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范文网 >地图 >电影观后感 >

熊出没重返地球观后感

电影熊出没之重返地球观后感范文

时间:2023-12-24 作者:观后感范文网

电影熊出没之重返地球观后感范文。

你是否在寻找作品名的观后感呢? 观后感就是记录下自己的体会和深刻思考,写观后感时切忌泛泛而谈,为了满足您的期望观后感范文网小编特别为您准备了一篇“电影熊出没之重返地球观后感范文”,如您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请关注我们的网站!

电影熊出没之重返地球观后感范文(篇1)

今天是大年初二晚上6点,妈妈带我、哥哥和姐姐一起去新东北影城观看《熊出没之重返地球》。

晚上6点25分电影准时开演。电影主要讲的是有一天,一只小猫叫阿布,它的飞船原核被熊二“吃”掉了。之后有一个军火商要启动天火,用它来造武器,获得利润。天火早在几百万年前就把地球搞得一团糟,现在天火的驾驶者死了,没有人能操作它,它变成了一推废铁,只有熊二可以驾驶它。

军火商进入到天火里,结果被天火操纵了,开始肆意破坏世界。在这时是我最喜欢的,熊大他们被石头压住了,熊二说:“都是因为俺笨,俺蠢现在才这样的,如果我是熊大,那就没事儿了。”

“熊二,俺没事儿,你不用成为俺,你只要做好你自己就可以,你永远是哥哥的骄傲。”熊大说道。这时熊二使用飞船拟态,将大家救了出来,又把天火打败了,也救出了军火商。

看了这部电影让我明白:做什么事都要相信自己,不能只想着成为别人,只要坚持做好自己,就一定会成功。

电影熊出没之重返地球观后感范文(篇2)

下午坐在沙发百无聊赖之时,老公兴冲冲的从楼上跑下来,说:赶紧换衣服,陪儿子去看熊出没去

儿子不太情愿,因为他想看奥特曼电影,我和老公也做好了中途打瞌睡的准备,我想,一家子都没兴趣,这一百多块钱的电影票怕是要浪费了

电影院很暖和,人也很多,各种爆米花味鸡排味,我心想:不错,这个环境打瞌睡也挺舒服的。接着电影里就出现了我熟悉的憨憨熊,可是没过几分钟,我就感觉到这次的剧情不简单,我们一家三口也越看越带带劲起来~

熊二是朋友中的铁憨憨,傻 懒 馋 胆小一事无成还喜欢做白日梦,虽然令朋友失望过,可是仍然会帮助他,特别是熊大。熊二真的是一无是处吗?我认为它的乐观派性格就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在我以为它躲在角落emo 时,它却在吃烤红薯,当阿布准备安慰他时,还没开口,它已经变得元气满满啦。傻呵呵的性格让它不沉浸在失败中,成为能够操控外星飞船中枢的大英雄。

阿布呢,一只看起来很萌的小猫咪,却可以一个人在太空中度过几年,在面对敌人围剿时,它也可以很怕的突出重围,让我看到了它的实力和坚韧的性格

牛总,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角色,他是个实力的宠妻狂魔,他的台词:谁不准皮肤我夫人 和 面对黑化的牛夫人时哀求:快救救我夫人吧 让我印象深刻

牛夫人,魔鬼身材,必杀技实力和颜值都很顶,看似霸道,但是看到老公受伤时非常的紧张担心,敢启动天火也是相当霸气,黑化后,想到了不幸的童年,和感化她的小牛总,重回初心

最后,熊二还是继续着它无忧无虑的生活,阿布找到了爸爸妈妈(阿布回想爸爸妈妈的片段还是很感人的,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这部动画片还是非常值得去看的,无论是电影特效的制作还是剧情,都颠覆了我对传统动画片的印象,很多镜头都很震撼

文采有限,先写到这了,吃火锅啦~

电影熊出没之重返地球观后感范文(篇3)

今天我跟老妈去电影院,买完电影票就坐在电影院里看起了熊出没之重返地球。

这部电影讲的是:来自外星球的六耳猫一心想来到地球点亮他们在地球南极建立的灯塔,结果遭到牛家战斗机的袭击,最后被牛家超级战舰上的追踪导弹击落,飞船的各个重要部件都散布在狗熊岭各处,其中核心被熊二碰见,结果核心进入了他的脑子里,还知道了一些熊二认为十分奇怪的知识,于是熊二大叫着跑到光头强家,没有想到六耳猫也跟着来到了这里,六耳猫发现了在熊二大脑里的核心,就威胁熊二,熊二不听,六耳猫就变着法子折磨他,最终熊二被迫跟随TA修复飞船,之后熊二利用大脑里的核心感应到了飞船最大的模块,结果在森林里遇到了牛家的无人机,紧接着牛家士兵通过超级战舰降落到熊二和六耳猫的四周,将他俩团团围住,危机时刻六耳猫利用自己的高科技武器打趴了所有敌人,同时王大亨也知道了六耳猫的位置,之后熊二驾驶飞船冲进牛家的超级战舰夺回了剩下的几个模块。在这段时间里熊二也知道了六耳猫的名字叫阿布,也坦白了自己的真实身份——TA和TA的家人和族人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之后TA的族人发现了一种矿石,他们发现这种矿石后,他们的科技水平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之后他们研造出的一种叫做天火的巨型机器人,将他们的星球亲手毁灭了,只有一小部分的族人活下来,而阿布就是其中的一个幸存者,阿布认为自己的父母还活着于是回到地球想要找到父母的踪迹。

之后他们来到了阿布的族人在撤出地球前的一个避难所,没想到牛家的部队也跟了过来,之后就是一场恶战,结果他们还是没有能阻止牛夫人重启天火,当牛夫人在启动天火时失去了意识,变成了一个杀人机器,之后发出激光,地面变成了两半,熊大等人被掉下来的岩石砸中,熊大被压在岩石下面,熊二认为自己十分没用,还连累了大家,熊大在岩石下面传出了声音:“熊二,你不用成为俺,你是俺见过最单纯、最勇敢、最善良的熊,相信你自己,一定可以!”熊大的话激起了熊二的内心,他重新组装起被天火损坏的飞船,将天火打趴,最后时刻救出了失去意识的牛夫人,影片也就结束了。

看完这部影片我总结出了一个道理:一个人不是没有任何缺点的,不要因为自己的缺点而放弃了自我,要有改掉缺点的信心。

电影熊出没之重返地球观后感范文(篇4)

《熊出没》这个动画片是无数小孩子的童年,我也不例外,看完这部新的电影,令我无比的震撼。

这次的质感可以说是飞跃的提升,超出原始森林冲出外太空,更令人惊喜的是:熊二的成长锐变是最令人震动的点,总指挥骂骂咧咧,打打闹闹的,只会在伞下成长的小孩子,也会变得坚强。

在熊二的身上,我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跟着他一起成长,自己也收获了勇气。

看完电影也发现,重返地球的另一层含义不单指阿布重新回到了地球家园,是故事最后所有人都和自己和外界达成了和解,找到了终于出新的最原始的最原始的归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看导演采访说:希望通过电影让每一个小朋友学会相信自己,保持善良与勇气,成为自己的英雄,我想说,大鹏也一样希望所有人都在《熊出没·重返地球》里找到自己,做自己。

观《熊出没·重返地球》有感二

今天我和陈振萁,萱萱,一起去看了电影巜熊出没之重返地球》。这个故事讲了:从天上来了一只拥有超高科技的六耳猫,他还有一座小型的飞船,但是飞船在下降时出了点事故,几个小的模板分开了,而且核心也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这个核心正好被熊二碰见了,仔细看了看,核心就进入了他的脑子,然后他在大脑里就出现了自己认为很怪的高等知识,吓得他立马跑去了光头强家,到光头强家。在光头强家中,那六耳猫找到了他,发现了他脑子中的核心,就威胁他一起走,熊二不同意,那就换着法子的打扰他,最终熊二被迫跟他走了。熊二仔细的通过飞船核心感应了一下,找到了飞船最大的模块,为了好大的劲儿才把他弄过来,之后又遇到了,来追杀的六耳猫的牛家士兵,在这个过程中,熊二知道了这只六耳猫叫阿布。就之后他们进入了牛家的总部,找到了另外几个飞船的模块,阿布坦白了自己的身份。其实他是万年前在地球生存的第一种生物,他们发现了一种矿物,并利用这种矿物飞速的发展了起来,造出了各种各样的武器,战机。但是他们造出了一种名叫飞天的战机,使用这个战机的人需要有极强的意识控制力,不然就会被这种机甲翻出内心中最负面的情绪,从此变成一个没有感情的战斗机器,很多族人都因为被机甲控制开始攻击星球,而且他们对地球索要的东西太多了,火山喷发海啸爆发,摧毁了这地球,极少数人逃了出来,但是他们又遇到了黑洞,导致几乎全族覆灭。可这牛家人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这机甲,并控制,等其他人看到牛家的强大后,就会立刻来买他们家族的武器,这样他们就可以变得富有起来。熊二和阿布,尽全力阻止他们,但是没有起作用,他们最终还是启动了飞天,导致想救熊二的熊大、吉吉、毛毛和光头强差点出事, 熊大被压在了岩石底下之后,飞天一波攻击下去,正好给熊大来了个雪上加霜,熊二都以为哥哥死了,趴在那哭了好久,直骂自己没用,想成为熊大一样,有担当的人。直到从岩石中传来熊大的一句话:“熊二,你不用成为俺,你一直是我们之中最单纯,最善良的,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的。熊二的能力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出来,把北飞天毁掉的战舰又重新组装了起来,去对抗飞天,但是又一次战舰被毁,所有的人开始为他争取时间,他再次通过自己的力量凝聚出了,巨大的熔岩石战机,拯救出了飞天战舰之中的牛家夫人,拯救了世界!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悟出了一点:一个人不会是一无是处的,他总有自己出彩的一面,也有自己的缺点,不必因为自己现在的大部分事情都做不好而感到自卑,应该自信起来,可能只要你再下点功夫就可以把这件事也干得很好,就算这样也不行,你之后也总会找到自己出彩的地方的!

扩展阅读

[荐]天幕电影观后感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优秀的作品总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好的观后感有助于触动人心,激发读者的共鸣,写观后感可以开拓视野,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栏目小编很高兴为大家推荐一篇关于“天幕电影观后感400字 ”的文章,请您光临并参阅本文!

天幕电影观后感400字 (篇1)

1月24日,我和几个同学去**电影《007大破天幕危机》。看完后我有一些想法,所以写了下来。

***当“救世主”角色的詹姆斯?邦德在本集中要拯救的却是他的老东家——英**情六处。一方面,以顶级黑客席尔瓦为首的****窃走军情六处各地卧底探员名单,并不时在互联网上公布;另一方面,情报与安全委员会的马洛里不断向邦德的上司m施压,要求她对此次“泄密门”事件做出解释,逼迫m辞职。

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情况下,m还是决定赌邦德,让已经精疲力尽的007去找阴险狡诈的席尔瓦。接下来,我们将跟随邦德的脚步,来到沁蓝的上海、迷人的澳门、令人震惊的废墟之岛,最终回到所有故事的原点

时代在改变。新一代共产党人掌握的不是地球的毁灭,而是网络和信息。就连军情六处研发部门的弱q也略显挑逗:

“你在外打杀一年,也不及我穿着睡衣在电脑上轻敲几个键。”这是年轻人的游戏,而007仿佛一辆被无数普锐斯裹挟而行的老爷车,显得格格不入。这些大胆的设置,再加上邦德过去的探索和对他与m关系的微妙描绘,使得007不再只是一台无情的杀人机器,而是开始有血有肉。

剧情说完了,再说说这部电影的优点。首先是本片的情感刻画相当入骨入肉,其次是本片对人性的挖掘,有别于以往的任何一部邦德片,邦德和他的上司之间的情感这个以往邦德电影从来没有涉猎的领域,这次成为导演的神来之笔。第三,影片的情感描写手法多样,细节纷繁。

第四是本片的脚本写得妙语连珠、台词富有回味。第五是参与这部《天幕危机》演员在表演上差不多都能做到集自然和有味于一身的效果。最后是人们对这个题材的青睐也被用来作为这部《天幕危机》的情感因子。

说了这么多关于感情的亮点,也许有人担心这部《007大破天幕危机》的场面未必有看头,恰好相反,编导组实现了他们最初的目标——用最原始自然的传统方式打动观众。其一,很多特效场面显而易见不是出自电脑,而是活生生的真人表演;其二,动作场面的高潮不断,导演并不因为长于情感刻画,就去炫耀卖弄所长,他因应题材的情感银针全部打到了应有的穴位上,动作场面的激烈丝毫不受影响;其三,去掉特效小道具的噱头,以纯熟自如的原装**展现动作的魅力,在某种程度上比电脑虚拟出来的影像更为精心动魄,也更为真实震撼,这种实实在在的动作体验,令这部《007天幕危机》看起来有一股空前的酣畅淋漓感。

这次的007或许并未超越前作,但它是这个年过半百系列一次朝气蓬勃的中兴,也是献给所有007影迷一场温馨怀旧的盛宴。它可以被看作是英国——这个曾经称霸的日不落帝国的一番自我慰藉与鼓励,甚至可以解读成是对英国**和王室的隐喻。但我相信,贯穿电影始终的精神和英雄宣言,能够超越国界、超越种族和时代,触动人心的共通火焰。

天幕电影观后感400字 (篇2)

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有这样一条公路:从青海省西宁市出发经海西州格尔木市到达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穿越雪域,跨过山河,它就是青藏公路。电影《天慕》讲述的便是开拓这条“天路”,被誉为“青藏公路之父”的将军慕生忠的震撼事迹。

《天慕》真实诠释了慕生忠将军和他的筑路大军仅用7个月零4天,就在青藏高原上修筑出2100公里的“天路”。用开拓“生命禁区”、铸就人间奇迹的史诗般的壮举,不断敲打内心深处,唤起最原始、最纯粹的爱国情与民族魂。

电影原景展现了建设青藏公路的艰辛,更是传达了老一辈革命者排除万难、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3000多名英烈捐躯高原,修通了“世界屋脊上的苏伊士运河”、构筑了青海和西藏的“生命线”,创造了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同时也铸造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和“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老一辈人身上的革命精神与理想信念不可或缺,需要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不断地践行和传承。

60多年来,青海人民依托青藏公路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两路”精神,融入“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这些都为青海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慕生忠将军在荒芜的土地上点化出一条奇迹之路,也为青海点化出一条开放创新之路,如今我们将不忘感恩,珍惜来路,用电影《天慕》回报这条“生命线”,向筑路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一条路,中国梦,电影《天慕》透过尘封的英雄传奇事迹,让大家深刻体会到这份历史的荣耀,这样一部弘扬国家正能量,反映时代价值与理念的影片,也必将会成为当下观众民族情感的寄托,真正诠释“主旋律”的含义所在。

天幕电影观后感400字 (篇3)

1支队伍,10名工兵、1200名骆驼客,带着1200把铁锹和1200把铁镐,在荒无人烟的世界屋脊——海拔几千米的青藏高原戈壁上喝冰水、忍饥饿,啃干馍、穿雪域,顶严寒、过山河,与天斗与地斗,仅7个月零4天在“生命禁区”里硬生生凿出2100公里的公路,打通了从格尔木通往西藏的“生命线”——青藏公路。

而开通这条“天路”的带头人,就是共和国的开国将军慕生忠。

电影《天慕》讲述的就是慕生忠将军和他的团队感天动地的史诗壮举,他因此被誉为“青藏公路之父”。

电影比较原景展式现了青藏公路建设过程的艰辛,更弘扬了以老一辈革命者为代表的中华英雄儿女排除万难、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精神。

细节之处看干事创业艰辛。大沙漠、大风沙、大雪山、深沼泽、野狼群……青藏高原自然条件特别恶劣,除少数靠河有水源的地方能居住外,基本都是荒芜之地;少人烟、缺物资、忍饥饿、土匪袭,随时都有失去生命的危险,经济社会发展极其缓慢,整个青藏区域就是蛮荒处女地。

就是这样异常艰苦的环境下,慕生忠和他的团队走进“生命禁区”,开始了打通“天路”的征程;

就是这样异常艰苦的环境下,慕生忠和他的团队发挥出国人乃至人类极大的潜质,让一切看似不可能变成了无限可能;

就是这样异常艰苦的环境下,当时以慕生忠和他的团队为代表的国人铸就人间奇迹的史诗般壮举,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历史!

谁说华夏族不能站上世界之巅开创千古伟业。

谁说华夏族不能成为优秀的民族战斗的民族,谁说别的国家别的人不能干干不成的事情,我国人就不能做也做不好呢?

态度认知识英雄品格魅力。国家没有修路的计划,慕生忠却始终如一的坚持自己的观点,必须要修路,这是一条改变西藏和藏区民众命运和生活的“生命之路”。

国务院就给了30万元去修路,他却无比兴奋,有总比没有好,最起码离自己的公路梦又近了。

老婆孩子依依不舍,他却在家人的睡梦中,毅然决然的踏上修路征程。

在骆驼客巴特尔病危时刻,他用自己的衬衣点燃烧开热水给他吃药,说有纪律不能动用国家物资。

这点点滴滴,无不时刻敲打着我的内心深处,唤起最原始、最纯粹的爱国情怀与民族忠魂!

“天路”——民族自强之路。就是在这样的贫瘠土地,却让国之栋梁和精英阶层,认识到其巨大的战略价值,是中国拒敌对势力与国门之外最主要的战略纵深和天然屏障。

那个最为艰难的时代,修路艰难堪比西天取经,克服无法想象的困难,拼搏精神震撼人心。

是什么支撑着他们战天斗地修“天路”?

是什么让他们时刻冒着生命危险而行动?

是什么让他们不后悔,视死如归?

是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悠久的历史。有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为国效力一直以来都是中华儿女不变的信念。国人当自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的使命和历史赋予的责任。

时至今日,国之崛起到了关键点,每一个国人都要勇于承担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中华崛起而战斗,无论你是什么角色、做什么工作,只要你是中国人!

时间不断向前,

历史不断推进,

但永远能留住的,

是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战斗精神!

是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奉献精神!

电影萧红观后感7篇


电影萧红观后感 篇1

萧红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女作家,她曾经以其深刻的敏锐洞察力和优美的文笔,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深受读者们的喜爱和推崇。而近年来,萧红的电影作品也相继面世,引起了广大影迷的热议。

我曾经观看过一部萧红电影,名叫《红玫瑰与白玫瑰》,影片以1930年代的中国为背景,讲述了两位性格迥异的女性在男人、权利、利益等因素之间做出的选择。整部电影在呈现出一种大时代背景之下的女性命运之余,描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政治局势以及不同人物间的复杂关系,真实反映了那个年代的生活状态和人性的种种复杂。

在这部电影中,黄渤饰演男主角白玫瑰,妙趣横生的表演让我们见识到其演技上的独立强悍,而范冰冰则出演了女主角红玫瑰,她所演绎的红玫瑰是一个坚韧勇敢的女性形象,在面对各种困境和挑战的时候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智慧。《红玫瑰与白玫瑰》虽然在许多方面都尊重原著,但同时又给电影的创作赋予了独特的个性和表现手法,让观众得到了别样的视听体验。

此外,电影不仅从审美角度上引发了大家的共鸣,同时在思想深度上也有着令人震撼的内涵。女主角红玫瑰是一个具有革命精神的独立女性,她始终追寻着自由和平等的理想信仰,不畏艰险和困境,时刻保持着自己内心的强大。而另一位女主角白玫瑰则是典型的自卑型人格,追求物质财富和权利,她在生活中遇到困境时并不像红玫瑰那样勇敢去面对,而是沉溺于自己的悲伤和绝望。

整部电影因此成为了一部关于自由、平等、权利、恋爱和革命等问题的深度探讨和反思,在这个年代背景下,它充分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思想的多重价值。通过此部电影的观赏,我们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那个时代的动荡和变革,以及萧红这位文学巨匠的不朽地位和价值。

总之,对于喜欢文学电影的观众来说,《红玫瑰与白玫瑰》这部萧红电影绝对是一部不可错过的佳作,它通过追溯中国民族精神和文化价值,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三十年代中国女性当时的命运和情感生活,并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成就。电影虽然已经上映多年,但对于人们的启示和感动是不会退去的,萧红永远是那个时代里的文学巨匠,她的作品也永远充满着生命力和诗意。

电影萧红观后感 篇2

萧红电影观后感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有很多电影都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刺激或者情感的触动。而我今天要分享的是一部让我颇为感动的电影 —— 《萧红》。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著名作家萧红的一生,以及她如何在自己艰苦的命运中追求自由和真理的故事。

首先,我想谈谈这部电影的题材。萧红是中国文坛上的一位不可多得的女性文学巨匠,她的作品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和启示。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对她人生的一个记录,更是一种对于人性、自由和命运的直击。电影通过讲述萧红的经历,向观众们展示了一个真实而不幸的命运的画面。她在她的一生中曾经经历过多次流亡、不断的失意和挫折,但她深深地信仰着真理和自由,并始终坚信自己的力量,她写作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再透过思想,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人类的未来。

其次,我想谈谈这部电影的表现形式。电影的导演借鉴了很多叙事方式,通过描写萧红的插图和旁白来展现她的人物形象。这种方式不但实现了影片的叙事连贯性,同时更加生动刻画了这位女作家的人物形象。她的足迹穿越了中国、美国等国家,电影通过对一些真实事件的叙述,如“五四”运动、民主革命的谈判、萧红的爱情经历等,表达了对于时代背景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

最后,我想谈谈这部电影的意义。在我看来,电影所传达的意义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呼吁人们追求真实的人生和自由的人格。其次,它传达出了坚持信仰的精神。最后,它也表达了不容易的命运印象,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要学会坚强和珍惜。这些意义都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让我们无论在哪种情形下,都能够勇往直前。

总结一下,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的心里非常激动。这部电影不仅让我对萧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于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我相信,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为了纪念萧红而拍摄的,更是想通过萧红这位女性的经历,宣扬一个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人格力量。这种力量激励着我们走向未来,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不屈不挠一份,勇往直前!

电影萧红观后感 篇3

这不是爱情,更像是一桩生意,只是到头来,赔钱的人是萧红,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大学门口的拉扯争吵正式宣告了这段关系的破裂。一段红墙下的奔跑,一次雪夜中的随行,北京与哈尔滨,更为寒冷的天气也像这对男女的命运一样,走向黑暗。汪姓人走了,走得如此轻松,如此潇洒,蓬头垢面的妻子与执着体面的丈夫,似乎预示着女人命运的坎坷。

人不是什么事情都能靠自己的,比如抓痒。就像萧红所说:人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人帮助,是件很幸运的事。萧军的出现印证了这个道理。旅馆的阁楼里,弥漫灰尘的空气,萧军像一束久违的阳光,给瑟瑟发抖的少女最及时的慰藉。有时候,爱情来的如此匆忙,以至于连梳妆打扮的时间都未曾给过。

让你这样的女人流泪,是所有男人的罪过。萧军的话感动了向往爱情的少女,也奠定了未来萧军滥情的基调。窗外依然是颓废的城市与寒冷的冰雪,然而一切都变得温暖了,就像室内橙黄色的油灯。

相爱的日子纵然有笑声,但更多的是生活的困窘,没有钱,没有吃的,象足了受冻受饿的犬,她甚至羡慕邻居家的列巴圈。我拿什么来喂肚子呢?桌子可以吃吗?草褥子可以吃吗?

1934年,二萧流亡到上海,住在拉都路一间见不到阳光的亭子间里。在那间狭小、阴暗的小屋里,她写信给鲁迅,叙说生活的情况。他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四周无边的黑暗,在鲁迅的帮助下,萧红的《生死场》和萧军《八月的乡村》相继出版,生活逐渐走入正轨。

留心,奥菲利亚,留心,我亲爱的妹妹,不要放纵你的爱情,不要让欲望的利箭把你射中,而这把利箭却准确无疑地射中了萧军,也许这就是命中注定,也许这是对萧红的戏弄,萧军的移情预示着这段本该地久天长,郎才女貌的婚姻走向终结。在离开上海继续逃亡时,萧红跳下了准备和萧军一起离开上海的轮船,各奔东西。

我走,并不是为了离开你,萧红只身到日本,本以为这将是一次心灵之旅。只是再次回到萧军身边,一切依旧。他说,他对她是付出灵魂的,对其他女人,只是逢场做戏。于是萧红咽下所有苦水,假装一无所知。直到她最好的朋友打来电话,说刚刚打掉了和萧军偷情的孩子。全世界的女人都可以,可是为什么,偏偏是你?全世界的男人都可以,可是为什么,偏偏走不出一个萧军?遇到萧军,不知道幸运还是不幸。他是一根火柴,划亮了我全部的灵魂。然而,他也当着我的面,划亮着一根根其他的火柴。萧红成名后如是说。

在萧红和萧军情感山穷水尽时,端木出现了。他对萧红是仰慕的,萧红在虚荣上有了满足感,她虽不喜欢他拍马和懦弱的性格,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与端木结婚。端木的不负责任,使萧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疲于奔命,三十一岁如缎的生命早早香消玉殒。

她的情史成了传奇。叛逆离家,她怀了汪姓人的孩子,身陷阁楼,房东告诉他,他不会再回来了。颠沛流离中,她怀了萧军的孩子,萧军远去陕西,她和端木去了武汉,她告诉自己,萧军不会再回来了。她在香港的病榻前奄奄一息,整个城市的人都跑光了,端木一去不复返,只剩下倾慕她、照顾她的小骆,她告诉他,端木不会再回来了。临终前,她想抽烟,没了火柴。小骆说去买火柴,她眼巴巴地看着指针走到了晚上九点半,她告诉自己,他不会再回来了。

为什么每个走近她的男人,都会爱上她,哪怕她贫病交加,哪怕她身怀六甲?就像当初的萧军,明知道她怀了别人的孩子,依然冒着死的危险,跑到洪水泛滥的阁楼去救她;就像当初端木明知她怀了萧军的孩子,依然宴请所有宾朋,给她一生唯一的名分和婚礼;就像小骆比她小六岁,依然心甘情愿地去照顾久在病床、早已红颜憔悴的她。

她是一个裸露的灵魂,用尽全身的力气去爱,她的爱会让男人变得骄傲,于是下手很重。萧军走了,端木走了,小骆走了,一切男人都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因居客舍大,百感动心间。两鬓生白发,难明长夜天。也许,一切从萧军闯进阁楼,看见那首《落尽萧红》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吧。那个骄傲的、落寞的、穿旗袍的背影,埋藏掉的是多少难捱的黑夜和孤寂的灵魂。爱情本来就是残酷的,每每落魄时,身边的男人都是如此的干净整洁,因为他们不需要对这份爱情负责。

为什么写作?因为没有其他更快乐的事情去做。乡下人和动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一个极有才情的女子,重病时,仍伏在枕上写着《呼兰河传》;当香港上空飞着太平洋战争的炮弹,她还一字一句写着《寄东北流亡者》。柔情女子,为了爱情,在漫水中寻找心爱之人;坚强女子,为了理想,在寒冷的北京龃龉独行;倔强女子,为了留恋,撰写了一部部传世文学。

萧红,记录下来的不仅是自己的历史。萧红,被记录下来,不仅是为了怀念。

电影萧红观后感 篇4

好久没看见这么具有文艺气息的电影了。萧红,我以前只在一些书的前言里见过她的名字。我对她了解不多。通过这部电影,我想我了解了个大概。

她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人,魅力强大到哪怕贫病交加,身怀六甲,生命垂危,也一样有人爱。最后结尾那一段阿洛对她的评价,我觉得是非常准确的。

她的确是一种很强大的真实。我认为任何一个写这么好的作品的作家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现实。因为他们关心的是现实,而不是单纯的虚构,总想通过表达这样一种痛苦的生活来激励人们去解决一些问题。

电影《萧红》拍的很唯美,有些画面是只有在**里面才能看见的,可能导演就是从**那些美妙的场景中提炼出来的也说不定,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看见为作家以及以作家为主角而拍的这种电影。

他们也是普通人,一样会肚子饿,会受伤,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操守,萧红就算是那么饿,也不会去偷邻居的列巴圈,这是很能表现气节的事情。

她的人生很曲折,我不知道为什么,喜欢她的男人,都是那么的不顶用,一个两个刚开始的都是那么的厉害,过多一段时间又都变得那般的鄙陋。第一个直接就跑了。第二个萧军还行,始终是爱她的,但是他的脾气太不好,而且还经常与别的女人勾搭,连萧红最好的朋友阿虚也被他搞的怀孕了。

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出轨还能出的这么理直气壮。

第三个,刚开始的时候看上去很有文艺气质的端木,他的言辞很山盟海誓的。但他不能够担当,总是在逃避责任。换句话来说,萧军是只能共患难,不能同享乐,而端木则是只能同享乐,不能共患难。

第四,没有结果,因为萧红在开始这段感情之前就已经死了。他是在萧红生命垂危的时候爱上她的。这也很能证明她的魅力了。

一个女人年龄可以越来越大,但是心里却是可以越来越有魅力的,它是不以年龄的流逝而产生消亡的。比如,我在东莞遇到的一个女人,丹姐,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她的年龄有四十几了,但是还是那么迷人,魅力四射哈,男人们为了她争风吃醋,甚至打架斗殴。

我就是为了她而被开除的,到现在我还忍不住惊呼,【妖孽兮】。

这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里看到鲁迅,这让我欣喜若狂。他是我真正的偶像。我看见他的那一刻,真的激动了。好久没有的感觉!

鲁迅先生好像是以前经常演周恩来的那个演员演的,演的蛮像的,一身深色长衫,头发依旧像倒立的扫把,只是脸上的妆画的太狠了,那么明显的黑线,我都看的出来是画上去的。整部影片唯美华丽,结尾那白色的冰河更是有一种旷远的美,结尾的配乐也蛮好听的。但电影总是一部电影。由于时间的限制,许多场景只是路过而已。

比如端木端了萧红一碗米粥,说了几句情话。在接下来的一幕中,萧红宣布与前任萧军分手。以我的感觉来说,这也太快了些吧。不过我能理解,比起赵薇导演的致青春,致的不清不楚的青春,和郭敬明的***来说,已经好太多了。

总的来说,《萧红》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值得大家一看的电影。

电影萧红观后感 篇5

电影萧红观后感看了《萧红》这部电影,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位平凡女作家的不平凡的一生。尽管她的一生颠沛流离、短促悲凉,饱受被放逐的寂寞、孤独和痛苦。然而,她在困境中追求爱情和自由,并一个接一个地写下了经典。

萧红二十岁逃婚,从哈尔滨到北平读书,山穷水尽之时,家里包办的那个男人找到了她并强迫发生关系并同居半年,说回家取钱,却拿着行李一去不回,留下她一个人大着肚子,被当**质扣在旅馆的阁楼,房东只盼着等她的孩子生下来,卖到妓院里,多少填补那个男人欠下的六百元房租。没有阳光、没有饱饭的阁楼里,她孤独、饥饿、无聊、窘迫,只能在墙壁上吟诗作画打发时间,万般无奈之下向报社打**求助,报社记者萧军来到阁楼像一束光,点燃了她的人生。这是萧红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那以后,他和萧军一直在两难中挣扎——他们努力创作**,接受了鲁迅的指导。

很快,他们就摆脱了困境。萧红以为从现在起他们会过上安定的生活。却没想到萧军背叛了她,萧红当然十分地生气,但它却无能为力,只能用写**来舒缓她内心的忧伤,而萧红的**创作正是她的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后来,萧红认识了端木。他们结婚了,但端木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很快,萧红病倒了。

萧红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他们也是普通人,一样会肚子饿,会受伤,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操守,在最困难的时候萧红就算是那么饿,也不会去偷邻居的列巴圈,这是很能表现气节的事情。还记得电影中最后的一句台词:她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人,魅力强大到哪怕贫病交加,身怀六甲,生命垂危,也一样有人爱。

这是阿洛对她的评价,我认为非常准确。萧红拥有着与别人不同的气质,有人问她:“为什么写作?

”。她说:“因为没有其他更快乐的事情去做。

()她的一生是孤独的,寂寞的,而她是不羁的,有才的,鲁迅先生称她为“一位很有潜力的女作家”,而端木也评价她说是靠感觉和天分去写作。所以她埋头于写作,创作出着名的长篇**《呼兰河传》,中篇**《生死场》,《马伯乐》,其中《呼兰河传》中的火烧云这篇文章仍让我历历在目。在国难的大背景下,她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斗争,一次又一次地与命运抗争,最终在第31个春秋输给了命运。

临死前她曾经在纸上写下:“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萧红虽然输给了命运,但她却拥有着不屈的灵魂,是她的灵魂造就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电影萧红观后感 篇6

看了《萧红》这部电影,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位平凡女作家的不平凡的一生。尽管她的一生颠沛流离、短促悲凉,饱受被放逐的寂寞、孤独和痛苦。但她却在困境中追求爱与自由,写下一篇又一篇的经典的小说。

萧红二十岁逃婚,从哈尔滨到北平读书,山穷水尽之时,家里包办的那个男人找到了她并强迫发生关系并同居半年,说回家取钱,却拿着行李一去不回,留下她一个人大着肚子,被当成人质扣在旅馆的阁楼,房东只盼着等她的孩子生下来,卖到妓院里,多少填补那个男人欠下的六百元房租。没有阳光、没有饱饭的阁楼里,她孤独、饥饿、无聊、窘迫,只能在墙壁上吟诗作画打发时间,万般无奈之下向报社打电话求助,报社记者萧军来到阁楼像一束光,点燃了她的人生。这算是萧红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他与萧军在困境中挣扎——他们努力地创作小说,接受着鲁迅先生的指导。很快,他们走出了困境,萧红以为从此以后过上平稳的日子了。却没想到萧军背叛了她,萧红当然十分地生气,但它却无能为力,只能用写小说来舒缓她内心的忧伤,而萧红的小说创作正是她的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后来,萧红认识了端木,他们结婚了,可是端木却是个没有担当的人,很快,萧红病倒了。

萧红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他们也是普通人,一样会肚子饿,会受伤,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操守,在最困难的时候萧红就算是那么饿,也不会去偷邻居的列巴圈,这是很能表现气节的事情。

还记得电影中最后的一句台词:她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人,魅力强大到哪怕贫病交加,身怀六甲,生命垂危,也一样有人爱。这是阿洛对她的评价,我觉得是非常准确的。萧红拥有着与别人不同的气质,有人问她:“为什么写作?”。她说:“因为没有其他更快乐的事情去做。她的一生是孤独的,寂寞的,而她是不羁的,有才的,鲁迅先生称她为“一位很有潜力的女作家”,而端木也评价她说是靠感觉和天分去写作。所以她埋头于写作,创作出着名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篇小说《生死场》,《马伯乐》,其中《呼兰河传》中的火烧云这篇文章仍让我历历在目。

在民族灾难的大背景下,她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一次次与命运搏击,终究在风华正茂的第31个春秋输给了命运。临死前她曾经在纸上写下:“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萧红虽然输给了命运,但她却拥有着不屈的灵魂,是她的灵魂造就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电影萧红观后感 篇7

萧红,这个出现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名字,我很熟悉。我读过她的作品。但是看了电影《萧红》之后,我才似乎更加靠近她短暂的一生。

鲁迅曾说:“娜拉面前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梦想是美好的,金钱也是重要的,如果女人没有经济独立,即使她们有觉醒的心,也无能为力。

”二十岁逃婚,从哈尔滨到北平读书。因为没有经济**,梦想的力量终于冲破了道的底线,她选择躺在曾经痛恨的男人身边,接受他的帮助,得到他的施舍。

这不是爱。更像是生意。最后,是萧红丢了钱。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大学门口的拉锯战正式宣告了这段感情的破裂。一次红墙下的奔跑,一次雪夜里的陪伴,北京和哈尔滨,更冷的天气,像两个男女的命运一样,暗了下来。

王左,那么轻松,那么聪明,蓬头垢面的妻子和执着正派的丈夫,似乎预示着女人命运的起伏。

“人不是什么事情都能靠自己的,比如抓痒。”就像萧红所说:“人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人帮助,是件很幸运的事。

”萧军的出现印证了这个道理。在酒店的阁楼上,弥漫着沙尘的空气,萧军就像久违的阳光,给了颤抖的女孩最及时的安慰。有时候,爱来的如此匆忙,以至于连打扮的时间都没有给。

“让你这样的女**泪,是所有男人的罪过。”萧军的话感动了向往爱情的少女,也奠定了未来萧军滥情的基调。窗外依然是颓废的城市和冰冷的冰雪,但一切都变得温暖起来,就像室内的城色油灯。

相爱的日子纵然有笑声,但更多的是生活的困窘,没有钱,没有吃的,象足了“受冻受饿的犬”,她甚至羡慕邻居家的列巴圈。“我拿什么来喂肚子呢?桌子可以吃吗?草褥子可以吃吗?”

1934年,二萧流亡上海,住在拉都路上一座没有阳光的亭子里。在那间又小又黑的小屋里,她给鲁迅写了一封关于生活的信。“他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四周无边的黑暗”,在鲁迅的帮助下,萧红的《生死场》和萧军《八月的乡村》相继出版,生活逐渐走入正轨。

“留心,奥菲利亚,留心,我亲爱的妹妹,不要放纵你的爱情,不要让欲望的利箭把你射中”,而这把利箭却准确无疑地射中了萧军,也许这就是命中注定,也许这是对萧红的戏弄,萧军的移情预示着这段本该地久天长,郎才女貌的婚姻走向终结。离开上海继续逃跑时,萧红跳下了准备和萧军一起离开上海的船。

“我走,并不是为了离开你”,萧红只身到日本,本以为这将是一次心灵之旅。只是再次回到萧军身边,一切依旧。他说,他对她是付出灵魂的,对其他女人,只是逢场做戏。

于是萧红咽下所有苦水,假装一无所知。直到她最好的朋友打**说她刚刚杀了萧军的孩子。全世界的女人都可以,但是为什么,是你?

全世界的男人都能做到,但是为什么萧军不能离开呢?“遇到萧军,不知道幸运还是不幸。他是一根火柴,划亮了我全部的灵魂。

然而,他也在我面前,点燃了另一根火柴。”萧红成名后如是说。

当萧红和萧军的情绪都耗尽时,端木出现了。他对萧红是仰慕的,萧红在虚荣上有了满足感,她虽不喜欢他“拍马”和懦弱的性格,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与端木结婚。端木的不负责任,使萧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疲于奔命,三十一岁如缎的生命早早香消玉殒。

她的情史成了传奇。叛逆离家,她怀了汪姓人的孩子,身陷阁楼,房东告诉他,“他不会再回来了。”颠沛流离中,她怀了萧军的孩子,萧军远去陕西,她和端木去了武汉,她告诉自己,“萧军不会再回来了。

”她在香港的病榻前奄奄一息,整个城市的人都跑光了,端木一去不复返,只剩下倾慕她、照顾她的小骆,她告诉他,“端木不会再回来了。”临终前,她想抽烟,没了火柴。小骆说去买火柴,她眼巴巴地看着指针走到了晚上九点半,她告诉自己,“他不会再回来了。

”“为什么每个走近她的男人,都会爱上她,哪怕她贫病交加,哪怕她身怀六甲?”就像当初的萧军,明知道她怀了别人的孩子,依然冒着死的危险,跑到洪水泛滥的阁楼去救她;就像当初端木明知她怀了萧军的孩子,依然宴请所有宾朋,给她一生唯一的名分和婚礼; 就像小骆比她小六岁,依然心甘情愿地去照顾久在病床、早已红颜憔悴的她。

1942电影观后感11篇


值得一读的文章观后感范文网为你推荐“1942电影观后感”,观看一部影片,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当看完电影,我们的内心激动不已。观后感便能帮你把这些感想梳理出来,写观后感需要我们和作品之间产生共鸣。如何写好关于作品名的观后感呢?

1942电影观后感 篇1

很久没有干过看完电影写观后感的事情了。这事比较二只是原因之一,让这事变得很二主要还是好片太少,烂片当道。今天要不是上个月买的团购券到期,要不是这部影片今天刚好上映,要不是还是不甘心去看20xx圈钱版,也许我就错过这部片了。一切都是缘分。

这部片看之前讲什么我完全不知道。1942,看片名就不想看。管它讲什么,首先近代史一点兴趣都没。看年份搞不好是讲战争的,也是点兴趣都没。不过,海报上印了陈道明,对这位大叔印象不错就鬼使神差的进去看了。结果被震撼了。

影片开始,讲述者说,1942到底发生过什么,宋美龄访美,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丘吉尔感冒。出最后一条,其他的进入过教科书,作为文科生,有点印象。可是影片讲的是另一件,河南大饥荒。这个,说实话,即使是文科生,即使标榜自己是文艺女青年,实话说我真不知道。哪怕网上看到过,也是一晃而过,没有关注过。如果这部影片立意是让大家知道这段尘封的历史,那么冯小刚做的很成功。相信走进电影院看过这片的人都忘不掉。而对于无知者而言,震撼的不仅是逃荒者凄惨遭遇,还有拨开历史尘埃看到部分真相时的悲哀。当时的蒋氏政府的不作为,信息封锁,导致了河南死亡300万人。而很多人是死在了逃荒的路上,死在日本人轰炸中,死在中国军人的qiāng口,死在扒火车手脚冻僵掉下来被火车轧死,更有甚者,死在别人锅里……当抽象的数字具化成实在的人物和场景出现在电影中时,一幕幕血腥震撼的场景让我忍不住捂耳朵,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拿手机出来干点别的。讲述的这事已经有点让我接受无能了。

在此背景下,讲述了老东家和佃户一路逃荒的故事。可想而知,个人在这样的故事背景下,卑微的如同蝼蚁。而面对生死攸关的绝境发生着多少折射人性或者说折射中国人的人性的事情。少东家先是利用家中粮食欺负花枝,而后立马又被抢粮的灾民杀了,死前还被花枝老公瞎鹿暴打。瞎鹿前一分钟还是伙同老东家偷洋人记者白修德的驴,后一分钟就被几个痞子兵杀死在锅里了,也许根本无需捞出来,直接被吃了。媳妇刚断气,婆婆就抱起孩子趁着人还热乎让孩子吃口奶,可后来她和孩子也没能挨过这场灾,瞎鹿要把女儿卖掉给母亲买药,母亲死在了日本人qiāng下,而女儿后来从火车上摔下,估计也难幸存了。一队国军在日本人刚刚轰炸完灾民后就立马开始抢车抢粮抢女人,而后日本人第二轮轰炸又来了。蒋介石对灾民视而不见,直接导致了灾情严重死了300万人,而影片结尾,他也没保住江山,逃到台湾去了。老东家一家最后只剩下他一人,默默往家的方向走,路上收养了一个小女孩,就是讲述者俺娘。她再也不吃肉……这个故事里面,没有胜者。只有绝境里面人的挣扎。看的人真心难受。影片里面的幸存者也非胜者,二十年后,一场更大的饥荒也许他们就躲不过了,而那时,不是只有河南,是整个中国都在哭泣。而坐在电影院的看客们呢,难道就能俯视这尘封的历史吗,我想至少我看过之后是感觉悲凉。历史离我们不远,每个人都是幸存者。而五十年代末期的那场灾难照样是一半天灾一半人祸。那是死亡上千万,那又是怎样的场景?谁家没有一段关于那几年的悲惨故事?谁又能保证以后不会再有?

同样的导演,都是灾难题材,熟悉的演员阵容。1942要比唐山大地震切入点深入多了。看完发人深省。难道是一个建国前,一个解放后所以尺度不同?不过就本片的深度,我不得不感慨一句,如今片子审片尺度放宽不少哇。看完片在网上翻看了下影评,一片骂声。基本都是骂冯小刚怎么没胆拍1959……或是说他发国难财。这个我不认同。就像当年救狗事件,很多人跳出来说那么多人还需要救,干嘛救狗如此命题看似合理实际暴力。我不是愤青。至少现在已经不是了。不想展开1959话题,可是真心希望能多拍些好片,别老拿商业巨片来坑人了。1942无疑是好片,至少现在畸形的社会,冷漠的人际,金钱至上的三观,历经坎坷却善于遗忘的中国人,太需要些震撼人心的干货来提醒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指的不是那些个建_大业等片,那是广告宣传片好不好。1942虽然导演某些地方欲说还休,遮遮掩掩,比如人吃人话题。但是能感觉到他想表达的东西很多很有诚意。能让人看完回家路上还一路思考的,就是好片了。

1942电影观后感 篇2

当看完冯小刚的电影《1942》。内心颇感震撼,心中也有些思考,关于——历史、生命、生存、人性。

人,都是喜欢看光鲜漂亮的东西的,怕那些、破破烂烂的逃荒场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也怕,但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却又不能正视历史。让今天远离苦难的人们无论老中幼,亲见我那苦难民族的一场灾难,这虽与当下灯红酒绿不甚和谐,但每一个看过影片的人都会深陷于一场内心的煎熬。我们民族百年来有多少“太惨了”的历史淹没在史籍之中。我曾经看见过一组民国时期西方人拍摄的流民照片,文字解释说:逃荒的灾民毫无目的地流动,所到之处树皮全被剥光,几万人不见一个笑容。冯小刚的《一九四二》让我对他肃然起敬,一个满身光环的人愣是褪去光环,闯入黑暗之中寻求,智勇可嘉。

人性是复杂的,当真正获得了生存机会的时候,人性便开始闪耀光芒。花枝出卖自己更多的是为了自己孩子的继续生存,并将自己比较完好的棉裤换给了栓柱;栓柱为了保护花枝的孩子不惜牺牲自己生存的几乎回去找丢失的孩子,并最终为了保留住孩子的纪念物惨遭杀害;甚至的军需官听到星星吃撑了而不能弯腰的叙述也多少有点动情。影片的最后,老东家和“小女孩的相遇也说不上是谁救了谁,或者说只有两个人的相遇才能让两个人都有生存下去的可能,温暖人心,希望还在不是吗!

“饿死一个灾民,地方还是中国的;如果当兵的饿死了,我们就亡国了。”蒋鼎文的歪理貌似有理,实则纯粹是强词夺理。政府及军队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人民服务,当兵的天职和任务就是保证每一个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当政府和军队放弃了人民的时候,这样的政府和军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战败的.国民政府军居然毫无顾忌的抢劫灾民,马上就从国家机器变成了强盗,视草菅人命如儿戏。不顾及人民群众死活的所谓国,亡也就亡了吧,亡了正好,正好该亡!天灾固然可怕,但才是根源!

看影片后我的感想是不管发生什么样的战争与灾难,受苦的永远是底层的人民,顶层社会不受什么影响。有时国家不可信,有时政府不可信,有时官兵不可信,信得过只有自己。北大一位教授也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概是“我们受这些随时可以出国的官员指挥着,让我们去盲目爱国。”如果你不盲目,你可能去砸车要被罚吗?如果你不盲目,你可能因一句话杀人而坐牢吗?别想着发生战争能对自己生活有什么更好的改善,如果你是普通人民群众,没有任何好事降临到你身上。贴吧里有过一句话“再穷穷孩子,再富富政府。”所以,大家就安安分分的向钱看,好好过自己的小日子吧。要不大灾大难临头的时候,谁也救不了你。

1942电影观后感 篇3

在《1942》中,老东家的故事为主线,老东家有一怀着孩子的媳妇、一少东家、一长工栓住,还有唯一一个读过书的女儿,再加上老东家和他老婆,总共六人口,在饥荒前,老东家这位大地主还是养得起的。但是由于饥荒,粮食被灾民大部分抢走了,少东家也被杀了,只能跟着灾民们一起逃荒了。

不过,在老东家看来,他们只是为了躲灾,跟那些灾民不一样,而在我看来,粮食被抢,少东家被杀,这只是一个开头,逐渐变成灾民的开头。后来,在逃荒中发生的一连串事情,使老东家不得不卖女儿。紧接着,老东家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死去,连媳妇刚出生的孩子,就因为五天没吃饭没奶喂,他妈妈都想把他掐死,可见现实的残酷啊。

最让人心情沉重的是,人民流离失所、遭受涂炭,而政府却无动于衷。国民政府最高长官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并不相信会有这么严重的灾荒,认为是被人有意夸大。而他手下的一干人马或是充耳不闻、或是置若罔闻、或是钱权交易,把3000万河南人民视如草芥。

最可恶的是,所谓抗日将领蒋鼎文以征收军粮为由,克扣3000万赈灾粮,用以投机倒把,倒换黄金,中饱私囊。河南省主席李培基软弱无能,既担心乌纱帽,又镇不住当地恶霸,后来靠外国记者白修德将事件真相捅到了《时代周刊》上,让蒋介石深感国际社会压力而不得不筹措8000万赈灾粮调往灾区,这些赈灾粮不是被兵痞扣押,就是被贪官污吏贪占,最终也没有到灾民手里。

最后是祸端愈演愈烈不仅发生了人吃人、狗吃人的人间惨剧,而且卖儿卖女卖老婆比比皆是,一个人只值4升小米,道路、荒野,冻饿而死者不计其数。因为国家的积贫积弱、因为政府的软弱腐败、因为侵略者的凶残邪恶、因为灾害的来势凶猛,致使300万河南人民成为冤魂。而统计上报中央政府的数据却是1000多人!

人吃人,世态炎凉啊。我们不能无视历史,更不能忘记历史,我们必须强盛壮大,必须集中力量谋发展,必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梦!

1942电影观后感 篇4

说到1942年,会引得多少经历过这惨痛的人们,回忆起那饿殍遍野,颠沛流离的逃荒生活。那一年,成了河南人民心中最疼痛的回忆,是不愿回想的噩梦。那一年,是河南大饥荒。

在学校的组织下,龙之队的全体成员,在影院观看了,由《温故一九四二》一书,改编的电影《一九四二》。电影讲述的是河南的灾民在逃荒路上的故事,展现了他们的痛苦和挣扎,希冀和愤怒。

这部电影中那一个个凄凉悲哀的画面,人物的血泪,命运的波折,无疑不深深地牵动我们的心弦。

当我看到日军的飞机,从天空中呼啸而过,投下枚枚致命的炸弹时,我的心揪紧了。炸弹在灾民中炸开时,耳边充斥是孩子撕心裂肺的尖叫声,老人伏在地上,痛苦地哭泣,声声唤着被炸得血肉模糊的儿女的名字。一个年幼的孩子,被炸弹击中,已经气息奄奄,一个神父跪在地上,想用手捂住从伤口涓涓涌出的鲜血,可那血还是溢出他的指缝,神父目光非常惶恐,他又用一本圣经堵住孩子的伤口,可是没有用,孩子的眼睛翻白,举着的手放下了,苍白的小脸痛苦地扭曲了,圣经的书页被染得血迹斑斑……看着日本人如同禽兽一般,操纵着冰冷的武器,攻击着手无寸铁的中国老百姓时,那在心中埋藏已久的,深深的愤怒和仇恨,全部涌上了心头。

如今生活幸福的我们,看到这一幕幕真实、血腥、恐怖的画面时,简直无法可想那时有多少和我们同龄的孩子,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被摧残,看着生命之花接连凋谢,同学们抑制不住心中的感情,我听见有同学啜泣的声音,有的同学已经泪流满面。

这一切,不禁会引起我们的深思。生活在这样一个幸福的年代的我们,和那时的孩子比起来是不是幸运很多?那我们能做什么?是在那里冠冕堂皇地谈论报效祖国吗?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又该如何强?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我们应该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这样的话,大家已经听了许多,可是我们有落实到生活中去吗?我们是否为祖国昌盛尽到一些绵薄之力?我们祖国如今是比原来更加繁荣,经济也比从前发达,可是我们如果是强盛无比的大国,又怎会让日本和菲律宾这些国家,对我们的领土蠢蠢欲动?这一连串的问题,都该深深地烙进我们的心里,时时鞭策着我们。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吧!从这一分,这一秒做起,开始为我们的祖国,积累我们的点点滴滴

1942电影观后感 篇5

这个五一假期看了一不叫1942的电影。1942的情节平时听多了,这次是真正去看。内容大概是:

在国民党政府无视饥荒造成的大面积灾害和人员死亡的背景下,遭慌的地方人们选择举家出门逃荒,壮观的人流就开始漫长的从河南逃往陕西的路,路上很多人都饿死了。老东家一家和瞎鹿一家在人流中相遇并肩走上逃荒路。期间还遇上了日本军轰炸。最后两家的亲人是死的死、卖的卖,只剩下了老东家和小孙子到了往陕西的火车上,结果还在一阵枪林弹雨中闷死了小孙子。老东家伤心至极,不知道自己这究竟是在干什么。逃荒本来是想救全家,未料反倒把大家害死了,所以他决定逆着人流往回走,想死的离家近一点。路上遇到了一个全家也都死了的小女孩,二人一同走向回家的路。

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做的最多的就是比较现在的生活,发现,自己真的是太幸福了。看到长满虫发霉的面包,看到饥饿要去卖人的情节,心中有说不出的心酸。当时的社会是有多黑暗,国民政府当时绝对不缺人手,但他们只把百姓看作是草芥,还要收粮。卖儿卖女卖老婆,唉!人间的悲哀啊。同事人为什么官员们就能随心所欲,而普通百姓一个一个地在饥饿中死在路边。人吃人,甚至是狗吃人比比皆是。一个人当时只值一点米!

在这部电影中看出了很多事实。当时的中国实在是太腐败了,侵略者在国土上肆意践踏,本国政府又在不断剥削,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是一点没错的,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不知道使用了多少血汗来铸造的。难道我们就好意思虚度年华?享受前人的成果而不去努力。

最后出现的一幕老东家收养了失去家庭的女孩,这就是他们给出的方法我们要学会不分彼此得去关爱对方。那种黑暗的世界才会出现曙光。人类是一个整体,人与人之间没有差距,若当时的政府明白这一点,那么中国也就不会被外人所侵略,如果当时的难民们明白这一点。那么卖人吃人的事情也就不会这样发生。应该醒悟了我们。我们现在的社会何尝不是存在很多的冷漠,欺骗,不信任。当人们见到老人摔倒不敢去扶,当某人帮住别人捉小偷还要找人证明偷东西的不是他。就证明这个社会是不和谐的。我们还是要互相关爱起来。把正能量传递下去

这部电影令人感概太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也太多太多。关爱别人先从自己做起。

1942电影观后感 篇6

电影讲的是一九四二年河南发生的一次大旱灾,当时在某个村子里只有地主老东家有吃的。一天,一大群饥饿的村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去老东家借粮食,结果双方发生争斗,把老东家的房子全部烧掉了。此时小日本也打来了,老东家一家只好和村民们一起逃荒。

由于天寒地冻,缺少粮食,许多人饿死在了逃荒的路上。难民饿得连树皮和草根都吃。过了一百多天,就饿死了三百多万人。有人因为饥饿,把自己的孩子或是自己给卖了,为家人换来了几升小米。老东家的家人也一个个走向了死亡。而作为当时的国民政府,却一再地隐瞒、谎报死伤人数,不能给难民及时的救助。一个叫白修德的外国记者不顾生命危险,亲临逃荒的队伍,拍摄到了许多惨烈的图片,将灾害的真实情况公布于世。

电影的最后,失去所有亲人的老东家放弃了求生的念头,孤零零的老人往回走,寻找家的方向。在路边,他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在母亲的尸体旁伤心地哭泣,老东家将女孩收留了下来,带着她向家的方向走去……

电影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我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大灾难带给我的是震惊,而一些人在灾难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带给我的是震撼。像白修德,原本可以在美国踏踏实实地过好日子,但却为了帮助中国人而不顾生命危险拍摄河南的灾情。电影中的栓柱宁愿死也没放弃对花枝的承诺,惨死在日本人的刺刀之下。这些人所表现出来的气概,的确深深震撼着我。

影片中的花枝和星星为了给家人挣点粮食,把自己卖给别人,几升小米却能挽救几条生命。而现在的我们呢?每天吃不完的东西就随手丢弃,全然没有珍惜的念头,甚至觉得理所当然。如果这些东西留给1942年河南灾荒时那些灾民,不知道又能救回多少条人命啊!多少人啊!

唉,假如我有一台时光穿梭机和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一定要回到1942年。在那里给河南的乡亲们画上香喷喷的饭菜,让他们吃上一顿饱饭,从此不再有饥饿;在河南的天空画上许多的乌云,再画上一座大炮实施人工降雨,让那里不再干旱,从此风调雨顺。让世界上每个国家的人都能和平相处!

这部电影让我更真切地明白了真善美,知道了食物的可贵,让我明白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1942电影观后感 篇7

在看这部影片过程中,我被触目惊心的画面震撼住了:中原大地的哀鸿遍野、饿殍满地惨不忍睹;惨无人道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加紧侵略;没有良心、没有人性的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想趁机发国难财;不过,也有催人泪下的镜头:老东家(张国立饰)在瞎鹿(冯远征饰)欲卖孩子就自己的娘时,从自己家所剩不多的粮袋里拿出了一碗小米;__徒小安(张涵予饰)为了救一个女孩全然不顾日军飞机的轰炸,他差点丢了性命;花枝(徐帆饰)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讨价还价后4升白面就把自己卖给了别人;不仅如此,就连蒋介石(陈道明饰)也有不少仁义的举动!

这部影片看完了,我不想追问冯小刚导演拍此片的动机.但我知道,这部从构思到完成耗时冯导xx年的呕心沥血之巨作能够上映,就已经是奇迹!我个人认为,此类题材影片的呈现,在陈述历史真相的同时,肯定顶住了不小的压力,与此同时,它能够与大众见面,说明我国的审查制度以及开放程度已经有很大飞跃.还有一事,细细回想片中的镜头画面,不免发现现在的国产电影在制作效果和艺术表现形式上都在追求唯美.这里说的唯美,是指影片注重细节刻画和故事情节,仅这两点,作为国人的我,很激动很兴奋:因为国产电影也越来越像那么回事了!

重新温故那个历史时刻.那个年头,本来就在抵抗日本的侵略,碰巧(河南)又赶上旱灾和蝗灾,这种“内忧外患”使得已经民不聊生的穷苦百姓的生活更加雪上添霜.天公的不作美,官吏(腐败之吏)的不作为,让人若有所思,让人义愤填膺!生活在那个年代人,真是不容易,实在是不容易;本人才疏学

1942电影观后感 篇8

高中作文频道小编[香草味丶布丁]今天给大家整理了《高三观后感:电影《1942》》的优秀作文,这篇高三观后感:电影《1942》共有1000字,是一篇很优秀的原创作文,这篇高三观后感:电影《1942》很值得大家参考和学习。

昨日我们观看了电影《1942》,电影讲述了1942年遭受天灾、人祸而民不聊生的河南人逃荒的故事。财主老范家贮存了足够的粮食,灾民们闻讯前来“打劫”,灾民人多势众,范财主只好先用缓兵之计让他们进来,又派人去搬兵,计划败露后灾民一气之下烧了范家,杀了财主的儿子,老范只能带着家眷踏上躲灾之路。

逃灾路上,他的老母亲在一次日本飞机残忍的轰炸中炸死,他的儿媳妇在五天没吃饭的状况下产下孩子,结果在极度虚弱中死去,老范之后不得不把宝贝女儿都卖了,换来五升小米。天地间最大的悲痛莫过于此了吧!老范带着栓柱,抱着刚出生的婴儿,登上了去陕西的火车。火车上人挤人,栓柱的两个孩子夜里被挤下了火车,悲痛不已的栓柱跳下了车去寻找孩子。火车到陕西关口却被不顾救灾没有良心的军队拦下,赶了回去。老范这才发现婴儿已被自我悟在怀里捂死了。。。。。。漫漫逃荒路上,老范的亲人走得一个不剩,悲哀欲绝、万念俱灰的他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往回走,说是死也要死得离家近点,路上他认一个小女孩作孙女,在荒凉的雪山中,二人摇摇晃晃地走着,在这样一幅悲凉的画面中,电影落下了帷幕。。。。。。

电影是以逃荒为大背景的,老范一家人落得最后只剩他孤身一人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河南人毫无活路的社会事实,将军蒋鼎文不管灾民死活,大言不惭地说:“死一个灾民总比死一个士兵好”,草菅人命竟止于此!而总统蒋介石也对灾民死活不管不问,这些都说明了国民政府的腐败。一名记者不顾生命危险,去灾区实地报道灾情才让国民党政府迫于压力向河南发放救济粮。贪污,只为自我谋利不为国家着想的官员比比皆是,中华民族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国家而战。李培基主席则是一名好官员,切切实实为民着想,可终究改变不了死气沉沉的政府。

日本人的残暴行径令人瞠目结舌,他们纯粹是把中国人当牲口看待,对着手无寸铁的灾民投下一颗颗致命的炸弹,之后又用机枪扫射,实在是毫无怜悯之心,连灾民都不放过。之后栓柱被日本大佐一剑刺穿喉咙之画面实在残忍至极,试问日本人心中到底还有良知吗?这不禁让我想起历史课上学到的一刚故事,日本占领南京后,两名军官比赛杀人,不分胜负,又继续比赛,可见他们已经是毫无人性的杀人机器。

我想引用蒋鼎文的一句台词:“国家贫弱才会挨打。”如今我们这一代更就应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了中国的富强,为了中华民族能雄立于世界而读书,我们国家已经取得了飞跃性发展,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环境、资源等问题,我们的职责就是为祖国出力,让祖国腾飞!

1942电影观后感 篇9

1942,似远去,实则未远去

11月29日,我特地去电影院看了《1942》的首映。之所以会去看这类题材的影片,是身体里一种说不出的力量驱使我去的。

在看这部影片过程中,我被触目惊心的画面震撼住了:中原大地的哀鸿遍野、饿殍满地惨不忍睹;惨无人道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加紧侵略;没有良心、没有人性的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想趁机发国难财……不过,也有催人泪下的镜头:老东家(张国立饰)在瞎鹿(冯远征饰)欲卖孩子就自己的娘时,从自己家所剩不多的粮袋里拿出了一碗小米;__徒小安(张涵予饰)为了救一个女孩全然不顾日军飞机的轰炸,他差点丢了性命;花枝(徐帆饰)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讨价还价后4升白面就把自己卖给了别人……不仅如此,就连蒋介石(陈道明饰)也有不少仁义的举动!

这部影片看完了,我不想追问冯小刚导演拍此片的动机。但我知道,这部从构思到完成耗时冯导18年的呕心沥血之巨作能够上映,就已经是奇迹!我个人认为,此类题材影片的呈现,在陈述历史真相的同时,肯定顶住了不小的压力,与此同时,它能够与大众见面,说明我国的审查制度以及开放程度已经有很大飞跃。还有一事,细细回想片中的镜头画面,不免发现现在的国产电影在制作效果和艺术表现形式上都在追求唯美。这里说的唯美,是指影片注重细节刻画和故事情节,仅这两点,作为国人的我,很激动很兴奋:因为国产电影也越来越像那么回事了!

重新温故那个历史时刻。那个年头,本来就在抵抗日本的侵略,碰巧(河南)又赶上旱灾和蝗灾,这种“内忧外患”使得已经民不聊生的穷苦百姓的生活更加雪上添霜。天公的不作美,官吏(腐败之吏)的不作为,让人若有所思,让人义愤填膺!生活在那个年代人,真是不容易,实在是不容易。……本人才疏学浅形容不出来。总之,深表同情和悼念!

在荧幕前的我,仿佛身临其境;放映完毕,走出影院,眼前所见恍如隔世。我不禁惊叹如今的好生活,不禁陷入沉思。河南,我想我也会像那个美国记者白修德一样会义不容辞去的,我在追求我的“普利策”(河南大学新闻研究生)时,我也会用行动追忆那段似远去,实则未远去的历史!

1942电影观后感 篇10

昨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的学生去“中原影都”观看了,灾难大片《1942》电影。

天公也不作美下起了雪花,2点30分同学们在教学楼前集合,由徐老师带领我们冒雪向“中原影都”出发。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大概走了6、7分钟的样子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同学们按照徐老师的要求,有次序的走进影院内找好自己的位子坐下来。等大家都做好后电影就开始播放了,故事讲的是“1942”年河南那一年发生自然灾害,旱灾伴着蝗灾同时出现。老百姓为了活命都出去逃荒,在逃荒的路上人们把能吃的野菜、树皮都给吃光了。为了活命有的爹娘把自己的孩子也给卖了。一个小孩才能换到一小碗米,我在电影里看到,有的人饿的忍不住去吃死人的这种事情发生,逃荒的路上死人到处都是非常可怕。我们看到这种画面害怕的都哭了,我觉得比起他们来,我们现在的孩子幸福多了。

晚上回来后,吃饭时我手里捧着这碗白米饭心里沉重多了,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不浪费每一粒粮食

1942电影观后感 篇11

电影《一九四二》观后感400字左右

在我妈妈与其朋友聊天之际,朋友向我们母子俩推荐了一部名字叫做《一九四二》的电影,待我们一起吃完晚饭,便打开了电脑,进入百度一搜,找到了一个网页,轻轻一点,这部电影便开始了播放。

电影开头的一幕告诉了我们这是一个饥荒的年代,我们中国河南发生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吃的问题,每天都有好多人饿死。他们每天只好吃木材,而政府还要打仗,死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就连财主也难以幸免,财主东家他的粮食被几百号农民抢完了一大部分,房子被烧了,少东家在*动之中被杀死。后面东家又带着儿媳、东家老娘和女儿星星长工栓柱、长工瞎鹿、跟着河南省群众去逃荒,后来东家娘饿死,儿媳生了留成之后也饿得不行了,就断气了,瞎鹿去偷驴把驴丢了,发现驴被一帮人吃掉,他也去要一块肉,结果被那帮人打到锅里死了――被人吃掉了,星星也受不了饥饿,为了生存只好跟着别人换来了五升米给东家,而栓柱跟花枝结婚一天后,花枝把自己换来的四升米和孩子给了栓柱,栓柱带着留宝和铃铛还有东家挤上了去陕西的火车,留宝和铃铛在栓柱睡觉时被人挤下车,栓柱跳下车去找孩子,发现忘带了他老婆给他换来的米,便去追火车,老马在给日本做伙夫,栓柱被日本人抓住,日本军官想要用馒头换栓柱的风车,但是栓柱不肯换,老马劝他换,他不换反把馒头打飞,日本军官为了给自己出口气,把风车给毁了,拔出长刀串着馒头让他吃,老马劝他吃,他不吃还骂了一句:“我*你娘!”日本军官一下子把长刀刺进了他的嘴里去。东家在返回的路上带着一个在路上哭的女孩,背着行李,一老一少开始了后面的生活。就因为一场饥荒,东家一家子加上长工也只有自己一人了,其他人饿死的饿死,被杀死的.杀死,为了活命走的走,简直是家破人亡啊!让人惨不忍睹,

这片电影,他们为了生活,连吃木材都愿意,我们有什么理由。

可以挑剔食物呢?我以后一定要改掉这个习惯,尽量学会吃那些香菇、红萝卜、白萝卜、苦瓜之类的。他们为了生活,还愿意去卖身,我们现代人过得太好了,连食物差一点就不愿吃了,真是太奢侈了。里面最让我感动的是东家的长工――栓柱,为了一个风车,所谓的信念而白白去死,真是傻啊!但是在我们哀叹之余,我们应该想到,能为代表念想的风车而死的人,世上能有几人呢?

科幻动作电影观后感5篇


科幻动作电影观后感【篇1】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蚁人》,是一部科幻电影,内容精彩而且让人回味无穷。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主人公斯科特·朗是一个身怀绝技的小偷,因盗窃罪而坐牢三年之久的他为了给自己的女儿一个美好而又幸福的生活,他又再一次走上了“偷”的道路,却因这一次“偷”,使他变成了一个超级英雄。

在他出狱后,为了见女儿一面,上了汉克·皮姆博士的当,去博士的家里偷东西,却阴差阳错的得到了蚁人战衣,这套服装是可以使穿者缩小身体,形成以蚂蚁般的大小或是达到让人看不到的状态。得知真相后,斯科特·朗协助汉克·皮姆博士完成实验,一起和“战友”蚂蚁们破坏背叛了博士的达伦·克劳斯的阴谋,但是,却不小心让达伦·克劳斯穿上了他自己制造的黄蜂战衣,经过和斯科特·朗的最后战斗中,两人接下了能把人无限缩小直至看不见的管子,一起消失不见,但最后斯科特尝试了还原模式,幸运的让他恢复了原装。

看完了这部影片,我从中得到了很多启示和对科技的敬佩以及向往。影片一结束,我的大脑想到了非常多的东西:如果我能有这一身技能,那么我该当像斯科特那样当超级英雄还是自己自娱自乐;如果我们发明了如此高科技的东西,那么我们的世界该有多强大。如果缩小放大这项技能真的实现了,我们应该敬畏还是害怕……

像斯科特·朗这样能在大世界和微观世界中来去自如技能,了解大自然,感受变小的体验应该是很多人所向往的。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也能拥有像蚁人战服或黄蜂战服能使人体缩小这种科技的话,那对于我们世界是有着极大帮助的。在战争中,能够瞬间变小,离开敌人的视线而不被敌人发现;在手术台上,能轻松发现病因并缩小进入人体更有效更安全的完成手术;缩小成蚂蚁般大小的形态,观察微观世界,感受小世界的大奥秘;变成微小物体,了解细胞、病毒等多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它们的特性。

像这一类的科技在今后一定会成为现实。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科幻动作电影观后感【篇2】

长期致力于保护全球安危的神盾局感到措手不及,其指挥官“独眼侠”尼克·法瑞意识到他必须创建一个“史上最强”的联盟组织,云集各方超级英雄一起发威,才能拯救世界于水深火热,抵御黑暗势力的侵袭。于是由六大超级英雄——桀骜不驯的“钢铁侠”、威武正义的“雷神” 、高大勇猛的“美国队长”、肌肉男“绿巨人”、临危不乱的“黑寡妇”和百步穿杨的“鹰眼侠”组成的 “复仇者联盟”应运而生。他们各显神通,团结一心,终于战胜了邪恶势力,保护了地球的安全。

有些评论说:“片中钢铁侠负责耍宝,美国队长负责耍帅,独眼负责耍心机,鹰眼负责秀胳膊……”我也觉得,美国队长在这部电影里没起太大作用,他整天就和钢铁侠斗口、吵架,后来他的最大用处就是打了几个小兵。而且如果他的盾牌一飞,他就和普通人一样了。另外,他最主要的领导才能在片中也没发挥出来。

我觉得影片里面发挥最大作用的是钢铁侠,他后来把核弹引向了敌人的堡垒,并把堡垒轰爆了。发挥第二大作用的是绿巨人,其实他是最强的,而且是令人想不到的强大。当片中的第一大反派洛基对他说:“够了,你们这些卑微低贱的人,我是个神,我告诉你们,我是不会被蚂蚁……”话还没说完,洛基就被绿巨人抓起来,往地上抡来抡去,最后甩到了地上,摔成了一团。绿巨人说:“好弱不禁风的神。”

科幻动作电影观后感【篇3】

对于很多没有玩过游戏的,或者玩游戏不仔细看剧情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的很多地方都不合逻辑,而且跳跃性太大,这也是游戏改编电影的通病,特别是对于设定世界观太大的游戏,例如之前的魔兽,也有很多人感叹“这就是你们的信仰?”因此,强烈建议要么去打打游戏看看剧情再看电影,要么以此为契机,先看电影再打游戏,也许很多剧情就会恍然大悟了。

首先看看刺客信条主线游戏设定的时代背景(起始年份-主要地点-主要历史事件):

刺客信条 I: 1191年-叙利亚-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刺客信条 II(三部曲): 1476年-佛罗伦萨/威尼斯-文艺复兴

II兄弟会: 1499年-罗马-文艺复兴

II启示录: 1511年-君士坦丁堡-争夺奥斯曼王位的苏莱曼(一世)

刺客信条 III解放: 1754年-波士顿/纽约-北美殖民地

刺客信条 IV黑旗: 1715年-加勒比海-海盗

IV叛变: 1752年-北美-七年战争

刺客信条 V大革命: 1776年-巴黎/凡尔赛-法国大革命

刺客信条 枭雄(不再编号): 1868年-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从这些设定上看,育碧会将特定的故事刻意地与某些历史大事件结合起来,游戏过程中也经常与著名历史人物(例如达芬奇,拿破仑和年轻的苏莱曼一世等等)有交往。这部电影同样是这个套路,故事背景发生在1492年。其实当时看到这个年份,我就已经猜到了肯定与格拉纳达(收复失地运动)和哥伦布启航(均发生在1492年)有关系。整部电影中,也有很多类似的历史小彩蛋,想明白了也有恍然大悟会心一笑的感觉,例如火刑柱的时候国王和女王应该就是阿拉贡的裴迪南二世和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女王。当然也有很多没有说明白的地方,比如法鲨被抓是在格拉纳达(很可能是阿尔罕布拉宫),火刑之后逃脱跳到水里随后进入军港中停泊的哥伦布的船上,哥伦布是在帕洛斯港(靠近塞维利亚)启航的,他们是怎么过去的?可能电影背景过于宏大,导致很多细节被淹没而没有交代。。

电影(以及游戏)可能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风貌的复刻,但是刺客信条系列并非纯粹反映历史风貌,也并不是仅仅关注历史上刺客组织的形成和发展,而是以1492年的事件为一个切入点,同时引入历史和现代的圣殿骑士组织和刺客组织的冲突,而这一冲突,是自上代文明以来一代一代传承的。

这里简单说一下背景设定。人类之前存在一个文明,被称为第一文明(First Civilization)、先行者(Those Who Came Before)或者先驱(Precursor),他们创造了伊甸碎片(也就是苹果)和人类,人类被他们控制充当劳力。第一文明拥有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也就是鹰眼视觉,鹰这一意向在电影中不断出现,意指的就是这个,没有游戏背景很难理解),通过伊甸碎片可以控制人类脑中隐藏的神经传导器(某些人类和第一文明的混血没有传导器,也不受控股,反而也能利用苹果控制他人),人类处于被奴役的地位。随着人类的反抗,亚当夏娃盗走了苹果,人类和第一文明决裂,而后又因天灾,双方都死伤惨重。天灾之后,人类和第一文明合作重建世界,第一文明逐渐式微而后灭绝。在这段时间内,某些第一文明成员和人类(混血)仍然希望通过苹果控制其他人类,他们也就是圣殿骑士的前身;而另一部分第一问名成员和人类(混血)则一直在默默抵抗他们,也就是刺客的前身。双方明争暗斗,于是开始了刺客信条这样一部贯穿历史、关于传承的史诗。

也许有人认为无论圣殿骑士或者刺客,都是通过信仰而加入的,但是在游戏和电影中却不是这样。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现代人物和对应古代人物都是同一个演员,历史和血脉在他们体内传承;法鲨通过血脉召集所有刺客重建兄弟会(投影的是历史,现实在Abstergo的Animus大厅里得到历史的传承;拥有血统和传承的人都可以使用苹果,例如反派老头开启苹果(然后就被暗杀了)等等,都表明圣殿骑士和刺客争斗的传承。可以说这部电影(和刺客信条系列)还是有西部片的味道,圣殿骑士组织打着找寻苹果消灭暴力的幌子,实则希望以此控制全人类;而刺客作为反暴政的代表,一直在默默地抵抗(地下抵抗组织),这也是经久不衰的主题。

本作不能算非常成功,可能受限于电影时间,大量的细节没有交代,但是,希望本作能成为一个起点,带领大家,特别是没有玩过游戏的同学们,在大历史中感受小人物的理想与抗争,和玩家们一起体验传承史诗的热血吧。

最后用电影和游戏的话结束:

Nothing is true.

Everything is permitted.

We

Are

Assassins.

 

科幻动作电影观后感【篇4】

也许看过《复仇者联盟》这一系列电影或漫画的同学们知道,蚁人是什么。没错,蚁人是复仇者联盟中的一员,但我看电影时,复仇者联盟只露了一面,是因为蚁人去复仇者联盟拿了一样东西,只出场了猎鹰一人。

电影主要演了这样一件事:斯科特·朗因盗窃罪在监狱蹲了三年,出狱后他为了见到女儿而掉进了汉克·皮姆博士的计划,得到了蚁人战衣。知道真相后,斯科特·朗协助汉克·皮姆博士,和蚂蚁们一起破坏达伦·克劳斯的阴谋,却不小心让达伦·克劳斯穿上了黄蜂战衣。但最后由达伦·克劳斯接管的,走向极端的皮姆公司被皮姆粒子缩小直至不见,而穿上黄蜂战衣的达伦·克劳斯也被消灭。

电影中主要有这几种蚂蚁来协助蚁人:木工蚁、子弹蚁、疯蚁和火蚁。木工蚁用来当交通工具;子弹蚁当打手确实可以,它咬人可不是一般的疼;火蚁在水中建筏,使蚁人通过了一个下水道;疯蚁因为造成美国东南部电力系统短路而著称,所以电影中它们有着不可思议的导电能力。

小有小的好处,大有大的好处,而蚁人就是一个穿梭在这两者之间的人。但,集体才是最强大的,蚁人和蚂蚁们超强的感应能力,使我最终明白了:邪不胜正,团结就是力量!

科幻动作电影观后感【篇5】

一代蚁人讲解,缩小物质的原理是“改变原子间的距离”。

按照质量体积的变化规律,小人确实应该具有运动速度加快,高空坠落不死,力大无穷等超能力。

好的科幻片都具有分寸感,具备一定的科学依据,但不会讲得太透,给普通观众留出思考的空间,又让科学工作者无把柄可抓。

国内的“科幻片”槽点数不清,除了特效和理念落后,就在于这个分寸感一塌糊涂,该说清楚的支支吾吾,该含蓄之处又炫耀半天,不遭喷有鬼了。

《蚁人》的另一亮点是对斯科特飞贼身份的物尽其用。

偷盗情节从规划到执行,比《碟中谍》任何一场都复杂,一个性格迥异、分具所长的六人团队各司其职,有面包车里的电脑骇客,有担任内应的小龙套,有负责转移注意力的美女,有千钧一发的远程配合,更有动作英雄凌空吊下的经典画面,银幕上又一出值得铭记的古典式偷盗戏码。

本片再度印证一个成熟的剧本对于特效电影是多么重要。

再省得花钱的电影,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卖弄特效,如果观众在文戏时候感到无聊,整体的感受就不会太好。

《蚁人》在那些最可能让人发闷的段落里,也同时塞进了多种诉求,比如斯科特劝说女博士回到行动中,这种动之以情的桥段很容易沦为尿点,但短短几分钟,两人加深了认识,女博士发挥了导师功能,两人的互动还掺入了一点喜感,标志着更多的亲

密成分;紧接着那场老蚁人回忆妻子,有大场面,有提前一窥的微观奥义,女儿闻言动容,斯科特说两句俏皮话,让整段父女感情弥合既不冷场也不尴尬。

跟前不久看的《神奇四侠》一比,真是天壤之别。

那片的一个半小时完全抓不到重点,让人如坐针毡,而《蚁人》几句话就能复述的明快情节,用2小时讲来仍意犹未尽。

同样是超长预告片,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作为一部脑洞扩张系科幻片,《蚁人》算是小试牛刀,旨在洞现微观英雄的无限潜力,让人情不自禁想象忽大忽小的打斗还有多少花样可玩。

只变小未变大的设定,也给续集留出了余地。

看到网上有人评价奥特曼特效,等他看到蚁人变成巨人时,会意识到这话说早了。

片中最惊鸿一现的是进入亚原子领域,那一刻真是白云苍狗,宇宙洪荒,意境陡然升华,就像吕克•贝松的《超体》攀上90%的大脑开发,处于普通物理与量子物理的临界点,距离时间与空间的终极真相只有一步之遥。

本文来源://www.ghp7.com/g/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