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范文网 >地图 >小学生观后感 >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

时间:2024-01-13 作者:观后感范文网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精选。

小编特意为您整理了“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您是否已经领悟写好作品名观后感的关键呢?优秀的电影往往是充满了许多戏剧性的元素,随着观看的继续,获得了更多的心得与感悟。观后感要求真实客观合理的评价,经常写观后感,提升写作思维,我相信您会从这篇文章中汲取一些有益信息!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 篇1

中国是一个拥有7.3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如此庞大的数字也决定了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问题。可以说,解决“三农”问题,就世界决关系到整个中国未来和世界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为这七亿三千万分之一,我在观看《国情备忘录:

农字当头》之后,也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在纪录片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资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与现在相比,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还没能解决温饱问题。我们经常不能吃东西。生活很艰难。国家一直坚定不移地为农村、农民解决温饱问题也做了很多努力,从不遗余力地鼓励家庭联产承包、减税补贴、到废除农业税,鼓励扶持乡镇企业,引导农民就业更加科学化,多元化,使得农民的生活过的好了很多。

但是,目前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这是新时期农民面临的新问题。

农业是工业之本,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农民。现在工业,城市发展起来了,也是时候要拉农民一把。目前造成农民困境的原因是多样的,只有统筹兼顾,发现及时,抓重点,才能更有效地找到解决的方法。

首先是农民自身的问题,许多农民都是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正如纪录片里面的一位陕西农民,他这样说的:“我是农民,我就种粮食,做生意我不行。”农民往往在提高自身其他技能上缺乏必要的条件和正确的认识,国家应该进一步,更普遍地组织一些简单实用的农民培训,让他们找到其他可能的出路;在乡镇企业方面及农民自主创业方面,国家要更加重视必要的补贴和提供优惠的政策,让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再带动整个集体;目前土地买卖严重,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以我家乡为例,很多土地已经被卖出,有的是修建厂房,这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有的是直接围起来等升值,造成了“有地没人种,有人没地种”的不好现象……

农民问题一两天解决不了。只有有关部门头脑清醒,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的紧迫性,才能打赢新世纪中国最大的一场没有火药的战争。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 篇2

改革开放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使社会主义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生命力,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感召力,使我们党焕发出新的创造活力。它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也改变了党的命运,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深刻地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其革命意义是极其巨大和深刻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吴宏放概括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它开创了中国当代历史的新纪元,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

2、 促进了生产力的大解放大发展,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3、 推动了制度建设和创新,实现了从高度集权到民主法治的历史性转变;

4、 它激发了全社会的创造力,实现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转型;

5、 扩大对外交往与合作,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6、 促进了发展方式的战略调整,实现了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向科学发展方式的历史性转变。

看《国情备忘录》,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这是一个越来越能融入世界大潮、却又伴随着诸多艰难险阻的国家;这是一个背负着千年历史包袱,但又始终顽强地奋勇崛起的国家;这是一个看似复杂称之为谜,却是真实自知的国家……

我想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正如节目所说,如果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时代找到问题的症结,积极寻找好的策略,那么最好的时代才是真正的最好的时代。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也必须了解国家的国情,增强国家意识,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履行对社会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刻苦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发挥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践行“****”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关注国家时事,关心身边小事,把个人命运同祖国的命运、人民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意气风发地迎接这个称为“真的是最好的时代”。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 篇3

2013.11.4 星期一。

思想政治课上我们组织**了纪录片《国情备忘录》的《资源扫描》、《山水之间》、《中国之谜》三个短片。这三部分对我国当下有关资源、环境、经济以及人口对三者的影响等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描述。使我对祖国的资源、环境、经济以及人口对资源、环境、经济等的影响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也有了很多感触。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和人口之间的诸多矛盾逐渐凸显。13亿中国人与资源、环境、经济的矛盾,13亿中国人的生存与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

中国之谜

说到中国经济,应该从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说起。作为世界上唯一保持增长的经济体,中国完成了历史上的又一次飞跃——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居世界第三位。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古代最大的农业国到先进的工业国,从当时的饥饿到衣食住行的小康,从过去的贫穷落后到今天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实现了她华丽丽的转身。

再没有哪个时代的中国像今天这样受到世界的关注:无论是30年不变的经济高速增长,还是金融危机中奇迹般地率先回暖,都让深陷经济危局的西方国家充满了**的热情,他们想弄清中国的发展动力。要说我们的发展要诀,也许仅需一句话。

我们经常能听到这句话,就是说,我们国家做的每一件事,都要看这个情况是否符合中国的国情。把握国情,是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基础,是实施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客观依据。

然而,这样的成就却不得不面对另一个严峻的现实:那就是在我国经常会被人提起的两道算术题,一道是除法:中国的任何一项巨大的成就,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另一道是乘法:

中国任何一个小问题乘以13亿,都将成为一个难以想象的大问题。

庞大的人口基数提供了一个国家的风景。事实上,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国土上,除了人口众多外,由于地区发展、城乡发展、工农业发展的不平衡,人们也很难简单地看待这个国家。而各种失衡带来的巨大差异也像谜语一样摆在人们面前。

资源扫描

经济发展必须以资源消耗为基础,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和谐。

我国疆域辽阔,物产丰厚,不少资源也都位列世界前列甚。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就用“地大物博”来形容祖国的富饶。但不能忘记的是,留在中国这片土地的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资源品位较低;更加特殊的是人均占有量相当的贫瘠,许多资源甚至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而且我国科技落后,无论在开采与利用中资源浪费严重。

我们应该把辽阔的国土和我国迅速的工业化结合起来。

我们必须要强调资源的人均不足,提倡节约意识。对于走上工业化道路的中国来说,资源匮乏是不争的事实。同时,我们必须发展经济。我们在做自己的选择。

2005年,我国的“十一五规划”中明文规定:“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资源型城市的结构转型、结构调整和转型,使资源型城市的枯竭的到新的生机。

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型清洁能源。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大大节约了每一种资源。

山水之间

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会让我们产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关注。千百年来祖国的大好河山孕育着华夏文明,哺育这中华儿女。但是不得不说,我们差不多在走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

水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城市生活垃圾等环境的问题已经恶化到一种极限的程度,如果我们再不重视它的话,可能我们的经济就没有办法再持续地那样发展下去,可能我们为将来埋下一个巨大的定时炸弹。

我们不禁要问:搞经济发展到底为了什么?我们的经济发展归根结底是要让大家过上幸福的生活。很显然,幸福的生活不能建立在恶劣的环境之上。

环境保护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问题。我们的环保工作正处于装机爬坡阶段。国家采取持久的环境经济新政策,运用税收、金融、信贷等经济手段,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虽然要实现上述目标,特别是降低碳排放强度,还需要努力,但中国实现上述目标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

我们是资源大国,曾经以地大物博而著称,但拿13亿人口作除法的结果却是人均不足、资源匮乏;

我们幅员辽阔,曾经以山川壮丽著称,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极大地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我们是一个人口大国,创造了人口大国的灿烂文明。然而,当工业列车启动时,人口负荷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工业化推动的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如今,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中国,其产品在全球销售时,不可避免地会消耗大量能源,并受到工业化的污染。

但今天我们迫切需要看到自己:如何继续书写持续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未来的动力是**?

国情决定了我们的发展必定不走寻常路,为了社会美好的未来,我们再也不能为所欲为地向自然界贪婪地索取,也不能肆意地的污染。适应国情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方向,可持续发展是永远保持经济活力的基石。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 篇4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暑假期间,我**了纪录片《国情备忘录》,该片共9集,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展现。**这部纪录片让我感觉仿佛经历了祖国的成长和发展,对中国的国情有了更深的了解。接下来,我将向党组织报告我对这部纪录片最深切的两方面感受

首先,资源状况形形势严峻。从纪录片中我了解到,中国95%以上的铁矿石是难以直接利用的贫矿,含铁平均品位是33%,比世界平均品位低10%,;石油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5%;天然气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0%......资源贫乏的中国,却有相当数量的出口产品,属于“两高一资”产品,两高,就是高能耗高污染,一资,就是资源性产品。

我国资源型产品出口普遍低于国际市场。当世界上很多人因为消费了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而感到幸福时,应该说他们的幸福是由中国的低成本资源支撑的。很显然这种出口的状态,是不能够持续的。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体来讲,就要做到:一是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

二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工业化。要把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三是要从我国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简单劳动力大量富余、虚拟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且风险较大的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四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依靠教育培养人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其次,解决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解决了一大批农村贫困人口问题。现在农民普遍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社会迈进。但是从片中我了解到,我国农民的人均收入仅仅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个差距现在还是在继续扩大的趋势。

三农问题由此成为中国**关注的重点。

我们知道,大多数工业化进程伴随着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显著下降。今天,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重的比重虽然下降到11.3%,但农民仍占总人口的近60%。

中国的耕地资源非常有限。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8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美国是125分之一,欧洲国家是30分之一。

相比之下,中国有7.3亿农民,相当于欧洲国家的总数。2.

4亿农民居住在320多万个分散的村庄。在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形势下,在生存问题得到解决后,发展问题将受到制约。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我认为劳动力转移是关键。“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少量土地上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农业技术落后,导致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收入极低。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战略,把一部分农村人口有序转变为非农人口,然后把自由土地转变为城市人口,融入现代社会生活。通过各种**的教育、文化、科技、人员往来、产业联系、纽带和中介功能,现代城市文明传入农村,农村的社会意识和社会结构逐步转变,使农村成为现代化的社会形态。二是解决农民“国民待遇”问题,在义务教育、户籍管理、迁徙自由、市场准入、劳动就业、公共用品使用、民主参与等诸多领域,逐步取消对农民的歧视性限制,在解放农民的路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第三,**要实施以农民为主要内容的城镇化战略,在市场准入方面,至少在劳动力市场准入方面,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平等机会。

尽管中国社会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国情备忘录》的辉煌篇章也让我们看到祖国的成长。我们看到,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钢铁和水泥生产国。中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对外**规模居世界第三。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30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9.8%,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8年的6.8%

4%。建国6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总之,《国情备忘录》使我对祖国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让我有理由相信祖国的明天是美好的,我愿意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 篇5

江河建筑学院建筑1503 叶靖***

思修课上看了《国情备忘录》,无疑是震惊到了我,如同老师所说的:“中国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好,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差。”是的,诺大的中国,东西经济差异,南北文化差异,各民族差异,地域风俗差异等等,有鲜明靓丽的一面,也有落后阴暗一面,这,才是中国。

《国情备忘录》客观地为今天的中国画了一幅素描,不夸大不回避,最繁华的地方与最落后的角落都没有错过;真实地为现在的中国画了一个坐标,纵横拉伸,横是 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国土,纵是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国已经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发展到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化国家。人们的生活已经从贫穷变成了小康社会。中国振兴国家的梦想越来越近。中国以开放的心态、理性的态度、谦虚的态度迎接未来。

《国情备忘录》就我国的人口大计、三农现状、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最基本的国情,进行了客观详尽的展现,使我在感受到我国经济取得重大进步的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虽然地域广阔,但可耕种面积并不多,而且有被都市化吞噬的危险;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口基数太大,人均占有的资源量相当有限;农村人口比例大,且农村、农业、农民仍然相对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碧水蓝天越来越少;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发展。

中国虽然人口基数大,改革开放还只是一个新生代国家,但我们用世界7.9%的耕地和6.5%的淡水资源养活了近20%的世界人口。

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改变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从“缝缝补补又三年”到穿着时尚五颜六色;从想方设法地解决饥饿问题,到要吃得好吃得健康;人均居住面积明显增加;从出门全靠两条腿走路到交通工具及出行方式越来越多;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寻常百姓家也拥有汽车,贫困人口和文盲比例大幅度减少,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发展迅速,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科技实现了重大突破,祖国在日益强大,特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持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使我们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国家在进步的同时,我们更不能忘记我们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问题还有很多,无论对内部还是对外部,我们要像温家宝总理所说的:“中国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但这同时培养了我们的忧患意识。”保有忧患意识,能让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的更远。

看了《国情备忘录》,我更加准确地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无论是认识中国过去的辉煌成就,还是解决中国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都应该把“国情”作为思维起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取决于中国能否找到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因此,作为下一代中国人民,我们需要继承中华民族勤劳、勤劳、安居乐业、忧患意识等优秀品质。同时,要与时俱进,培育创新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 篇6

改革开放后,中国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不仅因为它是一个崛起的大国,更因为它的发展速度惊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经济各方面每年都保持平稳、高速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组织的中坚力量。

中国之谜是什么。近年来,中国从一个贫穷的国家以近乎奇迹般的速度发展起来,其崛起让世界感到惊讶。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华尔街这些百年金融巨头倒台后,风暴进一步席卷整个欧洲大陆,世界经济在金融危机下陷入全面衰退。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保持增长的经济体,完成了历史上的又一次飞跃——经济总量超过3万亿元,居世界第三位。但中国的发展速度并不能用西方资本循环理论来解释,这使西方经济专家学者感到困惑。然而,许多学者将这一无法解释的现象定义为中国之谜,并有不同的看法。

199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首次提出了中国神话。罗纳德认为,中国在财政下降的同时,快速的货币供给增长并没有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 他对这一情况大惑不解,于是,他把中国这种“高财政赤字和高货币供给量的同时保持价格稳定的现象”称为“中国之谜”。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韦茨曼认为,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设计的东欧和前苏联的改革伴随着大萧条,而在他看来,中国不太真实的改革与经济的快速增长并行。

他将这种现象称为“中国之谜”。其他很多专家也有其自己对中国这种特殊现象的见解。

可见,中国经济增长正是变化中的中国的一大成果。然而,在中国,仍有超过270万的贫困人口。这是中国发展中所不能忽视的问题。

我们要合理发展城乡,科学控制经济增长。而这之中科学发展观是至关重要的。而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北京共识”,即以创新和试验为灵魂,强调解决问题应因事而异,灵活应对,不求统一标准,来发展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新时期,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和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的检阅。2008年,我们成功举办了灾后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百折不挠的品质。两年后的2010年,我们迎来了上海世博会,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盛会,也成为中国展示自己的又一个机会。

曾经我们历经坎坷,曾经我们屡遭磨难,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奋勇向前的决心。经历了经济危机,全球经济迅速下滑,唯有中国依然坚挺。但面对国际赞誉,我们不能安于现状。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和平相处,我们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我们知道,光荣的背后,还有很多问题和矛盾。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均经济水平仍然落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任重而道远。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还需要加倍努力。一路上,我们看到了成长,看到了伤痕,看到了活力,也看到了必须面对的艰辛。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 篇7

读完这两篇短篇**,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环境保护和人口问题。虽然是人们常谈论的话题,但这次看了,仍然让我有许多感触。

现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提起两个字,就是“环保”。这个词现在很流行,这是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表志。几十年前,中国的污染问题并不严重。那时,天空蔚蓝,水清澈,空气清新。

还有大片的茂密森林。此时,还没有太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工厂拔地而起向大气排放黑烟,工厂的废水排入湖泊河河流。在纪录片中,展示了多张水污染的**。当我听说长江沿岸的许多工厂向河里排放废水时,我感到震惊。

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有了它们,我们可以拥有五千多年灿烂的中华文明。他们何其忍心伤害自己的母亲。如果有一天两个母亲湖都消失了,我们的后代还会有生活的方式吗?

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似乎每个人都逐渐忘记了这个国情。大片的农田变为高楼大厦和工厂。

森林被大片砍伐。稀有资源被肆意采掘。这一切似乎预示着我国已走向工业化时代。

但我们真的进入了和西方一样的工业化社会吗?答案是没有。没有农田。我们尽最大努力增加粮食产量,因此我们施用了大量化肥,这使粮食安全成为一个大问题。

森林数木越来越少了,我最切身的体会就是鸟儿少了许多。很少能听到鸟鸣声了。燕子已经许多年不曾见了。

我常听老一辈人说,小时候,我能看到各种不知名的鸟类和动物。我就会无比地羡慕。何时能够再见过去那样生机盎然的大自然呢?

人类无情地破坏环境,环境一定会报复。我经常在新闻上看到这样的报道,说某处有个癌症村。原因都集中在环境污染这一问题上。

近日,有报道称,一个著名的长寿村已成为癌症村。据调查,污染源是附近农药厂的化学污染。由此可见环境污染后果之严重。

破坏环境是容易的,但修复环境是一项艰苦而漫长的工作。但是做了总比不做好。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保护,这是一件好事。

我的家乡并不是一个发达的地方。但是家乡的发展没有一味追求经济。而是选择经济与生态共同发展。

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现在每各村庄和道路都有垃圾桶和公公厕所。还有专门的保洁员维护公共卫生。

对外,严重污染工厂的进出受到严格限制。这些都让我感到欣慰。人们的环保意识在增强。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并没有太多机会做出环保的重大举措。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相信,在13亿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可以在环境保护方面迈出一大步。

关于人口问题,这也是我国的一个大问题。清朝时期,中国已有4亿多人。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迎来了人口快速增长时期。

这时人口已有10亿多。人口如此之多,势必会带来许许多多的问题。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提出了计划生育政策。

只允许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如今政策出台30多牛,也起到了明显效果。人口增长速度渐缓。

我们高兴地看到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同时也发现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加速人口的老龄化。这意味着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过高,社会负担将加重。

如果方匡的生育政策被采纳,人口将迅速增长,后果不堪设想。因为中国土地的人口最大限度为16亿。这是一个进退两难的问题,似乎对任何一方都不利。

专家指出,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关注人口数量转变为关注人口质量。如果人口质量提升,那么人多人少的问题将变得没有那么重要。提升人口质量关键还得靠教育。

教育才是根本大计。

尽管我国仍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问题。但我坚信祖国的未来是光明的。一切问题都能找到解决方法。

正如俗话所说“没有跨不过的坎”,我们的祖国终有一天会跨过这些坎的!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 篇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国情备忘录1:中国之谜》

指导老师:陈效兰

班级:***

姓名:孙婷婷

学号:***

时间:2012年11月

《国情备忘录1:中国之谜》观后感

在本周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上,我们**了纪录片《国情备忘录1:中国之谜》。《国情备忘录》是一部主要描写中国民生和科技创新的大型纪实片,用生动的手笔和详实的数据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的全景变化和人民的生活面貌。

看后可谓受益匪浅,感慨万分。

我觉得这个节目非常值得推荐,它真正让我们的国民从根本上了解到我国的国情,以一组组的数据与事实来剖析我国当前面对的现状,而不是以往一样只是简单的靠**来宣传要节约。

30年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金融危机奇迹般复苏,引起了当今世界的关注。

在西方人的口中,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乏赞誉。然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并不相符。199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首次提出了中国神话。

一批外国教授学者针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中国谜团。

罗纳德认为,中国在财政下降的同时,快速的货币供给增长并没有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 他对这一情况大惑不解,他把中国这种“高财政赤字和高货币供给量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现象”称为“中国之谜”。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韦茨曼认为,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设计的东欧和前苏联的改革伴随着大萧条,而在他看来,中国不太真实的改革与经济的快速增长并行。他将这种现象称为“中国之谜”。

2002年,剑桥大学经济学家诺兰(peter nolan)提出,按照主流经济学的理论逻辑,中国不可能取得目前的成就。但中国却在各种缺损的条件下获得了持续的经济增长,诺兰将这种不一致的局面称为“中国之谜”。

这些世界最顶尖的学者专家,把我国的快速发展称为“中国之谜”,包含了这样一层意思,从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角度,中国的发展是难以理解的。

那么,为什么西方经济理论不能解释中国今天的发展成就呢?我们和西方经济起步时的情况差别在**?中国为什么必须走自己的道路?中国经济转型目标模式的精髓是什么?

当世界各地的经济学家试**开中国之谜时。中国的经济总量逐渐超过意大利、法国和英国。

今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钢铁和水泥生产国,也是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对外**规模居世界第三。

让我们在来讲讲我国的资源问题。可以说从幼儿园开始我们便接受着“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物产富饶的泱泱大国”这样的教育并以此为傲。而国外也一直认为这是因为马可波罗的著作。

固然,我国的确疆域辽阔,物产也极其丰厚,不少的资源都是位列世界前列甚至第一。只是我们却忽略我国的人口问题。在这样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任何巨量的数字都会变的苍白无力。

从人均占有率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资源是不丰富的,而且相当贫瘠,很多资源甚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资源的匮乏也应该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

为什么人民对我国国情的不甚了解?我们应当循序渐进的让更多的人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中国现在的发展状况,**也应该更多的跟人民进行近距离深层次的沟通,让人民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这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有利于信仰的坚定落实,比迷茫被动的落实更有效率、更有成效。

确实,我们要重新审视我们目前的资源状况了,正如政协委员沈思建议那样:应该尽快把“我国地大物博”这样的描述退出小学课本,强调人均的不足,提倡节约意识。引用片尾所提: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同时,资源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人民对我国国情的不甚了解?我们应当循序渐进的让更多的人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中国现在的发展状况,**也应该更多的跟人民进行近距离深层次的沟通,让人民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这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有利于信仰的坚定落实,比迷茫被动的落实更有效率、更有成效。

这是一个越来越融入世界大潮、却又相伴着许多难题的中国;这是一个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但又始终顽强地向上生长的中国;这是个全社会深深地被各种欲望搅动,但同时又发自内心地渴望和谐、正义与幸福的中国……

**了这部纪录片,我们目睹了祖国的生机勃勃,目睹了祖国的日益富强,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祖国的奇迹,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祖国一定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定会成为一个超级强国,但是在看到祖国繁荣昌盛一面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许多方面我们仍旧十分落后,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情备忘录》带着我们行走在祖国的过去与现在,剥茧抽丝的将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一个伤痕累累的中国向我们全面的展示而来……根植于这片土地的人们,只有深刻认识自己的国家,懂得这个国家,才能真正地、更加地爱上这个国家!因此,展望未来,我们更加自信和充满信心。让我们抓住当前的历史机遇,团结一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了这部纪录片,我们目睹了祖国的生机勃勃,目睹了祖国的日益富强,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祖国的奇迹,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祖国一定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定会成为一个超级强国,但是在看到祖国繁荣昌盛一面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许多方面我们仍旧十分落后,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踏着坚实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求实进取、开拓创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来。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 篇9

范文一:

为了加强学风建设,系里组织我们所有党员和预备党员**了《国情备忘录9》,虽然这只是备忘录的一部分,也只有短短的四十四分钟,但我感受颇多。本片由一对在中国工作了三十多年的美国夫妇谈论对中国三十年变化的感受起笔,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变化,人民的生活面貌,同时也描述了我国遇到的几大灾害和当前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看完这部电影,我为祖国的巨大变化感到无比自豪和自豪,也为当前的问题感到担忧。

2013年,我们还是一名初中生,准备体验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祖国母亲在这一年也经历了太多太多。雪灾,汶川**,依然铭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伴随着剧痛,我们为世界举办了有史以来最为大的奥运会。我总是提醒自己,党员要永远记住为人民服务。而这为人民服务并不是浮云一片。

从个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到对国家大事的极大关注。我不能像****那样去汶川吊唁,也不能给予特殊帮助。我只能通过网络送祝福,通过学校献上我谦卑的力量。

记得主席在黑板上写下的多难兴邦四字,道出了我国的基本状况也反映出了,我国人民在困难和灾难面前,熬不畏惧,不断进步的勇敢决心。

目前,我国的发展举世瞩目,但在快速发展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随着工业污染日益严重,三农问题仍然亟待解决。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就业问题越来越难,大量技术人才缺乏。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一步一步的解决。

我记得,在这部电影的结尾,主持人回顾了未来十年祖国可能取得的成就。我希望到那时,我伟大的祖国已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我们的问题和矛盾也能得到改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回顾祖国的过去,展望祖国的未来,对祖国有着深刻的了解和理解。我们会更加自信和充满信心。让我们抓住当前的历史机遇,团结一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范文二:

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念片,可谓受益匪浅,感慨万分。

这是一部主要讲述中国民生和科技创新的大型记录片。它以生动的笔迹和详实的资料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土地和人民生活的全景变化。作为80后的我在看过此片后不禁为伟大祖国的可喜变化而感到骄傲,更是从深层次感受到了身上的重任,因为我们在看到祖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的同时,仍有很多问题和矛盾尚未解决,可以说这让我重新认识了国情的复杂性,它不再离我遥远,而是让我有了新的视角理解一些政策和国家的未来发展。

纵观这部纪录片,它分为两个部分,即民生和创新元素。先说说民生纵横部分,古人言:人者,邦之本也。

这充分体现了民生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所谓国情就是民生。国情是民生之本,民生是国家之本。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出台的各项政策,都体现了民生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关心民生已成为构建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尽管当今中国社会贫富差距仍然很大,医疗费用昂贵、看病难等重大民生问题,但我认为,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和相关政策的出台,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同时,我认为问题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而持续改进也需要一定的过程。正如影片所说,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给我们带来各种后遗症,对基本国情的重新发现和审视将成为中国经济的看点和路灯。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农村人口占据大量比例,农业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这也使温饱、教育等民生问题逐渐显现,关注民生、社会公平成为了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民生问题再次成为焦点,教育、医疗、房价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成为最热门的话题。正所谓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问题时刻牵挂着亿万人民的心,正如******在**报告中所说的那样,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工作的重点,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这一句饱含深情的话语鼓舞了新一代主人的我们充满希望的面对未来,努力学习致力于祖国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

电影的第二部分是关于创新要素的,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影响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从片中我们看到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尽管拥有着较大的生产能力,但在企业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依旧处在最低端的环节当中,核心技术的严重匮乏仍旧制约着我国科技创新力的发展。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我国科技应用取得长足进步,自主创新水平显著提高。

通过将神州系列送入太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太空出**术的国家。几年来,中国人民实现了其他国家几十年才能实现的目标。这一飞跃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2008年奥运会前夕,中国登山者将奥运圣火带到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创造了历史。从体育的角度看,它体现了中国运动员攀登高峰的勇气和决心。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中国科技的实力和实力。

放眼世界,技术创新已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技术创新纳入国家政策并积极鼓励。作为新时代的主人翁,我们应该更加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进步和应用,进而带动整个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摆脱农民工的帽子,把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

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新时期的中国正以崭新的面貌和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的检阅。2008年我们在灾难过后成功的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儿女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坚强品质。时隔两年的今天我们又将迎来上海世博会这一世界盛会,这势必将成为中国展示自己的又一次机遇。

曾经我们历经坎坷,曾经我们屡遭磨难,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奋勇向前的决心。经历了经济危机,全球经济迅速下滑,唯有中国依然坚挺。但是面对国际的好评,我们并不能高枕无忧,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居安思危才能不断的鞭策自己向前发展。

我们深知,在荣耀的背后我们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与矛盾,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均经济水平仍然滞后,建设小康社会的路程艰辛而又漫长,若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仍需加倍努力。

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踏着坚实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求实进取、开拓创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来。

历史是创造出来的,前方的道路上也许还有无数的荆棘曲折、激流险滩,但我相信世界人民看到的中国仍将是一个充满自信、一往无前的巨人形象。

努力吧,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我们一定要实现,我们一定能够实现!

范文三:

《国情备忘录》这部大型电视纪录片,一共分为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脚步九集。《国情备忘录》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表现。这也是我国的电视**第一次全方位展示国情的基本状况,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中国的发展元素。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觉的自己以前对自己的国家了解的还是太少,对于以前书本上所讲的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了形象和更深刻的理解。

关于我国的经济情况,它与任何其他国家的经济体制都是不同的,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发展也是具有其独特型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也带动了其他国家的增长,中国已经走上了改变世界的道路。我国的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西方的经济学家们都陷入了沉思中国之谜。

高速发展的同时存在其他诸多问题:闻名的喷泉与地区缺水共存,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扩大,人口老龄化与福利保障体系不同步等。中国之谜整体把握了我国的现状。

中国一直在变,巨变的中国令人们吃惊,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路径已不适合我国的发展路途。中国的发展是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我们党根据我国的国情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只能根据国情自己摸索,实践证明它是适合中国发展的。

1.人口大计,

我国历来人口众多,人口分布不均,中国人口虽然依然在增长,但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人口数量的巨大给医疗带来了的巨大的压力。我国国土能容纳多少人,人口众多注定带来众多的问题,再大的资源被这巨大的人数一平均都会变得很小。

全国人口对于能源的消耗一个短时间也是巨大的。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是超大的。每年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完全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实现工业化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计划生育的国策实行一定程度的减轻了我国的人口压力。但这只是推迟了人口的高峰的到来,这样的问题不是我们一两代人能解决的,目前只能维持人口稳定的增加。

老龄化人口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社会养老问题日益严重,把关注人口的数量转移到关注人口质量上来。提高人口质量对于一个国家至高重要,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需要高质量人才。解决人口问题在于提高人口素质。

高素质的劳动力是我国发展中所紧缺的。

2.农字当头,

我国依然是个农业大国,能够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是一个骄傲。我国用农业支撑了工业的起步,我们的农民功不可没,我国农业农民的问题也逐步凸显了出来。城乡差距拉大,农民占了我国人口的大半,城乡均衡发展是摆在我国面前的问题。

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城乡的差距依然在加大的同时是城乡的矛盾加大的表征。农民为了致富也进行了自我的探索,乡镇企业就是它的杰作。乡镇企业的发展并不不能完全解决乡村劳动力的剩余。

进城打工成了他们的另一项选择,农民工的队伍日渐强大起来,农民工创造了巨大的gdp,然而他们的待遇却仍处在社会低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让城市与乡村的生活水平基本持平对于我国来说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三农问题的妥善解决关系到社会稳定和长久发展。

国家出台了相当多的有利政策,但在落实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猫腻,让农民的生活依然艰难,农民的生活还是依然有相当多的困难,农民小额贷款的发放和落实都是涉及暗箱操作的。

3.苍茫大地,

我国的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土地成了最近几年升值最快的东西,其他各种用地都在日益吞噬耕地的面积,国土虽大,但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面积更是少的可怜。现在几乎是竭尽所能的利用可利用的土地,相当忧虑脚下的这片土地还能供养多少炎黄子孙。耕地承载力已经接近极限,耕地的面积仍在减少。

优质耕地分布不均,大都分布在东部地区。工业发展也需要用地,各种用地矛盾艰难的调和着。耕地直接关系到粮食问题,粮食自给已经出现了困难,发展用地与耕地保护成了尖锐的矛盾,城市化进城对于耕地的侵占更是严重。

但还是存在对于土地资源的浪费,例如高尔夫球场、跑马场、盲目的开发区建设、花园式工厂等。土地使用效率低下亦是一个严重,耕地质量的下降也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环境污染对土地的影响,还有自然环境的恶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这些都决定了我国的土地政策法规,这是有关子孙后代的大事。

4.资源扫描,

我国许多稀有金属资源丰富(mo、ge、zr、in等),但还有一些资源品位较低,我国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煤炭储量为世界第三,但人均可采储量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3%,这还是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资源是支撑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要素。

再多的资源也有开采完的一天,资源型城市终会走向资源枯竭城市,城市的继续发展和城市转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资源的开采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破坏也是处理不足(煤炭采空区),并不能进行可持续利用。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还有资源的匮乏随之而来,我国也成了世界第一的煤炭、钢铁、铜消费大国,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

我国对于能源的大需求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生产力也是惊人的,我国出口的是高能源高消耗的产品和资源型产品,这是不能持续的,我国资源利用率低下加大了对资源的需求。走在工业化道路上的中国面对资源的匮乏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开源节流,节约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新能源的加入也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希望。对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的现状继续持续的话,《增长的极限》将不会再是危言耸听。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 篇10

总的来说,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新时期的中国正以崭新的面貌和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的检阅。

曾经我们历经坎坷,曾经我们屡遭磨难,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奋勇向前的决心。经历了经济危机,全球经济迅速下滑,唯有中国依然坚挺。但是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并不能高枕无忧,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居安思危才能不断的鞭策自己向前发展。

我们知道,光荣的背后,还有很多问题和矛盾。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均经济水平仍然落后,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艰难曲折。

当前,中国正面临着百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在解决存在问题的同时加快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始终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一刻不能放松。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要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以历史使命为己任,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贡献力量。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 篇11

说到四门政治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介绍,老实说,我就是混日子,

作为一名理工科学生,我们的生活似乎有两只耳朵听不到窗外的事情,所以在看国情备忘录的记录片时,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对国情和国事的肤浅理解。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共九集,分别为《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脚步》,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表现,让我对中国国情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30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即使在金融危机中,中国也率先奇迹般地复苏。这些成就我早已耳熟能详,但看到这些成就,我这次所做的不仅是欢呼,而且开始思考中国发展的动力是什么,中国如何继续发展,如何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另一方面,当涉及到中国的基本国情时,我一直停留在一个简单的理解中——人口众多,基础薄弱。事实上,这远远不能概括当今中国复杂的局势。

不同于任何一个国家,中国的人口众多,其中大部分是农民,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工农业发展不平衡,人口老龄越来越严重,幅员广阔,资源丰富,但过度的掠夺式开发也使得中国的环境污染严重,已经是工业大国的中国,在技术水平、管理经验、产业提升,以及国际竞争力上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看到如此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深深感受到中国发展的困难,意识到了解中国国情、保持中国快速发展已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难题。曾经我对中国国情一知半解认识肤浅,却自以为是的对各种政策妄加评论,或者随着网上的舆论人云亦云,这种行为是多么的无知愚蠢。

当我为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时,我决定更认真地看纪录片,学习中国的国情。如果说第一集《中国之谜》介绍了了解中国国情的重要意义,从整体上介绍了当今中国,那么第二集《人口大计》才是真正详细叙述中国国情的第一集,可见人口问题占据了一个多么重要的地位。

念叨了这么多年,人口问题似乎已经是一个老掉牙问题,计划生育这个基本国策也已经深入人心,但在观看《国情备忘录》之后,我才意识到,人口问题绝不仅仅那么简单,住房、医疗、粮食、教育、就业。。。几乎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因人口问题而显得异常严峻。以至于此后的几集,《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等实际上都脱离不了人口问题。

我是一个学生,最了解最熟悉的或许就是教育问题。我们一直在批判教育高考这座独树一直的桥梁,感叹优质教育的淡化,抱怨学生就业难。每个项目的背后都与人口问题密切相关。日益增长的学生数目,如何才能保证教育公平?

成绩不应该是衡量质量的唯一指标,而应该如何设计一套能够满足13亿人的公平公正的指标来衡量原本抽象的人才?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需要大量的物质投入和较高的人口素质,庞大的人口基数使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不能简单地用西方模式来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同样,中国问题的各各方面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别国解决,而是需要根据中国国情制定有中国特色的政策。

在之前的几集中,我更多的在于了解中国国情,而在《创新元素》和《中国脚步》等集中,我感受到则是对自己的鞭策。创新,在于人才,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是理工科学生。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

就化学而言,元素周期表中有一百多个元素,中国人没有发现。老师们常常带着遗憾介绍他们,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们。曾经,老师开玩笑似的写下一个以中国命名的元素名词,我当时不以为然,但如今想来,却感受到了深深的责任感。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承担起中国缺乏高科技的责任。

未来,我们理工学生也许不会成为公务员,也许不会亲自设计中国发展的蓝图,也许想要中华崛起,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但起码可以做到“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积极创新,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添砖加瓦。中国的历史,我们不能改变,但不会忘记,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是我们的责任。中国灿烂的古代历史是我们祖先的遗产。中国血淋淋的近代史充满了烈士牺牲。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的成就是党对人民的奉献。在未来,一个更加强大和富裕的中国是我们对祖先的反馈。

观看《国情备忘录》,我仿佛跟随镜头游历了中国,穿越了历史,看到了中国的过去与未来。虽然我们前面的道路上还有无数的曲折坎坷、激流险滩,但世界仍将看到的是充满信心、无比坚实、一往无前的中国脚步。

本文来源://www.ghp7.com/g/1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