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范文网 >地图 >小学生观后感 >

家长和孩子的观后感

家长和孩子的观后感

时间:2024-02-04 作者:观后感范文网

家长和孩子的观后感6篇。

谈到“家长和孩子的观后感”那么这篇文章一定值得一读,作品名的优秀观后感都有哪些特点呢?看完电影写一篇观后感也是一种锻炼,谢谢关注希望我们可以成为您的好帮手!

家长和孩子的观后感 篇1

读《爱的教育》有感

三年三班乐乐

读了《爱的教育》,我走入了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怎样生活、学习,怎样去爱。我认为阿姆利柯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一个善良的孩子。他天真、活泼、好动,我发现在他生活的周围有许多关怀他的亲人,老师及他的好友,时常安慰他,鼓励他,所以他才可以顺利成长。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篇是《千里寻母》,主要讲的是马珥珂的妈妈为了还清债,到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个富人家去做女佣,可是在做女佣期间,却得了重病,女主人要给她治病她认为没希望拒绝了,马珥珂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就千里迢迢赶过来看妈妈,尽管路途中吃尽了苦头,但为了妈妈还是挺了过来,在他的说服下妈妈终于答应医生做手术,最终手术成功了,医生出来对马珥珂说,是他挽救了他母亲的生命。

读了这篇文章,我很感动,能感受到马珥珂对他妈妈的爱,联想到我自己,我也很爱我妈妈,我妈妈每天起早贪黑很辛苦,我也长大了,也应该替妈妈分担一些家务活,也许是微不足道的洗一次碗,倒一杯水,捶一下背,问一声好,就这么点小事,我妈妈都觉得十分开心。

读《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知道怎样替父母分忧解难,怎么样与同学相处,也让我懂得了生活中离不开爱,“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这都是爱的表现,让我们每个献出自己的爱,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读《爱的教育》有感

三年三班欢欢

爱,就像空气,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因为它是看不见的,所以常常被我们忽视。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成为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爱的教育》是讲一个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和他的同学、老师及父母之间发生的有趣和感人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里我最喜欢的是《耐利的保护者》,耐利从小就体弱多病,在学校也经常被同学们欺负,但他每次都不会向母亲告状,而是在黑暗的角落里哭泣,害怕母亲为他担心。有一天卡隆实在看不下去了,他就对欺负耐利的人说:

“谁再敢动耐利一下,我一巴掌让他转三圈。”勿兰谛不信打了一下耐利,当真尝了卡隆的老拳,卡隆一巴掌下去,果然勿兰谛转了三圈。从那以后,没人敢捉弄耐利。先生,我知道。让卡伦和耐利坐在同一张桌子上。

从那时起,卡隆和耐利成了好朋友。当耐利的母亲知道这件事后,她来到学校感谢卡隆,并把她的护身符给了卡隆。

我被卡隆乐于助人、心地善良、伸张正义的行为所感动,同时,我也很钦佩耐利,尽管被人欺负,但是为了不让母亲担心,还是在默默的承受着,我认为耐利是一个懂事而又坚强的男孩。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爱是帮助学生,爱是尊敬老师,爱是孝敬父母,爱是理智和坚强的。我想学会爱,并把它传给我的亲戚和朋友。

读《爱的教育》有感

爱要如何传递、如何教育

元杂剧的开篇总有这么两句:“花有重开日,人无少年时。”看《爱的教育》时,让自己情不自禁地进入了少年时光,不经意间忆起少年往事。

感谢王先生的推荐和意大利作家艾得蒙多·德阿米斯留下的不朽作品。

在连续阅读的过程中,我想了很多,想了很多,从大环境到小环境,从事物的角度到教育孩子的方式等等。作为人父很多时候也在思考:如何教育孩子?

如何以身作则感染孩子的行为?如何给孩子成长所需的物质和精神营养?如何培养一个身心健康,乐观向上的孩子?

种种思考在阅读中都有所收获!

感触一:人文环境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

《爱的教育》出版于1886年,从书中可以看出人与人相处过程中是一种真诚的爱,一种发自内心的帮助,那是一个人人相对平等的年代;而中国对应那个年代是清朝光绪年间,清朝正被西方列强强制打开国门,人是分三六九等的,学校更是以私塾为主,爱是自上而下的。

《爱的教育》中许多孩子如处在中国是没有条件上学的。在看书的过程中,结合意大利人文、特产等,给孩子讲了意大利的文化底蕴造就了意大利的强大,从费列罗巧克力、服装、鞋帽、足球到文艺复兴等,让他们明白只有学习,拥有了知识才能去为社会创造一切!

感触二:如何去爱

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没有池塘,没有爱,没有教育。”

我相信所有的父母亲都会用心去爱孩子的,但对爱的理解差异也造就了孩子之间的区别,从欢欢和乐乐所写读后感中举的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到端倪,同样一个班中爱伸张正义、有侠义思想的卡隆,有欺负弱小同学的勿兰谛,他们的父母对各自的孩子都是深爱的,但在对待同学时候却是如此的大相径庭。我在思考其中原因,在世人把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推广到现实社会中的时候,善良、有爱心的孩子是不是会成为被欺负的对象,如何让一个孩子在这种大环境下健康成长。

对待孩子的教育上,让孩子从小懂事、明事理,他会做一个人人喜欢的人,处处为人着想,并以别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但这样发展下去的趋势是他会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思维,更不敢去真实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缺乏人性化的东西。去年在写作文“灰雀的猜想”中,乐乐写作文时候,让我帮他,我说:你自己大胆的写,把自己真实的东西写出来,千万不要人云亦云。

最后他创新地写到,“把灰雀捉回家后,养的肉乎乎的,第一眼想到烤灰雀吃,后来一想,要爱护小鸟,于是把他放了……”我当时还表扬他很有创意,文章写得独辟蹊径,有特点。当时,乐乐提出“这样写会被王老师骂。”我鼓励他说:

“孩子们有这样的想法是真实的,有一个不好的想法,但我们立刻又想到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你最后良心发现后还是把灰雀放回到大自然了嘛!”第二天我刚回家,乐乐就哭的说这个文章被老师训了!我只能给他解释老师想让你有爱心。

自己一直在拿真实的社会去思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我们国家“一直在模仿,从未去超越”,工作中模仿的不仅有“山寨”的产品,更多思想也在引进。“苹果”的系列产品,我们多少年后才能出现?在当前的环境下,孩子们如何保持创新思维。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实起来。所以,我想继续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管它会持续多久。这时,这种感觉已经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生命的爱。”

感触三:孩子如何去教育

《爱的教育》所写的是发生在120多年前的事情,安利柯、代洛西、卡隆、马珥珂等主人公们所看、所想、所做的种种事迹,在学***中我们该如何教育孩子去做,我问欢欢乐乐,你们能读懂多少?特别是写马珥珂千里救母的事迹,他们回答都是“顾左右而言它”,母亲肯定是想救,但过程肯定自己不敢也不能去涉及。在当今这个社会中,孩子比起同龄段的父母知识面不只是扩大几倍,几乎是呈几何级增长的,但比起做来他们又能做到多少?

别跟这些英雄相比。即使和他们的父母相比,他们也有很多东西要学。现实的问题是孩子需要如何去教育?!

孝道和自信几乎可以实现,但独立性和坚定性需要进一步培养。过年大家在一起讨论起不同年龄段孩子做家务事的话题,有赞成只要孩子学习好,家务就不要做了,况且也没有时间;有的赞成从小就得培养,否则长大后也不能自理。大多数人都同意做家务,但大一点的孩子和以前一样

3、 高中的孩子们,今天真的要学习到很晚,真的时间不多了。当现实与传统发生冲突时候该如何去平衡?

寒假期间,爱人手受伤了,乘着这个时机,我让俩个孩子轮的炒菜,有一次,我教欢欢从如何洗菜、切菜、炒菜、到洗碗,欢欢一步一步的做着,还有模有样的系着围裙,把自己炒好的菜端上饭桌时,说自己炒的菜很香,吃的也多。姐弟俩几乎每天合伙炒鸡蛋,还没等开饭,他们俩就吃完了。有一天早上爱人送欢欢去弹琴,乐乐一个人在家把锅、碗、筷都洗了,也没有看电视,爱人回家后高兴的直给我打**。

我从来是鼓励孩子多学多干,在力所能及的动手过程中,她(他)会发现生活、感悟生活,也能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

最近市场上有一种滑轮鞋,很多孩子穿着,走着走着就滑,孩子很是喜欢,我给他们讲这穿种鞋不好走路,而且有损孩子腿的成长,穿久了容易把腿变形,王老师是肯定不同意穿,因为在以前孩子回来说过手拉书包的事,他们说王老师不让同学们用手拉书包,很感激王老师对孩子们的这种责任心,在点滴中传递着一种健康的爱。

爱不仅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责任。当我们享受爱的时候,我们会被爱的源动力所感染,并继续把爱传递给我们身边的人!

感触四:只要用心,爱无处不在

在太原市新华书店找不到南海出版社的《爱的教育》,爱人专门上网订购的,在读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是**期间的语句和词汇,为此我给孩子讲这本书的出处和翻译的时代特点,是夏丐尊先生据日译本翻译成中文的,并与孩子们一起阅读,碰到与现在不同的词汇时,给他们讲解,一起读书,碰到有异议的角度,我们会和孩子们一起**对待问题的角度,用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一家人一起读一本书这种感受很享受!很快乐!

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家长和孩子的观后感 篇2

每一位家长都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他们会经历孩子从小到大的转变。我也不例外。一个四年级的同学已经让我吃不消了,每天在争吵追逐中度过,在一次次的拖拉催促中完成一件件事情,这可真不是一个好习惯,但又能怎么样呢?谁能改变这一现状呢?

本文作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他的“戈登方法”享誉世界。他从如何改善亲子关系入手,开发了一系列发人深省的“父母效能训练”课程模式。

这篇文章从两个不同孩子的观点举例,为什么许多父母会被孩子从"求助者资源清单"中除名。起初我看到"求助者资源清单"这几个字很是不解,为什么会用这几个字眼呢?后面的内容中做了详细的解答。

1、接纳性语言的力量。通常,在人与人的交流中,我们是否有认真倾听他人的习惯,如果有,我们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是否也有同样的习惯。这点我觉得我没有做到认真倾听孩子讲话,看了文章中对这点的阐述,我感到很惭愧。

我没有认真听孩子的意愿,也打断了她的思考,这被认为是一个非常不成熟的表现。接纳不是全盘接收,而是让她自己把想要表达的观点说出来,作为父母应该认真倾听。

2、父母的接纳必须表达出来。父母接受孩子是一回事。 看看他们是否被接受是另一回事。父母应该学会如何表达他们的接受。

我们和孩子的谈话方式决定了我们对孩子的影响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这方面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给予更多的帮助。不要使用破坏性沟通方法,结合父母自身生活环境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沟通,再用学习到的新方法来以身试法。

3、用不干涉的方式表达接纳。文章中用孩子设计一个自己眼中的城堡为例,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愿,不要站在大人的立场上想问题,致使孩子本来的决定被否决,这是一种表达不接纳方法的表现。相反,父母不应该干涉或干涉孩子的创造性行为,这是一种非常明显的接受行为。

4、用被动倾听表示接纳。虽然我们什么都不说,并不是表示没有意见,这反而是"被动倾听"有效的非语言信息,可以让孩子感觉真正地被接纳。里面列举一位家长与女儿的对话,孩子一直在不停地说,而家长的表现是用"哦"、"我明白了"、"嗯哼",这些简单的答语来回答,比起一味地反驳来的更有效和实际。

家长默默地被动倾听,使孩子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讲述出来,自己的立场和情绪得到了发泄,并且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父母促成了这个结果的产生。如果没有“被动倾听”,事情就会变得相反。

5、简单的"门把手"法。我第一次听说这个简单新颖的名词。所谓“门把手”的方法其实就是请对方多说几句。

比如孩子说她发生的事情,可以问她的想法,父母就点头或者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很想听的意思,不要用长辈的言语沟通,这样起不到有效的效果。父母要鼓励孩子打开话匣子,不夺走她的话语权,谈话的过程中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一旦她的观点被否定,再继续下去会很难,这点我们做父母的要切记。

看完这篇文章后,作为一个家长,我感触很深。中国家庭式的传统教育方式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我们父母的老传统一方面不能丢,另一方面我们要推陈出新,跟上现代教育的步伐,毕竟现在孩子的想法多样性,接受的新鲜事物也多,正需要像托马斯·戈登这样的心理学家给我们指明方向,告诉我们方法,给我们解惑。《父母课堂》确实是父母的良师益友,我将一直追随它,伴随孩子的成长。

陈燕青岛四方小学四年级四班刘欣婷家长

2018年2月2日

家长和孩子的观后感 篇3

其实整本书我都很喜欢,朴素但充满智慧的语言处处皆是:

1.无所谓的小事,视而不见,不让孩子为难。爱孩子离不开对他心里的体贴,多余的提醒和安慰只是满足了家长,却给了孩子不信任和羞辱。(慢点,小心点是糟糕的口头禅)

2.生命一直是流动的,一直是变化的,思想也是一样。思想的成熟就像是吃馒头一样,当我迟到第四个感觉很撑的时候,绝不能说前面三个没什么用,任何一个阶段的思考和探索都是有价值的,最高的价值不在于哪一种思想完全正确,而是我们作为某个社会或家庭的角色,一直在用心的寻找着更美好的方案,更适合自己的道路。(放手的分寸怎么拿捏?)

3.没有一种深刻的相处可以凭技巧完成,对某一局部关系的修复会暂时带来另一局部关系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不会恒定和长久。所有关系的轴心-你自己-如果不改变,围绕着你的一切人和事都不会改变。(妈妈的强势是弥散在家中的甲醛)

4.我说这个事想让你放下批判,既不在意婆婆事什么样的人,也不在意婆婆嘴里的你是什么样的人,你们一定都是正常人,有优点也有缺点。你们有一个关系,共同爱着一个男人,但是你们是分属于2个家庭的2个女人,本来就不应该搅合在一起,如果双方都喜欢对方介入到自己的是,彼此协助,这是最理想的,如果双方都看对方不顺眼,各过各的日子是好的。(坚定的把婆婆打发走)

最后引用她自己的话作为结束:

对于孩子心灵的工作其实不仅仅是教育,它是无边界的,涉及父母的做人方式,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心理健康程度。

让我们成为更好的父母,进化成更好的人。

家长和孩子的观后感 篇4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阅读的情有独钟。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阅读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可见阅读对我们每个人的益处,因此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受益一生,是我们每个人都在思考的问题,我们家庭的做法是:

一、培养读书的氛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孩子爱看书,家长必须爱看书,如果家长平时很少看书,要求孩子看书的话也是苍白无力的,家长爱读书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传给孩子,所以给孩子创造读书的氛围很重要。

二、争取坚持每天与孩子一起读书

与学校开展的阅读存折活动有效结合,营造家庭阅读氛围,比如每天晚上八点到九点是家庭阅读时间段,这个时间不看电视、不打电话、不说话,只有阅读;给孩子读书,孩子从中获得的,常常并不只是学习技巧,还可以让孩子学会分享与参与,它使家庭充满亲情。让孩子时刻感受到家长的关爱。最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读书,会增加很多和孩子聊天的话题。在和孩子讨论书中的内容的同时,受益的不止是孩子,进步是共同的。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孩子会逐渐养成期待看书的好习惯。

三、用耐心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培养好了,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不断去激励孩子。尤其是对于年幼的孩子,每幅图要让孩子多看几遍,一个故事可以多讲几遍。要有意识地与孩子交流阅读心得。

四、利用周末,带孩子到图书馆阅读书籍及借阅书籍

在图书馆阅读,孩子可以感受和享用另一种读书环境,有助于培养他的读书兴趣和借阅到自己喜欢读的书。

五、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阅读活动

通过参加活动增强孩子的读书动力,经过努力孩子取得了东营市读一本好书征文低年级组一等奖及学校评选的书香小硕士的成绩。这是我们家培养孩子读书方面的一点点体会,相信有这个愿望,并用心了,孩子一定会爱上这项有益的活动的。

家长和孩子的观后感 篇5

《做一个会和孩子对话的家长吧》专家

-----观后感

孩子是家长的宝贝,每一个家长都想要给予自己孩子120%的爱,甚至有的家长总是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对孩子的爱:“我就差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看了”。然而,家长在爱着自己孩子的同时却都有着这样的困惑:

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知道我是爱他的?为什么我要用我所有的爱来交换孩子们的冷漠?为什么我的孩子看不到我的付出呢?......

我们的孩子在牙牙学语之时,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唱儿歌来哄孩子入睡,孩子甜美的笑容让我们家长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可等到孩子长大的时候,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的时候,许多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起的不是一座沟通的桥梁,而是一道鸿沟,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当孩子的成长过程缺乏爱的沟通,孩子的不到爱的滋润,我们孩子的健康成长就从何说起?

《做一个会和孩子对话的家长吧》是我在高新区科学幼儿园老师的推荐下**的**直播专家讲座,讲座中强老师首先从3-6岁幼儿时期的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入手,向家长和老师们讲解了与孩子常见的误区以及有效地解决方法。现将我作为家长的观后感作出如下总结。

一、宽松友爱环境是良好沟通的前提

如果我们能够和孩子在讲睡前故事之前和他一起把今天的“垃圾”心情清理一下,不让孩子的忧愁过夜,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积极心态养成的有效方式。然而,当家长愿意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孩子却经常会把父母说的话看成是没有意义的唠叨,总之一个字——烦!俗语说得好: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如果我们家长不能有效的把握3-6岁这个孩子人格养成的“轴心时期”,这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可是许多家长本来是以善意的态度与孩子沟通,但是后来却都成为了活生生的“家庭批判大会”。

问题出在**呢?是孩子的问题,家长的问题,还是沟通方法的问题?

也许我们的孩子不是没有任何问题,但更多的问题可能来自父母。父母内心的担忧、语气的急促,使谈话变得不讲究方法和效果而只有情绪的宣泄,如此便容易使听者产生排斥、逆反心理,沟通被迫受阻。尊重和信任是沟通的前提,沟通只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和完成。

这个基础意味着双方的沟通是平等的,这一味着他们可以互相接受。因此,与儿童建立一个宽松友好的沟通环境是良好沟通的重要前提。

二、理解尊重,与孩子进行平等对话机制

相信很多家长和孩子说话时总有这样的口头禅:“不行!应该!

听我的!这样做!你怎么这样!

……”这些表达方式往往与命令、斥责、否定、训诫、威胁甚至是暴力等相联系,效果是最差的。在传播过程中,如果传播双方中的一方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传播效果就会相对较差。我们虽然是孩子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但是我们不能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因为我们的孩子在社会中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自然个体,所以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建立起平等对话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犯罪学和幼儿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曾经告社会,预防犯罪要从孩子做起,教育孩子要从家长做起!如果长期对儿童使用暴力语言,只会给儿童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最终导致儿童从自卑的极端走向爆发犯罪的另一个极端。

当我们面对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的孩子时,我们应该学会以不同的立场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当我们避免用指责、斥责甚至嘲笑来对待我们的孩子时,他们会给我们爱的反馈。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平等对话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消除沟通上的障碍,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向父母坦露心灵,父母也才能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指导。

而作为父母平时应经常采用平等、商量的口吻与孩子沟通、交流,说话时多采用诸如“我认为……”或者“我觉得……”的建议句式,会使孩子有一种平等感、亲切感,孩子们才会愿意把心里话告诉父母。

三、学会倾听,尊重孩子的独立空间

倾听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交流方式,因为有时候孩子不想你为他做什么,他只想让父亲或母亲听他谈谈今天对发生的事情的想法。但因为我们忙于工作,忙于与客户沟通业务问题,或者心情不好,我们不能让自己平静地听孩子们的话。当你学不会“听孩子说”,反之你的孩子有一天也学不会“听你说”的!

如果想要我们的孩子学会“听你说”,你得耐心培养“听孩子说”的品质。

好的父母会非常注意倾听,即使孩子给你的话题可能只是小事或是你不感兴趣的话题,你也应该忍心倾听,并注意孩子谈话中的闪点。当孩子向你诉说高兴的事的时候,家长应该表示共鸣;孩子向你诉说不高兴的事,你应该让他尽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当发现孩子第一次正确使用习语或形容词时,要给予肯定和赞赏;当发现孩子可以大方、合理地争辩时,要有意识地感叹:

“我家出了一个辩论选手啊!”。倾听时,一些“嗯”、“噢”、“是吗”、“后来呢”等语气词的使用,不仅能够表示我们的积极回应,还会激发孩子继续说下去的勇气。

与孩子交流时,不仅要学会倾听,还要注意时机。如果孩子们正在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我们应该学会给他们独立的空间,不要在这个时候打扰他们。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孩子注意力的养成,而且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

四、智慧关爱,创造多样的沟通方式

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很多家长总是喜欢这种不变的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会不耐烦的。所以我们的父母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各种交流方式。沟通的地点不一定局限在家中,也可以是与孩子散步或是游玩的过程中;沟通的方式不仅仅只局限于语言这一种方式,还可以用还可以用纸条、录音、留言等方式,也可以拍一个小****给孩子看;沟通的切入点不一定是孩子犯的错误或是老师的家访内容,沟通也可以从身边事、眼前景开始的,有时这样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沟通效果。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是两代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重要途径,只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才能让父母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使孩子真正理解父母的爱,让我们学会“求同存异”,帮助孩子铸造健全的人格,培养他们适应生活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幸福快乐。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真正的幸福是建立在培养坚强的品格和能力的基础上的。

当我们培养出一个善良的孩子,他根植于我们的内在修养,毫无预兆的自我意识,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以及对他人的善意思考,我们的孩子就能很好地与父母分离,以适应社会。真心希望我们家长能够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式和方法,让孩子和我们的心贴得更近。

家长和孩子的观后感 篇6

读完了《小妇人》,我心里有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掩卷之后,爱不释手,一种掩饰不住的激动驱使着我,它使我想把自己的感觉写出来,送给我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人,让熟人们和我一样跟着主人公一起成长,感谢奥尔科特给我们创作了这篇小说,感谢王之光俞建青翻译成了中文,感谢出版社的出版等等。

有人说读书一定先读序,我也是先看了序,在序中有这样几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其中的幽默的结构和用语,是作品吸引人的一个亮点”,“幽默的结构”?我感到诧异,在此前的意识里就没有这个概念,至于“幽默地用语”我是很喜欢的,就这么坚持读下来,读完了整本书才意识到王之光的这个前言切中了文本。

本书总共二十二章,每一张一个故事,这些故事从主人公小妇人们少儿时写起的,作者通过她们少年时代所遇到的事情折射出她们少年的心里,在这一不成熟的心里状态中,她们的母亲针对孩子的处事方式和心里动向给予了恰如其分的引导和疏通,孩子们得到了健康的成长。其中有穷人家与富人家如何交往,孩子如何与老人交往,男孩如何与女孩相处,家长如何呵护孩子的天性,孩子如何将自己的兴趣发展成生存之基,家庭如何和学校交流,姊妹之间如何平衡心理落差,少女如何涉足名利场,家庭灾难来临时家人如何面对,爱情和婚姻的差别等等,在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中,作者将人生的伦理道德,为人处世,增长才干的思想意识灌输到了读者心中,我们读来一点儿都不觉得是在干干巴巴的说教,而是在和风细雨地抚慰和滋润心灵,我这才理解了王之光所说的“幽默的结构和用语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活灵动。

马奇太太这位拥有四个女儿家庭主妇,在他的丈夫心中是可爱的夫人,这四个女儿最大的十六岁,最小的十岁,在她们的爸爸的心目中是可爱的小妇人,圣诞节前夜和圣诞快乐两章中,人物性格略显端倪,母亲仁爱,孩子活泼。

富裕的邻居劳伦斯祖孙友好而慷慨,孙子劳里首先打破了两个家庭不来往的习惯,姑娘们成了他家里的常客。

当马奇先生生病的消息传来之后,所有的人都投入了关注之中,二女儿乔将自己的头发剪掉为了凑钱给父亲治病,变现了一个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尽管自己委屈的夜间哭泣。

在艾美收到戴维斯老师的惩罚之后,母亲的煎熬和平静化解了孩子的过激心里,理智战胜了感情,表现出一个母亲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贝丝接受劳伦斯的钢琴时的不可预料和激动,这个腼腆的小姑娘也拉着劳伦斯的手不放,就是一个孙女对爷爷的依赖了。

在美格婚姻问题上,马奇夫妇遵从孩子的意愿,拒绝亲属们嫌贫爱富的观念,在乔的婚姻问题上,他们有坚持婚姻不仅仅是爱情,更多的是无线的耐心和坚持,不是吗?他俩就是这样的,马奇先生坚持在为军队服务,妻子马奇就在家里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四个孩子,当马奇生病退役,能力不够的时候,他们也是相互扶持着,共同生活!

这个家庭的人物热爱生活,努力的生存,发展自我。

整本书里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偏执轻狂,有的是教会人们怎样简简单单的生活,实实在在的完善自我。

请大家在闲暇之余,读一读《小妇人》吧!

本文来源://www.ghp7.com/g/2750.html