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范文网 >地图 >小学生观后感 >

哪吒观后感

哪吒观后感

时间:2024-01-14 作者:观后感范文网

哪吒观后感1000字。

怎样才能突出这篇观后感的特别呢?观后感就是看到了有了想法就写下来的东西,观后感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经过精挑细选我们为您推荐一篇优秀的“哪吒观后感”文章,此文酝酿已久欢迎品味!

哪吒观后感 篇1

哪吒闹海的读后感1前几天,我看了一部——《哪吒闹海》。主要讲了哪吒从出生到打败龙王的事情。

事情是这样的:哪吒生下来时,是一个蛋。他的爸爸李靖感到很奇怪,于是跟着仆人来到这个蛋面前,一刀砍了下去!

这时,蛋里发出光,一个小人儿出来了,他慢慢地变大,变大,再变大,长成了一个大孩子的模样。

爸爸说:“叫他哪吒吧!”

过了一会儿太白金星来了,要收哪吒为**。李靖又说:“我也正有此意。”就这样,哪吒成了太白金星的**,哪吒还得到了太白金星送给他的两件宝物 — 乾坤圈和混天绫。

后来,哪吒去河里游泳,玩得很开心。当他看到两个孩子在河边玩耍时,他把他带的鹿借给了他们。正好这时龙王叫海底夜叉来抓小孩子吃,被哪吒打回了原形 — 癞哈蟆。夜叉回到龙宫,向龙王诉苦,气得龙王火冒三丈,七窍生烟,龙叫了他的儿子——三太子去攻打哪吒。

看到这个,我不禁想:龙王太坏了。他想吃孩子。哪吒拦住他报复!太可怕了!但龙王被哪吒打了回去。

最后,龙叫了另外三个龙王到塘关淹死。哪吒很无助。为了保护人民和他们的父母,他不得不同意龙王提出的条件,用刀将自己砍死!看到这里,我泪眶满盈,激动不已,觉得龙王太坏了,哪吒太伟大了!为了百姓和父母竟然牺牲了自己。

最后,聂吒复活了。龙王很害怕。他终于改正了错误,不再做坏事。

看完后,我觉得哪吒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敢与和坏人斗争。我想向他学习。我也想知道,为了老百姓和父母,我宁愿牺牲自己宝贵的精神。

哪吒闹海的读后感2当我一看完哪吒闹海的这片文章时,我立刻被书中的主人公——小哪吒的机智,勇敢,为民着想,不畏**的精神感动了。

他生来就是个肉丸。他父亲误以为他是妖精,于是用一把剑把他劈了。之后,一个男孩跳了出来,被太乙真人收为徒弟。取名哪吒。并送他俩件法宝哪吒七岁那年,东海龙王滴水不降,还命夜叉去海边抢童男童女,哪吒见义勇为,打死三太子,**老龙王。

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哪吒为了救百姓,表示自己的行为与父母无关,割肉给母亲,剔骨给父亲,他师傅用藕为骨,荷叶为衣。把他变成三头六臂的小孩。本领也更强大。打败四海龙王。

我要学***,不怕困难。见义勇为。为祖国做功献。

哪吒观后感 篇2

《哪吒闹海》是根据《封神演义》取出来的片段故事,是中国的经典电影,很多人的童年回忆。可是我小时候没有看过这部动画,直到今晚才看。

特别是去年《魔童降世》大火之后,很多人对于哪吒这样的形象似乎又有了新的解读。

我说一下,对于我来说,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电影是什么感想?

首先,对于看过了各种特效电影之后的今天,看四十年前的这部动画,的确是有点吃力。不管是里面的动画效果还是配音等,都觉得非常奇怪,但好在只是奇怪,不是尴尬。

尴尬就是说,即使是今天很多特效和投资很大的情况下,很多人拍的电影依然能够让你觉得尴尬。但《哪吒闹海》不是尴尬,而是奇怪。

这就是说,对于里面的很多设置,其实只是没见过,所以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比如里面的很多动作设计,音效等,其实都是为了符合那个时代的特性,比如龙宫舞蹈的那一段,其实就是来自于戏曲。这些都是时代产物,很好理解。

本来,对于四十年前的电影,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苛责。所以,我们重点要说的就是里面的故事核心。

《哪吒闹海》的故事很简单,相比于后来的很多改编版,其实这部电影才是母版,后来的很多改编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做了增加,比如去年的《魔童降世》加入了大量的幽默细节等。

故事核心其实很简单,就是两股不平等的势力,因为矛盾引发战争,然后矛盾越来越大,战争也就越来越大,于是你打我,我打你,最后正义战胜了邪恶。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全片60分钟,基本上就讲了个这。

你要说简单吗?似乎这已经是最简洁了,基本上把故事讲清楚了。也不是当时的人们不想做得更长,或许是因为成本吧。比如几场大战,其实完全可以做得更加好看,更长一点,但是随便打几下就完了。因为实在是成本有限。

所以,最后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个58分钟的电影。

想想那个年代,能看到这样的动画,的确是很了不起了。不过,我也不知道当时的小孩子看到这部动画,是什么心情?

哪吒观后感 篇3

近日,《哪吒之魔童降世》“燃”爆暑期档,看哪吒成为不少家庭暑期的必备活动。不少家长表示,电影深刻地展示了教育之道,尤其是针对“熊孩子”的教育经。影片中李靖夫妇用独特的教育方式,将哪吒这个“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满满的“育儿干货”引人深思。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是“魔丸”降世,一出生就被告知天下,自己是“坏角色”。他是个“孤独的熊孩子”,所有人视他为妖怪,没人愿意跟他玩。“既然你们都把我当妖怪,那我就当妖怪给你们看。”每次闯了祸,他都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这像不像我们周围被父母、师长贴上标签的“熊孩子”?

不少父母在催孩子奋进的路上焦虑不已、疲惫不堪。为了鞭策“熊孩子”上进,成为“我希望你成为的样子”,很多家庭都信奉攀比式教育,挂在父母嘴边的口头禅常是你哪里做得不够好,别人家的孩子如何优秀。孩子从小就被要求着“人比人”,做的那一个。

让我们先给“别人家的孩子”画一幅画像:“别人家的孩子”是一种奇特的生物,是自己孩子仰望的存在,他写字好看,成绩单也好看,乖巧听话,才艺不凡……谈到自己孩子,一些父母则往往扮演着类似电影里“陈塘关百姓”的角色,经常用批评、指责的方式给孩子扣上一个个不太雅观的帽子。

这种攀比式教育的美好愿望是打造理想的孩子,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你不够优秀”的心理暗示,伤害孩子的自尊。其真实的效果往往是在“别人家的孩子”光环的阴影之下,不敢大步前进,畏手畏脚,低估自己的进步,对自身缺乏肯定。家长带着焦虑情绪的爱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孩子的负担。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总是被父母用挑剔的目光打量着,听到的多是不爱学习、不乖巧、成绩太差等负面评价,长此以往,他还能正确地认知自己吗?

在不少家庭里,自由和爱经常成为对立的矛盾两面。父母常常会下意识地以爱之名责怪、约束孩子,“批评你是为了你好”“跟人家比比更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之类,而孩子大抵也在行动上、或者内心深处抗拒这种约束,他们会感觉父母的期待多于对自己的爱。不少父母在遭遇孩子这种抗拒时也会暗暗伤心,鞭策孩子奋进难道有错吗?严格要求孩子是为了他将来在社会有立足之地,有选择的自由,这是不少家长教育孩子朴素的出发点,哪怕自己的教育方式违背教育规律,也是一个容易被谅解的理由。

其实,当孩子的教育出现问题,首先应该改变的是父母,很多家长不去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而是一味地责怪孩子,动辄给孩子贴上“熊孩子”的标签,这是教育无能的表现。贴合时代语境的新版哪吒,让人们在影片中看到了很多孩子、家庭甚至自己的缩影。愿每一个孩子的父母,面对有点“熊”的孩子,都能像影片中李靖夫妇一样,学会包容与理解,给孩子足够的爱与陪伴,对孩子多一些认可,这样的信任会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力量;愿每个不完美、甚至充满缺点的孩子,都能沐浴着爱的光芒,让父母的信任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力量,成长为自己心中的英雄。

新版哪吒以“魔童”形象出世,齐刘海、黑眼圈、鳄鱼牙,暴躁易怒、顽劣不堪,时不时编首打油诗吐槽众人。然而,这样一个“另类”形象却吸粉无数。

8月3日和4日恰逢周末,记者在北京、上海和杭州的影院看到,前来观看《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观众普遍以亲子家庭为主。“80后”父亲朱先生说,“哪吒”是自己小时候特别喜欢的英雄,希望儿子也能喜欢,之前看到网上好评如潮,所以心里期待值很高。

“现在的孩子,总觉得大人不理解自己,但在新版哪吒身上找到了共鸣。我们家娃看完电影后,像追星一样崇拜这个英雄。”杭州7岁女孩妈妈胡女士说。“看完电影后,儿子跟我说了一句话,他说如果你能像哪吒的父亲那样,我也一定不会让你失望。”杭州12岁男孩父亲严先生说。

哪吒观后感 篇4

如果有人喊你妖怪,嘲笑你是废物,不要难过,他们也许并没有恶意,只是因为不了解真实的你。

哪吒就是这样做的。这个世界并没有给哪吒太多的快乐。他在父母善意的保护下被圈禁。没有朋友。他桀骜不驯,暗黑与乐观同在。他孤单长大,却幽默可爱。他偶尔暴躁,却本性善良,重情重义。

即便被宿命诅咒,被世人辱骂,甚至被打。他却愿意牺牲自己去保护这些和他没有半毛钱关系的人。仅仅因为一起踢了一次毽子,他便认定敖丙为生死之交的朋友,唯一的朋友。

其实,真实的哪吒更令人唏嘘,他被亲生父亲活活逼死,敖丙也不是他的朋友,而是他的冤家对头。

相较而言,这部电影的处理更为温情。哪吒有一对深爱他的父母,关键时候挺身而出,以命保护他的好朋友。中间感人的地方很多。我看哭了好几回。

表面玩世不恭,内心却敏感脆弱。亦正亦邪,却分外真实随性。哪吒去掉那个项圈后,变成漫画少年,真的好帅。

哪吒观后感 篇5

混天绫、乾坤圈、风火轮、金箍棒这四样是童年时代心心念念的宝贝,仿佛有了这,便可上天入地,叱咤乾坤。笔者幼时得以看过《哪吒闹海》,反反复复看了不下十遍,幼稚小童时竟连大半部台词都能背下,感念上美厂为这辈人传递了美学的概括认识,待到小学时欧阳常林出版的那部《哪吒传奇》,亦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观感记忆。

《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片子,说实话,一开始在预告片中看到,哪吒的面部五官设计成外国熊孩子的长相时,我是不太敢去看这部片的。

当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出来的时候,笔者作为一个有哪吒情结的人,并不想凑这个热闹,直到看到豆瓣评分越来越高,而且也刚好暑假有空,就抱着看个风火轮的心情,没想到这么一部推陈出新的动画电影竟赋予笔者颇为震撼的观感体验。

好的故事,是以真情实感打动人心的故事,一部电影的内核绝不在于数字特效、动作设计、景别构图,宏大场景,《哪吒之魔童降世》不仅在以上都实现了国漫的延续和超越,而且还完成最核心的本质要义——就是讲好真情实感的故事,传递出真正的哪吒精神。

故事是讲得很好的,虽舍掉了抽龙筋、搅龙宫、割肉还骨等传统情节,却在保留故事原始基础的框架上,又创作出了哪吒与父母、与三太子、甚至与申公豹等新的人物关系和情感联系,是非常值得一看的。而且在诸多情节设计上,不论是先于山河设计图中习得障眼法,而后呼应于真假申公豹之辩的草蛇灰线;亦或在与三太子的冰火大战中,顶天立地三头六臂此原古印度形象爆发得水到渠成,都是行云流水、高潮迭起,辅以瑰丽清然的景别构图与极具冲击力的宏大场景,可谓相得益彰,观感极佳。

而这部电影完成度高的另一点即在于传递出的价值层面——独立反抗的哪吒精神。

此种独立和反抗的哪吒精神,在《哪吒闹海》中,体现出的是割肉还母、拆骨还父、横剑自刎等颇为暗黑压抑的表达,而在本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更多的描摹点在于魔童哪吒为世人唾弃,从而烘托出一位叛逆反抗而最终因亲情友情得以升华的哪吒,这是本部作品在哪吒精神内涵上所做出的全新创造,更着力于表达“不受世俗眼光所累的自我定义”这一内核。

但不论如何,哪吒的人物内核,都应该是独立和反抗的。“纵观中国古代神话,能担得起离经放纵四个字的,一是大闹天宫的猴子,一是闹海屠龙的哪吒”。而哪吒的命运应比剧底斗战神佛更具悲色:

孙大圣在花果山不仅有一干猴子猴孙,更有七十二洞妖王俯首称臣,鬼王慕名拜谒,纵然齐天大圣有官无禄,云游四方与天庭诸位称兄道弟;而哪吒是灵珠转世,时隔几十年的两部主题电影对其的描述,都是三年怀胎、天呈异象,诞生即为人不敢近的妖孽怪胎,不论是肉体凡身的小哪吒,还是至纯至净莲花身的灵珠子,他所呈现的形象始终都是幼态的。

哪吒于幼时起,一人独自上天下海,一人承那劫数惊雷,一人担这世间孤立与唾弃,才有这脱胎于人世间一身反骨的刚烈少年,才有那孤身一人不畏世俗的偏执和坚定,这便是哪吒的宿命,也是哪吒精神绝伦的呈现。

二十年前一身白衣的哪吒拔剑自刎,悲壮,无助,令人扼腕;

二十年后一袭红兜的哪吒只身赴劫,有了愿以命换命的父母,有了共患难的朋友敖丙,这次精神内涵的改编,削减了其身世的悲剧底色,旨在表达“打破成见”、“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价值内核,两相竟下,各有评说。

哪吒观后感 篇6

在暑假期间,我与朋友们相yue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让人感触颇深,致使影院内的抽泣声起伏不断。

《哪吒之魔童降世》改编自中国神话故事,讲述了哪吒虽“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斗到底”的成长经历的故事。在此,我想先对该片的优点进行一些总结。

首先,电影内人物形象设计独具一格,既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又不会与当代流行审美文化相脱节,让所要展现的文化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在影片中,哪吒总共分为身材矮小的熊孩子、魔化变身、终极六臂三种形象——三者皆在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广受当代各年龄阶段人群的赞誉。

其次,动画本身质量过硬。无论是那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还是与影片基调相辅相成的画风,都为该片票房的成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对我而言,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无疑是那些渲染特效以及一流的立体镜头切换,而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则是太乙真人带哪吒在画中世界冲浪的情景——过山车般的多镜头切换将动画质量提升到了相当水平的高度上。当然,这一点同样可以体现在四人在画中世界争笔中——极为流畅的打斗互殴、构思巧妙的镜头切换、运动场景的不断切换,都是影片成功之路上不可缺少的一环。

次之,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做得很丰满,每个人物的行事动机都很能站得住脚。这里拿两位男主举例,哪吒因为“饱受村民歧视”而有了魔鬼般的行事风格,同时也因为“身为孩童”而对身边始终保留一丝善意,不会做出超出道德底线的事情,而在之后因为得知自己是“灵珠转世”而潜心修行决心斩妖除魔,并在这个谎言被戳破之后变得疯狂直至魔化,而在最后却因为“亲人”而决意为村民而战,甚至坦然接受了自己即将死亡的命运。同样的,敖丙虽因身为“灵珠”而不愿取李靖夫妻的性命,却在身份被揭穿之后,于“忠”与“义”之间选择了前者,为了龙族而决意水淹钱塘关。更重要的是,影片中并没有绝对的反派,即使是申公豹也只是因为元始天尊对妖魔的偏见排挤而走了歪路,凸显了是人是魔都是自主选择,而非天注定的主题。

此外,该影片还脱离了国产动画“为了讲道理而编一个充满漏洞、逻辑硬伤的故事”的常见模式,把整个故事与要传达的思想理念结合地非常好。无论是哪吒响彻云霄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还是李靖铿锵有力的“他是我儿”,都为观众提供了情感的宣泄口,成为了整场剧院的催泪点。

最后,最值得一提的是,该影片既遵从了神话故事的背景,但却又跳出了故事框架的束缚。在我们所熟知的《哪吒闹海》中,莲花化身的哪吒一开始便是正义之身,为水淹陈塘关这一飞来横祸而拼尽全力。而在该影片中,哪吒却是邪恶的魔丸投胎,从出生开始便如同过街老鼠,遭到了陈塘关百姓的歧视、排斥、嘲笑甚至敌对;而原本被抽筋剥皮的敖丙却是融入了代表正义的灵珠之力,生来便背负整个龙族逃脱束缚的期望;甚至连太乙真人也不再是仙风道骨的高人形象,反而成为了一个骑着猪揣着一口流利川普的不靠谱的大胖子。在我看来,编剧完完全全地跳出了《哪吒闹海》的固有思维和印象,以完成度极高、可观性极强的方式讲好了一个熟悉又新鲜、热血又感人的“中国”故事。

然而,不可否认,在取得了如此成功的同时,该影片仍旧存在一些不可忽略的缺点。

一方面是几乎所有观众都会提出的问题——配音的不匹配,就算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太乙真人,虽然能以一口川普引得观众哄堂大笑,但仍旧会有一些违和感。例如殷夫人——角色设定本应是一名斩妖除魔的高手而且溺爱着哪吒,与哪吒对话的时候却无法让人感受到那股练武之人的中气以及母亲的柔和,反而过于年轻,显得较为突兀。除此之外,主角哪吒在我看来是最有违和感的,让人感觉是一位压着嗓子的小姐姐在说话。在我看来,这一点其实在配音演员进行细微调整过后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另一方面,影片中的一些台词、笑话、梗显得有些尴尬,比如最后打斗中的那句“细节决定成败”,虽然在当时当刻说出来观众可以明白算是个笑点,但着实尴尬得有些让人跳戏。就我个人认为,影视作品中出现网络流行语其实未必是件好事,因为制作周期的问题很可能在影片上映的时候这句话已经过时了,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如果想要达到类似的目的,我认为用一些年代久远的、已经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梗或者干脆自己设法造个流行语更好。

尽管存在着一些缺陷,集众多优点于一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仍旧可以称得上是国漫新星,于众多国产电影中一骑绝尘。

正如影片中所提到的“偏见是座大山”,在多方因素的影响下,当代社会仍有许许多多的国人受着“远香近臭”思想的局限,认为国内的影视行业相对于国外实在难以望其项背。不可置否,国外影视行业的发展历史确实比我国久远,这正是国内外在影视行业上发展的差距如此之大的直接原因。然而,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影视技术的突破之势堪称神速,《哪吒之魔童降世》无疑是其中的里程碑之作。同样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对我国的文化底蕴不够自信,抱有偏见,甚至对那些全身心投入影视行业的专业人士冷嘲热讽,那么国内能与其相媲美的下一部电影的问世将会遥遥无期,我国影视行业将会不断衰退,直到走向灭亡。

本文来源://www.ghp7.com/g/1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