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范文网 >地图 >电影观后感 >

电影珍珠港观后感

电影珍珠港观后感

时间:2024-03-06 作者:观后感范文网

电影珍珠港观后感(集锦9篇)。

写作品名的观后感时从何处开始写比较好呢?观看自己喜爱的影片是一种享受,观看作品时总会涌现非常多的想法。观后感是对作品描写艺术和意象象征的感悟和解读,决定作品名观后感好坏的关键是什么,大家好观后感范文网今天为您推荐一篇有关“电影珍珠港观后感”的网络文章,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请您继续阅读下文!

电影珍珠港观后感 篇1

又看了一遍电影《珍珠港》,感觉有作为商业电影带来的震撼之外,有更深的心里触碰。

历史上著名的珍珠港事件我们都已经是耳熟能详,怕是再也熟悉不过了。它既是太平洋战争的导火索,也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惨痛的教训,在人类灾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历史已成为过去,后人在缅怀中不断反思的同时,它那极富戏剧性的上佳题材、悲剧元素以及悲欢离合的故事性和有爱国热情、超大规模的**场面等一系列大片所不可或缺的元素,使得珍珠港事件也成为了许多电影公司的电影源泉。

《珍珠港》这部由迪士尼公司投资1.45亿美元,美国有史以来投资最高的爱情、战争史诗巨片,从一开拍到上映便成为全球电影界的焦点。同时,该片的首映礼也被邀请到当时的美国**布什。

而这部被称作是电影史上最昂贵的枪炮与玫瑰的大制作,在北美地区上映仅仅4天就获得了7510万美圆的票房佳绩,最终为电影公司赢得了电影公司几亿美金的票房收入,其影响力的深远和商业成就可见一斑。

“战争与爱情”是电影作品演绎人生的永恒主题。如果你问哪场战争最适合拍英雄电影,那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毫无疑问,这是一场人与魔鬼的战争。数以百万计的军队正在世界各地大规模作战。英雄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来保护全人类的和平与自由。

当时,人类文明高度发达,战争从陆、海、空全方位进行,但还不够发达,不足以随时毁灭一个国家。战斗仍在人与人之间。这是一场体力与智慧的较量,正好适合电影艺术家创作壮丽的史诗。而《珍珠港》借助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一段宏大的历史背景,讲述一个悲壮英雄与凄美爱情的故事,同样谱写出一段可歌可泣的史诗。

当我们习惯了在乱世中看到太多的英雄,太多的英雄救美,太多的伤感爱情,简单地描述战争和爱情就会那么苍白和空虚。我们会发现,当残酷加上美丽才越发地衬托出残酷和美丽,而把爱情放到一个宏大的背景中才会更加地触动人心。柔和凄美的《乱世佳人》如此,振奋人心的《勇敢的心》以及轰动一时的《英国病人》和《泰坦尼克号》更是如此。

《珍珠港》还是要继续,它又一次将“枪炮”与“玫瑰”的故事娓娓道来,把悲壮的战争和感人的爱情刻画得显露无遗。盘旋的飞机、震耳欲聋的**和冲天而起的大火以及夏威夷群岛的美丽风光,男女主人公罗曼蒂克式的爱情等等……《珍珠港》把半个世纪前的一幕幕清晰得带回到观众眼前,带给人们以震撼和触动。因此,它理所当然得取得了巨大成功。

然而,《珍珠港》带来的影响并不仅于此。当它在全球公映时,除了吸引了大批的观众进入电影院之外,更是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60年前的“珍珠港事件”是引发太平洋战争的导火索。

而电影上映的这年--2001年,正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6周年和珍珠港遭受日军空袭60周年的纪念周年,这个时段,日本首相小泉却不顾周边各国的强烈反对,一意孤行,公然前往参拜那些罪行累累、死有余辜的战犯……在这样几重政治阴影的笼罩之下,美国推出这样一部**,用意何在呢?《珍珠港》巨片在全球公映,那些曾经的受害国,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战胜国,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看待这些事件,又应该以怎样的眼光去透视历史和**未来呢?

尽管人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但在任何和平时代,人们总是希望和平,憎恨战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正如导演迈克·贝伊所说,他的初衷是再现珍珠港事件的真相,唤起人们对战争的警惕,避免重蹈珍珠港事件的覆辙。

当时的美军之所以败给日军,并非军事力量的悬殊,而完全是败在“和平麻痹”的思想上。从中国共产党、将军到士兵,谁也没有想到,已经渗透到东南亚、军事力量相对分散的日军会向强大的美军发起挑战。此时,驻夏威夷美军正中聚会、恋爱、观光、垂钓、歌舞。

1941年12月7日,一个黑色的星期天,日本海军和空军未经宣布就进行了战斗,并袭击了珍珠港,仅造成18艘美国船只、260架飞机和1000多人**。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被摧毁。战舰、飞机和高射炮毫无预警,就像一堆废铁。突袭造成的损失,特别是精神创伤,是无法弥补的。

珍珠港,成为永远勾起美国人痛苦回忆的伤心地。珍珠港被日本海军成功袭击,失败是前所未有的悲剧。对美国人来说,它绝不会比在乌鸦战争中被八国联军烧在颐和园的中国人逊色。而且毫无疑问,“珍珠港事件”对二战之后的美**队而言,从来都是勿忘国耻的“重大历史题材”。

所以,在电影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就在珍珠港刚刚被炸得满目疮痍后,罗斯福**马上就将那沉痛的一天宣布为美国的“国耻日”。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一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追求和平的不屈精神;另一方面,《珍珠港》的电影故事中的关键环节与历史并不相符,因为从历史上来看,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接着便轰炸菲律宾、登陆马来西亚。而影片当中1942年3月开始美国就对日本东京就进行了轰炸。

这部电影的目的时为了提前轰炸东京的时间,营造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激励观众,让人们看到星条旗永不落下的希望。影片中,为了轰炸东京,报复日本,罗斯福德郡人山人海。他坚持认为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为了证明这一点,他甚至从轮椅上站起来。这烘托了主题,使人们看到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美国,看到一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美国。

弱化一些繁文缛节,强化主题,不完全照搬历史;用历史事件回顾历史。这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表现形式,也是这部电影的巨大成功。

奥斯卡奖评委似乎对以“战争和爱情”为主题的影片总是青睐有加。不论是1995年拿下5项奥斯卡奖的《勇敢的心》,还是1997年拿下9项奥斯卡奖的《英国病人》,战争中荡气回肠的真挚之爱都成了人们最愿为之掬一把同情之泪的寄托。而“残酷战争+浪漫爱情”这一长盛不衰的模式,也让《珍珠港》在战火中开出了一枝艳丽的红玫瑰。

当然,当我们回顾历史时,发现“珍珠港事件”这样一段难忘的“国耻”,这样一个严肃的“重大历史题材”,被导演迈克-贝作为一段宏观的战争片断,背景陪衬式地拍进了他专以个人恋情为主题当时。也许你会认为电影偏了题,迷失了方向会觉得在电影一开始,美国空军大兵,就开始拿战斗机在天上玩特技过于充满个人英雄主义;会觉得漂亮的随军女**说来就来有点太机缘巧合了;同时也许会认为“英雄”和“美女”在一次常规体检中就一见钟情,太有点闪电雷鸣的速度了;也许更会觉得在残酷战争之中,女**还未婚先孕了有点太过与大题小做……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任何一部短短几个小时的电影不可能作到把所有的一切都追求得新颖而出乎意料,因为电影本身它就是展现生活的最平常和最真实,当我们仔细回味电影给我们所呈现的不同寻常的魅力时,我们被那绚丽璀璨的风景和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所震撼,被浪漫凄美的爱情所感动;同时,导演用其更巧妙艺术手法和手段让我们领会到一种美式的美式爱国主义教育,对为国家、为人民英勇赴汤蹈火的向往时…我们可以说,它绝对是一部值得看并值得回味的成功的电影,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是一部经典电影,一部伟大的电影。

电影珍珠港观后感 篇2

《珍珠港》观后感:冰释前嫌

偶然看到珍珠港我很震惊!一个能深深打动我的**。这里有纯洁的爱情,牢固的友谊,以真实历史为背景的战争场面。

几度让我眼睛发酸泪流不止。有的场景我甚至感同身受继而痛彻心扉。

电影开始是两个酷爱飞行的小孩子,他们就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雷夫与丹尼,一个胆大,一个懦弱,雷夫永远保护着丹尼,而丹尼永远是那个被保护的角色。接着就是二人都成为飞行员,在体检时雷夫遇到美丽聪慧的**伊芙琳,雷夫因为不识字差点体检不合格,而一句不要折断我的翅膀打动了伊芙琳让他无法拒绝雷夫的请求,在他的体检表上盖上了合格,他们一见钟情坠入爱河。拉尔夫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飞行员,驾驶一架战斗机。他自愿去英国打仗。结果,飞机在战斗中坠入大海,生存的希望几乎为零。

在临走时他答应伊芙琳会活着回来并把伊芙琳交给丹尼照顾,一个是最好的兄弟,一个是心爱的女人,在接到他牺牲的消息时都痛不欲生,因为他们都爱雷夫,两人一起怀念他,在相互慰藉中产生了爱情,并决定放下痛苦,开始新的生活。拉尔夫没有死。几个月后他出现在伊芙琳面前的那一刻,伊芙琳心情复杂,因为她怀孕了。就在三个人沉浸在尴尬中时,日本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美国受到重创,近两千人被困在**里沉入海底,美国陷入了困境,失去了信心。

雷夫和丹尼驾驶战机予以还击,两个人在空中像神鹰一样,配合的天衣无缝,别人问丹尼是谁教你的绝技,他指了指雷夫,两个人冰释前嫌,还是最好的兄弟。

《珍珠港》观后感:意志

这部电影不仅体现了爱情的伟大,也体现了友谊的伟大。丹尼得知雷夫坠机消息时意志低沉,他回味与雷夫之间的感情时,字字句句都饱含深情,包含伤感,包含对雷夫无尽的思念;当他得知雷夫活着回来时,他又兴奋又不知所措的感情流露,体现了他一面是爱情一面是友谊的左右为难。而另一方面当雷夫知道丹尼抢走了自己最爱的人伊夫琳时他非常生气,然而当战争开始后他一如既往的鼓励他,支持他,指点他逃过敌机的围追;当油耗尽被迫降落,发现有日本军队,他大声的通知“丹尼不要降落有日本军队”他跟本没有想到自己的生死却希望好友能够安全;甚至在丹尼的飞机坠落时,他不顾枪林弹雨,冲过去救他,却忘了周围的日本人,最终被包围,而精彩的还有后面,当他看见丹尼被捆,一心想着救他,用枪射死正在捆丹尼的人却忘了自己在敌人的枪口下,另一方面,丹尼看见雷夫即将被射死挺身挡了雷夫的身体而牺牲……如果这些都不能说明友谊的话,那我不知道什么样的感情才算真正的友谊了。

《珍珠港》观后感:珍贵

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和他的弟弟之间的兄弟之情令我们十分感动,从小到大,哥哥都在保护着弟弟,什么东西都让着弟弟,他们一起长大,又一起参军,一起上战场,为了世界的和平努力着。在弟弟的心目中,哥哥永远都是自己的榜样,是自己的至亲,也是自己的依靠。我们深深体会到这种珍贵的情感。

影片中的爱情是悲伤和感人的。因为战争,相爱的人必须分开。男主人公和他的兄弟去了遥远的英国,女主人公独自留在美国。然而,最后回来的只有他的弟弟。在痛苦中,他哥哥的关心感动了女主角,他们走在一起。然而,几个月后,这位不朽的英雄回来了。看到这种场面,他无法接受,只好离开,再次踏上战场。

兄弟俩又一次并肩作战。他们放下怨恨,互相争斗。在关键时刻,弟弟为了保护弟弟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并祝他和女主角永远幸福。兄弟俩之间的怨恨和恩情瞬间消失了。最后,男女主角们走到了一起,一个悲伤而美丽的爱情故事就这样继续下去。

电影珍珠港观后感 篇3

从雷夫、丹尼和伊夫琳三个人物的迭宕的爱情故事里,使我深深体会到了真正的人情,真正的人性,体会到了真爱的可贵。包括那个黑人厨师的塑造,从船上的拳击到从没有开过枪的他用机枪打下日寇飞机,无不自然流畅的表演使我们看到,不管在失败的痛苦、平和枯燥的生活和胜利的辉煌中,人情无处不在,爱情与人同行。那种真情打动着人们,唤醒着人们,让我们珍视每天发生在周围的点点滴滴。

影片中有两个镜头将会长久地铭记我心,日本空袭已经结束,消息传来,华盛顿立即召开会议,在会议中,作为总统的罗斯福为了反驳一名高级军官“空袭东京是不可能”的消极论调,使出浑身力气走下轮椅直立身体,看着他扭曲涨红的脸,我一时间就热血沸腾了起来。同样令我震撼的镜头是在准备空袭东京前,军官给飞行员作最后一次动员,意志不坚定的可以退出这场行动,在他一句“不怕死的向前一步”之后,我们看到的镜头上是一群英姿勃勃的美国飞行员迈着雄健的步伐向我们起来,这样的镜头我好像是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可是,我却忍不住为此而感动!

《珍珠港》从小人物的人性情感出发来看待这场战争.比较能让普通观众为之动容.

电影珍珠港观后感 篇4

任务完成飞行员凯旋之后,当装着丹尼遗体的棺材从飞机架上缓缓下落时,我的泪水几乎要模糊了我的眼镜片。如果我是伊芙琳,我想在当时看到这一幕时,我定会抑制不住情绪哭成一个泪人,我不相信一个长着点娃娃脸的有时还需要别人照顾的帅气阳光男孩就这样变成了一具僵尸......

《珍珠港》这部电影曾经在我高中时看过,而且当时是因为不想浪费一张电影票而走进电影院。学生时代,我对欧美那些商业大片一点都不感冒,我总认为那些欧美大片对高科技的运用只是为了满足了人们的感观刺激,却缺少人文艺术气息,就像我不喜欢看喜剧片是因为喜剧片令人爆笑却相对悲剧不能撼动我的心灵,一笑了之,过目即忘。有了这种偏见,再加上当时影院设备落后,实际上是“在曹营和在汉”。

几年后,我经常受到朋友和**界的影响。我试图消除这些狭隘的偏见。当我再次回顾一些老电影时,我发现我逐渐爱上了欧美商业大片,并开始关注它们。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帝国海军航空母舰和微型潜艇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突袭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丰衣足食的现代社会,《珍珠港》以其恢宏巨制般的画面似乎将我们再次带回到了几十年前的那个暴戾的战争年代。

我相信大家对珍珠港的故事很熟悉,因为它描述了二战中日军突袭美**事迹地珍珠港的故事,很多电影多年来都以这段历史为主题。

而麦克白执导的《珍珠港》也不同于以往以偷袭珍珠港为背景的影片,因为在影片中,日本对珍珠港的空袭规模巨大,**的场面也比较震撼,让观众感受到当时的气氛。而故事中也加入了爱情的元素,穿插着主人公之间的爱情在激烈的战争场面中,在影片中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

电影中的电脑特技效果也是令当中的战争场面更添气势,很多以前在电影中不能造到的场面也靠电脑一一完成了,例如在空袭时候,天空中一片日本"战机海"的一幕,如若没有电脑的后期制作,则要寻找更多同类的战机来拍摄,比以计算机特技制作的成本更重。

我对它的印象还是不错的。不仅故事中的战争场面令人震惊,而且主人公之间的爱情也是电影中的一大震撼。虽然现代战争电影喜欢加入男女之间的爱情,但战争之间的三角关系却相当罕见,这也是电影的一大特色。

爱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使人们脱离死亡的界限,绝地复活。雷夫为了实现自己儿时当一名飞行英雄的梦想,同时亦为了保护被自己当作亲弟弟的丹尼而毅然选择了暂时离开女友伊雯琳,远赴最危险的战争前线。在一场战斗中,拉尔夫的飞机被击落。然而,爱的力量让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却于远方的亲人失去了联系?

爱的来临往往是不经意的。恋爱中的人往往是盲目的,难免伤害身边的人。他们都认为拉尔夫死了。丹尼和伊夫林互相照顾,在没有拉尔夫的日子里一起渡过。丹尼带着伊芙琳在云中飞翔,在海边吹着轻柔的海风,欣赏日出日落。日久生情,很快两人生活在了一起?

当死而复生的雷夫完好无损兴奋地出现在伊雯琳面前时,原本以为伊雯琳会惊喜万分,然而,伊雯琳的脸上却露出不仅仅是喜悦的尴尬表情。物是人非,时过境迁,今生将不再见你,只为再见的已不再是你。当不知道的丹尼向往常一样跑进林依云的家里,遇到了拉尔夫和林依云,拉尔夫明白他无法忍受这个结果。最好的兄弟和最爱的人成了情人?

他只有选择放手,选择离开。雷夫毫不客气的和丹尼大打出手,自小至今的兄弟情谊不再可能继续?

最近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珍珠港》,对于这个名字我并不陌生,珍珠港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老窝",在日军入侵东南亚时美国停止了对日本的石油买卖,所以日军到珍珠港进行偷袭,从而引发了太平洋战争。在这次袭击中,日本派出了6艘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和3艘潜艇以及8艘加油船。日军这回偷袭珍珠港,简直就是一场大**,崭新的飞机,在停机坪上被摧毁,气势非凡的战舰在加油时沉没,xx多名官兵在享用早餐时被炸死,只剩下包括企业号在内的几艘航母。

在接下来的6个月的太平洋战争中,美军依靠这些航母和潜艇取得成功。

对美国太平洋战争的胜利,我开始觉得很奇怪,就这么点兵力这怎么可能战胜日本,后来我才知道日本一直把他们的七艘大型战列舰当做看家老本,但被美国打败后才知道战列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航母才是新一代的海上霸主,因为舰载机对于海战实在是太重要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学到了很多。我真的受益匪浅。

电影珍珠港观后感 篇5

又看了一遍电影《珍珠港》,感觉有作为商业电影带来的震撼之外,有更深的心里触碰。

历史上著名的珍珠港事件我们都已经是耳熟能详,怕是再也熟悉不过了。它是太平洋战争的导火索,也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转折点,曾经沉重的付出和惨痛的教训在人类的灾难史册上划下了浓重的一笔。历史已成为过去,后人在缅怀中不断反思的同时,它那极富戏剧性的上佳题材、悲剧元素以及悲欢离合的故事性和有爱国热情、超大规模的爆炸场面等一系列大片所不可或缺的元素,使得珍珠港事件也成为了许多电影公司的电影源泉。《珍珠港》这部由迪士尼公司投资1.45亿美元,美国有史以来投资最高的爱情、战争史诗巨片,从一开拍到上映便成为全球电影界的焦点。同时,该片的首映式更是邀请到了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出席。而这部被称作是电影史上最昂贵的枪炮与玫瑰的大制作,在北美地区上映仅仅4天就获得了7510万美圆的票房佳绩,最终为电影公司赢得了电影公司几亿美金的票房收入,其影响力的深远和商业成就可见一斑。

“战争与爱情”是电影作品演绎人生的永恒主题。如果问哪一场战争最适合拍摄英雄电影,那恐怕就是二战了。毋庸置疑,这是一场人与魔鬼的战斗,数以百万计的军队在世界各个角落进行大规模的搏杀,英雄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卫全人类的和平与自由。那时,人类文明已经高度发达,战争在陆海空全方位展开,但又没有发达到随时可以摧毁一个国家的程度。战斗还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着体力与智慧的较量,这,又恰恰适合电影艺术家谱写波澜壮阔的史诗。而《珍珠港》借助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一段宏大的历史背景,讲述一个悲壮英雄与凄美爱情的故事,同样谱写出一段可歌可泣的史诗。当我们见惯了太多的乱世英雄,习惯了太多的英雄救美,厌倦了太多的凄伤爱情时,单纯地描写战争和爱情,就会是显得那么苍白无力,那么空洞无神。我们会发现,当残酷加上美丽才越发地衬托出残酷和美丽,而把爱情放到一个宏大的背景中才会更加地触动人心。柔和凄美的《乱世佳人》如此,振奋人心的《勇敢的心》以及轰动一时的《英国病人》和《泰坦尼克号》更是如此。《珍珠港》还是要继续,它又一次将“枪炮”与“玫瑰”的.故事娓娓道来,把悲壮的战争和感人的爱情刻画得显露无遗。盘旋的飞机、震耳欲聋的爆炸和冲天而起的大火以及夏威夷群岛的美丽风光,男女主人公罗曼蒂克式的爱情等等……《珍珠港》把半个世纪前的一幕幕清晰得带回到观众眼前,带给人们以震撼和触动。因此,它理所当然得取得了巨大成功。

然而,《珍珠港》带来的影响并不仅于此。当它在全球公映时,除了吸引了大批的观众进入电影院之外,更是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60年前的“珍珠港事件”是引发太平洋战争的导火索。而电影上映的这年--2001年,正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6周年和珍珠港遭受日军空袭60周年的纪念周年,这个时段,日本首相小泉却不顾周边各国的强烈反对,一意孤行,公然前往参拜那些罪行累累、死有余辜的战犯……在这样几重政治阴影的笼罩之下,美国推出这样一部片子,用意何在呢?《珍珠港》巨片在全球公映,那些曾经的受害国,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战胜国,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看待这些事件,又应该以怎样的眼光去透视历史和预测未来呢?

尽管人们对它褒贬不一,任何一个和平年代,人们都是盼望和平,厌恶战争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正如导演迈克′贝所说,他初衷就是再现当年珍珠港事件的真相,唤起人们对战争的警惕,避免重蹈珍珠港事件的教训。当时的美军之所以败给日军,并非军事力量的悬殊,而完全是败在“和平麻痹”的思想上。从总统、将军到士兵,谁都没想到,已渗透到东南亚,军事力量相对分散的日军会对强大的美军叫板。而此时呢,夏威夷的美军却正处于派对、恋爱、观光、垂钓,一片歌舞升平之中。1941年12月7日,一个黑色的星期天,日本海空军不宣而战,空袭珍珠港,击毁击伤美舰只18艘,飞机260架,1000多人葬身海底。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没有戒备的兵舰、飞机、高炮无异于一堆废铁。突袭带来的损失特别是精神上的创伤是难以弥补的。珍珠港,成为永远勾起美国人痛苦回忆的伤心地。珍珠港被日本海军偷袭成功,那失败的空前惨痛,对美国人来说,绝不会亚于中国人在鸦战争中被八国联军一把火烧了圆明园。而且毫无疑问,“珍珠港事件”对二战之后的美国军队而言,从来都是勿忘国耻的“重大历史题材”。所以,在电影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就在珍珠港刚刚被炸得满目疮痍后,罗斯福总统马上就将那沉痛的一天宣布为美国的“国耻日”。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一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追求和平的不屈精神;另一方面,《珍珠港》的电影故事中的关键环节与历史并不相符,因为从历史上来看,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接着便轰炸菲律宾、登陆马来西亚。而影片当中1942年3月开始美国就对日本东京就进行了轰炸。影片刻意将轰炸东京的时间提前,是为了营造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给观众以激励,让人们看到星条旗永不落的希望。在影片当中,为了轰炸东京,对日本予以打击报复,罗斯福力排众议,他坚持认为,世界上没有做不成的事情,为了证明这一点,他甚至摇摇晃晃地从轮椅上站起来。这烘托了主题,使人们看到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美国,看到一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美国。弱化一些繁枝缛节,强化主题思想,并不完全的照搬历史;以历史事件审核历史。而这,也正是影片一种很特殊的表现形式和一大成功的闪光点。

奥斯卡奖评委似乎对以“战争和爱情”为主题的影片总是青睐有加。不论是1995年拿下5项奥斯卡奖的《勇敢的心》,还是1997年拿下9项奥斯卡奖的《英国病人》,战争中荡气回肠的真挚之爱都成了人们最愿为之掬一把同情之泪的寄托。而“残酷战争+浪漫爱情”这一长盛不衰的模式,也让《珍珠港》在战火中开出了一枝艳丽的红玫瑰。

当然,当我们回顾历史时,发现“珍珠港事件”这样一段难忘的“国耻”,这样一个严肃的“重大历史题材”,被导演迈克-贝作为一段宏观的战争片断,背景陪衬式地拍进了他专以个人恋情为主题当时。也许你会认为电影偏了题,迷失了方向会觉得在电影一开始,美国空军大兵,就开始拿战斗机在天上玩特技过于充满个人英雄主义;会觉得漂亮的随军女护士说来就来有点太机缘巧合了;同时也许会认为“英雄”和“美女”在一次常规体检中就一见钟情,太有点闪电雷鸣的速度了;也许更会觉得在残酷战争之中,女护士还未婚先孕了有点太过与大题小做……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任何一部短短几个小时的电影不可能作到把所有的一切都追求得新颖而出乎意料,因为电影本身它就是展现生活的最平常和最真实,当我们仔细回味电影给我们所呈现的不同寻常的魅力时,我们被那绚丽璀璨的风景和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所震撼,被浪漫凄美的爱情所感动;同时,导演用其更巧妙艺术手法和手段让我们领会到一种美式的美式爱国主义教育,对为国家、为人民英勇赴汤蹈火的向往时…我们可以说,它绝对是一部值得看并值得回味的成功的电影,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是一部经典电影,一部伟大的电影。

电影珍珠港观后感 篇6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帝国海军航空母舰和微型潜艇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突袭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丰衣足食的现代社会,《珍珠港》以其恢宏巨制般的画面似乎将我们再次带回到了几十年前的那个暴戾的战争年代。

里夫和伊芙莉是一对恩爱的夫妻,但同时,里夫和丹尼是美国陆军空军两位勇敢的年轻飞行员。他们从小在一起长大,肝胆相照,亲密无间。伊芙莉是被派往珍珠港的优秀**。

爱挑战里夫,躲开丹尼,主动加入皇家空军,告别挚爱和朋友,并前往欧洲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残酷无情,里夫的战斗机坠毁了。伊芙莉和丹尼很伤心。但生活还在继续。他们互相安慰,互相帮助,共同前进,在互助中产生了爱。

当伊芙莉准备忘掉过去,投入新生活时,瑞夫奇迹般的回来了,爱情让他战胜了困境,逃脱了死神,但眼前的一切让他无法接受,昔日的好友为了爱情激战。在酒吧里,他们甚至在众目睽睽之下互相殴打。

但在日本袭击珍珠港之后,一切都变了。在国灾民难之际,这一对曾经的好兄弟放下了私人恩怨,在危急关头穿着衬衫毅然架起自己的战机,凭着他们高超的技术和默契配合,他们成功击落敌人十几架战机,并暂时打退他们的进攻。这一时期的高科技应用,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好莱坞导演的技术。

战争中的**镜头、**、鱼雷、沉船、人员**,这一系列的震撼镜头可谓令我们大饱眼福!

电影的后部分,在紧急关头,丹尼救了瑞夫一命,牺牲了自己,说实话,这一情节不免有点老套,但在当时的情景,这一切似乎很自然地就发生了,看不到做作,也感动了我一把,当然,这一点应该归功于导演的拍摄技艺。

总的来说,看电影开头部分时让我以为这是一部爱情加战争的大片,越往后看,就越发觉应该定义为一部战争大片。无论是罗斯福的坚定立场,上校的飞行员勋章,还是电影中的一些战争宣言。电影的最后,瑞夫带着小丹尼开飞机......

又不得不让我说下他们之间的三角恋。两个男人同时爱上了一个优秀的男人。在**看来,两个人都很优秀。她爱他们,但爱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伊芙琳的背叛吗?当然不是。只是个意外。这是天命。

前段时间,我们班组织同学**了好莱坞大片《珍珠港》。这部电影描述了二战期间日本对珍珠港的袭击。它不仅是一部宏大的战争片,更是一部美丽细腻的爱情片。

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和他的弟弟之间的兄弟之情令我们十分感动,从小到大,哥哥都在保护着弟弟,什么东西都让着弟弟,他们一起长大,又一起参军,一起上战场,为了世界的和平努力着。在弟弟的心目中,哥哥永远都是自己的榜样,是自己的至亲,也是自己的依靠。我们深深体会到这种珍贵的情感。

影片中的爱情是悲伤和感人的。因为战争,相爱的人必须分开。男主人公和他的兄弟去了遥远的英国,女主人公独自留在美国。然而,最后回来的只有他的弟弟。在痛苦中,他哥哥的关心感动了女主角,他们走在一起。但几个月后,这位不朽的英雄回来了。看到这种场面,他无法接受,只好离开,再次踏上战场。

兄弟俩又一次并肩作战。他们放下怨恨,互相争斗。在关键时刻,弟弟为了保护弟弟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并祝他和女主角永远幸福。兄弟俩之间的怨恨和恩情瞬间消失了。最后,男女主角走到了一起,一个悲伤而美丽的爱情故事就这样继续下去。

从《珍珠港》中,我们学会了珍惜,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生活不可能永远平静。当国家处于民族生存的关键时刻时,每个人都应该放下个人的怨恨,与敌人战斗。当三人关系陷入困境时,日本攻打珍珠港事件爆发,影片达到高潮。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所有人都像往常一样慵懒的在午睡。突然间,一群日本轰炸机从头顶掠过,在他们周围**。一时间,珍珠港失去了往日的平静。影片通过从小到大的艺术手法和高超的摄影技巧,以强烈的场景感再现了日本攻打珍珠港的历史现实。

战争中的一场场生死离别,伴着哀婉凄凉的背景**,让人惊恐感动到落泪。叶雯琳忙着抢救伤员。突然,她发现她最好的朋友停止呼吸,倒在许多尸体旁边。黑暗,难以置信的悲剧在女主角面前。

与此同时,拉尔夫和丹尼因为战争的紧迫性走到了一起。两人并肩作战,表显出欧式英雄主义。

生活往往是戏剧性的,悲剧可能会重演,就像无尽的轮回。在日本的偷袭刚刚结束时,美国的报复行动又紧接着开始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在大义面前,当整个美国情绪高涨时,拉尔夫和丹尼作为飞行员,毫不犹豫地毅然选择了自杀前往日本。而此时已有丹尼的身孕的伊雯琳只有守在珍珠港等待两人的音讯。英雄主义始终贯穿着全片。

拉尔夫从小就把丹尼当作自己的兄弟来照顾。此时,满心愧疚的丹尼早已不顾生死,决心一死以保护雷夫,最终,他用身体挡住射向雷夫的子弹。当伊雯琳看着机仓里缓缓走出的雷夫而一阵欣喜时,紧接着,又看到缓缓抬出的丹尼的棺木,恰似当年雷夫死时的噩耗又一次降临?

当然,影片的结局是光明美好的。在阳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小地方,战斗英雄雷夫和伊雯琳还有她和丹尼的儿子小丹尼三人与世无争的生活在一起?**响起,是那首浪漫的《有你相依》,“在我的梦里我总是看见你在天空飞翔?

在我的心中永远有你一个位置,对于我这一生”。

电影珍珠港观后感 篇7

《珍珠港》观后感:伟大的开始

这部电影不仅体现了爱情的伟大,也体现了友谊的伟大。丹尼得知雷夫坠机消息时意志低沉,他回味与雷夫之间的感情时,字字句句都饱含深情,包含伤感,包含对雷夫无尽的思念;当他得知雷夫活着回来时,他又兴奋又不知所措的感情流露,体现了他一面是爱情一面是友谊的左右为难。而另一方面当雷夫知道丹尼抢走了自己最爱的人伊夫琳时他非常生气,然而当战争开始后他一如既往的鼓励他,支持他,指点他逃过敌机的围追;当油耗尽被迫降落,发现有日本军队,他大声的通知“丹尼不要降落有日本军队”他跟本没有想到自己的生死却希望好友能够安全;甚至在丹尼的飞机坠落时,他不顾枪林弹雨,冲过去救他,却忘了周围的日本人,最终被包围,而精彩的还有后面,当他看见丹尼被捆,一心想着救他,用枪射死正在捆丹尼的人却忘了自己在敌人的枪口下,另一方面,丹尼看见雷夫即将被射死挺身挡了雷夫的身体而牺牲……如果这些都不能说明友谊的话,那我不知道什么样的感情才算真正的友谊了。

《珍珠港》观后感:延续

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和他的弟弟之间的兄弟之情令我们十分感动,从小到大,哥哥都在保护着弟弟,什么东西都让着弟弟,他们一起长大,又一起参军,一起上战场,为了世界的和平努力着。在弟弟的心目中,哥哥永远都是自己的榜样,是自己的至亲,也是自己的依靠。我们深深体会到这种珍贵的情感。

影片中的爱情是悲伤和感人的。因为战争,相爱的人必须分开。男主人公和他的兄弟去了遥远的英国,女主人公独自留在美国。然而,最后回来的只有他的弟弟。在痛苦中,他哥哥的关心感动了女主角,他们走在一起。然而,几个月后,这位不朽的英雄回来了。看到这种场面,他无法接受,只好离开,再次踏上战场。

兄弟俩又一次并肩作战。他们放下怨恨,互相争斗。在关键时刻,弟弟为了保护弟弟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并祝他和女主角永远幸福。兄弟俩之间的怨恨和恩情瞬间消失了。最后,男女主角们走到了一起,一个悲伤而美丽的爱情故事就这样继续下去。

《珍珠港》观后感:留下遗憾

昨晚再一次看了珍珠港,心里久久不能平复,总觉得想说点啥,《珍珠港》和《泰坦尼克号》一样,有太多让我感动的地方,比如说雷夫和伊芙琳在船边月光下接吻的画面和丹尼带着伊芙琳在空中看日落的浪漫等等,都让我很感动……

拉尔夫是个铁血汉子。他有理想和抱负。他想在战场上施展才华,实现抱负。同时,他自愿参战可以保护丹尼,所以丹尼不必在战场上作战。但他不知道他的决定牺牲了他和伊芙琳之间的感情。当伊芙琳决定把自己交给拉夫时,拉夫婉言谢绝了。他不知道他能否活着回来。他不想给伊芙琳留下任和伊憾。

电影珍珠港观后感 篇8

本人很少写电影观后感。今天是本人第7次重温经典《珍珠港》,有感而发,写点东西。鄙人不是专业影评人,只是从个人看法出发,随便冒些皮皮,难免有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之嫌疑。

望各位高手见谅。

说实话,我认为这部美国主题电影的情节并不优越。主人公之间的三角恋情表现得也就那么回事而已。“第三者”误以为“**”归西,而后和他的梦中情人走到了一起。

而男一号死里逃生,见此情景与昔日发小大打出手。在大祸临头之时两人抛弃前嫌并肩作战,最后“第三者”为了保护男一号挂掉,主角历经波折最后和他心目中的“the girl”走到一起······都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我认为这部电影的作者可能深受欧亨利的影响。

但话说回来,这部电影是一部真正的战争片。对于战争场面和人物命运的描写颇有可圈可点之处。它既像《红日》那样直接描写战争的残酷,又像《战争与和平》那样在以战争为背景表现人物命运。

看得出该团队在拍摄过程中是花了大工夫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空战场面就像电玩一样吸引着观众的眼球,战争的残酷让无数人感动。也难怪有人说“美国大片能把假的拍成真的”了。

剧中的人物雷夫、丹尼和艾弗林,则是美国大片中典型的人物形象:既有写实,又有高大全。当然帅哥和美女是少不了的。

影片中有很多感伤的爱情故事,但感情戏并没有脱离战争的主线。这与一些军事作品充斥着男女情爱的荧屏垃圾形成鲜明对比。

本片对于日军的表现也颇值得圈点。影片展现了日本飞行员娴熟的飞行技巧、视死如归的武士道精神和零式战斗机的出色表现。两位主角驾驶老款p40战机连续击落7个零,这太夸张了。

我查了数据。当时,任何在空战中击落零式战斗机的企图都以失败告终。当然,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p40仍然有击会击落零型,这不是一个bug。反观某些荧屏垃圾,整出一大堆穿帮镜头不说,还把当年谁被谁打得满地找牙都搞反了。

不可否认,美国人喜欢在电影和游戏中诋毁他们的仇恨国家(如俄罗斯),有时还会拍下美军被外星人殴打得场景。但换言之,既然敌人(苏俄军队,***,外星人)如此强大,如此傲慢,最后被打败,它就更加强大。通过贬低对手来炫耀自己的傲慢只会适得其反。这种行为显示了一个人的愚蠢。

这些事情用“偷鸡不成蚀把米”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片中的台词也颇值得仔细品味。“if i had one more night to live... i'd wanna spend it with you(如果我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天,我希望我能和你共同度过)”想必道出了每一个美国大兵的心里话,而“every night i watch the sunset and soak up every last ray of its warmth, and send it from my heart to yours(每个傍晚,看着夕阳西下,感受着它最后一缕余晖的温暖。

我知道这温暖从我的心里会一直流到你的心里)”则与“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有异曲同工之妙。“the times tried our souls, and through the trial, we over came(苦难的时代磨练了我们的意志。我们克服万难,终于走向希望)”“victory belongs to those who believe in it the most and believe in it the longest(胜利属于那些意志坚强、持之以恒的人)”则是从美国历史中提炼出来的精华。

从十三块貌合神离、一盘散沙的殖民地到傲视全球的超级帝国,其间不过两百多年而已。一位先驱者在他的文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道出了“多难兴邦”的道理。孟老夫子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此话真乃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一些荧屏垃圾除了假大空的口号从头到尾都没有台词可敬,除了浪费观众的时间外,毫无用处。

扯远一点来说,从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了解所谓“美国精神”深层次的一些东西。

片头雷夫和丹尼在自己拼装的“玩具”上体验飞行的感觉,咋一看让人觉得十分幼稚可笑。其实说白了让我联想到《独立日》里的场景:战争初期,美国空军的飞行员损失殆尽。

在击破外星飞船的保护层后,美军决定反击。无奈大部分飞行员都牺牲了。军队从人民群众中征集了一大批有飞行经验的普通群众参加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

我们可以感觉到美国是一个航空意识很强的国家。当时(1923年)飞机不过问世二十年而已,在美国连几岁的小孩都知道开飞机是一件多麽刺激的事。正因为如此,美国鹰才能够飞得越来越高,甚至飞出地球,进入外层空间。

此种情景,让某个落后了世界潮流几十年却拿着微不足道的“成绩”来欺骗自己的国度情何以堪!

电影珍珠港观后感 篇9

大多数人看战争片的时候,都会被那些激烈的战斗场面吸引,被那些眩目的特技镜头吸引。也正因为此,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影将资金投入到这些画面中,以便来满足人们越来越不满足的对于感官刺激的需求。

可是,7月9日的晚间电影课,在常青藤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却从优秀战争片中看到了情感、人性和震撼心灵的对于战争的厌恶。

镜头一:当Raf童年的时候,曾经恶狠狠地咒骂Danny的父亲为“臭德国佬”。这位满脸沧桑的中年男人从一开始的暴怒转变为痛彻心扉的伤心。他的踉踉跄跄的背影令观众难忘。这段只有一分多钟的镜头,如果不仔细揣摩,是难以发现他的精妙之处的。因为这个桥段为后来两位男主人公投身二战战场埋下了伏笔。就像写文章,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不是空穴来风的,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也是好电影不同于烂片的地方,因为这些好电影舍得花笔墨来铺垫。

镜头二:Raf和Eveyly确立恋爱关系之后,仍然义无反顾地按照计划赶赴前线。这里没有光辉的誓言,没有声嘶力竭地哭喊,只有女主人公哀怨的眼神,和两个人在车站的插肩而过。镜头里面,Raf拍着车窗呼唤Eveyly的名字,镜头外,观影的孩子们大声说:“快扭头啊,他就在这节车厢上。”有了孩子们这样的举动,我们怎能不说这样含蓄的表达不是一种高明的手法,让观众为男女主人公无法当面话别而伤心。面对此情此景,又有谁不会为Raf的毅然决然地走上战场感到震撼呢?这里还需什么豪言壮语吗?男主人公的爱国精神感染了所有人。

镜头三:Raf在战场上奇迹般归来之后,面对Danny和Evely的爱情,他犹如五雷轰顶。画面上,三个人呈三角形站立,暗示着这个三角恋爱关系。而当宛如亲兄弟一般的Danny慢慢走近自己时,Raf选择了退出。位于画面上三角形一个点的Raf缓缓向后退去,预示着主人公的内心想法。这个时候无需任何语言,所有观众都看出了他的选择。这样的表达方法是电影得天独厚的优势,简洁又含蓄,胜过千言万语。

镜头四:日军飞机飞抵珍珠港之时,当地的人们还浑然不觉。当一架日军轰炸机以极低的高度飞过一片草坪时,孩子们都还兴奋地抬头看,向着飞机招手。这时,日军飞机上的一名飞行员,伸出手来,向孩子们做出“趴下”的手势。这个小小的细节,被常青藤的老师捕捉到,向所有观影的家长和孩子们解释了导演安排这个手势的用意:日军飞行员也是有家庭、有妻子儿女的人,他们在奉命轰炸珍珠港的时候,也不是丧尽天良的禽兽,他们希望无辜的孩子们能够逃过此劫。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电影想表达的思想,可以看到人性复杂的一面。

镜头五:影片的最后,Raf带着Danny的儿子飞上蓝天,就像他们两个人童年时一样。这个画面和片子开头时的画面非常接近,让大家恍惚回到过去的时间里。战争结束了,留下了无法弥补的创伤,但是爱和理想却传承下来,想必也会传承下去。

通过这次电影阅读课,所有的家长和孩子都受到一次心灵的震撼,发现原来电影还可以这么看。那些经常被我们忽略的细节,被我们无视的台词,其实都有它们存在的意义。一部优秀的电影,不仅仅带给人们感官的刺激,而且还让人们体会到人性的光辉!

本文来源://www.ghp7.com/g/3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