建设边疆的颂歌,用与延安精神一脉相传的兵团精神书写出了悠长高亢的西部赞歌,这些歌将激励我们这些兵团新一代,在这块充满歌声的热土上学习、工作、奋斗和奉献。

如今,老一代兵团人把屯垦戍边的重任交到了我们手中,我们怎么才无愧于兵团人的称呼?我们唯有了解兵团历史,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才能担当重任,把老一代兵团人开创的屯垦戍边事业发扬广大,为建设美好幸福的兵团家园而努力上进,为建设和保卫边疆而勤勉工作,为开发建设祖国的西北边塞而贡献我们的青春,更要让兵团的明天,为我们的成就而自豪。

她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石河子的灵魂,代表着石河子的根!

1950年2月,王震将军率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石河子,拉动了“军垦第一犁”,创建了比共和国仅小一岁的石河子新城。她有着独特的文化。由转业官兵和支援边疆青年组成的石河子60万各族人民来自世界各地。

在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浓郁的集“开拓性、群众性、开放性、多元性”于一体的军垦文化特色。她有着发达的经济。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发建设,石河子已形成“以大型农牧团场为依托、以石河子市为中心,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交建商服综合经营,工农结合、城乡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新型经济联合体。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今天,石河子已成为新疆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繁荣新疆、展示兵团风貌的重要“窗口”。

我想所有的石河子人都永远不会忘记兵团先辈们为了解放新疆建设新疆,数十万的解放军官兵在王震、陶峙岳将军的率领下,顾不得享受战争胜利的果实,自觉遵照党的指示,脱下军装,铸剑为犁,揭开了开发建设新疆的崭新一页。

破棉袄穿在身,一根铁管当钟敲,开垦一天睡地窝子,穿着这样的衣衫,睡着这样的地方,点着那昏暗的灯,愣是把一片荒原建设成了鱼米之乡,你们用拉犁的肩膀,拉起了新疆的天啊!

石河子市由军人选址、军人设计、军人建造;她创造了“人进沙退”的世界奇迹;她是中国“屯垦戍边”的成功典范;她以优美的环境、独特的文化、璀璨的文明被世人誉为“戈壁明珠”。她有着优美的环境。她以“军城”的特色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以“绿城”的特色赢得全国“卫生城市”、“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和自治区“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又以“诗城”的特色闻名海内外。

现如今,在这个由兵团先辈们用血与汗创造的这一片天地里,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石河子已形成以大农业为基础, 以棉毛纺织、制糖、食品、造纸、热电、塑化、建材工业为主导的农工商一体化的经济格局。现有工业企业340多家和18个大型国营农牧团场,工业产品500多种,其中55个产品被评为国家及省部级优质产品,产品远销亚、欧、美、非、独联体和港澳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自治区举足轻重的轻纺工业和塑化工业基地。目前,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有40多家。

石河子的农业系典型的灌溉农业,以18个大型国营农牧团场为主体,现有耕地面积30万公顷, 农业机械化程度达85%以上,垦区范围内有玛纳斯河等四条河流,同时,建有大中型水库11座,总蓄水量4.6亿立方米。如今,石河子已成为新疆重要的粮、棉、甜、油、肉、禽生产基地

2001年,石河子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8.0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个。50亿元

5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9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738元。

同时,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也计划于1992年建成,当年12月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2000年4月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规划面积16.1平方公里,2。距市中心5平方公里

6公里。

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最西部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它是中国唯一一个面向欧亚大陆桥沿线国家的外向型国家开发区。十年来,开发区呈现出非常规、跨跃式的发展态势。一期开发区5.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六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道路、水、电、热、通信等设施得到全面支持。

截止2001年底,开发区注册企业299家,项目总投资3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和非地方资金1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45%以上。已建成绿色食品、纺织、精细化工、生物化工、节水灌溉器材、现代农业机械等一批依托于大农业资源优势、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体系。

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享受国家各项优惠政策,沿边开放城市。

看着这些惊人的数字,我想没有人会不感到震惊。兵团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兵团先辈为建设和保卫边疆而传下的接力棒没有忘记,必将牢牢地握在手中,稳步地传承下去!会牢牢的记在兵团人的心里!

50多天后,数万名士兵奉命前往这个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地方。剿匪,守边,戍边是他们今后人生的使命。当时的环境非常恶劣,这是我们年轻一代无法体验的。请尊重他们!

如果当时把它们的生活形容成原始社会,一点也不逊色。你见过一件棉袄上有两百多快补丁吗?这是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棉衣。它来自于我军的培育者。

我相信这是当时垦荒人民最流行的服装,你见过汽车零件做的灯吗?我相信那是一盏灯,可以照亮当时人们的心,你见过树枝做的摇篮吗?我相信在这个摇篮里长大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幸福的。

因为他们是由我们自己的感情、智慧和双手构成的,但他们是最实己的。

在常人无法理解,想象,体会的环境里,军垦人像白杨树一样深深地扎根在茫茫戈壁上,他们没有抱怨,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在这里。他们住地窝子了,将军,士兵同甘共苦,他们用人力代替牲畜的劳动力,一寸一寸在荒滩上开垦,耕作,汗水浇灌着炙热的沙石。他们实现了生产、自给自足和一定的富余。

他们在新疆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一个个造福后代子孙的大工程,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着祖国的边境线,一幅照片一个人手持羊便驱赶着羊群,原以为他是牧民,但是他的身上还背着一把步枪,他是一个背着枪的牧羊人——军垦人。一位老人每天按时举起用被子做的国旗,引起了邻居们的尊敬。一张黑白照片,一个**岁的男孩跟着父母搬石头。他是军垦的后代。

这里包含着不单单一个,两个精神,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解释,也不是一两天能理解的。

时隔数十年,朋友,今日的新疆没有办法让你能够想到五十多年前他是这样的,在茫茫戈壁上,一个个新生的城市会告诉你他很年轻;一片片的粮食生产基地会告诉你军垦人的汗水将戈壁化为良田;一条条高速公路会告诉你丑小鸭已经在岁月里变成了白天鹅。这里出产的优质水果、优质棉花,造就了许多优秀的品质人。近六十年了,我在军垦人驻扎了近六十年后踏上了这片土地,我的世界震惊了。

我的心带着感激的泪水想对他们说:谢谢。你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这座美丽的城市,良田,良多。

我认为你留给我和每个人最宝贵的东西是你的品质、精神和灵魂。只要这些事情能够传承下去,我相信新疆会越来越好。因为我爱上了这片土地!

看的东西很多,让我一次次的感动。我想这里每一件陈列的物品,只是想让我们知道,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理解他们之后将之传承并发扬下去。这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

不,用目的形容他有点低俗了,因为是他吸引我情不自禁的了解他,这就是我今后人生受益的一次教育。它使我知道自己的困难比他们是多么的微不足道。自己需要学习,做的还很多。

我完全被军中修士打动了,从此我的信念坚定了。再有几天我要成为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了,我一直想在党旗下郑重的宣誓,但是我现在还在自己心里说这样一段话:我愿意在新疆生根落叶,我愿意传承军垦精神,我愿意努力工作,不畏艰苦,我愿意将微不足道的一生奉献在新疆建设发展的一个普通岗位上。

老一代军垦前辈,谢谢你们为新疆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现有的条件与过去是无法比拟的。我们新的一代青年永远不会忘记过去,我们会将军垦精神传承并发扬下去,我们会用自己的行动创造新时期新的军垦精神。

为新疆美好的未来尽我们每一个人的微薄之力。

新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筹建于1988年,1991年正式成立,王震同志亲笔题写了馆名。1995年9月21日展厅对外开放,馆址设在石河子市北子午路原二十二兵团领导创业旧址内。1995年月被农八师石河子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农八师、石河子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其主要宗旨是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兵团精神。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底蕴,为新疆的军垦事业,为新疆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出愈来愈大的作用。陈列着军垦事业“辉煌的历史”。博物馆陈列着军垦战士垦荒时用过的农具,穿过的衣物及生活日用品,陈列着垦荒时期军垦战士劳动、生活的照片,她向人们展示着军垦战士的垦荒史、创业史,倾诉着军垦新城石河子如何从一个戈壁荒滩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园林城市的过程。

军垦博物馆展示了石河子从古到今的发展足迹,特别是近四十年广大军垦儿女艰苦创业的辉煌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我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的一个缩影,是新疆军垦事业的一个窗口。

50年代初解放军平定***乱活捉匪首乌斯曼50年代初解放军平定***乱活捉匪首乌斯曼 1950年3月26日,六军十六师四十六团一营副营长胡青山奉命率一营二连110名指战员进驻伊吾县,准备开荒生产,并协助伊吾县改造地方政府。3月29日,原伊吾县县长艾拜都拉等人受匪首尧乐博斯叛乱指示,纠集700余名叛匪于3月30日拂晓围攻伊吾县城。1951年2月19日,匪首乌斯满被甘肃敦煌海子人民解放军第三军部队活捉。

本文来源://www.ghp7.com/g/1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