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范文网 >地图 >小学生观后感 >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

时间:2024-03-20 作者:观后感范文网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5篇)。

观看作品之后内心有很多感慨想吐露出来。 观影后的感受,是一种深刻的思考和洞察,观后感是探索文学作品内在世界的好方法,我们该怎样写作品名观后感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主题“信仰纪录片观后感”希望您喜欢,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感兴趣请收藏下来以便后续阅读!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 篇1

20XX年4月13日下午,我们在云南省电力学校大阶梯教室上了第二堂党课,观看专题片《信仰》。仅仅只是第一集“只要主义真”就在精神上征服了我,在心灵上打动了我,在思想上感染了我,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党的意义所在,宗旨所在,精神所在,从而心向往之。

从陈望道翻译了28000多字的《共产党宣言》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起点开始,到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共领导人的领导下,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前赴后继,再到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这是一段中国共产党用鲜血和生命在革面、建设、改革三大历时期中寻找信仰,践行信仰的过程,他们用信仰铸就了党的伟业。

当看到彭湃这位曾在日留学的富家子弟高喊着“我即贫民”,“我即制度的叛逆者”,发动着农民革命时,我对他很是钦佩,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国难当前,他毅然选择放弃家财万贯、优渥富足的少爷生活投身革命,忘却小我,为实现大我而牺牲奋斗,这就是对信仰的一种选择,是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的缩影。当看到刘胡兰15岁被杀害,张思德为救同志而牺牲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想,这就是党的精神所体现出的一种大无畏,就像入党誓词所说“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最让我动容的是,专题片中讲到被关押在白公馆的罗广斌、陈然、刘国志、丁地平等同志在得知新中国成立后,用被面和黄纸根据想象制成了五星红旗,等着重庆解放时,抬着红旗出去,用热泪迎接我们的党。我被这样坚定的信念打动了,他们热爱着党,拥护着党,坚定不移地追随着党,并且永不叛党。我想,如果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如果我也生活在那个时代大背景下,如果我也是他们中的一份子,那我心中的骄傲一定不止多了历史的厚重感,还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自豪感。虽然遭遇大屠杀,但只要信仰还在,他们就绝不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在这样的壮举面前,我深深地折服了。

据统计,1921年至1949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万人。看到这个数字我就震惊了,哪怕断头流血,可我觉得不顾一切并不贴切,在这些烈士心中,党和人民就是他们的一切,就是为了他们所追求,信仰,保护的着一切,他们才断头流血也义无反顾。这让我想到上个周五,清明节我们到了黑龙潭公园为烈士扫墓,王德三、吴澄、马登云等六位烈士长眠于此,他们牺牲了,可他们的精神、信仰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所创造的精神信仰带来的力量,这是一个强大的、扎根人心就难以磨灭的力量!

专题片的尾声出现了一场升旗仪式,在2013年7月,我曾到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过一次。当时只觉得这是一场庄重的仪式,今天再在屏幕中看到相似的场景,仿佛回到那个清晨,国歌奏起,我挺直着身板,行着注目礼,看着国旗迎着天际的太阳缓缓上升,只是现在的我比那天更能体会到,那面五星红旗所承载着的是一批一批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的赤胆甘魂,是现代所有共产党员及其人民群众的精神信仰。

昂起我们高贵的头颅!勇往直前以赴之,殚精揭虑以从之。如果能够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怀抱着对党的信仰奋斗终身,那将是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 篇2

但是,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有一些共产党人,他们已然忘记宣读誓词时自己的信仰,做出了危害国家,不利于人民的事,这是背离自己的信仰,在为他们扼腕叹息的时候,也不禁给自己敲响警钟,另一方面,像杨善洲这样58位高龄的共产党人则是正正真真不贪钱,不图利,诚心实意为人民办实事。片中也提到。我们要始终思考三个问题:入党的目的是什么,干部干什么,生下来要留下什么。只有认真思考这三个问题,才能坚定入党的信念和决心,纠正入党的思想动力。

约翰科林在回忆解放战争时期的时候曾说“我被共产党人为目标奋斗的精神所感动,人们在空气中可以嗅到这种气息。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对信仰的坚持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还是一样的,最后,借用片中的一段话,就让我们与时代同行,让信仰为我们导航,让更多更传奇的先锋故事,成为共产人人前进的动力和榜样。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 篇3

信仰,是一种精神动力,是我们坚持理想的力量源泉。这部纪录片以朴实的手法、清晰的脉络讲述了中国人选择信仰、坚守信仰到发扬信仰的过程。

19,一名叫陈望道的年轻人翻译出了《共产党宣言》,这本薄薄的小本子只有两万八千多个汉字,至此这种先进的思想在中国大地上蔓延开来,它确立了中国人民自己的信仰,它引导广东青年澎湃从一个富家子弟走上革命之路,它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信仰故事的思想起点。毛泽东、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都是在读了《共产党宣言》后树立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实践信仰的奋斗脚步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大的历史时期。

19世纪中页,在中国签订1000多个不平等条约后,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时有亡国的危险。无数仁人志士开始了救国的.各种探索,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但却始终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19,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虽然当时只有区区50人,但通过无数共产党人不怕牺牲、永不叛党这种内心坚定的信仰坚守,我们打败了蒋介石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1949年,在新中国建立后,一群留美学生毅然舍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回到了百废待兴的祖国。是什么使他们这么做,我想是内心对祖国的热爱,是一种爱国信仰支持着他们。在战争中千疮百孔的鞍钢已是满目苍夷,一位日本人曾说过要鞍钢出钢至少要用。但中国人再次展现出了信仰的力量。已离开鞍钢两年的老工人孟泰被军代表请了回来,并由他带领鞍钢的老工人从一颗螺丝、一件零件的收集到出钢仅仅用了16个月。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张秉贵、雷锋、钱学森、邓稼先等无数的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劳动、自己的智慧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门。改革开放丰富了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让人民富裕起来是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的信仰。靠着改革创新,建立了经济特区和各项试验的重要窗口,突破传统计划经济体质,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许许多多的共产党人来说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通过改革创新来践行自己的信仰。()安徽省小岗村支书沈浩,正是因为他爱民、为民的信仰,获得了人民的尊重和爱戴。大爱无私的郭明义用自己省吃俭用的钱资助了180多名贫困学生,而自家却住在不到40平米的旧房子里。点点滴滴,无数的普通人用普通、朴实的方式在诠释自己的信仰。

我们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人,要带着理想、信念在日常工作中树立“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思想,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以自己的工作业绩来践行心中的信仰。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 篇4

主义是一种思想,是一种无穷的力量。在这一章里,开篇讲述的就是陈望道先生在一间昏暗的小屋里翻译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共产党宣言》,这本字数不多的小册子,在随后的中国革命过程中指引无数中国无产阶级为了缔造一个全新的国家而奋斗。在《共产党宣言》的指引下,不论是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都表现出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就是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忠贞,甚至为此付出宝贵的生命。作为我们这一代共产党员,虽然没有经历过那样腥风血雨的岁月,但从片中先辈们不屈不挠的抗争中,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那一腔热血的涌动。前辈们的坚守和牺牲换回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除了珍惜之外,更重要的是继承前辈们的遗志,坚守信仰,坚定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做出自己的贡献。当代共产党人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使得这份信仰得以薪火相传。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 篇5

信仰是一股强大的力量。选择正确的理论指导思想对于我们走怎样的路有重要的作用,也决定着这条路是否能够走通。马克思主义是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挚信仰换来了开天辟地的新中国,但在当时,新中国所面临的压力却是前所未有的。面对片体鳞伤的祖国,面对无法预知的未来,面对西方国家的种.种阻挠和质疑,中国人民同样没有屈服。不管现实多残酷,共产党人的心中依然燃烧着信仰的火把,怀揣着最崇高的志向。于是,有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了举世瞩目的奇迹,有了站在世界舞台上的资格。是中国人民的凌云壮志战胜了困难,换来了新的一片天地。当看到那么多海外同胞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时,我内心深深为之感动。他们可以弃名利和财富于不顾,只为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只为了最亲爱的祖国。哪怕当时的中国再困难,哪怕前面的路再坎坷,他们还是回来了。正是有这样的中国魂的存在,才有了让世界惊叹的发展速度。不得不对这些前辈们说声“谢谢”,他们用行动教会了我们:什么是报效祖国。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如何在学有所成之后将自己的才华运用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非常现实,也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来源://www.ghp7.com/g/3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