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范文网 >地图 >小学生观后感 >

外婆的家观后感

关于外婆的家观后感

时间:2024-01-19 作者:观后感范文网

关于外婆的家观后感(集锦8篇)。

关于外婆的家观后感(篇1)

外婆拄着拐杖,弯着腰,拖着沉重的步伐,艰难地走在泥泞的山路上,来到了她那又破又旧的草房子。她手中拿着7岁的孙子临走时给她的明信片,要是出了什么事,就把相同的意思的明信片寄给他,他就会回来。

这部电影主要讲途了一个7岁的韩国孩子,因为妈妈没有工作,又负债,来到了山里的外婆家生活。起先,面对又脏又穷又不会说话的外婆,小孩子一直不理他,还做了许多坏事:把尿尿尿到鞋子里;外婆好心给他买鸡吃,不吃不说还把饭打翻。后来,外婆的爱感动了他,他慢慢懂事了,帮外婆做事。在临走前的一个晚上,他帮外婆穿好很多针线,还画了许多明信片给外婆。妈妈来接他时,他很舍不得外婆。车子开走了,他跑到车后,学着外婆的样子摸了碰胸口,表示对不起,然后恋恋不舍地向外婆告别。

看了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外婆。记得有一次,我想喝酸牛奶,外婆家没有,就拿了纯牛奶我喝,我很生气,一下子把纯牛奶打翻在地。现在想起来,我还十分内疚。

通过我和外婆的点点滴滴,让我明白了,老人的爱是无处不在的,只是我们缺少去体会爱的心。

关于外婆的家观后感(篇2)

《外婆的家》观后感

今天窝在床上看了韩国的电影《外婆的家》,77岁的外婆与7岁的外孙的故事。

我挺经常看孩子,虽然我很喜欢他们,但是小孩子的精力旺盛,一般两个小时我就会觉得有点疲乏,感觉需要谁和我换班下,让我喘口气。而且我又是一个一定要午睡的人,不午睡觉得很痛苦,所以到了午睡时间,我就会把孩子交给他们的妈妈。这时我就会想以后我当了妈妈,午睡时怎么办呢?

经常能看到姐姐和嫂子对孩子超出我了解的爱与忍耐,但是也能经常听到她们忍耐到极致的发泄与责怪。小孩子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我想要什么,我想要玩什么,我想要做什么,他们是无法想到说有什么后果,或者说考虑到他人,暂时先放下自己的愿望和需要。当你的意愿与他们的意愿总是背到而驰,而且听从他们的愿望又会伤害到他们,这个时候怎么办?有商量,有哄骗,有转移,有威胁,有恐吓。有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怎么样的教育才是适合他们的呢?是和风细雨,还是棍棒教育呢?

早上看这部电影时,经常笑到不行,心想这小破孩。有的时候也会感动,眼泪就留下来。这部电影是到一个位于深山只有八户人家的小山村里拍摄的,里面的场景很纯粹,奶奶也不是真正的演员扮演,而且是个哑巴,不能说话,可能这应该是导演刻意追求的简单。

小男孩在辱骂外婆迟钝、聋子、哑巴的时候;小男孩直接推掉自己不喜欢的食物或东西的时候;小男孩恶作剧地捉弄同村哥哥的时候;小男孩偷外婆的银发簪去买游戏机电池的时候,可能有的人又会得出小孩子真的是魔鬼,或者说这孩子小时候就这样,长大肯定会变坏。

外婆在面对外孙的时候,虽然不能说话,但并没有从表情肢体上去厌恶或者责备外孙。她尽力地去满足他的要求和愿望,无言的关心与陪伴,没去跟他计较与生气。可能她不会说话,也不会写字,不懂得很多人生的知识与大道理。但她却拥有无言的大爱。

我想里面原始的村落,淳朴的村民,导演要追求展现的是现代复杂的社会所缺乏的简单与本真。我不明白里面在心口画圈是什么意思,后面百度后才明白,是对不起,外婆不生气,反倒是亏欠。

小男孩是羞涩的,就像我们有时要压抑自己的情绪,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他知道要回去了后,默默地帮外婆穿好了所有针,反复教外婆写我生病了和我想你两句话,隔着车后窗对着外婆在胸口画圈。(读后感)这一刻明白小孩子本性是真善美的。

每对父母都会担心自己没做好,没有足够的知识,也怕提供不了孩子最好的环境,但是外婆的环境是如此穷困,也不会说话,但她却教会她的外孙最重要的东西。我想不要轻易地给孩子贴标签和无言坚定包容的爱就是最重要的了。当然,父母也是人,也会有情绪,可以理解,不要过分自责,他们已经是在尽力地付出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

关于外婆的家观后感(篇3)

润物无声,大爱无言

小学期,跟随着老师看了很多教育类的电影,每一部都感触颇深,也引发我很多的思考。然而,最让我动容,在脑海中反复回想的,还是第一部电影——《外婆的家》。

在观影中,我无数次流泪。我忍不住在电脑前想:是什么让这部电影如此触动我,如此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这是一部没有跌宕的情节,没有浮夸的特技,没有高颜值的演员,甚至没有精湛的演技的电影(以上四个要素都是当今主流卖座电影必不可少的四大元素)。它,甚至少了声音,过于安静。

对,太安静了。我想,这就是我要的答案。

因为这里太安静了,我们的耳朵避开了晦涩复杂的线条。

因为它太简单了,所以我们的眼睛,避免炫目的特技。

因为它太朴素,所以我们的心,让过了矫情失真的剧情。

我的耳朵,眼睛和心只需要静静地感受。我坐在那里静静地感受。

故事开始于公交车上,母亲带着孩子赶往乡下的外婆家,一开始就扑面而来浓浓的农村气息:大爷大妈满面红光、高谈阔论,家禽与人一同挤在公交车上。来自农村的喧嚣和拥挤,与来自城市的两位女性形成鲜明对比,也奠定了影片的基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农村与城市的矛盾极大。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影的故事才正是开始。

故事的主角是来自农村,没有文化,不会说话的外婆,而她来自城市,娇生惯养的小外孙。因为离婚的母亲正在城里找工作,小孙子将在这里寄养两个月。一开始,小外孙十分不懂事,从心底里瞧不起这个来自农村又是哑巴的外婆,骂她、不搭理她,而外婆却丝毫没有生气,而是静静地尽她所能地呵护她的小外孙。

没有声音,奶奶只是用肢体语言表达她的爱。那个在片中反复出现的在胸前画圈的动作,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对不起的意思。这个简单的动作蕴含着奶奶心里想说却说不出来的复杂感情。这不仅是一种道歉,更是一种无法表达的爱。

在物质欲望无法满足的农村,一个孩童的眼睛才能透过“游戏机”、“电视机”、“肯德基”看到真正的爱与善,一个孩童的心灵才能真正地被大自然洗涤和净化。没有一切便是收获了一切。渐渐地,一开始坚决不和农村妥协的小外孙开始懂得生活的不易,同时也才从生活中感受到真正的美好。

他开始不再要这要那,也不再任性,而是真正唤起了一个孩子应有的善良的天性和感恩的本能,他关心外婆,和当地小伙伴玩耍,融入了质朴的农村生活。然而,当原始的农村刚刚给孩子带来愉悦与轻松时,一封来自城市的信意味着这个小小的“假期”就要结束了。临行前的一晚,小外孙教外婆写字:

“我想你”、“我病了”——希望外婆在他走后能给他写信。可是,无奈外婆年岁太大,没有办法学会。“外婆,如果你病了就发个空信,我就会知道是你,我会尽快来,好么?

”外孙在最后对外婆说的话满是温情和童真。令观众没想到的是,小外孙连夜画了许多写好地址、写有“我想你”、“我病了”明信片,临行前送给外婆,希望不会写字的外婆能与他保持联系。此时,外婆与孙子之间的情感早已融在一起,彼此相知,彼此相念。

影片的结尾,外婆一如既往地佝偻着背走在回家的山路上,一组长镜头将这份经过时间而逐渐滋生的亲情慢慢带回了家。观众的情绪也在一整片的积淀之后爆发,影片里的爱如此克制,而观众的眼泪却已决堤。

在这部电影里,外婆没有说一句话,只是佝偻着背用脚丈量着回家的路,用不灵光的眼睛见证着四季更迭,用苍老的双手做饭洗衣,用点头向邻里送去最真诚的问候,她总把仅有的最好的东西给予他人,却一点不造作矫情。她的爱,坚定如山,恒久忍耐,又有恩慈;她的爱,如山川抚育万千丛林,不求自己的益处,只是把最好的给予;她的爱静默如山,不自夸,不张狂,却在外孙的心里久久回响而不止。

片中许多细节的刻画十分真实,十分感人。比如,外婆自己不吃,为小外孙点一碗面;比如,外婆给小外孙亲自剪头发;比如,外婆半夜守着小外孙上厕所。这些真实而简单的情节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理解。

这让我想起我的姥姥。逢年过节,我的父母就会提着好吃的、好喝的、有营养的去看望她,然而这些好吃的、好喝的、有营养的,姥姥都会收起来,自己从不去吃,一直等到我们这些孙子辈的孩子们去她家玩的时候,才拿出来给我们吃。小时候我不懂事,姥姥给我,我就吃,从来没想这是哪来的。

长大以后,我才明白,这么多年我吃过的好东西,全是爸爸妈妈用来孝敬姥姥的。这是老人对我们的爱——这种爱,润物细无声,这种爱,大爱无语。

片中的故事情节有的童趣,有的却很深沉。有时,你不禁对孩子的天真,大人的质朴,乡村的泥土气息发自内心的向往;有时,你不得不要面对农村生活的拮据,留守儿童缺失的爱和空巢老人生与死的沉重。这部电影似乎讲述了外婆和外孙的深情,但实际上,它讲述了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城乡不协调问题。

韩国这样,发展中的中国亦是这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比提起爱情这个主题更沉重、更难继续。然而,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我认为导演的初衷不仅仅是让我们在电影院里哭,而是让我们认识到现代社会发展的畸形。

整部**简单而平实,却真的像一种洗礼,让人不由地相信亲情的无欲无求,相信爱的润物无声,让人心里最柔软的部分慢慢裸露和舒展开来。

关于外婆的家观后感(篇4)

原片名《The Way Home》还有许多其他的名字《爱,回家》,《回家路上》,《一屋婆孙俩》,《有你真好》。

这是一部简单的电影,人物,对白甚少。可是却总让人潸然泪下。对,就是忍不住、情不自禁!无论是第几次地去看。

妈妈领着7岁的佑成去外婆家,由于工作的关系,可能将佑成留在那2个月。佑成的外婆的不能说话,也不识字。

一开始调皮的佑成就讨厌这个地方,讨厌外婆。甚至对着近90度驼背的外婆骂道:低B!白痴!

外婆对他的疼爱他视而不见,外婆对他也总是宽容爱护。

为了买电池,相宇偷走外婆的银头簪拿去卖;发泄不满,把外婆的唯一双鞋仍了。这就是开头。

有天,外婆对他打手势问他想吃什么。小孩说,你又没有钱。外婆摇摇头仍然问他要吃什么。小孩跑进屋里翻出KFC的单子,指着上面的汉堡和炸鸡,说要这个。外婆很疑惑的样子,小孩学鸡叫,手指放在头顶学鸡的`样子。外婆听懂了。背了个筐,里面装着自己种的一种我不认识的东西下山了。小孩很开心,朝外婆的背影挥手,你快点回来,我等你。天下起了大雨,小孩等了很久睡着了。镜头转到了山间的路上,外婆拄着拐杖,背驼得很厉害,一步一步的缓慢的前行,手里还是那个筐,筐里是一只鸡。她全身都湿透了。

小孩一觉醒来,外婆把一个很大的碗放到他面前,里面是一只水煮鸡,外婆给了他一只鸡腿。小孩开始哭,这不是KFC,那个是油炸的,这个怎么是泡在水里的。外婆不停地做着手势。最后小孩哭累了,睡着了。

第二天小孩先起床了,看见睡着他旁边的外婆一动不动,他蹲在她身边,手放在她额头上,很烫。因为淋的那场大雨。小孩在厨房忙了一早上,早饭变成了午饭。

还有外婆带小孩到市集上卖东西,换来的钱给他买了球鞋,带他去吃面,外婆只是坐在旁边喝水,付钱的时候,外婆将钱摊在手上,店主一张一张的拿,最后只剩下了几枚硬币。

从此两人感情开始建立。这就是发展。

最后,佑成带着自己的玩具去和同村的伙伴玩耍,回来时因贪玩受伤。边哭边往回走时,发现裤兜中婆婆用纸包着的游戏机。打开,却发现里面的几张纸币,这是婆婆卖南瓜得来的钱,是给他买游戏机电池用的。当意识到这一点,佑成开始流眼泪。接着当他看到远处驼背得婆婆在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时,顿时大哭起来,婆婆边抚摸他的伤口,边给他一封信。

“婆婆,你不会说话,不能打电话给我,所以你要写信给我啊。那我就知道是你,会回来看你。”于是他开始教婆婆认字。说到这里,因为舍不得,佑成大哭,婆婆也偷偷地抹眼泪。然后佑成又帮婆婆所有的针穿上了线,把针线盒放好,而这是以前他不屑做的事情。

电影最后,分别时,观众都期待佑成会跑上去抱住婆婆,然后大哭。佑成却始终不发一言。只是上车后又下来,给了婆婆几张卡片。然后汽车发动,佑成跑到汽车后面,向婆婆挥手。原来,佑成怕婆婆部认识字,在自己最心爱的变形金刚的卡片背面,画了“我想念你”的字样。佑成怕婆婆部认字,所以在字的旁边画上画,直到这里,观众才恍然大悟。这就是结局。

另外,电影中年老的婆婆,驼背、不能说话,因为佑成想吃鸡,提着那只母鸡,一小步一小步在雨中的走;电影最后,依然是她一个人在熟悉的路上一小步一小步地走,配上舒缓的音乐,都让人时而高兴,时而感动,时而欣慰,时而感叹。

关于外婆的家观后感(篇5)

爱·回家,又名外婆的家,好久没有好好看一部电影了,也好久没有好好写观后感了,只是这部电影还是比较打动我的,思绪万千,这不是一篇影评,这只是一些闲言碎语,个人所想。

机缘巧合,看到说这部的电影的小视频,当时有点被打动,感觉要找一个自己心情好的时间看一看,心情不好的时候还是不要自寻烦恼。看完之后,不出意外的,不是很好受,想了很多东西。

以前看《挪威的森林》,我说我有一个瞬间原谅了以前的自己,让我更加客观的看待过去与现在。现在看《外婆的家》,没有特别大的触动,只是或多或少看到了一些影子,过去的,现在的,可以被原谅的画面。

小时候发脾气,搞破坏,故意打人,不明白亲近人为何不会生气,或是说很明确的惩罚。后来长大的时候,受不了别人家的小孩子乱玩我的东西,领地意识还是比较强的,哈哈哈。而现在,当那个小侄子瞎来的时候,把精致的茶杯摔碎的时候,我内心竟毫无波澜,什么时候我也这么包容他了。

年岁渐长,所能接受的最坏变得更多,所能承受的后果也更多。虽然很多时候都是被迫的,但确实需要自己承担。

不知道为什么,我感觉这部电影很真实,十六年前的电影,留着时代烙印,一些我们做过的故意、破坏、恶作剧,一些我们遇到的单纯、善良、淳朴,让我想起了我们小时候光着脚丫跑的年纪,扬起的尘土在记忆中不曾散去。

我不想回忆过去,因为回忆这种东西是共享的,和对的人一起提起,才有意义,更因为回忆会骗人,因为我不知道我还会记得哪些发生的事,我不想知道我失去了多少人,以前的故事和人,干嘛拉出来鞭尸,然后彼此不快,面对那么多丢掉的东西,又有多少意义,还不如假装不记得。也不用告诉自己,你又虚度了多少光阴。

这一段过度解读,慎读慎读,跳过跳过。小男孩去找另一个小女孩,带着许多许多期待,回来的时候,遍体鳞伤,受到了伤害过的朋友的保护,得到外婆的慈爱。在寻找另一半的过程中,我们倾其所有,不惜代价,伤害了我们的朋友、亲人,但朋友亲人还是会那样接受我们,在我们受伤后陪伴着。也可能我们有恃无恐,才这样做,无关对错,毕竟另一半才是陪我们走完此生的人,可能有,可能没有。突然想到,如果没有被伤害,是不是就不会发现身边的朋友亲人的好,应该是发现不了吧,发现的时候,应该也失去了。

每个人的心里柔软的那一面,舍得的舍不得的,忘掉的忘不掉的,时也命也。

一开始就做好完结的准备,该配合你演出的表演,谢幕后,就不要追究。你写道没想到我们以前那么好,我感觉我还是那个我,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你那里,不那么重要了。

是在下唐突了,不闻不问,不言不语,不悲不喜。

个中滋味,胡言乱语,聊作看客。

关于外婆的家观后感(篇6)

今天窝在床上看了韩国的电影《外婆的家》,77岁的外婆与7岁的外孙的故事。

我挺经常看孩子,虽然我很喜欢他们,但是小孩子的精力旺盛,一般两个小时我就会觉得有点疲乏,感觉需要谁和我换班下,让我喘口气。而且我又是一个一定要午睡的人,不午睡觉得很痛苦,所以到了午睡时间,我就会把孩子交给他们的妈妈。这时我就会想以后我当了妈妈,午睡时怎么办呢?

经常能看到姐姐和嫂子对孩子超出我了解的爱与忍耐,但是也能经常听到她们忍耐到极致的发泄与责怪。小孩子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我想要什么,我想要玩什么,我想要做什么,他们是无法想到说有什么后果,或者说考虑到他人,暂时先放下自己的愿望和需要。当你的意愿与他们的意愿总是背到而驰,而且听从他们的愿望又会伤害到他们,这个时候怎么办?有商量,有哄骗,有转移,有威胁,有恐吓。有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怎么样的教育才是适合他们的呢?是和风细雨,还是棍棒教育呢?

早上看这部电影时,经常笑到不行,心想这小破孩。有的时候也会感动,眼泪就留下来。这部电影是到一个位于深山只有八户人家的小山村里拍摄的,里面的场景很纯粹,奶奶也不是真正的演员扮演,而且是个哑巴,不能说话,可能这应该是导演刻意追求的简单。

小男孩在辱骂外婆迟钝、聋子、哑巴的时候;小男孩直接推掉自己不喜欢的食物或东西的时候;小男孩恶作剧地捉弄同村哥哥的时候;小男孩偷外婆的银发簪去买游戏机电池的时候,可能有的人又会得出小孩子真的是魔鬼,或者说这孩子小时候就这样,长大肯定会变坏。

外婆在面对外孙的时候,虽然不能说话,但并没有从表情肢体上去厌恶或者责备外孙。她尽力地去满足他的要求和愿望,无言的关心与陪伴,没去跟他计较与生气。可能她不会说话,也不会写字,不懂得很多人生的知识与大道理。但她却拥有无言的大爱。

我想里面原始的村落,淳朴的村民,导演要追求展现的是现代复杂的社会所缺乏的简单与本真。我不明白里面在心口画圈是什么意思,后面百度后才明白,是对不起,外婆不生气,反倒是亏欠。

小男孩是羞涩的,就像我们有时要压抑自己的情绪,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他知道要回去了后,默默地帮外婆穿好了所有针,反复教外婆写我生病了和我想你两句话,隔着车后窗对着外婆在胸口画圈.这一刻明白小孩子本性是真善美的。

每对父母都会担心自己没做好,没有足够的知识,也怕提供不了孩子最好的环境,但是外婆的环境是如此穷困,也不会说话,但她却教会她的外孙最重要的东西。我想不要轻易地给孩子贴标签和无言坚定包容的爱就

关于外婆的家观后感(篇7)

外婆的家》又名《爱·回家》,是韩国导演李廷香执导的一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城里长大的小外孙到从未见过面的山里外婆家生活的一段时间里,从最初对外婆的不接受,到最后被外婆无私的爱感化的故事。

故事非常简单,但影片呈现出的简单朴素的生活场景和非常真实的生活细节深深触动了我。当影片中满头白发、柱着拐杖、腰弯成九十度的外婆出现时,我瞬时湿润了眼眶,从此泪流不止,有几次心疼的不忍再看,当平复后继续看下去,眼泪又再次涌出。我想让我心疼到流泪的就是外婆那满头白发、拄着拐杖、佝偻着向前的身体,不能说话、只能用手抚在胸前进行的表达,简单的让人窒息的生活和维持生活的艰辛以及小外孙不能体谅甚至是嫌弃的举动。让我感动到流泪的就是外婆那佝偻依然坚强向前的身躯,不能说话依然无声的用无限的包容去爱着自己的外孙,很难听明白小外孙的话依然努力去按自己的理解为小外孙做出了水煮鸡。外婆的爱无声胜有声,无私而深厚,平凡而伟大,她在尽最大可能去爱她的小外孙,这样的爱怎能不让人感动?外婆简单淳朴,无私博爱,毫无所求,孤身生活在如此简陋破旧的茅草屋和闭塞落后的环境中,不能说话依然受到旁人的尊重,这样的外婆怎能不让人心疼?

当小外孙一点点被外婆无私深厚的爱感染的时候,他对外婆的爱也在一点点回归。当从集市回来,他偷偷把自己喜欢的饼干塞进外婆的袋里。当看到外婆生病,他着急的用毛巾给外婆降温。当要离开外婆,他连夜帮外婆穿了用不完的针,教不识字的外婆写“我想你”“我病了”。当与外婆告别,用手抚在胸前划出那句外婆经常对他用的手语—“对不起”时,那个任性的小顽童已经懂事了,他在外婆无声的爱中找回了这个世界上最可贵的情感——亲情,这是多么令人欣慰!

这部影片于2002年放映,没有明星阵容,除男主角和他妈妈外,其余包括外婆都是当地村民本色出演,而当时男主角也不过是十岁的小男孩。影片却用最本色的表现和最简单的生活细节表达出了最真实的情感,外婆和小外孙那种宁静却浓浓的亲情,真切地勾起我关于外婆的记忆,我脑海里不断涌现出儿时和外婆的生活片断,这是隐藏在我内心深处最难忘最纯真的记忆。

也许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永恒记忆的人和事,尤其是电影诠释出的外婆和外孙之间这种朴实、纯粹和自然的亲情,应该是人这一辈子牵系一生、永不磨灭的情感。这部影片勾起了我们对亲情的记忆和礼赞以及个人反省,这也许就是影片所表达的意义和成功所在,它敲开了我们温暖和爱的心房,虽然只是在讲一个故事,我们却泪流不止。

关于外婆的家观后感(篇8)

《外婆的家》观后感今天窝在床上看了韩国的电影《外婆的家》,77岁的外婆与7岁的外孙的故事。我经常看孩子。虽然我很喜欢他们,但他们充满活力。一般来说,两个小时后我觉得有点累。我觉得我需要有人跟我换班来喘口气。我也是一个必须小睡的人。中午睡觉很痛。所以到了午睡的时候,我会把孩子交给他们的妈妈。

这时我就会想以后我当了妈妈,午睡时怎么办呢?我经常能看到姐姐和嫂子对孩子的爱和耐心超出我的理解,但我也经常能听到她们极端的发泄和责备。孩子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我想要什么,我想玩什么,我想做什么,他们不能想后果,也不能考虑别人,暂时放下自己的愿望和需要。

当你的意志总是违背他们的意志,而服从他们会伤害他们时,你会怎么做?有商量,有哄骗,有转移,有威胁,有恐吓。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教育适合他们?

是和风细雨,还是棍棒教育呢?当我早上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常常笑到不行,想起这个破碎的孩子。有的时候也会感动,眼泪就留下来。

这部电影是在深山里一个只有八户人家的小山村拍摄的。场面非常纯净。奶奶不是个真正的演员,她是个哑巴,不会说话。也许是到演刻意追求简单。小男孩在辱骂外婆迟钝、聋子、哑巴的时候;小男孩直接推掉自己不喜欢的食物或东西的时候;小男孩恶作剧地捉弄同村哥哥的时候;小男孩偷外婆的银发簪去买游戏机电池的时候,可能有的人又会得出小孩子真的是魔鬼,或者说这孩子小时候就这样,长大肯定会变坏。外婆在面对外孙的时候,虽然不能说话,但并没有从表情肢体上去厌恶或者责备外孙。

她尽力满足他的要求和愿望,默默的关心和陪伴,不关心和生他的气。可能她不会说话,也不会写字,不懂得很多人生的知识与大道理。但她却拥有无言的大爱。

我想里面原始的村落,淳朴的村民,导演要追求展现的是现代复杂的社会所缺乏的简单与本真。我不明白里面在心口画圈是什么意思,后面百度后才明白,是对不起,外婆不生气,反倒是亏欠。小男孩很害羞,就像我们有时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情绪,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

但是,他知道要回去了后,默默地帮外婆穿好了所有针,反复教外婆写我生病了和我想你两句话,隔着车后窗对着外婆在胸口画圈。

(读后感 )

这一刻明白小孩子本性是真善美的。每对父母都会担心自己没做好,没有足够的知识,也怕提供不了孩子最好的环境,但是外婆的环境是如此穷困,也不会说话,但她却教会她的外孙最重要的东西。我觉得给孩子贴上标签并不容易,无言的爱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父母也是人,也会有情绪,可以理解,不要过分自责,他们已经是在尽力地付出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

本文来源://www.ghp7.com/g/1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